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淨土法門的功德力用有什麼特別?
此法上至等覺菩薩,下至逆惡心罪人,皆當修習,皆可仗佛慈力,現生往生西方。其功德力用,與佛一代所說一切大小乘法,迥然不同。
了生脫死,是人生最大的一件事。念佛法門,是佛法中特別的一法門。此法上於等覺菩薩,下至逆惡罪人,皆當修習,皆可仗佛慈力,現生往生西方。其功德力用,與佛一代所說一切大小乘法,迥然不同。何以故?一切大小乘法,皆仗自己戒定慧力,了生脫死。勿道具縛凡夫不能了,即已證初二三果之聖人亦不能了,四果阿羅漢方了。此約小乘說,若約圓教說,五品位所悟,與佛同俦,而見惑尚未能斷。五品後心,斷見惑即證初信。此位菩薩,約斷惑,與小乘初果相同,其功德智慧,神通道力,超越初果千萬億億倍。直至六信後心,斷思惑盡,則證七信,此位菩薩,方了生死。了生脫死,豈易言哉?是知仗自力了生死之難,難如登天矣!六信位菩薩,尚不能了,況具足惑業之凡夫乎?唯淨土法門,仗阿彌陀佛大慈悲願力,無論老幼、男女、貴賤、賢愚、在家、出家,若肯生真信、發切願,至誠懇切念佛聖號,無一不於現生臨終得往生者。(《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193頁 復獨山楊慧芳居士書一)
42、普通教理與特別教理有什麼區別?
普通教理修心,全仗自力。唯有淨土,是兼仗佛力,是特別的教理。具足惑業之凡夫,可不慎所擇哉?
所以淨土法門,有如是之高上者,因為普通教理修心,全仗自力。唯有淨土,是兼仗佛力,是特別的教理,非是普通的教理。以普通的眼光,來觀特別的教理,自然不得其當矣。普通教理,仗自力,如同功名上進,逐步高升。淨土仗佛力的特別教理,譬如生在王家,出胎便為國儲。其難易曲直,不待智者而知之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一第1713頁 世界佛教居士林開示法語)
以淨土法門,仗佛慈力,其余法門,皆須已力。一為通途教理,如世之士人,由資格而為官。一為特別教理,如世之王子,一墮地即為一切臣宰所恭敬。二種法門,不可並論,而具足惑業之,可不慎所擇哉?(《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321頁 復周智茂居士書)
念佛一法,重在佛慈加被。雖屬具足惑業之凡夫,亦可承佛慈力,帶業往生。余一切法,則絕無此義。(《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101頁 復溫光熹居士書六)
43、為什麼念佛求生西方叫做橫超法門?
古人說,余門學道,如蟻子上於高山,念佛往生,似風帆揚於順水。不斷煩惱,一生成辦,直捷簡易,名曰橫超。
為什麼念佛求生西方,叫做橫超法門?古人有個譬喻,拿來解釋。就把我們具足惑業的凡夫,比做一條蟲,生在一根竹裡最下的一節。這根竹子,就比做三界。這個蟲子要想出來,只有兩個法子,一個是豎出的,一個是橫超的。豎出的,是自下至上,一節一節的次第咬破,等到最上的一節 破了,才能夠出來。這是比修別的法門,定要斷盡見思煩惱,才能出三界的。見惑有八十八使,思惑有八十一品,這許多的品數,就比做一根竹子的節數。那蟲向上直鑽出來,就叫做豎出。例如一個斷見惑的初果聖人,要經過七生天上,七生人間的長久時劫修習,才能證阿羅漢,了生死。二果,亦要一生天上,一反人間,才能證四果。三果欲界思惑已盡,還要在五不還天,漸次修習,才能斷盡思惑證四果。這才算是出三界的無學聖人。如果是鈍根的三果,還要生到四空天,從空無邊處天,以至非非想處天,才能證四果。這豎出的法子,是如此艱難久遠的。橫超的,就是這條蟲子,不向上面一節一節咬,只向旁邊橫咬一孔,便能出來。這樣的法子,比那豎出的,是省事得多了。念佛的人,亦復如是。雖沒把見思煩惱斷除,但能具足信願行的淨土三資糧,臨終就能感動阿彌陀佛來接引他生到極樂世界去。到了這個清淨國土,見思煩惱,不斷而自斷了。何以故?以淨土境勝緣強,無令人生煩惱的境緣故。如此便得三不退,一直到破塵沙、無明,成就無上菩提,何等直捷簡易的事。所以古人說,余門學道,如蟻子上於高山,念佛往生,似風帆揚於順水。(《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第1652頁 由上海回至靈巖開示法語)
44、豎出和橫超有什麼不同?
