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故事 :經咒頌念

 

淨空法師:阿彌陀經要解 第五十章(1984)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請掀開經本二百五十三面,流通分。

  解【信願持名一法。圓收圓超一切法門。豎與一切法門渾同。橫與一切法門迥異。既無問自說。誰堪倡募流通。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此經唯佛境界。唯佛佛可與流通耳。】

  經開三分,最初源起於東晉道安法師,以後由西土親光菩薩證明分科是正確的,所以從此以後,無論是研學、注疏、講解,無不遵守。但是三分的判法,各家不見得完全相同。這一段文字是蕅益大師說明他對於本經科判的義趣,他跟別人不一樣。首先明白的告訴我們,『信願持名』這是本經的正宗,所以正宗分裡面就分為三個大段落,勸信、勸願、勸行。

  底下說『圓收圓超一切法門』,這一句非常重要。「圓」是圓滿,沒有欠缺,「收」就是包括,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經教法門,這個信願持名統統都包括了。圓超,「超」是超越,換句話說,沒有一個法門能夠比得上這個法門,這才叫圓超。

  『豎與一切法門渾同,橫與一切法門迥異』,這小注裡面注得很好。「諸經論中。亦有橫義。乃隨斷惑淺深。即於同居見上三土。是則約證名橫。約斷仍豎也」,這個橫豎的意思交代得十分的清楚。「圓收」就是豎論此經,由淺而深,與佛說一般大小乘經典沒有兩樣,所以與一切法門渾同。譬如我們講,三輩九品跟一般大乘經裡面所講的菩薩五十一個階級,沒有兩樣。以功夫而論,斷了見惑這是功夫成片,進入事一心不亂。上品的事一心,他的功夫等於小乘的四果羅漢,圓教的七信位的菩薩。而理一心不亂,地位已經與圓初住等齊,一直到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可見得它與一切大小乘經裡面所講的沒有兩樣。

  如果要是講橫超,那就不相同,「橫」是講橫超,這個裡頭難易懸殊就太大了。我們曉得,不要小看了須陀洹果,三界八十八品見惑實在是不容易斷。這個法門它與一切法門迥異之處,就是完全不相同,那就是帶業往生。前面講得非常清楚,是見思煩惱一品都沒有斷,這是不可思議,這是與什麼樣的法門都不相同,它能往生,是千經萬論裡頭所沒有的。可是諸位要記住,它有一個條件,那就是要伏煩惱,煩惱沒斷,這句佛號能把煩惱壓住,石頭壓草的辦法,不是斬草除根,沒有除根,是把它壓在那裡,不起現行,就能帶業往生,這個不可思議。更不可思議的是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縱然是下品下生,這是西方極樂世界地位最低的,它也圓證三不退,真是迥異一切法門,這是一切法門確實沒有的,我們要相信。

  這個話佛說的,本師釋迦牟尼佛說的,「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妄語者,不诳語者」,我們一定要相信,佛在此地講的句句是真實話,何況還有六方諸佛來給他作證明。如果我們要不相信,或者信得不懇切,或者還有妄念,還要修學其他法門,都是善根不厚。善根厚的人死心塌地在這一門上,不會再起一個念頭搞第二門,從今而後希望的是念念之中解行相應,求願往生,這才是真正像經上所講,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

  底下這一句話說,『既無問自說』,無問自說的意思是如來徹底悲心,因為這個法門沒有人能問,既然沒有人問,當然信的人就少了,所以說『誰堪倡募流通』?「倡」是提倡,「募」是勸化。誰有資格來提倡、來勸勉大家修學,流通如來這個法門,所以說『唯佛與佛』。菩薩還見不到,唯佛與佛才能夠流通,為什麼?因為「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換句話說,等覺菩薩還有一分無明未破,對於諸法實相的究盡還談不上,只有到如來果地,才真正能夠究盡諸法實相,此經唯佛境界,不是菩薩的境界。流通是誰的事情?當然是諸佛,所以說『唯佛佛可與流通耳』,「流」是流傳千古,「通」是通達十方。我們看每一部經的末後都有流通分,流通大法的責任是我們每一個佛弟子都不能夠避免的,要盡心盡力去幫助佛弘法,這就是流通的意思。

