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在我們有限生命中應成就什麼?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我們一個聰明人、有智慧的人,必須要知道,在我這有限壽命之中,我要成就什麼。這個成就什麼,你一定要知道,帶得去的。古大德常跟我們說,帶得去的,你要多做;帶不去的,放下。什麼東西帶不去?財色名食睡帶不去,給你說,五欲六塵帶不去,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帶得去的是什麼?德行帶得去,你所造的業統統帶去了。這個業裡頭有善業有惡業,善業將來帶你到三善道,你到有福報的地方去,不善的業引導你到三惡道,你去受苦。這個東西帶得去,那我們就得要考慮清楚,我要帶善不要帶惡。於是我們才恍然大悟,修養德行是帶得去的。孔子的學生顏回,三十幾歲就過世,是夫子常常贊歎的一個學生,夫子一生念念不忘的一個好學生。他壽命雖然短,他利用那個短的時間,他修養德行,他帶去的是好東西。那壽命短,在我們的眼光裡面看,怎麼看法?好!他絕不墮三惡道,他的德行超過一般人,他到哪裡享福?他到天上享福去了,在這裡壽命短,早一天去享天福,你說是不是好事情?好事。他在這裡多住一年,他就晚一年享福,他早走一天就早一天享福,他修成功了。所以這個道理必須要懂得。

......

 

沒有一法不是無常的,這一定要知道。你知道一切法無常,你對於一切法就放得下,不再執著了,有,很好,沒有也很好,永遠是心平氣和來對待。你在這裡面決定沒有取捨,決定不會有占有的念頭,決定不會有控制的念頭,也不會有得失的念頭,你看你多自在。佛菩薩教我們隨緣不攀緣,普賢菩薩教我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如果有控制的念頭、有占有的念頭,你就沒有辦法隨緣,沒有法子修隨喜功德了。

 

所以學佛,早年老師教我放下,從哪裡放起?老師有善巧方便,我那個時候是初學,教我從對立做起,不要跟人對立。剛剛開始的時候很不容易,為什麼?我們跟別人對立這個念頭是已經成習慣了,哪有不對立的?實在講都是傲慢。真的,佛在經教上給我們講,我們不能不承認。以後跟李老師學經教,李老師講這個傲慢是俱生煩惱,他說你細心去觀察,看什麼人?看乞丐,你看他有傲慢心。乞丐是在人類當中,這是最下等的,他沒有錢,貧窮,淪為乞丐,沒有地位,我們中國人講貧賤到極處,貧為乞丐、賤為乞丐,賤是沒有地位,貧是沒有財富,靠乞討、討飯過日子。這樣的人在路邊上看到富貴人從他面前經過,他還不以為然,鼻子哼一聲,「有什麼了不起,不過有幾個臭銅錢而已」,你看看,他還在諷刺別人。這就說明什麼?他傲慢,他有傲慢,他不是沒有。所以老師給我們說,傲慢是俱生煩惱。佛法說要斷,為什麼?它障礙你見性,它障礙你覺悟,它障礙你修行,這麻煩大了。儒家沒有講明心見性,所以儒家對於傲慢沒有教人斷,但是教人什麼?要控制。你看《禮記》裡說,「傲不可長」,這就說傲慢是有的,不要再增長了,儒家只是勸你,你控制住,不要再增長。可是佛法,佛法一定要斷。為什麼?貪瞋癡慢疑,這個根本煩惱,六個,後頭惡見,其實惡見就是五種見惑,這五種錯誤的見解,就是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是這個,這五種見解是錯誤的,合起來叫六個根本煩惱,《百法明門論》上說的。這六個東西障礙你生生世世脫不了六道輪回,你說這個麻煩多大。

 

不學佛不知道輪回苦,不了解輪回狀況。學佛之後,對這個事情逐漸逐漸明白了,才曉得六道不能住。六道裡頭只有受苦受難,沒有法子向上提升,縱然生到天道,那是享受、享樂,那裡沒有苦,它不是永恆的,它也是剎那生滅的,壽命還是要到。壽命到,禅定功夫失掉了,依舊還是隨業流轉。那我們自己要想想,無始劫以來到今天,生生世世,我們自己認真去思惟,我們造的善業多還是惡業多?肯定是惡業比善業多,為什麼?佛告訴我們,我們阿賴耶識裡頭,統統講阿賴耶,講妄心,不能講真心,為什麼?真心沒見到。講真心,那是菩薩,那不是凡夫,所以我們講妄心。妄心裡面,善心所只有十一個,煩惱心所有二十六個,這就是說明在阿賴耶裡面善惡較量,惡的力量大,善的力量小。所以人必須從小接受好的教育才能夠彌補,如果沒有好的教育,肯定是被環境所染污。

 

你的本性本善沒錯,習性力量不能疏忽,《三字經》一開頭講得很清楚,「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你的自性是聖人、是賢人,你能隨順性德,你是聖賢,如果不隨順性德,你隨順外面的染污,那你跟你的性德、本善愈去愈遠了,這真的。我們觀察嬰兒、嬰孩,你看他對父母那個愛,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他阿賴耶還沒起作用,真心流露。為什麼他長大了,愈長大對父母那種愛就淡薄?十歲肯定不如五歲,二十歲肯定不如十歲,三十、四十歲很多人已經不要父母了,不孝!習相遠。所以古聖先賢才重視教育,「苟不教,性乃遷」,教育從這個理念興起來的。怎麼教法?「教之道,貴以專」,這是中國古聖先賢千萬年累積下來的智慧經驗,世代相傳。在中國傳了幾千年,效果卓著,真正收到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德行,光大仁愛和平的愛心,所以帶來的是身心健康、家庭和睦幸福、社會安定繁榮、世界和平,這從教育得來的。中國古聖先賢明了,「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把教學擺在第一,把經濟擺在最後。經濟是利,擺在最後,為什麼?那是人之必爭。如果這個社會都爭利,會造成天下大亂,所以世世代代對這個事情嚴格的防范,維持社會的安定祥和。

 

所以中國人講教育,家庭教育是根,扎根教育,比什麼都重要。向上提升則是學校教育,在從前是私塾,就是家族的子弟學校。老師認真負責,身行言教,才能把學生教好。成年之後是社會教育,社會教育是儒釋道,儒家教倫理道德,道家教因果教育,佛家教十善業道教育,這是社會教育。另外還有少數,希望更上一層樓,那就是宗教教育,至少他希望生天。學了佛之後,知道宇宙之間太廣大,諸佛如來剎土永恆不壞,那是真常,它不是無常。捨棄無常,向往真常,那就接受宗教教育,宗教教育教你超越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超越三界就是超越六道輪回。再往上提升,超越十法界,那是真正的究竟圓滿,回歸到本善,回歸到自性。賢首國師的《妄盡還源觀》,還源是什麼?回歸自性,這叫大圓滿,這是佛教的教育。

 

文摘恭錄—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二一O三卷)2010/2/8 檔名:12-17-2103

 

 

 

上一篇:淨空法師:念頭是信息
下一篇:淨空法師:不求名利的人如何能精進不懈?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