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法師答念佛600問【34】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331、如何如法處理不可供、不可存的經像?

  經像不能供不能存者,必須另設化器,嚴以防守,不令灰飛余處。以其灰取而裝於極密致之布袋中,又加以淨沙或淨石,俾入水即沉,不致漂於兩岸。有過海者,到深處投之海中,或大江深處則可,小溝小河斷不可投。如是行者,是為如法。

  像之可以供可以存者,供之或存之。其不能供不能存者,焚化之。毀像焚經,罪極深重,此約可供可存者說。若不可供不可存者,亦執此義,則成亵渎。譬如人子於 父母生時,必須設法令其安全。於父母亡後,必須設法為之埋藏。若不明理之愚人,見人埋藏父母以為行孝,則將欲以活父母而埋藏之而盡孝。或見人供養父母以為 孝,遂對已死之父母,仍依平日供養之儀供養之。二者皆非真孝也。經像之不能讀不能供者,固當焚化之。然不可作平常字紙化,必須另設化器,嚴以防守,不令灰 飛余處。以其灰取而裝於極密致之布袋中,又加以淨沙或淨石,俾入水即沉,不致漂於兩岸。有過海者,到深處投之海中,或大江深處則可,小溝小河斷不可投。如 是行者,是為如法。若不加沙石,決定漂至兩傍,仍成亵渎,其罪非小。而穢石穢磚,切不可用。(《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10頁 復如岑師代友人問書)

  332、抄錄佛祖經論依據什麼次序?

  先經,次論。經論又須先大乘,次小乘,不可前後倒置。

  凡錄佛祖經論,須先經,次論,然後方及此方著述。經論又須先大乘,次小乘,不可前後倒置。如綸音告示,不可倒列。一部中不能如此列者,一門斷不可不依此而列。否則令無知者藐忽佛經,而大方家謂不知法耳。(《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四第231頁 復丁福保居士書五)

  333、經書善書應當送給什麼人?

  當送通文理、有信心、能恭敬者。善書為入聖超凡之前導,須送給稍有信心,通達文理之人。送時又須誡以恭敬,切勿亵渎。

  《淨土五經》用念佛法門之根本。當送通文理、有信心、能恭敬者。(《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六第673頁 復拜竹居士書四)

  善書貴於流通,然須其人稍有信心,通達文理之人,然後可以送彼。送時又須誡以恭敬,切勿亵渎。若或亵渎,必有罪咎。此種書,皆為入聖超凡之前導,不得與一切小說閒書一例看,則或稍有益彼處。(《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180頁 復傅法霖居士書)

  已於十三日令弘化社寄《文鈔》十包,每包二部,尚欠分量,因加《了凡四訓》一本,此書文理極圓滿周到,為一切人所當說讀之書。現今紙貴之極,印書之報紙, 賤時二元三角一領,今已五元多矣,尚日見漲價。當保貴經書,否則後來恐無力能得矣。送人時,亦當以此告之。又須令其恭敬,不可亵渎。(《新編全本印光法師 文鈔》卷二十三第210頁 復趙智雲居士書一)

  334、有字有佛像的衣服等,可不可以作殓具?

  不可。

  問,有字有佛像之衣服等,可作殓具否?(師旁批雲不可。)經典可焚化以送亡人否?(師旁批雲不可妄焚。)

  答,如焚當另備化器,不可以經灰歸錫箔灰賣。宜另包,用淨布作袋,內加淨沙,有人過海,投之深處,否則勿焚。不加沙,恐不沉,仍漂岸邊。(《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二第1940頁 答卓智立居士問)

  335、慢佛、毀佛會遭禍嗎?

  會。護法神必令其遭禍,以儆其效此作惡者。

  佛雖慈悲廣大,而欲度眾生,須有折攝。若慢佛、毀佛,佛實不生憎愛,然不行折伏,則無以為勸。以故護法神,必令其遭禍,以儆其效此作惡者,其慈悲為何如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第1510頁 復卓智立居士書七)

  336、能否在臥室或寮房供佛?

