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布施的心態把握:如何布施可得上果?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布施的心態把握:如何布施可得上果?

                        《優婆塞戒經卷第五》

 

善男子。菩薩布施遠離四惡。一者破戒。二者疑網。三者邪見。四者慳悋。行菩薩行而布施,從自己心行來說應該遠離四種過惡。

第一種過惡是破戒。所謂戒就是受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不妄語、不飲酒。在《優婆塞戒經受戒品第十四》中,佛說人有五事現在不能增長財命。何等為五。一者樂殺。二者樂盜。三者邪YIN。四者妄語。五者飲酒,可見持五戒而行布施是如何重要。現代人生活眾多諸誘惑,大家應該盡量自淨其意。

第二種過惡是疑網。懷疑因果,不具正信,懷疑佛說,懷疑餓鬼地獄長劫受苦等等。疑也是一大毛病,以世俗見歪曲佛意,於佛法未知一二卻妄加評斷。懷疑就是因為愚癡,應以多聞而生智慧,得智慧而生信解。

第三種過惡就是邪見。現代人貪著世俗享樂,世界太精彩,生活太美妙,不知火宅,不明無常,智慧乏短。說雞鴨魚肉生來就是給我們吃的,說燒燙蝦蟹海鮮非過非惡。說飯後一只煙賽過活神仙。說無善惡報,無前生後世。說無奸不商無商不奸等等。

第四種過惡就是慳悋。凡事算計,不肯吃虧,斤斤計較。有錢有力不欲予人,守財如命吝啬扣門。行布施應該遠離這四種過惡。

復離五法。一者施時不選有德無德。二者施時不說善惡。三者施時不擇種姓。四者施時不輕求者。五者施時不惡口罵。

還應該拋棄五種不正確的心態。

第一不應該挑剔對方是否有德、是否君子或是小人,救苦第一。

第二布施的時候不要說你這樣很好,那樣不行等等。幫人就是幫人。

第三布施不要選擇對方是哪裡人、哪村人、什麼人,同村的就給、本家的就給,外宗外姓就不給,中國的就給外國的就不給等等都是不對的。

第四布施的時候不能輕慢來求的人,例如想又是哪裡哪裡人,都是沒錢的”“這乞丐真是惡心”“這麼笨難怪沒有飯吃等等,不要生我慢心,不要感覺對方低我一等。

第五布施的時候不許惡口傷人。例如你也有來求的時候啊,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拿了錢快滾出去等等不善言語都要避免。

 

復有三事。施已不得勝妙果報。一者先多發心後則少與。二者擇選惡物持以施人。三者既行施已心生悔恨。

還有三種情況,即使布施也不會得到殊勝果報的。

第一種一開始發心大後來少了,例如一聽說這個人受傷受災想給500塊,再後來想想300就可以了不用那麼多吧。

第二種專門挑差的東西,自己不要的東西給別人。比如有人討飯,有一碗前天煮的馊了准備倒了,一想剛好可以給他不會浪費。比如有人討水,明明有一箱礦泉水不肯給他,去裝了一瓶自來水等等。

第三種布施以後心裡面又後悔了,例如給了乞丐2塊錢,回頭又想給那麼多干什麼,給1塊錢他都要感激不盡了。例如幫人家搬家,晚上回來累壞了,就想:應該找一個借口先溜走的,真是倒霉。這三種布施的心態,都不會得到勝妙的果報。

 

善男子。復有八事。施已不得成就上果。一者施已見受者過。二者施時心不平施。三者施已求受者作。四者施已喜自讚歎。五者說無後乃與之。六者施已惡口罵詈。七者施已求還二倍。八者施已生於疑心。如是施主則不能得親近諸佛賢聖之人。

又有八種情況,布施以後也不會成就上妙的果報。

第一種布施以後又想到這個人人品不好,又聽說這樣的人是騙子,心想早知道不給了。

第二種給他錢物的時候不甘不願,或者同樣布施病者,看這個人不爽就少給一點等。

第三種布施以後要對方為自己做事作為償還。

第四種布施以後沾沾自喜,我真是偉大啊”“我真是慈悲啊等等,覺得自己真是了不起的人。

第五種先說沒有後再給他。一開始說自己沒有,然後心軟了又給他,或者他再求了又給他,或者老婆說他這麼可憐就給他點等等。

第六種布施完以後,不甘不願,又用言語輕賤對方、惡口罵對方。

第七種布施給對方以後,言語上要求對方以後加倍奉還。或者思想上希望對方記住我的恩德,以後大大得報答我。

第八種布施以後又生出懷疑,對方是不是假乞丐啊?是不是騙子啊?這個新聞是不是真的啊?等等。

 

若以具足色香味觸施於彼者。是名淨施。若能如法得財施者。是名淨施。觀財無常不可久保而行布施。是名淨施。為破煩惱故行布施。是名淨施。為淨自心因緣故施。是名淨施。若觀誰施誰是受者。施何等物何緣故施。是施因緣得何等果。如是布施即十二入。受者施主因緣果報皆十二入。能如是觀行於施者。是名淨施。

 

怎樣的布施是如法的淨施?你給別人的東西是好東西,具足色香味觸,不是敷衍對方,是淨施。觀察財物都是身外之物,是不能長保永久而將其布施,是淨施。為了破除解脫對方的煩惱而行布施,是淨施。為了清靜自心,培養慈悲而布施是淨施。布施時仔細觀察是誰在布施?是誰受布施?布施了什麼?為什麼布施?這個布施的因會得到什麼果?就知道這樣的布施都不出於十二入(眼、耳、鼻、舌、身、意、色、身、香、味、觸、法)之外。施主和受布施人的因緣果報都不出十二入所受,能夠這樣觀察而去布施,就是淨施。

若行施時於福田所生歡喜心。如諸福田所求功德。我亦如是求之不息。施於妻子眷屬僕使生憐愍心。施於貧窮為壞苦惱。施時不求世間果報。破憍慢施柔濡心施離諸有施。為求無上解脫故施。深觀生死多過罪施。不觀福田非福田施。若能如是行布施者。報逐是人如犢隨母。

    布施的時候對於所布施的福田(凡敬侍佛、僧、父母、悲苦者,皆可得福德者、福德、功德,猶如農人耕田,能有收穫,故以田為喻,則佛、僧、父母、悲苦者,即稱為福田)心生歡喜。心想我也要效仿這些福田所作功德,孜孜不倦,畢身追求,行而不息。布施給妻子、自家眷屬、下人時心生憐憫。布施給貧窮的人為了斷其煩惱。布施以後不貪求世間的福報善報。布施的時候斷除自己的驕慢、自以為是、高人一等的心態;布施的時候常懷柔順、關懷的善心;布施的時候遠離有我、有他、有世界等的執著分別。常常觀察生死無常、常常關照自己所行罪業心懷慚愧而去布施。布施的時候不去分別布施的是不是福田、功德有多大,不等待有做功德的大好機會才施,隨時施與。如果能夠按照上面所說方法、心態而行布施,所得到的上妙果報就好像小牛犢隨時跟隨母牛那樣與你如影隨形。

若有錯缪,請各位同修多多指正!

南無阿彌陀佛!

 

上一篇:寫給所有找工作艱難的師兄
下一篇:蔡禮旭:為什麼看家裡人的缺點就是自己的過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