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學佛最後學到三惡道去,不但有,還挺多的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自性無生無滅,我們常講不生不滅,它真正是一切法的主宰,是一切萬法的本體,清淨寂滅,什麼也沒有,能生萬法,不可思議。我們今天這個六道輪回的現象它生的,它變現的,它生的是淨土,阿賴耶把它變成這個樣子。阿賴耶裡頭有善惡,如果我們的心行,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善,遵守佛陀的教誨,修三福、六和、五戒、十善,我們這個境界就變成天堂。這個災難頻繁的世界就變了,沒有了,境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我們得要記住。

那我們要修什麼?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善惡的標准很簡單,就用世尊給我們一般人教誨的三皈、五戒、十善,就行了。阿羅漢十善修圓滿了,得的什麼果報?三千威儀。菩薩,權教菩薩,沒見性的,三皈、十善修圓滿了,得什麼境界?八萬細行。人不可以不斷惡,不可以不修善,很好記,不要忘掉,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拿出來對一下。對一下要是惡,就不能做,要忏悔,要放下;如果是善就可以歡歡喜喜做,果報,天、人,人天果報。這是最低的,學佛最後學到三惡道去,那就大錯特錯了。有沒有?有,不但有,還挺多的。為什麼他跑到三惡道去了?念頭不善,念頭是什麼?貪瞋癡慢疑;言行不善,言行是什麼?怨恨惱怒煩。與這十個字結合起來,三途去了,怎麼能干這種傻事?又何況,佛給我們制定的三聚淨戒,這是戒律,為什麼?幫助我們提升。這都是通途法門的,淨土法門特別,淨土法門關於戒律這部分,我只給諸位說了五科。

早年,在美國、在加拿大,我們修這五科。在洛杉矶我住在印海法師的道場,他看到我們五科非常贊歎,簡單扼要,好記,時時刻刻用來對照。三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第一條;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三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最後這一句勸進行者,就是喜歡幫助別人,勸別人學佛,勸別人信願,勸別人發心求生淨土。總共十一句,你看,十句是為自己,最後是勸進行者。其他的,六和敬、三學戒定慧、六度、普賢十願,要認真,時時刻刻要把這個東西拿出來對照。速度要快,念頭才起,馬上給它印一下,這念頭能不能起?惡念,趕快把它打消,不能起,善念可以,惡行、惡口都不可以。我們能夠把這五條基本的抓住,往生就有分。

下面,「自性無作,無有限量」,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自性沒有造作,法爾如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從來沒有動搖過,沒有染污過。惠能大師見性的二十個字的報告,「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沒有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本無動搖就是自性本定。自性就是真心,真心本來是定的,沒有動過。動,動就不是真心,不是自性。動是什麼?動是阿賴耶,阿賴耶是念頭,前念滅後念生,這是妄心,不是真心。它從哪裡來的?它從自性裡頭變出來的。這個東西把自性所現的,所生所現的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輪回。《華嚴》上說得好,一切法心現識變,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個真心跟妄心,自性跟阿賴耶,我們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

現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阿賴耶做主,自性呢?自性靠邊站了,做不了主,全是阿賴耶做主。我們就錯在這裡,妄心做主,真心沒做主。真心做主是佛菩薩,什麼樣的菩薩?至少圓教初住,別教初地,為什麼?明心見性,明心見性了,自性才做主。自性做主,六道不見了,十法界也不見了,什麼東西出現在面前?實報莊嚴土。釋迦牟尼佛的實報莊嚴土是華藏世界,華藏世界出現了,極樂世界就是阿彌陀佛的實報土,我們到極樂世界就見到。極樂世界了不起,無比殊勝,我們到極樂世界,煩惱一品沒斷,真的是凡夫,但是到極樂世界,你生的那個極樂世界的同居土,凡聖同居土,跟實報土完全相同。為什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威神加持的,你得的受用跟八地菩薩平等,這還得了!這種事情,不但六道凡夫不能相信,叫難信之法,聲聞、緣覺、權教菩薩也不敢相信。你能夠相信,這奇怪了,太難得了,為什麼?你能相信就能往生,你就有分。你不相信,有懷疑,你沒分,你知道有淨土是跟阿彌陀佛結個法緣,這一生淨土的受用你得不到。我們要想得受用,這個好。

摘自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一六集)  

淨空老法師主講2015/7/20 

普為父母師長、歷劫冤親及一切有緣眾生回向: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上一篇:淨空法師:遇到乞討的人,不容易分清這些人是真需要,還是以此做賺錢的手段,是布施好,還是不布施好?
下一篇:恆傳法師:受完五戒和菩薩戒,至今感到後者有些難以做到,一位師父說,可以在三位受五戒和菩薩戒居士前捨戒,是這樣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