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細講《弟子規》(第三十二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2005年幸福人生講座-細講《弟子規》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三十二集)  2005/2/21  台灣台南淨宗學會  檔名:52-116-32

  諸位朋友,大家好!「勸人為善」,當我們勸別人為善,他能夠改變也會讓他的家庭有很好的轉變。所以當這樣的朋友愈多,我們也會覺得很歡喜,我們也會覺得有盡了朋友的道義,也會覺得這一生很有價值。但是勸人為善也要考慮到他的接受程度,所以「教人以善毋過高」,教人行善不可以一下子標准很高,那對方會覺得很難做到;「當使其可從」,讓他比較自在的可以學習,可以去力行,當使其可從。你不要一下子標准很高,他一看這麼遙遠!你不要一下子跟他講:你就是要做聖人。他馬上嚇得半死。你可以從當下他可以做的,去幫幫弟弟、幫幫媽媽,做一個好哥哥、做一個好孝子去落實。

  剛好我們中心底下有一個很大的庭院,有一次我就發現有很多垃圾,我就下樓開始跟一個小朋友一起撿。結果因為樓下住了一些孩子,其中一個小女孩她就站在那裡一直看我撿,假如我們是老師,說:小朋友,趕快把垃圾撿起來。她可能做的怎麼樣?不是很歡喜。所以我就撿、撿,然後就撿到她旁邊一點點,我說:小朋友,可不可以幫老師一個忙,你那一個幫我撿起來一下。她就看看我,撿起來,然後撿第二個。然後,因為我們旁邊還有一個小朋友,大家也撿得很努力,這個小女孩就很歡喜的跟我開始撿起來。結果撿到沒有垃圾袋了,她還自己沖進去她家裡又拿出來另外一個垃圾袋來裝,所以她撿得不亦樂乎,從這個庭院撿到了馬路上。我在那裡想說:不知道要撿到啥時候,我待會兒還有事要辦。她已經沖到房子裡面拿出第三個垃圾袋。我看她要拿第四個,我說:小朋友,今天我們就撿到這裡就好了,老師很謝謝你。所以只要你循循善誘,孩子一定會在付出當中得到喜悅,得到成就感。

  那當然,別人有善,我們要適時的贊歎,適時的鼓勵。所以我上了中心,馬上剛好有朋友是新疆人,寄了一些新疆的葡萄干,我就叫我們中心這個小朋友說:來,拿這個葡萄干去謝謝這個小朋友,跟她一起吃。結果拿下去以後,這個小朋友又帶著那一個小朋友上了我們中心,在那裡玩。所以這也是結了一個很好的緣分。她到時候又到我們中心來讀書,那就勸人為善,結了一個很好的法緣。所以我們勸別人也可以站在他的角度,慢慢指引他過來行善。這是勸人為善。

  第五「成人之美」。因為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在現在這個時代確實不容易。諸位朋友看我在大陸也走了不少地方,那是在做了九個月以後的事,九個月以前是什麼情況?有沒有一帆風順的事?你們在我的笑容背後有沒有看到艱苦的過程?那時候是一個人舉目無親,每天都是披星戴月。我第一次知道什麼叫披星戴月,早上很早出去,晚上回來騎著腳踏車,然後都已經十點多,回到家裡打理打理一些衛生,也把衣服洗一洗,看表都幾點了?十二點。然後躺下去很好睡。所以諸位假如睡不著,有一個方法就是拼命做,這是良藥。

  而且在那一段過程當中,還常常會有人走到我們中心來,然後都是這樣左看一下、右看一下:現在哪有這檔子事?講課不用錢,書也不用錢,一定是有什麼目的。你們怎麼那麼清楚。他們不相信,從沒遇過。所以常常都會遇到這些很多人對我們的質疑,但是我們還是很歡迎他來看,他來檢查。不怕他不看,看了就能夠接觸、能夠了解。所以在這個時代當中要把好事做好確實不易。所以當我們看到別人有善行,一定要盡力幫助他。縱使是一句贊歎的言語,相信對他也是一種很重要的鼓舞。所以也不要吝啬我們的贊歎。這是成人之美。

