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法師答念佛600問【24】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231、念佛人如何才能感通佛力?

  一心念佛,極力至心求生西方,即可感通佛力,仗佛慈力,帶業往生。須知佛力不可思議,法力不可思議,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議。此三不可思議,若無信願念佛之志誠心,則無由發現。有志誠求生西方之心,此三種不可思議大威神力,即得顯現。

  汝病既重,但當一心念佛,求佛接引往生西方。此心若誠,必能滿願。至於所有罪業,不必以此為慮。以果能極力至心求生西方,即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譬如大石,裝於船中,即可由海此岸,以至彼岸。須知佛力不可思議,法力不可思議,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議。此三不可思議,若無信願念佛之志誠心,則無由發現。有志誠求生西方之心,此三種不可思議大威神力,即得顯現。如乘大火輪,又遇順風,不離當念,即生西方。汝但深信我語,自然可滿汝願。今為汝取法名為慧脫,謂以智慧,信願念佛,即得往生西方,脫離生死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二第932頁 示馮右書居士臨終法語)

  232、什麼是切願?

  願離娑婆苦,願得極樂樂。其願之切,當如墮廁坑之急求出離,又如系牢獄之切念家鄉。己力不能自出,必求有大勢力者提拔令出。

  既知娑婆是苦,極樂是樂。應發切實誓願,願離娑婆苦,願得極樂樂。其願之切,當如墮廁坑之急求出離,又如系牢獄之切念家鄉。己力不能自出,必求有大勢力者提拔令出。娑婆世界,一切眾生,於逆順境,起貪嗔癡,造殺盜YIN,穢污本有妙覺明心,乃無底之廁坑。既造惡業,必受惡報,久經長劫,輪回六道,乃不赦之牢獄。阿彌陀佛於往生劫中,發四十八願,度脫眾生,有一願雲,若有眾生聞我名號,求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阿彌陀佛誓願度生,若眾生不求接引,佛亦無可奈何。倘志心稱名,誓求出離娑婆者,無一不蒙垂慈攝受也。阿彌陀佛有大勢力,能拔娑婆無底廁坑不赦牢獄之人,直下出離其中,悉皆安置於極樂本有家鄉,令其入佛境界,同佛受用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93頁 與陳錫周居士書)

  233、什麼是正確的發願?

  修淨土人,斷斷不可求來生人天福樂。唯欲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了生脫死,便是正確的發願。

  既生信已,必須發願。願離娑婆,如獄囚之冀出牢獄。願生極樂,如窮子之思歸故鄉。若其求生淨土以前,縱令授以人天王位,亦當視作墮落因緣,了無一念冀慕之想。即來生轉女為男,童真出家,一聞千悟,得大總持,亦當視作纡曲修途,了無一念希望之心。唯欲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則了生脫死,超凡入聖,位居不退,忍證無生。回視人天王等,及出家為僧,不知淨土,修余法門,歷劫辛勤,莫由解脫者,如螢火之與杲日,蟻垤之與泰山矣。可勝悲哉,可勝悼哉。以故修淨土人,斷斷不可求來生人天福樂。及來生出家為僧等。若有絲毫求來生心,便非真信切願,便與彌陀誓願間隔,不能感應道交,蒙佛接引矣。以此不可思議殊勝妙行,竟作人天有漏福因。而況享福之時,必造惡業,難逃惡報。如置毒於醍醐之中,便能殺人。不善用心者,其過如是。必須徹底斬斷此等念頭,庶淨土全益,通身受用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198頁 與徐福賢女士書)

  234、真信、切願、力行的內容是什麼?何為用功之道?

  信者,諸佛現前勸慰,令修余法,不為所動;願者,此生誓往西方,不取多生修習;行者,真實依教起行,老實一心念佛。

  念佛之法,當都攝六根,將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口中念得明明白白,心中念得明明白白,耳裡聽得明明白白。故知用功之道,端在專攝,不事情想。若無思想,哪有邪見。邪見既無,即是正智。

  修持淨土念佛法門,當以信願行為宗。信者,當笃信佛力。彌陀如來在因地中,發四十八願,願願度生,中有念我名號,不生我國,誓不成佛。今者因圓果滿,故我今念佛,必得往生。次信佛力慈悲,攝受眾生,如母憶子。子若憶母,如母憶時,定蒙接引。次信淨土法門,如永明禅師《四料簡》所言,較諸余法,其間大小難易得失,迥然不同。雖有余師稱贊余法,不為所動,乃至諸佛現前勸慰,令修余法,亦不退轉,此乃真所謂信也。願者,願以此生誓往西方,不取多生修習,於穢土中頭出頭沒,從迷入迷。復願既生西方,回至娑婆,度脫一切眾生。行者,真實依教起行。《大勢至圓通章》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則知念佛之法,當都攝六根。都攝六根之前,尤當先攝二三根。二三根者,何也?即耳口心是也。將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口中念得明明白白,心中念得明明白白,耳裡聽得明明白白。稍有不分明處,即是不真切而有妄想。(只念不聽,易生妄想。)念佛固要字句分明,不加思索,其他看經亦然。切莫一路看一邊分別,則獲益少而情想多。……故知用功之道,端在專攝,不事情想。若無思想,哪有邪見。邪見既無,即是正智。(《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一第1674頁 淨土法門說要)

  235、如何發起厭離娑婆之心?