豎出,唯仗自力,修者縱有億億,出者難得一二。橫超,但依生信發願,念佛名號,求生西方,兼以敦笃倫常,恪盡已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則萬不漏一,鹹得往生。
若論豎出,非力修戒定慧道,斷盡煩惑不可。倘煩惑稍有未盡,則三界依舊莫出。況末世眾生,善根淺薄,壽命短促,修者縱有億億,出者難得一二。以其唯仗自力,是故難得實益。若論橫超,但依淨土法門,生信發願,念佛名號,求生西方。兼以敦笃倫常,恪盡已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則萬不漏一,鹹得往生。既往生已,則了生脫死,超凡入聖,永離眾苦,但受諸樂矣。功夫成熟者,固登上品,臨終方念者,亦預末流。此則全仗佛力,其利益與唯仗自力者,天淵懸殊。(《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六第1078頁 橫超蓮社緣起序)
45、為什麼以橫超法作豎出用,得益淺而受損深?
真修淨土人,用不得禅家開示。未斷惑業,欲了生死,則夢也夢不著。
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有信願,無論行之多少淺深,皆得往生;無信願,即到能所兩忘、根塵迥脫之地步,亦難往生。以真證到能所兩忘、根塵迥脫之實理,便可自力了生死,則不必論。若但有工夫見此理,尚未實證,若無信願,亦難往生。禅家說淨土,仍歸於禅宗,去信願說,果能依之而做,亦可開悟。而未斷惑業,欲了生死,則夢也夢不而著。以凡夫往生,由信願感佛,故能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今既不生信願,又將佛一一說歸自心,何由感佛?感應不符,則生自生、佛自佛,以橫超法,作豎出用,其得益淺而受損深,不可不知。得益者,依彼所說,亦能開悟;受損者,既去信願,則無由仗佛慈力。吾故曰,真修淨土人,用不得禅家開示,以法門宗旨不同故,祈為慧察。如不以為然,請求之大通家,庶可契汝心志矣,光固不執著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555頁 復何慧昭居士書)
46、為什麼說淨土法門超勝一切法門?
自力何可與佛力並論乎?當今之人,欲於現生了生死大事者,捨淨土一法,則絕無希望矣。須知淨土法門,法法圓通,如皓月麗天,川川俱現;水銀墮地,顆顆皆圓。
淨土法門,超勝一切法門者,在仗佛力。其余諸法門,皆仗自力。自力何可與佛力並論乎?此修淨土法門之最要一關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376頁 復陳慧新居士書)
如來聖教,法門無量。隨依一法,以大菩提心修之,皆可以了生死,成佛道。然於修而未證之前,不無難易疾遲之別。求其至圓至頓,最簡最易,契理契機,即修即性,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為律教禅密諸宗之歸宿,作人天凡聖證真之捷徑者,無如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也。良以一切法門,皆仗自力;念佛法門,兼仗佛力。仗自力非煩惑斷盡,不能超出三界;仗佛力若信願真切,即可高登九蓮。當今之人,欲於現生了生死大事者,捨此一法,則絕無希望矣。須知淨土法門,法法圓通,如皓月麗天,川川俱現;水銀墮地,顆顆皆圓。不獨於格物致知,窮理盡性,覺世牖民,治國安邦者,有大裨益,即士農工商,欲發展其事業,老幼男女,欲消滅疾苦者,無不隨感而應,遂心滿願。於是各處有心之士,群起而提倡佛法,明三世之因果,顯六道之輪回;示娑婆之惡濁,表極樂之嚴淨,以期斯世之人,克已復禮,生入聖賢之域;了生脫死,沒歸極樂之邦。(《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四第252頁 潮陽佛教居士林緣起序)
47、為什麼不能以念佛之特別法門,修通途之自力觀行?