  韓愈先生也說到「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所以可以把我們一生當中的經驗智慧寫成書利益後人。像袁了凡先生寫《了凡四訓》,就不止利益到自己後代子孫,還利益到所有看到這本書的人。但是當我們要「百世勸人以書」,那書可不能想寫就寫。所以中國有說「三不朽」,哪三不朽?立功、立言、立德。這三個東西順序要對,立德、立功、立言,這三個順序是這樣才對。還沒有德以前就立言,可能是胡說八道,紙上談兵;有了德行還要藉助不斷的鍛煉,他才能人情練達,就做出一些貢獻社會的事,所以立功;他又把如何修身、如何立業的方法告訴他人,就是立言。所以我們看到清朝時期,當了四省的總督曾國藩先生確確實實立德,再來立功,自然他的文章就會讓人家非常受益,所以他也立言。這都是成人之美,也是勸人為善。

  再來,「救人危急」。當我們在路上看到有人受傷很嚴重,趕快撥110、119,趕快叫救護車來,這一定要做,因為可能慢了一秒都有危險。我們在大方廣網站上有一位朋友留言,他說他本來要自殺,就是因為看了大方廣幾篇文章,心情才平和下來。所以現在有一個疾病對人的身心是很大的摧殘,什麼疾病?憂郁症。這個很厲害!聽說憂郁症比例最高的是老師,這我可以體會。因為畢竟教的都是學生,都必須對孩子的安全還有很多方面都要負責任,壓力特別大。而且老師他又背著一個「老師」,很多道理他假如不懂,他也很難受。所以確實我們老師也要不斷進修、不斷學習,才能夠對很多道理能理得心安。不然很容易憤世嫉俗,悶悶不樂。所以我們的言語假如能夠讓這一些憂郁症的病患慢慢把心門打開,慢慢把道理搞清楚,那也是救人危急。

  我記得我在秦皇島講完五天的課,就要驅車回北京,車子還沒開,有個女士在我們前坐的玻璃她就雙手伸進來,然後情緒也有點激動,她說:蔡老師,我已經打算要自殺了,但是聽完你這五天課。其實她在講話的時候,眼淚怎麼樣?掉下來。其實我在那個時候跟她一起掉眼淚,因為她那一分真心我們確確實實感受到了,她說:五天聽完,人生的態度我已經找到定位了,我以後會好好過我的人生。當我們可以感受到聖賢的智慧確實對現在的人刻不容緩,所以由於這一分感受、這一分明白,也會不斷推動我們不可懈怠。

  所以很多朋友、很多老師會問我:蔡老師,你好像都不累?好像都不會退心?他就問我:你是怎麼辦到的?我就跟他說,我說:很簡單,假如你被一個八十歲的老人家給你跪下去,你就不會退了。他聽不明白,我接著跟他說,我說:我在杭州天目山講課,講到第三天,吃完飯走出齋堂,有一個老人家八十歲,不知道在那裡等我們多久了,當場看到就跪下去。剛好因為我在大學是羽球校隊,所以手腳怎麼樣?你沒看那個羽球速度那麼快,要瞬間救球。所以我那個反射動作就出去了,突然雙腳一跪就滑過去把他撐住,那旁邊的這些主辦人員還怕我的腳有沒有磨破,幸好是有地毯。我就趕快跟他說:老人家,你站起來說話,不要這個樣子。

  結果老人家一起來,他說:蔡老師,你要答應我兩件事。第一件我們新疆,他是新疆人。他說:新疆聽不到這些聖賢教誨,所以你一定要把這種課程到新疆講。老人家都八十了,他的孩子都在大學裡面教書,請問他這個請求為誰?為後代,為他一方的人民。老人家這一個舉動教育了我們所有參與的老師,他這一分無私值得我們好好效法。所以我們去天目山這些老師跟工作人員,最後一天也都是哭得希哩嘩啦,很感動,都覺得自己肩上的使命更重了。雖然更重,更重是指那個重量,但是背起來卻怎麼樣?不重。因為我們的臂膀怎麼樣?變壯了。因為我們相信所有老祖宗、古聖先賢都會在冥冥當中保佑我們、支持我們,而且我們也非常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人心一定可以喚醒。老人家接著又說:第二件事,你在天目山講課的光碟一定要送我一套。所以我們看到八十歲的老人家還是這麼樣非常的好學,也值得我們學習。