  佛說這部經的時候,是粗說。即使在當時懷疑的人還是很多很多,二乘不相信、菩薩當中也未必能夠完全相信。你們想想為什麼?那就是我們平常所講的先入為主。佛在過去講過那些大經大論,在道理上與這一會所講的完全不相同。往常所說的,決定沒有說帶惑能成就的,只有斷惑才能證真,這個居然不斷惑也能證真,跟從前所講的完全不一樣,所以是很難相信。這才勞累諸佛大家同時來贊歎、來勸勉,於是乎大家才能相信。所以這部經是無上圓頓的法門,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所以大師給我們說,只有佛與佛,第一個佛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底下這個佛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佛佛才有資格來流通這一部大經。這就是蕅益大師為什麼從這個地方起判入流通分,他把這個理由先說在這個地方。請看底下的經文:

  經【捨利弗。如我今者。贊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大師在注子裡面解釋得很清楚。

  解【不可思議。略有五意。】

  這個五條我們要好好的把它記住。星期天我們這個念佛法會一定要把它做好,這個意義非常之深。第一個意思說:

  解【一橫超三界。不俟斷惑。】

  這是與一切法門不一樣的。一切法門出三界叫「豎出」,完全是靠定功,四禅八定到第九定才出三界,大小乘都一樣,沒有例外的。你想超越三界,你總得是二十八層天。四王跟忉利是福報,是修十善業道。往上去都要靠定功,夜摩以上到他化自在天,所謂是「未到定」,未到定是定的功夫沒成就,還是靠定的力量。定成就是初禅,而後是二禅三禅四禅,四空定,一層比一層深。到第九定是滅盡定,把見思煩惱都斷盡了,這才能超越三界,所以叫豎出。這個法門不必,橫超,從旁邊就超出去,不必通過二十八層天,現在在人界的時候,他從旁邊就出去了,這叫「橫超三界」。

  橫超特色在哪裡?不斷惑。因為斷惑要經歷二十八層天,不要,不必經歷就能成就了,這是第一個不可思議。剛才講的,千經萬論、八萬四千法門裡面找不到的。說到這個地方,我要特別提醒諸位,現在是末法時期,《楞嚴經》上說得很好:「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往往好心學佛的,被邪師、被魔牽著走了,真正是可憐。我們能不能救他?不能救,沒法子救。你要想去救他,愈救他,他造的罪業愈深,他是執迷不悟!佛在經典上說的末法時期情形,講得太好了。末法時期眾生,愚癡顛倒,把真正的善法看作惡法,把那些惡法看作善法,他已經走向邪道,先入為主,他有很深的成見,你要去勸他,他一定是毀謗正法,毀謗正法豈不又加重他的罪業?所以我們有幸能聞正法,應當好好的修行,這比什麼都重要!

  把《楞嚴經》要跟現在的社會來對照一下,佛講《楞嚴經》就是講我們現前這個時代,一點都沒錯。我們在這個時代能聞正法,真正是有幸。像開經偈上所說的:「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能遇到正法,實實在在不容易,應當要珍惜,應當要努力精進,曉得這是不可思議。第二個意思:

  解【二即西方橫具四土。非由漸進。】

  正宗裡面說得非常詳細。因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就圓證三不退,什麼人才證三不退?下品下生就圓證三不退。所以他不是漸進,這個文裡頭特別要注意到,『非由漸進』,一般大乘菩薩他是循序漸進。譬如以圓教來說,圓教初信位就是證位不退。所以過去有些人聽到經典,常常來問我,我們現在能不能算是初信菩薩,能不能算是初信位?那要看是什麼教。如果是講藏教、通教,行!我們現前叫初信位的菩薩。如果是圓教,不行。因為圓教的初信位跟小乘的須陀洹是一樣的。

  圓教它的位置高,一定要把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盡,這才是圓教的初信位,所以圓教初信就是位不退。到七信,思惑斷盡,等於小乘的阿羅漢,這時候叫行不退。初住以上,這才念不退。你看,它是一級一級往上升,它有階級。而這個法門沒有階級,「非由漸進」,沒有階級,這是不可思議。所以要曉得這個法門的可貴、這個法門的難得。佛給我們說這個法門,我們得到的時候不能不感激,不能不受持。第三個不可思議是:

  解【三但持名號。不假禅觀諸方便。】

  所謂是單刀直入,你修其他的法門,還得用許許多多法門來幫助你,所謂是正助雙修。這個法門特別,正修是念佛,助修還是念佛,一句佛號正助都圓滿含攝在其中,所以說用不著修其他的法門,我們應當要記住。第四個不思議:

  解【四一七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

  這真正是頓教。『一七』是七天,利根的人一天就能夠得一心不亂,這種人有,不是沒有。鈍根的人,七天一定可以得到一心不亂。中根的二三四五六不定,七天是決定成就。所謂結期念佛,克期取證,我們現在打佛七,佛七的用意在哪裡?佛七是七天要證果,它不是普通法會。真正結期念佛,給諸位說,這個人數,過去李老師常給我們講,結期念佛人數最好不要超過十個人,到這兒來念佛目的是一樣的,求一心不亂的,人多了就變成法會,在功夫上免不了有障礙,有打閒岔。這個七天念佛是日夜心裡只有一句佛號,什麼雜念都沒有,我們一般所謂精進佛七。現在我們在一塊共修,或者打個佛七,是給大家提醒,曉得念佛有個什麼樣的規矩,提供諸位一個念佛的方法,念佛的儀規,真正要成就一定是精進佛七。可是精進佛七不是隨便打的,今天一聽到了,好,我們馬上打一個精進佛七,那你要是著了魔,可麻煩了!不要認為參禅、持咒的人容易著魔,念佛也會著魔。

  我那個時候到台中,是民國四十七年,李老師告訴我,他以前打過二次佛七,當然是四十七年以前的事情,就有兩個同修著了魔,他差不多費了一年的功夫,才把這兩個人轉回頭來,轉成正常。從此以後,他就沒再打過精進佛七了。因為主七師要負責任,人家家裡好好的一個人,到這裡來打七,七天之後變成神經不正常,搞成神經病,這不行!這個對不起人家,主七師不容易。你在這七天當中,無論在什麼時候,你的境界主七師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有這種能力,才能夠主持佛七。一般法會那是無所謂,那個決定不會著魔的。而且參加佛七,一個個對於淨土這個道理要徹底明了,因為念佛是走路,明理是認識路,你路不認識,你怎麼走法?那叫盲修瞎練,所以這個經疏要熟。我們現在講席裡面,把《疏鈔》、《要解》反復的這樣來研討,無非就是把這些理論熟透,我們的功夫就得力,克期取證這才有真正的把握。所以說起來,任何一個法門沒有這個法門快。哪一個法門七天能成就?只有這個法門是真真實實的七天成就,這是不可思議。第五是:

  解【五持一佛名。即為諸佛護念。不異持一切佛名。】

  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十方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護念。換句話說,念這句阿彌陀佛,就是念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可以這麼說法。阿彌陀佛是諸佛的總名號,念這一尊佛就統統都念到了,這是不可思議。為什麼?道理很簡單,因為十方世界一切諸佛,都各個在他們世界講《阿彌陀經》,講這個法門,勸他們那個國土的人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換句話說,西方極樂世界是十方諸佛世界眾生共同向往的一個處所,所以十方諸佛沒有一尊不護念的,這是第五不可思議。

  解【此皆導師大願行之所成就。故曰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這五種不可思議的法門,都是阿彌陀佛生生世世所發的大願,像經裡面所講的四十八願。大行,我們前面都曾經跟諸位介紹過了,歷劫的修行,成就現前西方世界的依正莊嚴。本師釋迦牟尼佛在此地說『如我今者』,本師見到這個功德利益,不可思議功德的利益,所以才勸我們。前面說是「我見是利」,見到的,這個地方才真正給我們說出來,佛所見到的真實的利益。下面一段說:

  解【又。行人信願持名。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故曰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這實實在在是不可思議。佛是無量劫的修行。我們是生生世世造無量無邊的罪業,我們自己要修成功德,談何容易!可是現前這個法門太特別、太殊勝了。『行人』是修行人,就是發心修學淨土的這個人,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這個人。不過這個裡面最重要的,是要具足三個條件,那就是『信願持名』,這三個條件就是本經的正宗分。所以對於本經的經義,如果不能夠透徹的理解,信願持名都不能得力,這三資糧要具足。

  『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這句話是非常非常的重要,把阿彌陀佛無量劫所修的功德利益,變成了自己的功德利益,這個不可思議!你們想想是不是真的?真的。前面這五種不可思議,不是明擺在這個地方嗎?我們如果不信願持名,你怎麼能夠橫超三界?你怎麼能夠橫居四土?這都是不可能的事情。這些都是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那個不可思議功德之利,無量無邊說不盡,佛不過在此地舉出這個五條而已。這是蕅益大師歸納經義,略舉這五條,這個五條就不得了!把佛的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故曰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所以我們讀這個文要多想一想,才真正體會到這個法門的殊勝,的確是圓收圓超,八萬四千法門沒有一個法門能比得上。