身業專禮,口業專稱,意業專念。念至其極,則心佛外佛,一如不二。善導專修念佛證道,非自力證道之所能比。
善導專修,身業專禮,口業專稱,意業專念。念至其極,則心佛外佛,一如不二。其證道也,非自力證道之所能比。古人謂劣夫乘輪寶力,一日可以遍游四大部洲。何得以念佛之特別法門,修通途之自力觀行?光雖下愚,不敢肯許。倘以此一塵不染之清淨心,圓發三心,則現生親證三昧,臨終往生上品,便可豫為座下賀。一得之愚,尚祈矜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525頁 復法海大師書)
48、修淨業與學教有什麼不同?
學教注重開解,修淨業注重實行。
修淨業,與學教不同。一注重開解,一注重實行。縱有不知者且置之,再三看幾次,多有前後發明處。即令不了然,且體貼上下文義,當可以意會。(《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189頁 復穆宗淨居士書四)
49、禅宗與淨宗的宗旨有什麼不同?
禅宗以開悟為事,淨宗以往生為事。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乃見自性天真之名字佛,非究竟涅槃、福慧圓滿兩足尊也。明心見性,是悟非證。悟後當須經歷十住、十行、十回向,以迄十地、等覺,而了生死,學者切莫妄會。
古人謂西方極樂世界有一樂字,惜世人不能全身靠倒。大眾聞法有素,深望至誠懇切修持去。吾保將來,成佛有分。勉之哉,勉之哉!
宗門以開悟為事,淨宗以往生為事。開悟而不往生者,百有九十,往生而不開悟者,萬無有一。此義認不准,或致因求悟而反不以往生為事,則其誤大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五第592頁 復張曙蕉居士書八)
日者有居士詢余祖師西來意、庭前柏樹子,彼實毫無心得。祖師之意,庭前柏樹子,巍巍大樹,學人當下即見,令人參而自得。不然,本明心地,無所發明,即見不過柏樹子而已。宗門所有言句,一一皆指歸即心自性,初無義路可以思量。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乃見自性天真之名字佛,非究竟涅槃、福慧圓滿兩足尊也。明心見性,是悟非證。悟後當須經歷十住、十行、十回向,以迄十地、等覺,而了生死,學者切莫妄會。古人謂西方極樂世界有一樂字,惜世人不能全身靠倒。大眾聞法有素,深望至誠懇切修持去。吾保將來,成佛有分。勉之哉,勉之哉!(《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四第365頁 世界佛教居士林觀音成道日開示法語)
50、念佛一法不以開悟為事,而念到極處亦能開悟,為什麼?
念佛一法不以開悟為事,若求開悟,或置信願於度外。而念到極處,亦能開悟,不悟亦無所礙。縱悟到極處,若無信願,則斷難往生。以故大師恐人受病,令其直念也。
入道多門,唯淨土最為第一。淨土宗要,唯信願行三法而已。蓮池之令人參者(即參念佛是誰),以當時宗門甚盛,不如是,或恐人以為異宗,而不肯修。又亦欲引宗門中悉修念佛三昧也。蕅益之不須參究者,以念佛一法不以開悟為事,若求開悟,或置信願於度外。而念到極處,亦能開悟,不悟亦無所礙。縱悟到極處,若無信願,則斷難往生。以故大師恐人受病,令其直念也。
今人多多崇尚外道,以外道皆有秘傳,實則外道百千萬種,但只煉丹運氣一道而已。此系保養色身之法,非了生脫死之道。況其名詞多與欲事相似,妄人遂從此造無間業,可痛傷哉。
竅謂淨土一法,為諸法之歸宿,乃用吾人依之以自利利他者。何得不先研究得極無可疑,不被一切經教知識語言所搖奪?而泛泛然研究其他經典,則愈研究愈將淨土看得尋常矣。若先知淨土之所以,再研究其余經論,則愈研究愈將淨土看得高深矣。(《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80頁 復金慧暢居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