  所以我就跟我們這些朋友講,我說老人家這麼至誠恭敬的對待你,你要念念記在心上,你要對得起人家對你的這一分誠心。你能念念記住,相信你就不會懶惰、不會退轉。所以我們所做的任何的事都是本分,所有人給我們的肯定,給我們的尊敬,我們都要記在心上,好好用我們自己立身行道去回饋所有愛護、所有祝福我們的人。所以叫救人危急。這六點都跟人有關,我把它整理在一起。第七個跟事情有關「興建大利」,第八「捨財作福」,第九「護持正法」,最後一個是對物,「愛惜物命」。這是統計出來、整理出來的十善。

  我們看第七個「興建大利」,在古代我們看到很多善心人士都會造橋鋪路,以便利益更多的人。現在比較少機會造橋鋪路,因為現在這個工作都誰做?政府在做。其實也還有很多的空間我們可以去付出,比方說那個馬路上的坑洞已經很嚴重了,我們可以主動打電話請政府來處理。因為坑洞大,你要想到會有什麼結果?對,假如那一個人剛好喝醉酒,有一點不清醒,可能速度又快,壓到那個洞,有可能人都飛出去了。所以我們可以從這裡又能夠去想到別人可能會遭殃,這樣的仁慈之心相當難得。所以當今天你剛好走在路上或者開車、騎車,看到路中央有一塊大石頭,怎麼辦?趕快石頭移開。你這個石頭移開,說不定是救了一個家庭,都說不定。所以處處有這一分善心替人著想,這相當重要。

  所以「興建大利」,最主要就是可以利益別人的事,我們隨緣隨分、盡心盡力去做。那你在高速公路上,假如看到一塊石頭,要不要停下來去拿?趕快打電話叫。這個太危險,可不行,所以我們要靈活,看看怎麼做比較恰當。我在海口常常走在路上都會看到很多大石頭,因為很多民工他們在那裡等工作,有時候就聊起天,圍一圈,都搬很多大石頭壓在這個路當中,白天看得到石頭,晚上看不到。所以很有可能,比方說一個人在打大哥大,突然踢到大石頭會怎麼樣?可能就摔一跤都有可能。所以我們見到了就趕快把它移開。有時候經過工地,突然那一支竹竿就飛出來,這樣很危險,有可能一不小心頭就撞上。我們剛好遇上了,找找看旁邊有沒有紅布,把它綁上去。所以都是隨緣隨分,當我們每天隨緣隨分做善事,相信我們也會非常歡喜,助人為快樂之本。興建大利。

  「捨財作福」,這個「財」我們也講過了,可以施捨財物,也可以用我們的勞力、用我們的經驗去幫助別人。所以現在很多的義工都是用他的勞力在付出。其實內財難還是外財難?內財。你叫他捐一百塊、二百塊可以,你叫他拿三小時出來幫人家服務,那他可能很難做到。所以好事有難有易,而難行卻能行,功德更大。這是捨財作福。

  最後,「護持正法」。諸位朋友,你們都在護持正法,當場就在做。因為你們都用和善的眼神看著我,讓我有靈感,不然就會搞砸了,因為我的心也是很容易受傷。還有朋友聽了覺得有一點幫助,也帶了其他的朋友來,這都是在護持正法。還有媽媽把兒子帶來,她把兒子帶來,相信她的先生會很歡喜,因為只要她的兒子聞了正法,可以旺幾代?旺好幾代!這都是護持正法。所以當我們台南有很多年輕人發心出來講經,我們也要好好的鼓勵護持他,他就會愈講愈好,那你就功德無量。

  最後一個「愛惜物命」。對於東西我們也要愛惜,所謂「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決不可以糟蹋。那對於生命也要愛惜,在澳洲,他們常常在開公路會遇到一些大樹,結果他們都會先看樹上有沒有鳥窩。假如有鳥窩,工程停止,等季節過了,鳥飛走了,再開工。我們做不做得到?你看澳洲人很淳樸,我們在澳洲的時候,確實迎面而來都會互相打招呼,人心很善良。人心一善良,整個大環境就風調雨順。所以澳洲種出來的菜都特別大,我們在那裡吃都吃得很飽。所以確實當人對於生命尊重,對於萬物尊重,萬物一定會給人很好的回饋。