  臥室斷不可供佛,除貧無余屋。若寮房供佛,當作大雄寶殿想,或可少招罪過。否則其功甚少,其過無量。

  欲供養者,當於北京路長康裡佛經流通處,請石印之西方三聖像,用鏡龛裝好,彼處亦有,則阿彌陀佛、觀音、勢至,俱全矣。臥室若不潔,可將佛像供於淨室,日請來熟視一二次,則心中便可作憶念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621頁 復裘佩卿居士書二)

  臥室供佛,除貧無余屋則可。若有余屋,斷不可在臥室供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114頁 復許止淨居士書)

  既有佛堂,彼何須又在寮房供佛。今人多半是粗心浮氣,殿堂上尚肆無忌憚。正念誦禮拜時,尚敢出下氣,則寮房之放肆,更不堪言。若寮房供佛,當作大雄寶殿 想,或可少招罪過。否則其功甚少,其過無量。每見高座法師,尚不以出下氣為罪,而於念誦時竟敢行之,況悠悠泛泛之學人乎。座下所說,乃於無可設法中,與彼 作一方便,當以在殿禮拜,為免招罪過之第一法。(《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9頁 復如岑師代友人問書)

  337、為什麼不能在佛殿放屁?

  吾人業力凡夫,在聖中聖、天中天之佛殿中,三寶具足之地,竟敢不加束斂,任意放屁,此之罪過,極大無比。

  念佛之人,夜間不可赤體睡,須穿衫褲,以心常如在佛前也。

  念佛之人,夜間不可赤體睡,須穿衫褲,以心常如在佛前也。吃飯不可過度,再好的飯,只可吃八九程。若吃十程,已不養人。吃十幾程,髒腑必傷。常如此吃,必 定短壽。飯一吃多,心昏身疲,行消不動,必至放屁。放屁一事,最為下作,最為罪過。佛殿僧堂,均須恭敬。若燒香,不過表心,究無甚香。若吃多了放的屁,極 其臭穢,以此臭氣,熏及三寶,將來必作糞坑中蛆。不吃過度,則無有屁。若或受涼,覺得不好,無事則出至空地放之,待其氣消,再回屋中。如有事不能出外,當 用力提之,不一刻,即在腹中散開矣。有謂,不放則成病,此話比放屁還罪過,萬不可聽。佛制戒律,未說此事,想古人身體好,又不貪吃,無有此事,故未說。若 有,佛必說之。切不可謂佛不說,就應當放,則是自求墮落,佛也難救矣。孔子以聖人之資格,朝於凡夫之國君,將欲升堂,在階下,便不敢大出氣,況入堂面君 乎。故《論語》雲:“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攝,提也。齊,音咨,與【 】 同,衣岔子也。鞠,曲也。屏,閉藏也。息,鼻中氣也。孔子朝君,將升堂,先鞠躬而行。鞠躬,則衣前長,故必提其兩岔,去地約一尺,方不至蹋其衣而跌蹶失 儀。嚴肅之極,故鼻中之氣,似乎不出。試看此是何等敬畏。今人比孔子,則相去懸遠。時君與佛,又相去懸遠。放屁與不出氣,又相去懸遠。靜言思之,直大地無 容身之處矣,可不極力留心乎。)吾人業力凡夫,在聖中聖、天中天之佛殿中,三寶具足之地,竟敢不加束斂,任意放屁,此之罪過,極大無比。許多人因不多看古 德著述,當做古德不說。不知古德說的巧,雲洩下氣,他也不理會是什麼話,仍不介意。光三四十年前,常說此事,就是說你說的話是放屁。凡有所畏懼,氣都不敢 大出,從可會放屁。由其肆無忌憚,故才有屁。你勿謂說放屁話,為不雅聽,我實在要救人於作糞坑之蛆之前耳。(《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23頁 誡吾鄉初發心學佛者書)

  338、為什麼萬萬不可完全把經文編做白話?

  佛經竊謂以白話解,須先列經文,後再以白話簡略注之。凡不關緊要之閒字,概不用,既明了又不枝蔓。若完全把經文編做白話,萬萬不可。何以故?以久則不得其要,而失本源故。

  小說每以回名。吾人解經,自有成規,何得反效小說之用回乎?竊謂以白話解,須先列經文,後再以白話簡略注之。凡不關緊要之閒字,概不用,既明了又不枝蔓。 每見有白話不幾個字,便弄成十數字,反費事。若完全把經文編做白話,萬萬不可。何以故?以久則不得其要,而失本源故。光老矣,目力不給,已於二十二年冬登 新、申報(按:即新聞報、申報)半月刊,拒絕一切信札差事。序文不能作,以無精力目力,非不願為經效勞也。即此來往信,乃以手眼二鏡強勉從事。若用其一, 尚不能見。當憫光老而業重障深,不以見怪,則幸甚。以白話解用譯字,未免有僭譯經之過,不可不慎。凡說話須按事實,汝之推尊於光,何異以平民稱皇帝,欲不 累我以凡濫聖之愆,何可得乎?切戒切戒!(《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五第470頁 復胡宅梵居士書三)

  第二章 念佛正行,持佛名號

  339、淨土法門的正行和助行是什麼?

