【一者,於一切眾生,常生慈心,於一切眾生,不毀其行,若毀其行,終不往生。】
他這十條很重要,這個十條我們明了了,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留意去修學,可以排除往生的障礙,也就是我們常講的消業障,這十條都是有助於消業障的修法。第一個就是『於一切眾生,常生慈心』。慈是與眾生樂,悲是拔眾生苦,這叫慈悲。佛法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這個前面兩條就是慈悲心,以慈悲心對待一切眾生。
『於一切眾生,不毀其行』,即使諸佛菩薩都不例外。這個地方講的「行」,通世出世法。我們只能夠勸善規過,眾生這個行是錯誤的、是惡劣的,佛菩薩只有勸告,而不能夠說用種種方法去制裁他,這個不可以。為什麼?行有業報,別有因果,所以只能夠勸導,不能夠來制裁。這個事情我在澳洲有一次講演的時候,有位猶太教的領袖,在十幾個宗教團體裡面,我跟他們講演的時候,這位猶太教的長老非常難得,他提出一個問題。他說,佛法既然是個高度智慧,大慈大悲,可是眾生造作罪業,最後的審判,你們佛教是什麼人來主持最後的審判?我給他的答覆,佛法是師道,佛跟一切眾生是師生的關系,老師對學生犯過只有勸導,沒有懲罰。他最後問,那犯罪的人很多,懲罰誰來負責?我就跟他講,懲罰是上帝的事情,是你們上帝的事情。他也聽了很歡喜,我們對他上帝也很尊重。我就舉個比喻,我說我們佛教,好比國家的機構,我們是教育機構,你們是司法機構,我們沒有沖突,我們很尊重司法。他要犯了過,你們上帝去懲罰他,我們就勸告,勸告不聽,你們上帝去懲罰他。所以,我們學佛的人總是以一片慈悲,即使他造作惡業,我們也不怪罪他,他必定有許多復雜的因緣,自己不能夠控制。一定是常生慈心,保持自己心地清淨,才能往生。
六祖惠能大師說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他為什麼不見世間過?他自己心地清淨、善良,見到世間過,是自己煩惱心所被外頭境界引導起現行,誰過?自己有過;你自己沒有過,你怎麼會見到外面的過?這個道理很深,我們要懂得。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要起個惡念,看到一個惡人討厭他,立刻要警覺,他不討厭,我討厭,他不惡,我惡,這樣才能改過自新,才能夠往生不退成佛。念念就是他壞,我不壞呀?見到他壞,自己先壞了!這個事與理,很少人知道,很少人警覺到,所以學佛學了一輩子還搞六道輪回,原因在哪裡?就在此地。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七十二集) 1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