  所以白居易也有一首詩提到勸我們要愛惜動物、愛惜生命。這一首詩提到「莫道群生性命微」,不要說動物的命就不值錢,「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我們用這一分同理心去愛護動物。現在有一些商人專門抓這些野鳥給小孩來買,我們能不能買?最好不要買,你愈買他愈抓。當我們有那個共識都不跟他買,他要的只是什麼?錢。等他覺得賺不到了,他自然不會去抓。而且這個野鳥一般我們養,養不養得活?就比較困難。所以要從小教育孩子,我們不買,他們就少抓,這樣也不會讓這些動物跟父母都離別了,也從小養孩子的慈悲之心。這是十個善。

  那我們都知道如何去判斷善,也知道哪一些是可以行善的,我們就要記住「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跻」。而且在行善的過程一定要記住,「當仁不讓於師」,行善也要不落人後。所以有一句話講到「不讓古人是謂有志」,意思就是說我們學習以古人為榜樣,要抱持著不輸給古人,甚至要怎麼樣?超過古人。這不是傲慢,我們思考一下,今天你為人父母,假如你兒子跟你說:爸爸,我這一輩子不可能超過你。你高不高興?你會說:我都把我該說的經驗都告訴你了,我在你這個年紀的時候還什麼都不懂,你這個年紀我已經把這麼多經驗都告訴你了,你還說不要超過我。那父親一定怎麼樣?很難過。假如我們每一個學習聖賢學問的,都說:那個都是聖賢人,我們都做不到。那老祖宗都在那裡怎麼?孺子不可教也。所以我們學習要有志向志氣,「不讓古人」。所以像我們教書的,看著這些優秀的學生一天一天長大,我們都很希望他們往後的成就超過我們,我們會非常歡喜。

  所以諸位朋友,你們都遇到很好的老師,才知道珍惜聖賢學問。所以我們要立身行道,要超過老師,老師才會覺得很安慰。所以「學貴立志」,你不要一開始目標就掉到最下面去。所以「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跻」。確實老師對我們所有的教誨,可能都是他幾十年去蕪存菁的經驗,確實如此,這是我很深的感受。所以只要我們守住老實聽話,那一定可以「縱去遠,以漸跻」。

  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

  見到別人有不好的地方,我們先不批評,先反觀自己有沒有犯同樣的錯。假如有,趕快修正;假如沒有,那很好,繼續保持。李炳南老師有一段很好的開示,老人家提到「見人有善,不嫉妒要隨喜;見人有惡,不批評要規勸或守默,見人錯事」,他剛好做錯事,「不指責要協助」。老人家很多的話都很有人生的智慧,我們常常能拿來觀照自己的心,那進步就快了。所以見人有善要成人之美,決不可嫉妒。見人有惡不要批評,因為批評只會讓人群失去和諧的氣氛,所以我們應該規勸或守默,為什麼要守默?時機還沒成熟,跟他的信任還不夠,可能我們一勸,他還以為我們在找他麻煩,或者毀謗他,這樣就不好。所以我們之前也有提到,規勸他人還要先建立在哪一個基礎?信任的基礎。所以《論語》裡面講「君子信而後谏」,才勸谏,「未信則以為謗己也」,可能會跟他產生誤會,這樣就不好。

  「見人錯事」,他已經當場做錯事情了,一般的人第一個反應是什麼?你搞什麼?孩子很不小心把盤子打壞了,你馬上霹雳啪啦像機關槍一樣達達達,這樣孩子會怎麼樣?更加內疚。所以這個時候你能夠平心靜氣,他會體會到我的父母很有修養。當我們先一起把這個殘局收拾好,他內心已經很感激了。再進一步,今天這個錯事為什麼會造成,我們來檢討一下,反而一件錯事又能夠提升對方做事的能力,甚至於做人的能力。所以當我們都是這樣去存心,人與人相處就可以一團和氣。