  解【下又曰。諸佛不可思議功德。我不可思議功德。是諸佛釋迦。皆以阿彌為自也。】

  這一句的意義更深了。這一段是佛與諸佛的現身說法,三轉法輪裡面叫做證轉,佛與諸佛來給我們作證明。『諸佛不可思議功德。我不可思議功德』,「我」是釋迦牟尼佛,世尊自己說的,這些諸佛都是以阿彌陀佛為自己,所以我們在課誦本裡面念到的「法界藏身阿彌陀佛」。換句話說,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不可思議功德,也就是十方一切諸佛的不可思議功德。佛給我們這麼說,這是極力的勸勉我們要覺悟,要發心修學這個法門,要發心在一生當中成就這個法門。

  我們這個念佛班剛剛成立,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第一屆念佛班的同修,每一個人都作佛的化身,每一位同修再去帶四十八個人來,那這個功德就不可思議,跟經上所講的一樣,一個班就變成四十八個班。再過個一、兩年,這四十八個班裡頭,每一個同修又多變一個班,那我們台灣就有福了,真正成為西方極樂國土的一部分,這個福報是不可思議的,所以這是要靠大家來努力。請看下面經文:

  經【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向下六方佛就是六個段落。在蓮池大師《疏鈔》裡面,我們所看到的,他老人家把它判作正宗分。蕅益大師在此地就判作流通,這是跟蓮池大師不一樣的地方。他們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各人有各人的道理,不相違背,只有相輔相成,我們在這些地方要留意。請看《要解》,第一尊佛『阿閦鞞佛』:

  解【阿閦。此雲無動。】

  『阿閦』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無動」,就是不動。

  解【佛有無量德。應有無量名。隨機而立。】

  這是解釋諸佛名號的來由。說實在話,佛沒有名號,跟我們這個人一樣,人有沒有名號?沒有名號,人沒有名號。你的父母給你取名號的時候,是隨他意思取的。在我們中國人,父母給小孩取名號,裡面含有很深的意思,是對他將來的期望。所以在從前,如果說改名字,那是大不孝,那是大逆不道!你父母對你一生的期望,你把它改變了。不像現在取名字跟古時候的用意不相同,不一樣了。你自己也常常用許多的名號,名固然不能改,可是可以取外號。從前的文人,他那個外號少說也有五、六個,多的時候他自己都搞不清楚。像弘一大師,弘一大師常常給人家寫對聯題字,他那個名字是隨手拈來。後來有人給他搜集,差不多將近有一百個,真的,連他自己都搞不清楚。「名可名,非常名」,佛沒有名號,菩薩沒有名號,連我們自己也沒有名號。名號是隨機建立的,這是講諸佛菩薩。我們凡夫的名號是隨緣建立的,佛菩薩是隨眾生機感相應而建立的。

  解【或取因。或取果。或性或相。或行願等。】

  這個在此地也舉幾個例子。有的從因上建立,有的從果上建立、或者從性上、或者從相上、或有行、或有願。像普賢就是大行,像地藏則從願力建的。

  解【雖舉一隅。仍具四悉。】

  『一隅』是舉一個名號,隨然舉這一個名號,要曉得,這一個名號裡頭一定也具足了四悉檀的意思。

  解【隨一一名。顯所诠德。劫壽說之。不能悉也。】

  這就是講每一尊佛名號裡面的含義是說不盡的,窮劫也沒辦法把它說盡。這一段文裡面的含義,是諸佛證實釋迦牟尼佛所講的話句句真實,所以諸佛統統在這裡贊歎。目的是叫我們要相信這個淨土,所以在科判裡面,判作勸信流通。

  底下最主要的,就是要跟大家介紹佛的德號。剛才講了,每一尊佛的德號,要細說窮劫都說之不盡。

  請看經文,第一尊是「阿閦鞞佛」,它的意思是不動。圓瑛法師講義裡面注解,不動,「不為八風所動,不為三道所動」。換句話說,世出世間一切法都能夠如如不動,就像《金剛經》上所說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是佛德號裡面所含的意思。