  娑婆世界具足三苦,八苦,無量諸苦。眾生迷昧,反以為樂,誠堪憐愍。若知此界之苦,則厭離娑婆之心,自油然而生。

  吾人所居之世界,則具足三苦,八苦,無量諸苦,了無有樂,故名娑婆。梵語娑婆,此雲堪忍,謂其中眾生,堪能忍受此諸苦故。然此世界,非無有樂。以所有樂事,多皆是苦。眾生迷昧,反以為樂。如嗜酒耽色,畋獵摴蒱等,何嘗是樂。一班愚夫,耽著不捨,樂以忘疲,誠堪憐愍。即屬真樂,亦難長久。如父母具存,兄弟無故,此事何能常恆。故樂境一過,悲心續起。則謂了無有樂,非過論也。此世界苦,說不能盡。以三苦八苦,包括無遺。三苦者,一苦是苦苦,二樂是壞苦,三不苦不樂是行苦。苦苦者,謂此五陰身心,體性逼迫,故名為苦。又加以恆受生老病死等苦,故名苦苦。壞苦者,世間何事,能得久長?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道尚然,何況人事。樂境甫現,苦境即臨。當樂境壞滅之時,其苦有不堪言者,故名樂為壞苦也。行苦者,雖不苦不樂,似乎適宜,而其性遷流,何能常住,故名之為行苦也。舉此三苦,無苦不攝。八苦之義,書中備述。若知此界之苦,則厭離娑婆之心,自油然而生。若知彼界之樂,則欣求極樂之念,必勃然而起。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培其基址。再加以至誠懇切,持佛名號,求生西方。則可出此娑婆,生彼極樂,為彌陀之真子,作海會之良朋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五第914頁 初機淨業指南序)

  236、怎樣發願才與佛願相應?

  臨終定欲往生西方,即為人天王身,普利眾生之高僧身,決不生一念欲受之心。如是發願,方能與佛之誓願相應。

  當須發決定心,臨終定欲往生西方。且莫說碌碌庸人之身,不願更受,即為人天王身,及出家為僧,一聞千悟,得大總持,大宏法化,普利眾生之高僧身,亦視之若毒荼罪薮,決定不生一念欲受之心。如是決定,則己之信願行,方能感佛。佛之誓願,方能攝受。感應道交,蒙佛接引,直登九品,永出輪回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74頁 復高邵麟居士書三)

  237、往生西方的大根據是什麼?

  信願為吾人生西方大根據。

  往生淨土,固貴久修。然其所重,在乎決定不易之志願耳。彼終身念佛,心常冀人天福報者,縱令精進,因其心願尚戀此娑婆,何得有生極樂之望乎?固知信願,實為吾人生西方大根據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六第684頁 復智圓居士書)

  238、怎樣才能使信願二法當念圓具?

  為了生死,則生死之苦,自生厭心,西方之樂,自生欣心。如此則信願二法,當念圓具。

  至於念佛一事,最要在為了生死。既為了生死,則生死之苦,自生厭心,西方之樂,自生欣心。如此則信願二法,當念圓具。再加以志誠懇切,如子憶母而念。則佛力法力,自心信願功德力,三法圓彰,猶如杲日當空,縱有濃霜層冰,不久即化。(《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519頁 復徐彥如轶如二居士書)

  239、怎樣培養真信切願?

  深信持名佛號,廣閱淨土經論,參承淨業知識。

  居士既深信念佛,若未參承淨業知識,又不廣閱淨土經論,則十念若,從何而生?縱能執持名號,只因不求出離,便成人天因果,受享癡福。因福造業,仍沉惡道。倘再路頭不真,涉入邪見,則善因反招惡果,人天福報,亦不可得,阿鼻極苦,長劫難出。譬如入海,既無導師,又乏指南,漂流於狂波巨浪之中,茫茫不知所趣,縱能撐篙搖橹,豈能免於沉溺。(《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61頁 與福建劉廷誠居士書)

  竊謂淨土一法,為諸法之歸宿,乃吾人依之以自利利他者。何得不先研究得極無可疑,不被一切經教知識語言所搖奪?而泛泛然研究其他經典,則愈研究愈將淨土看得尋常矣。若先知淨土之所以,再研究其余經論,則愈研究愈將淨土看得高深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80頁 復金慧暢居士書)

  240、為什麼說念佛一法信願最為要緊?

  若無信願,故不能與佛相應。蕅益雲: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鐵案也。能信得及,許汝西方有分。

  須知西方,莫說凡夫不能到,即小乘聖人亦不能到,以彼系大乘不思議境界故也。小聖回心向大即能到。凡夫若無信願感佛,縱修其余一切勝行,並持名勝行,亦不能往生。是以信願最為要緊。蕅益雲:“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鐵案也。能信得及,許汝西方有分。(《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77頁 復高邵麟居士書三)

  又念佛一法,要緊在有真信,切願。有真信,切願,縱未到一心不亂,亦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若無信、願,縱能心無妄念,亦只是人天福報,以與佛不相應故。固當注重於信願求生西方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185頁 復又真師覺三居士書)

 

上一篇:印光法師答念佛600問【23】
下一篇:星雲法師:當今青年通病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