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轉載)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然而在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人對事都少了一份感恩,在紛繁的生活中似乎感覺美德離我們越來越遠,快樂也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我們太需要一種民族文化來支撐我們人格的脊梁!
走進童樂幼兒園我有機會接觸了《弟子規》,它是中國古代的一本孩子啟蒙學習的課本,中國古代人歷來十分重視在童蒙階段的培養,因為修之則吉,悖之則凶,而且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做人的教育、生活的教育是中國童蒙養正的主要內容。遺憾的是我們現在年輕的父母多注重子女書本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學習而忽略了孩子的根本教育。殊不知這些對孩子的影響是多麼的重大。
苦苦追尋教育真谛的我們一下子就認同了,隨著深入的學習和力行,對我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它提到了做人的總綱“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余力學文”。讓我從中學到了在家如何孝順父母,在外如何為人處事,如何從生活的每一個細微處去尊重別人而後贏得別人的尊重。《弟子規》就像一面鏡子,時刻提醒我,讓我看到我在生活中的缺點,給我指明方向。真是讓我受益匪淺。
《弟子規》是我們身邊的學問,更是一種民族精神。不僅孩子要學,我們更要去學,成人是孩子的榜樣。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些訓導,看似平常無奇,但是,如果我們認真去做,就能使人有良好的素質和高尚的道德,素質教育將會有質的飛躍。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個細胞,試想如果組成社會機體的每個細胞都是健康的,我們這個社會大家庭是多麼的健康、多麼的和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