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煩惱的十個方法
1,心內收
第一點,心內收:我們的煩惱都因為心外放,所以孟老夫子說:“讀書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又說:“有雞犬放而知求,有心放而不知求,哀哉!”各位,我們人都把心外放,讀書的目的在把心收回來,所以心越外放越可憐。老子也說過:“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各位,你為什麼有煩惱呢?你心外放,心外放,看到東西都喜歡,但都不是你的,煩惱就來了,例如你經常逛百貨公司,我保證你煩惱很多,看到這些東西都非常可愛,怎麼辦呢?所以你心越外放,煩惱就越多,心越往內收,就越沒有煩惱,所以,凡事多問“你們能,為什麼我不能?”不要問“我能,為什麼你們不能?”你問說“我能,為什麼你們不能?”只有恨,若倒過來問“你們能,為什麼我不能?”只有悔,悔無妨,恨無益,上天不殺悔過之人,滔天大罪也抵不過一個“悔”字,放下屠刀都可立地成佛,所以悔沒有什麼關系,像我學校教職員工一共有九十五位,一個規定下去,九十三人做了,有一兩個人做不到,怎麼辦?我就想一想,一定是我的表達能力太差,他們不能了解我的用心良苦,第二個可能我的修養不夠,他把我當作他的長官,我沒有辦法讓他心服口服,我這樣一想錯在我,而不在他,我就心平氣和了。所以凡事先從自己想起,不要從別人處看,瞪著眼睛看別人非常痛苦。想一想自己會很灑脫,所以反省非常重要。孔夫子的“忠恕”,忠就是凡事都從自己做起,恕就是凡事多替別人想想。孔夫子的忠恕之道就是這麼簡單,忠就是盡己之力,凡事都從自己做起,像剛剛的掃黑掃黃,凡事都從自己做起,恕就是凡事多替別人想想就夠了,要是我們中國人把這兩個字做到,那這個世界一定不一樣,真的可以達到世界大同。所以第一點就是心往內收,各位當你有煩惱時,你要想一想,你的心已外放,你要趕緊反省,心越往內收,越沒有煩惱,心越往外放,就越有煩惱。
2,起正見
第二點,起正見:很多煩惱,都是因為你的念頭不對,當你有煩惱時,你要想一想,這個念頭可能不對,所以六祖壇經有一句話:“邪來煩惱至,正來煩惱除,邪正俱不用,清淨至無馀。”所以當我有煩惱時,我都一直在想,我這想法可能不對。我跟各位講個實例,以前我在師大,到了大四的時候,他們選我當了班代表,大四的班代表很忙,我沒有機會回到新竹的老家一趟,後來到了畢業的前夕,有人建議要不要辦一次郊游,我非常贊同,但是我的私心起來了,我很想利用這次的機會回新竹老家一趟,於是私底下拜托大家,等一下表決時一定要選擇青草湖。這個就是私心呀!等一下表決時,若是青草湖,你會非常感謝他,若不是的話,你的恨就來了,對不對?所以你有煩惱的話,多半是由私心來的。當下突破,煩惱即菩提,煩惱就是覺悟了。所以第二個起正見,就是當你有煩惱時,你要仔細想一想,你這個念頭可能不太對。
3,視為因果
第三點,視為因果:當我聽到一句不該聽的話,馬上就聯想到我以前也一定講過一名砂講進的話,以前“造因”,現在“結果”,很安全的擺平了!不是嗎?我這樣想心中舒坦多了,所以當你聽到一句不該聽的話,你馬上要聯想到你以前一定也講過一句不該講的話,以前“造因”,現在“結果”就好了。有時候我們講話,讓別人心都碎了,自己都還沒感覺到,有沒有這種現象?有,對不對?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言者藐藐,聽者諄諄。
所以,有因必然結果,世界上兩樣最不公平的事,一個是“勞而不獲”,一個是“不勞而獲”,對不對?勞而不獲,有因無果,不勞而獲,有果無因。我跟各位舉個例子:假如說考試快到了,有兩個學生,有一個學生曉得考前不用功,考後就不堪想像,所以就加倍努力,不眠不休。另一個學生,管他的,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照樣玩,考試的時候,他用了兩個方法,一個叫“旁觀法”,另一個叫“集大成法”,這兩個方法一用之後,他的成績還超過另外一個,請問另外一個作何感想?他會感慨公理何在?我勞而不獲,他不勞而獲,所以這個非常不公平。
因果是一種自然律,就好像是一加一等於二,好像作用力愈大,反作用力也愈大,各位這裡三杯下肚,第一就要往另外一個地方跑,對不對?這裡造因,那裡結果,所為因果是一種自然律,有因必然結果是非常自然的。各位再看看,很多的成語都是因果,你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殺人償命,欠債還錢,自作自受,自作孽不可活……等等好多哪!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都是因果,我曾經把它列了一張表,一大堆喲!敢作敢當,也是因果,問題是你造因,你就要有勇氣接受果報,我已經有十年,不敢發牢騷,不是我不敢,只是我沒有勇氣去接受那個果報。各位,發牢騷捅個漏子太簡單了!問題是不好補,就好像你把西裝用剪刀挖了一個洞,太簡單了!請問你怎麼補它?你要補它,第一個用的那一塊布,必須大過這個洞,否則不能補它,對不對?事後的彌補太費心了,就算你的技術再好,請問有沒有裂痕?有。所以我都不敢發牢騷,我想到這個就不敢發。因為挖個洞很簡單哪!但不好補哇!