  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為正行。修行眾善,回向往生為助行。

  佛愍眾生無力斷惑,難了生死,故特開一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之橫超法門。無論斷惑與否,若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此是正行),及修行眾善,回向往生(此是助行),無一不得生者。(《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73頁 復高邵麟居士書三)

  數日前接手書,知居士近來道心真切,不勝欣忭。所謂修淨業者,唯在一心求生西方,不作此世來生一切人天福樂想耳。凡所持誦經咒,並一切種種功德,無論大 小,皆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則心無二念,凡一切讀誦禮拜及諸善行,皆成淨土助行。念佛之正行,再加以種種功德助之,則如船遇順風,又加高掛風篷,則一日千 裡,速登彼岸矣。所忌者,心口不相應,則一切善行,只得現世虛名,無有了生脫死之實果矣。縱令來生得其人天福樂,則由享福故,必定大造惡業。及至命終,則 永墮地獄,萬劫難出矣。哀哉!由是之故,諸佛諸祖,皆勸眾生求生西方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92頁 復馬香瑞居士書)

  340、什麼是三昧?如何修證念佛三昧?

  三昧者,華言正定,亦雲正受。正定者,寂照雙融之謂。正受者,妄伏真現之謂。

  念佛人以真切之信願,持萬德之洪名。念至功純力極,則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不二,心佛一如而已。

  有為一欲證三昧,自有佛祖所示三世不易之法。何得問我所證,方能缵步。《彌陀經》雲,執持名號,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亂。(此一日七日,乃是舉例之 詞,不可執定。若是等覺根性,一念即能不亂,何待一日。若是逆惡根性,畢生亦難一心,何況七日。王耕心混上中下根為一例,發而為論,深自矜誇,謂為發前人 所未發,實為上違佛祖誠言,下啟後進狂妄,令人不勝悲痛哀憐而莫之能止也。)《觀經》雲:“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 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作指心想,是指心是,觀想既是作,持誦禮拜豈不是作。舉一反三,儒者尚然,況博地凡夫,上窺佛意, 何得不依圓頓妙解,而以擔板之見推測乎。)楞嚴大勢至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文殊選圓通偈,謂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今例之 曰,反念念自性,性成無上道。《四十二章經》雲:“夫心者,置之一處,無事不辦。”夢東雲:“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此十六字為念佛法 門一大綱宗。”欲修三昧,何不於此等語句中全身靠倒。不以聖言為量,而以我之罪業凡夫為准,豈不顛倒之甚乎?然汝發此言,蓋亦有由。以衷論詳示省一大師所 見之境,及耕心謂承彼心傳,意者必有種種不思議妙境,及口傳心受之妙訣耳。不知三昧者,華言正定,亦雲正受。正定者,寂照雙融之謂。正受者,妄伏真現之 謂。寂照雙融,有何境界之可得。《心經》雲:“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又曰:以無所得故,三世諸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楞嚴雲:“圓滿菩提,歸無 所得。”修禅定人(指四禅八定)及參禅人,以唯仗自力,不求佛加,故於工夫得力真妄相攻之時,每有種種境界,幻出幻沒。譬如陰雨將晴之時,濃雲破綻,忽見 日光,恍惚之間,變化不測。所有境界,非真具道眼者,不能辨識。若錯認消息,則著魔發狂,莫之能醫。念佛人以真切之信願,持萬德之洪名,喻如杲日當空,行 大王路。不但魑魅魍魉,鏟蹤滅跡,即歧途是非之念,亦無從生。推而極之,不過曰,念至功純力極,則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不二,心佛一如而已。此理此 行,唯恐人之不知,不能合佛普度眾生之願,豈秘而不傳,獨傳於汝乎?若有暗地裡口傳心受之妙訣,即是邪魔外道,即非佛法。(《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 第163頁 復永嘉某居士書五)

 

上一篇:恆傳法師:對我的婚姻有影響麼?怎樣可以化解?
下一篇:印光法師答念佛600問【35】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