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問答

 

恆傳法師:受完五戒和菩薩戒,至今感到後者有些難以做到,一位師父說,可以在三位受五戒和菩薩戒居士前捨戒,是這樣嗎?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問:恆傳師:您好!有一事很困惑,請師父解決,去年4月16號當天受完五戒和菩薩戒,至今感到後者有些難以做到,一位師父說,可以在三位受五戒和菩薩戒居士前捨戒,是這樣嗎?我想捨菩薩戒,持五戒!師父,請您開示!

  恆傳法師:阿彌陀佛!戒的意義是什麼?很多人尚未明白:戒就是道德,“戒”又是我們的清淨心,《璎珞經》雲:“一切凡聖戒,盡以心為體。心無盡故,戒亦無盡,持戒,心則清淨,在清淨心中建立萬德,建立萬行,持戒能消惑業,如日出能消罪霧,持戒復本心地,猶如月出清涼,從清涼心地,修一切功德,如璎珞珠莊嚴法身。”菩薩道的精神就是發起上弘下化的菩提心,所以菩薩戒不但有防非止惡的攝律儀戒,更有勤修善法的攝善法戒以及度化眾生的饒益有情戒。根據《優婆塞五戒威儀經》的說法:“略有二事失菩薩戒:一、捨菩提願;二,增上惡心除是二事。“若捨此身戒終不失”所以,有兩件事情會喪失菩薩戒體:一、捨棄為度眾生願成佛的願力;二、強力助長讓惡心更加增大;除了這兩件事,即使色身死亡了,菩薩戒體也不會消失,另外“菩薩戒義疏”也說:“菩薩律儀方便求受,其體則興;若捨菩提願,若增上煩惱犯十重,其體則廢若無此二緣,至佛乃廢“菩薩戒”,只要有因緣受戒,戒體就會生起。但是如果捨棄成佛的菩提心,以及強力心念助長煩惱,犯十種重戒,這樣戒體就會消失。若沒有這兩種因緣,直到成佛戒體才會消失。所以菩薩戒是盡未來際受戒,不用捨戒,捨戒就是退轉菩提心了。智慧妙在《日光疏》中說,就象殺生、偷盜等是該遮止的一樣,總的來講,佛對捨戒是遮止的,所以不能輕易就捨戒,也不能去勸別人捨戒。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方可捨戒,如自己業障深重,煩惱熾盛,他人又作障礙,無法繼續持戒時,可以捨戒。捨戒的三個必要:

  1、如理如法捨戒後,條件具足可再次受戒而得戒體。

  2、遇極大違緣時捨戒,可免造根本罪。

  3、如理如法捨戒後,世俗人不會誹謗、譏嫌。如果不捨戒,這時由於不能對治煩惱和違緣而去作非法行,就會被世俗人誹謗和譏嫌。印度《戒律略論》等論中說,在家人或出家僧人,在遇到很嚴重的違緣時,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可以捨戒。若今日捨戒而明日受戒,再捨再受,這樣隨便捨戒,如同兒戲,將會造下捨棄證法的重罪,故佛不予開許。另外歷代傳承上師一再強調,若有人以為,捨去別解脫戒做個普通人,可以多享受些世間的快樂,做世間的事務也更方便,以這種對世間法的貪著而捨戒,也有捨棄證法的嚴重過失。佛法分為教法和證法,受戒後相續中所得的清淨的戒體屬於證法。所以,無論在家或出家,以難得的人身獲得戒體後,除在特殊情況下,決不可輕易捨戒,更不能因貪著世間法而捨戒。若輕易捨去了戒體,已沒有機會獲得出世間解脫的功德,這是歷代傳承上師再三強調的。若真正需要捨戒時,捨戒時所緣的人,必須是其他人,無論是在家人或出家僧人、男人或女人、老人或青年人、佛弟子或非佛弟子,只要對方能明白捨戒的話語就可以。自己的道友、親友、阿阇黎或者一般的世俗人,都可以作為對境,只要他們明白了自己所說的捨戒語句的含義,就可捨去戒體。阿彌陀佛,願你時時精進,早得佛果。


 

上一篇:淨空法師:學佛最後學到三惡道去,不但有,還挺多的
下一篇:恆傳法師:我家敬有觀音菩薩,關公,財神,還有金蟾,一對麒麟都在供桌上,我想再請尊佛祖,該怎樣排列?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