所以我發牢騷的機會不大,因為你一造因,就要結果,所以很多人造因必招果報,因果是一種自然律,各位,當我聽到一句不該聽的話,我馬上就聯想到我以前也講過一句不該講的話,你就很灑脫了。我想非常重要,因果是一種自然律。
4,批評別人即造口過
第四點,批評別人即造口過。被批評是消罪業,表面上你批評別人好像占了便宜,其實錯了,你在造罪,你自己都還不知道在造口過。表面上人家被你批評,好像他吃虧,其實錯了,你在幫他消罪。所以,吃虧跟占便宜很難說,看從那個角度去看,天下事非常奇怪!有得就有失,你到國外去拿一個博士,坦白說,你已失去青春了!對不對?有得必然就有失,你不當這個官,你就落得清閒,對不對?失得都是一樣,有得就有失,得就是失、失就是得,所以一個人到最高的境界,應該是無得無失。但是人非常可憐,都是患得患失,未得患得,既得患失。我們的心,就像鐘擺一樣,得失、得失,就這麼樣擺,非常痛苦。最高的層次,應該是無得無失,因為失就是得,得就是失,塞翁失馬,你怎曉得是福還是禍呢?所以,我總覺得在得失之間,不要把它看得太重。
5,提升自己不要跟他一般見識
第五點,提升自己,不要跟他一般見識。各位,你想不想成名?有人說想成名非常簡單,只要找一些有名的人來罵一罵,他一回罵,你就跟他一樣有名了,人家會說你們兩個一般見識呢!差不多吧!以前有一個人,什麼人他都罵,有一次罵到了東海大學的徐復觀教授,徐教授請教我就讀研究所時的一位教授、趙雅博博士,“我該不該回罵?”趙教授說:“不要回罵,你一回罵,表面上你是貶低了他,其實你是提升了他,人家會說你們兩個一般見識。”
在教學法中有一種最新的教學法,叫問思教學法,人家在問的時候,你要想一想,等一下馬上反問,其實我覺得兩個人相罵,就是最好的問思教學法。人家罵你的時候,你一定全神貫注,唯恐聽漏一個字,對不對?因為馬上要反駁回去的哪!我們假若做任何事情,就像聽人罵你那麼聚精會神,任何事都一定成功!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要提升自己,我經常這麼認為,我既是讀書人,就要學聖法賢,不與俗人爭,要跟往聖比,不要爭一時,但要爭千秋。我想我都用這樣來勉勵自己。
6,識透真假
第六點,識透真假:在這個世界上那樣是真的,那一樣是假的,一切都是假的,只有一樣是真的,就是三達德:立德、立功、立言。我經常用一句話勉勵自己:“人生的價值,不在他學問的好壞,不在他名位的高低,不在財富的多少,而在他貢獻的大小。”你擁有了這些,而不曉得奉獻出去的話,可能成事不足,敗事有馀。世界上一切都是工具,就像石頭,你若善用它,就像一塊“墊腳石”,你不善用它,就是一塊“絆腳石”,對不對?你看這一張嘴巴!講道德說仁義是它,挑撥離間、搬弄是非的也是它。你看這一雙手,扶人的是它,推人的也是它;你看這一雙腳,為人家奔波辦事的是它,到不應該去的地方還是它。我看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是工具,只看你會不會用,你會用,都是墊腳石,你不會用,都是絆腳石,不過要使它變成墊腳石,或絆腳石,主權在我,所以一切都是假的,不用再去爭哪!