  『見人惡』,絕對不要放在心上,那是把我們最純潔的心裝了很多別人的垃圾,這樣是最傻的。那有一個朋友他就提到,他說:不見人惡好困難,很困難。那他就請教釋淨空教授,師長就給他一個好方法,我也覺得好得不得了,他說:你以後看到別人的錯,你就說都是我的錯。怎麼說?比方說你看到兒子不乖,你就說:都是我的錯,沒教好。那你就趕快教!比方說看到太太不好,你說:都是我的錯,沒有用德行感動她,也是我不好。假如在馬路上看到別人沒有功德心,你說:都是我不好,我沒有當榜樣影響他。當人處處看到本分,就不會把時間浪費在數落別人的不是上了。所以這個方法,我覺得很妙也很受益。

  所以這是「見人惡」可以『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這個改過也是相當重要的學問,所以《了凡四訓》裡面也提到「未論行善,先須改過」,假如我們不改自己過失,就好像你今天縱有行善,把這個行善比喻成水,你把水加到一個水桶裡面去,因為我們還有惡沒有改過,這個惡就是桶子底下破了好幾個洞,你再把水繼續加下去,大半都怎麼樣?流掉了。所以要先把洞補好,往後這些善才會愈積愈豐沛。

  那要改過首先要發三種心:第一個要發「恥心」,羞恥之心,第二個要發「畏心」,第三個要發「勇心」。為什麼要發羞恥心?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很大的潛力,都應該可以透過自己的修身可以成聖成賢,所以孟夫子才會給我們鼓勵「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我們有那麼難得的人身,當人容不容易?不容易。既不容易就要把他當好,要不負老祖宗對我們的期許,要當天、地、人三才。那怎麼樣當天地人三才?就是要把天地之德演出來。大地有什麼德?長養萬物。任何的萬物它都不挑都去成就它,所以心胸非常寬廣、非常平等。你看我們把最污穢的東西給了大地,結果它還把它轉化成營養回饋給我們;就好像母親一樣,縱使我們大小便讓母親收拾,母親回饋給我們也是無私的奉獻。所以「地為母,天為父」,我們要把天地之德透過我們這一生好好演出來。

  諸位朋友,我們來看看其他的動物數量是人類的幾倍?光是一個原始森林裡面的某一種螞蟻,一個原始森林裡面某一種螞蟻的數目加起來都超過人類的總數,你相信嗎?你看平常一個這麼大的蟻窩有多少螞蟻?更何況是整個原始森林。所以我們能當人希有難逢,不可以辜負這個人身,不可以糟蹋。所以他們可以成聖成賢,我們絕對不能一生完全沒有貢獻,甚至於還造成家庭社會的負擔,那這樣就太慚愧了。所以孟夫子說「恥之於人大矣」,羞恥心對一個人太重要,有羞恥心則可以成聖賢;沒有羞恥心,有可能一生淪為禽獸都不如。所以這個恥心對於一個人是否能夠進德修業相當重要。這是恥心。

  第二個要發「畏心」,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而且「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我們常常會覺得自己掩飾得不錯,其實那是自欺欺人,「日久見人心」,當人家把你看破了,到時候就一文不值。所以只要肯改過都不嫌晚,所以古代有一生造惡,臨終前突然非常忏悔他一生的造作,結果還得到善終。所以罪惡縱使是「彌天罪惡,也當不得一個悔字」,懂得忏悔,懂得改過,這很重要。所以「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所以我們下定決心,從今以後要當聖賢的好學生,相信不管過往犯了什麼過失,都可以彌補回來,也可以贏得別人對你的尊敬。這是要有畏心。

  而說實在「人生無常」,這個肉身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還留得住,所以改過決不可等待,等身命結束了,你想改都改不了,可能一生的惡名還讓子子孫孫蒙羞。有沒有這樣的人?有!我們到了杭州的岳飛廟,看到了一對夫妻,誰?秦桧,你看,跪在那裡讓人家唾棄,已經唾棄多久了?快一千年了。而且你有沒有聽過有人說:我告訴你,我是秦桧的子孫。有沒有?他有沒有子孫?他不敢講。所以讓子子孫孫都蒙羞,那這種事我們不能干,所以要發畏心。

  再來要發「勇心」,要很有勇氣去對治我們的壞習慣。所以我記得盧叔叔跟我談第一次話,談了兩個多小時,其中有一句我印象最深,盧叔叔說:對自己要趕盡殺絕(用得詞還真好),對別人要厚道三分。其實這跟我們聖賢常常教誨的「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同樣一個意思,但是盧叔叔用的這個字眼會讓我們刻骨銘心記住。所以往後面對壞習慣現前要怎麼樣?你不要拿刀,那我不負責任,這是形容就是絕對不能退縮。