  「八風」是個比喻,諸位要曉得,風它是代表動的,不動就不叫風,風的意思代表動。八種是八大類,第一種叫「利」。你看看我們這個世間人,利害現前,他就動了心,幾個人能不為利所動?利之所在,大家都去爭取了。利的反面是「衰」,衰大家害怕了,也動了心,要想方法去避免。順心的要去取它,違背自己心的要捨離,取捨都是動心,利衰是一對。毀譽是一對。「毀」是毀謗,你聽了之後生氣,動了心。「譽」是贊歎。榮譽你歡喜,你要爭取了。「稱譏」,稱是稱贊,譏是譏刺,諷刺你。「苦樂」是我們身心的感受。這是略舉世間的八樁事情,你容易動心,這是代表世間法。佛是對於世間法裡面無取無捨,所以他在這個世間如如不動。

  「不為三道」,三道是惑業苦,其實三道跟八風意思都是相同的,可以說只有開合不同而已。惑是什麼?迷。不迷惑、不造業,當然就沒有苦報,就沒有苦樂的果報。惑業苦包括了三界,前面講八風,是我們這個世間,現前的世間,惑業苦是講三界六道。這個裡面種種的因緣果報都不為它所動,所以在世界動中有無動佛。剛才說過,不但世間法不動搖,出世間法裡也能如如不動,我們才會有成就。世間法我都不動了,都放下了,出世間法還動心,學了這個法門還想學第二個法門,學第二個法門還想學第三個法門,樣樣都想學、樣樣都想研究、樣樣都想修,那你一樣都不能成就,太多了!所謂貪多嚼不爛,你的心沒有定。

  佛法求的是什麼?求的是清淨心,求的是定慧。太多了,定就有了障礙,慧就有了障礙。所以無量無邊的法門,只容許你取一門。初學的人不曉得哪一門對機,往往去涉獵一些,但是要逐漸逐漸淘汰。換句話說,逐漸逐漸去精選,選到最後只有一門,一門深入,那就一定成就。給諸位說,選到一門的時候,就可以說克期取證了。如果你還有兩門、三門,那你這個取證就不曉得什麼時候。因為你用心不專,三昧不能成就,持戒也是福報,持戒不能得定。持戒要得定了,成就三昧了,那個戒才算功德。沒有得定,持戒是福德,不是功德,我們曉得這個意思。

  再看第二尊佛,『須彌相佛』,「須彌」是印度話,翻成中國意思叫妙高。妙,須彌山是四寶所成,經上說,金、銀、水晶、琉璃,是四寶所成,稱之為妙。這個山非常的高大,所以稱之為高,在此地是比喻佛。佛無論在智慧、無論在德能,都超出九界眾生之上,所以有高的意思。佛是福德、智慧都圓滿,所以有妙的意思。因此德號是從比喻上來顯示佛的智與德,稱之為「須彌相佛」。

  第三尊是『大須彌佛』。這個意思與前面意思是差不多。每一個世界都有一個須彌山,每一個世界的大小不一樣,換句話說,那個須彌山大小也不相同。這是特別贊揚佛的大智大德,以大須彌山來稱贊他。

  第四尊是『須彌光佛』。須彌,它是四寶所成,寶有光明,比喻佛的智慧光明能轉八識成四智,能以智慧光明普照一切眾生,度脫一切眾生,所以稱之為「須彌光」。

  第五尊佛是『妙音佛』。經上常說「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這就顯示出如來的音聲圓妙,也顯示出佛說法不可思議。所謂是「無說而說,說而無說」,這在經論裡面有許許多多地方,都詳細的討論到這個不思議的問題,這是稱之為「妙音」。如果諸位讀《華嚴經》,對這個意思就能夠體會到一些。其實不但佛說法音聲之妙,各人聽的感受不相同,其實一切音聲無不皆然,有情的音聲、無情的音聲,每一個人在不同的背景、不同的際遇、不同的因緣之下,往往也是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我們要能夠體會到這一點意思,才能夠領悟妙音的含義,然後你才覺悟到不但音妙,無有一法而不妙。就像天台大師在《法華經》玄義裡頭,解釋《妙法蓮華經》的妙,「本即是妙,無有一法而不妙」。下面再解釋:

  解【東方虛空不可盡。世界亦不可盡。世界不可盡。住世諸佛亦不可盡。略舉恆河沙耳。此等諸佛。各出廣長舌。勸信此經。而眾生猶不生信。頑冥極矣。】

  這一段是蕅益大師勸勉我們的話。從我們這邊往四方四維上下去觀察,虛空沒有邊際,所以說『虛空不可盡』。虛空裡面有無量無邊的世界,『世界不可盡』。這個世界,大的世界,像我們今天在太空當中所發現的無量無邊的銀河系,一個銀河系是一個大世界,每一個銀河系裡面,包括了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的星球,像我們這個地球一樣,小世界,「世界不可盡」。每一個世界裡面,都有佛住世在教化眾生,所以諸佛這個數量也不可盡,沒法子計算。我們今天科學相當的發達,人類登陸月球,將來恐怕可以登陸其他的星系,發現到只有地球上有人,其他的星球好像沒有人居住。在佛法裡面講那就不然,只要是一個星球,必定有眾生居住,眾生的形相跟我們不一樣,我們見不到他,他也見不到我們。

  譬如這個世間人鬼就雜居,住在一起,人見不到鬼,鬼也見不到人,不能說沒有這個眾生。地獄也在我們這個世界,鬼見不到地獄,地獄也見不到鬼。不但鬼道、地獄道在我們這個世間,還有一些佛菩薩也住在我們這個世界。像古德傳記裡面所記載的,文殊、普賢菩薩住在我們這個世界,在歷代只有幾個少數有緣的人遇到,不但見到菩薩,見到菩薩的道場。

  五台山的大聖竹林寺,我們凡夫不曉得在哪裡?我們淨土宗第四代的祖師法照禅師,他朝五台山的時候就見到了,見到文殊、普賢,見到有二萬多菩薩,是一個很大的法會,文殊菩薩在講經,他還在那裡聽了一座。聽完之後文殊菩薩叫他,他走到文殊菩薩面前就對菩薩說:末法時朝,眾生根性很劣,修什麼法門才會有成就?文殊菩薩就告訴他:念佛。他又問:怎麼樣念法?菩薩就告訴他: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他離開竹林寺之後,專修淨土,成為淨土宗第四代的祖師。這文殊菩薩教給他的。

  你們常常拜三昧水忏,三昧水忏裡面,替悟達國師治好人面瘡的那個阿羅漢,迦諾迦尊者,住在我們中國四川,我們凡夫也是看不到,一片荒山。悟達國師與他有緣,在他指定的那個山上,有兩棵松樹,把那個松樹搖一搖就看到,他果然就見到了,阿羅漢的道場。凡聖同居土,鬼神雜居,不能說沒有眾生。月亮裡面、太陽裡面都有眾生,也許你會以為太陽溫度那麼高,那裡的眾生住得還受得了?像我們此地南北極那些眾生,那個北極熊,那生活在北極的,你要給它說赤道裡面,南方有很多人,它不相信,它說那麼熱,那一定都死光了,它不相信,一個道理。

  我們中國古人所說的,「夏蟲不可以語冰」,是它知見所不能到達。有一類的眾生,他就需要那麼高的溫度,沒有那麼高的溫度,他不能生存。像在熱帶赤道的那些植物、動物,把它放到北極裡面去,它就凍死了,它不能生存、所以要曉得哪一個星球裡都有眾生,都有諸佛菩薩在那裡建道場教化眾生,不可窮盡。此地『略舉恆河沙』,恆河沙還是個小數字,在我們眼光,這個數量大得不得了,其實佛在此地只是略舉而已,真正的數字不止!恆河沙個恆河沙,都不止,你看那個東方多少佛,不是這裡只說的五尊。

  『此等諸佛。各出廣長舌』,廣長舌是三十二相之一,好相、貴相。廣長舌怎麼修來的?底下一段有說到,這都是經上講的。「三世不妄語」,舌頭伸出來可以舔到自己鼻子,這可以作證明三世不妄語。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的時候,舌頭伸出來可以把面孔蓋住,給人家作見證,我說的話是真實的,絕不是假的,句句話真實,勸信此經,佛真是苦口婆心來勸我們。可是怎麼樣?眾生他不相信,還不肯發願、還不肯依教修行,真是『頑冥極矣』!這是大師非常感歎的話,我們應當要覺悟,要感戴佛祖的大恩大德。這些教導真正能夠救拔我們出苦,這個六大段只有第一段詳細的說,往後五段只要把佛的名號介紹出來就可以,因為它的意思都是相同的。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上一篇:智渡法師:(我生空心非著意)是什麼意思?
下一篇:淨空法師:阿彌陀經要解 第四十九章(1984)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