以前有一個人去拜訪他的朋友,這個人非常的窮,朋友非常富有,就給了他很多的金銀財寶,這個人一出來之後,因為太累了,就請他朋友拿他的金銀財寶放在身上,就這樣睡著了,他朋友出來看了之後,給嚇了一跳,就把他叫醒來,說:“你這麼窮,我給你這許多金銀財寶,你怎麼都把它放在身邊睡著了,萬一被搶了或被偷了,怎麼辦?”他被朋友叫醒了之後,就講了一句話,很有道理,他說:“我們人哪,眼睛一開的時候,什麼都是你的,眼睛一閉上了,請問那一樣東西是你的?”有時連太太都不一定是你的呀!所以,各位,爭什麼?明天都不一定是我們的呢!有人講:“死人沒有今天,活人沒有明天。”我們活的當下都是今天,對不對?以前有一個笑話,說有一個小孩,他是小學六年級學生,有一天回家需寫很多作業,他媽媽又哄幼兒已先去睡覺了,到了三更半夜的時候媽媽醒來看見孩子還在趕作業,心有不忍,就對他說:“小毛!不用寫了,明天再寫吧!”這時她身邊更小的兒子也醒來了就問:“媽媽,什麼叫明天?”他媽媽很絕,就對幼兒說:“你現在把眼睛閉上,等天一亮再打開,那就是明天了。”後來這個孩子隔天起來,就一直吼著“現在是明天了!現在是明天了!”其實現在仍是今天。所以,各位,明天是什麼?明天只不過是一個希望而已,只是一個希望,沒有人敢說我可以活到明天,你活的都是今天,連明天都保不住,你還爭什麼?人生如夢,何必當真呢!假如有人罵我,我就把他當成做夢,就好了,有沒有人昨晚做夢,有人罵你,今天醒來還說,我真的有點心不甘,情不願的,不用了,對不對?人生如夢,何必當真呢!各位,確實如此,所以很多東西把它看開一點,看開了,識透了,放下了,也就灑脫了,我想這樣的話,就會非常的舒暢。
7,不要跟自己扯在一起而徒增煩惱
第七點,不要跟自己扯在一起,而徒增煩惱;佛家有四聖谛法……苦、集、滅、道。為什麼會苦、集、滅、道?各位,很多東西跟自己扯在一起,痛苦就來了。我可以跟各位舉一個實例,以前我讀省立新竹中學,到初三的時候,有一次開班會。因為我的個子很矮,總是坐在第一排,有一次導師一進來就講了這麼一句話:“不要這麼用功了,把作業都收起來吧!我們要開班會了。”因為我坐在第一排。不曉得在我後面有多少人在趕作業,但是聽到導師這一句話,我很恨呀!我想導師為什麼講這樣的話,非常的不舒服,因此我痛下決心,那一周的周記要好好發揮一下,就回去把所有的字典全部找來,把不好的字眼全部搜羅起來,整整寫了三張,把導師罵得一文不值,最後還加上了一句話:“我讀書整整讀了有九年,還沒有碰到這樣的導師呢!”有一天,禮拜六的下午,細雨霏霏,導師把我請去了,導師說:“你不寫我都忘了,那一天,有那麼多人在趕作業,教師能夠不講嗎?導師不講,請問班會怎麼開?”導師是因事而發,不是因人而發,沒想到我把他罵得那麼慘!他很難過,最後老師也加上一句:“我教書了三十九年,也沒有碰過這樣的學生!”我覺得很公平,各位,這個都是因集而苦啦!本來也不只是說我,我為甚麼一定要跟自己扯在一起,徒增痛苦。
我再給各位舉個實例,假如說今天要開會,有一百個人應該到,其中有一兩個人不到,主席不會覺察到也不會講話,對不對?假如有三分之一的人不到,請問主席該不該講話了、主席再不講話,我想明天就不到一半了,有人會說,今天有三分之一的人不到,主席都不講話,我們明天不去也罷,怎麼辦呢?所以主席就應該講話。主席講話傳到每天都到,唯獨今天開會不到那個人的耳中,他作何感想?他一定非常的感慨,他會覺得我難得今天不到,主席就對我講這樣的話,這也是因集而苦,硬跟自己扯在一起,痛苦就來了。我有一個朋友,在中央級當官,不簡單呢!我發現他很灑脫,有一次,他就坐在這裡,有人就在他旁邊叫著他的名字一直罵,罵得很慘!我這個朋友很難得,談笑自若,一點都不在乎,除非你指著他的鼻子,叫著他的名字一直罵,他才會說:“啊!你在說我啊。”我想這個人就非常灑脫。所以,我們人啊!甚麼都跟自己扯在一起,非常的痛苦,比方說,有人把我鄭某某三字寫在一起,寫好後在旁邊打三個叉,我就會覺得難過,其實我這三個字,也是我們中國字幾千萬個字中的三個字呀,這也並不稀罕,只是我用它用了四十幾年覺得很親切而已!對不對?其實,它並不是我的專利,別人照樣也可以用它的,所以這個也是因集而苦,各位,甚至東西跟自己扯在一起,痛苦就來了,這點非常重要。