  所以我從這一句就想到一個歷史故事,就是當初在三國時代趙子龍救阿斗,把阿斗捆在懷裡被幾十萬大軍團團圍住,請問他那時候只有什麼念頭?沖出去,要把阿斗保護好。所以我們現在要提升自己的學問,也要有趙子龍的氣魄。過去的煩惱習性多不多?就像這幾十萬大軍排山倒海而來,這個時候不能有任何退縮的意念,因為你一遲疑,本來還跨出五步,又怎麼樣?退回來數十步,你就會很沮喪!所以不能有退縮的念頭,相信你一定可以把阿斗救出去。諸位朋友,誰是阿斗?我在有一次演講說誰是阿斗?底下的人說劉備的兒子。這是譬喻,要保護好我們本善的心,要讓它真正可以發揚出來。所以這是要有勇氣,不能退縮。

  所以《了凡四訓》也提到,對治壞習慣要如毒蛇嚙指,像被毒蛇咬到手指頭,這個時候你會不會遲疑?你會不會說要不要改?還在那裡考慮東考慮西,來不及了,命都沒了,馬上寶刀拿下來切下去,這就是趕盡殺絕,不能讓壞習慣停留半秒鐘。一有念頭馬上怎麼樣?把它轉過來。用什麼轉?我知道你們心裡都有數,那也可以用經文轉,用經文提醒自己。比方說要生氣了,馬上想到「忿思難」,馬上想到「言語忍,忿自泯」。你們都知道我用什麼方法嗎?好,知道就好。

  我們提到「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所以也是要有改過的勇氣,改過的方法。所以改過大分三項:有從事上改,有從理上改,還有從心上改。那就好比一顆毒樹,你從心上改是只把它的根斷掉,如斬其根,是從根本改起。所以真正一個人會修行會修身,是時時可以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當他能明白到起心動念的偏頗,馬上修正,決不可能有偏頗的言語行為,這是會改過。我們看下面一句,我們一起把它念一遍:

  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砺。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

  『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砺』。所以為人父母假如把德行擺在前面,當然就能樹立很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給你的小孩。『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所以懂得不要把人生只是當作不斷追求物質的享樂而已。假如為人父母都把「錢」擺在第一位,那教出來的孩子也會把什麼當第一位?錢!重利輕什麼?輕義。到時候他跟誰搶錢?對!所以人算不如天算。

  那我們也來思考一下,真的對飲食、對衣服,甚至於居住,所有物質享受真正獲得了,人的人生真的好嗎?假如一個人真的一生都追求物質,然後他確實很快樂,那我沒有意見,我也成全他、也鼓勵他;可是問題不然,真正完全追求物質的人,他的內心非常空虛。常常跟人家攀比,比來比去,看到人家又買新車,自己內心難受的不得了,真叫自尋煩惱,自討苦吃。所以我會跟他們說,我說:買一件很貴的衣服,快樂多久?一分鐘,沒這麼慘!快樂三天。可能那個卡刷下去,那個月的薪水去了一半,所以快樂三天,痛苦多久?痛苦一個月。而且買回去,明天馬上就穿,穿到公司裡面去,跟同事說:你覺得我今天有沒有什麼不一樣?假如遇到比較糊塗的:有嗎?有嗎?你在那裡氣得半死,我花這麼多錢你都沒發現,那就沒有樂了!還有苦,因為苦於別人有沒有看到我,時時都在患得患失。所以這種樂叫壞苦,就一下子而已,之後就是苦受了。所以人追求的樂都是虛幻的,不真實的。

  什麼樣的樂才能讓一個人非常歡喜、非常充實,而這種歡喜是從內心散發出來,哪一些樂?行善最樂,還有提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成長的喜悅,這都會讓你、伴隨著你一生有無窮的法喜。那我們今天先上到這邊,謝謝大家。

 

上一篇:4歲半小女親見西方極樂勝景現於供佛頂骨捨利的棲霞寺
下一篇:蔡禮旭:細講《弟子規》(第三十三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