8,不要奢求別人樣樣都跟自己一樣
第八點,不要奢求別人樣樣都跟自己一樣:人之不同,各如其面,這個世界才會多彩多姿。自然景觀為什麼會這樣美呢?因為它什麼都有,有高山,有草原,有深谷,有平原,有溪漳,有河流,什麼都有,世界才會這麼美,人也是一樣,要有上智、中才、下愚,有剛強,有柔弱,這個世界才會多彩多姿,假若這個世界人人都是智商一百八,我看這個世界就很亂了,誰也不服誰。所以一定要各如其面,什麼都有,不要奢求別人樣樣都跟自己一樣。各位(看十元錢幣),請問這是什麼形狀的?圓的,假如我說是一直線,你會跟我爭得非常厲害,其實,你從正面看是圓的,我從側面看卻是一直線,對不對?角度不同而已!你為什麼要求別人一定跟你一樣的角度?一個會照像的人也只是角度取得好,一個到處都有的白色房子,他只要角度取得好,照下來挺顯眼的,乍看這下還以為是美國的白宮呢!對不對?就是因為角度取得好,我們為什麼不能對別人采取一個最好的角度,有人從正面看很美,有的從側面看很美,有的從反面看很美,你知道嗎?我們為什麼不能對別人采取一個最好的角度看人。再看這個(指茶杯),你這樣看還是圓的(放在眼的正下方),這樣看是橢圓的(放在眼的前下方),你這樣看是圓的,人家會說你沒有審美感呀!就是因角度不同,所以人人都有不同的角度,不一定奢求別人跟你一樣的角度,我想非常重要。人之不同,各如其面,這個世界才會多彩多姿,我們要采取最好的角度來看人,看人生,看天下萬物,這樣你會覺得很灑脫。
9,不要太重視自己所擁有的東西
第九點,不要太重視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每一個人都會重視自己所擁有的東西來肯定自己,那是對的,太重視了,也是煩惱的根源。比方說,以前我喜歡看華視周二劇場包青天,裡面有一位龐太師,就是太重視自己的名位,總以為我是當朝太師,你只不過是一個小小開封府尹,算什麼?所以經常跟包公作對,搞到最後自己窮途潦倒。
所以一個人假如太重視自己所擁有的東西,那就非常的痛苦,比方說,你問大學教授說:“甚麼最重要?”他會跟你說“學問”,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對不對?不過現在被不喜歡讀書的人給改了,說,“萬般皆上品,唯有讀書糟!”唉!被改得一蹋糊塗。那麼,你問企業家說:“甚麼最重要?”他會把手上的鈔票對你揚一揚,說:“這個哪!”他還會問你“學問”一斤值多少錢?所以每一個人都會用自己所擁有的東西來肯定自己,本來是對的,不過太重視了,也是煩惱的根源。像我在學校裡邊,我就經常對自己講:我只不過比老師多讀兩年書,比工友多讀三年書而已!我把這兩三年的書看淡一點,何事不可為?何事不能為?各位,我想非常重要,你把它看淡,就會覺得很灑脫的!
10,天鼎地爐,人居其中,本來就是受磨練
最後一點,天鼎地爐,人居其中,本來就要受磨練:各位知道,“玉不琢不成器,金不煉不值錢。”那個“香也要把它點燃了才有香氣,人也要受一點磨練,所謂“人不學不知義”,當我們接受磨練的時候,你不要覺得很難過,怨天尤人,那是因為上天有意要成全你,要把大責任交給你,但是要看我們有沒有忍人所不能忍的氣,吃人所不能吃的苦,所以上天故意給你一點磨練,比方說,我們的火候不夠,故意叫某一個人連說三句不堪入耳的話,看我們能不能經得起,可以了才PASS過去,所以有時候是上天給我們考驗,這就是孟老夫子的說過的那一段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只因我有很多不能,所以上天才把這一切加在我身上,這是上天的慈懷,要感謝上天的那種悲天憫人的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