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海空法師:怎樣做一個健康的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怎樣做一個健康的人

——海空上師開示

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在於無欲無染
一個人的心情舒暢在於三無分別
一個人的生活美好在於積福造命
一個人的事業成功在於濟世利人
一個人的家庭幸福在於體諒包容
一個人的真心永住在於回歸自性
人總在尋求幸福,可是往往求不到,一些人夢想事業的成功,但成功之後又如何?工作過度勞累而導致疾病纏身,或者身體無恙,但心中交織著空虛、孤獨、無聊……做一個健康的人,是幸福生活的基礎。求一健康尚不可得,何況幸福?
佛陀把人生的苦惱歸為“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嗔恚苦,五蘊熾盛苦。人從出生到死亡,無時無刻不在苦海中煎熬,苦不堪言!許多人認為,佛教“苦”的思想是消極的人生觀,而實際上,佛教正是教導人們,認識生命的真實面目,勇於面對人生的不幸,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加以改變。
一、緣起
佛法為我們闡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間存在的種種事物都是因緣和合所生,叫做萬法因緣生。一切眾生在無始無終的"生命之流"中生滅流轉,都是因為其間貫穿著一條"因果規律"的緣故。現代科學也講因果律,但只適用於物理的變化。而佛法上的因果律,卻既適用於物的變化,也適用於心的變化。因是原因,緣是助緣,由因緣和合所產生的事物叫果,果對於造因者說是報。其中因果關系雖然錯綜復雜,但正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自因自果,自作自受,恰如其分,毫厘不爽。利人即是自利,害人即是自害。
(一)因果的定律
1、不消滅
因果定律是不能消滅的,經中有一首偈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意思是說:假若過了百千劫那樣久的時間,各人所造的罪業仍然是不會消滅的;因與果的中間還有個“緣”,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2、不抵消。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假若過去作惡很多,現在作出很多的善來抵消也不可能嗎?對!因為因果定律是無法抵消的,善業結善果,惡業結惡果,好比一塊土地上同時種下小麥和野草的種子,小麥和野草好比善業和惡業,後來麥種一定結出小麥,草種一定長成野草,不會因為種了草種就消滅了麥種,也不會因為種了麥種就消滅了草種,更不會因為我既種了草種又種了麥種就什麼都不結了。可是現在又講命自我立,因果可以轉變,要怎麼轉呢?
(二)知因轉果
1、明事理
明因識緣。智者畏其因,愚者懼其果。緣由因生,法由緣生,善巧而立。譬如刀兵劫此時不在面前,這是刀兵劫的緣還未到,在此緣未成熟的時候,才可轉變因果。假若斷掉了刀兵劫未成熟的緣,就可能轉變刀兵劫的果報,一旦緣成熟了就沒有辦法補救,因為過去共同造的業緣成熟,果報即現前,即使有了神通也沒辦法解決。
2、辨方法
緣未成熟以前,要用什麼方法補救呢?那就是要用消滅“增上緣”的方法。
那麼是不是說多作善事,修橋造路就能息滅刀兵劫的災難?這種話是不可靠的,因為受刀兵劫,不是你過去破壞道路,破壞橋梁的果,現在用修橋造路來抵消,這是講不通的,因果定律是不抵消的。這就好像庸醫不認清病症亂開藥方,患者發熱開補藥一樣,要知道受刀兵劫的報應,是過去造了殺因,所以要受殺的果,現在要斷殺因就沒有緣,無殺緣就不結殺的果報,就不發生刀兵劫。這種斷緣的道理通過一個公案來說明。
公案:盧度濟淮
我國二十四史中的南史記載,在南北朝的時候,南齊有一位武官名叫盧度,有一次他與北魏交兵戰敗,向南逃走,走到淮河的地方,河岸沒有船,後面兵馬又追到,怎麼辦呢?正在萬分危急的時候,盧度及時跪在河邊,兩手合掌發了一個大願,他禱告說:“願我現在能渡過河,平安無事,我就從今天起開始吃長素,並且戒殺放生。”這些話說完了以後,很不可思議,忽然間上流漂來了兩塊擋箭的盾。盧度看了非常歡喜,即時跳下水面,靠著這二塊盾,安然渡過河去。
(三)斷緣等次
緣要用什麼方法來斷呢?斷緣的次第分上中下三等功夫:下等功夫自今天起不再殺生,吃三淨肉,(就是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的肉),如此做到就是善人;中等功夫不但不殺生並且持長素,這樣做到就是等於自度的阿羅漢;上等功夫不但不殺生,吃長素,更進一步要放生救它的生命,這種等於利人的菩薩,以上三等功德,隨緣量力而為。再分述於下:
1、下功:斷緣戒殺—易行
“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先講容易行的下等功德,要從斷緣戒殺做起,意思是說:有肉可吃就吃,沒有肉就算,隨緣就會消掉舊的罪業,千萬不可為了要吃肉而再殺生害命,又造了新的罪業而去受災殃。《大藏經》中有一部《婆娑論》,其中一句話:“若一日一夜,持不殺戒,當於來世中,決不遇刀兵劫”!只有持一晝夜的功德就這樣大了,何況長持不殺戒的功德。
事證:假齋免災
從前有一個人搭了一只船出門,在船內看見船主的木桶中有兩條活潑潑的魚,在水桶裡游來游去,可能中午就要殺了佐膳的樣子,此人就對船主說:“你這兩條魚賣給我好嗎?”船主說:“好啊!但是此魚價錢很高,兩尾要三百錢,您什麼時候要吃?就給你烹煮。”這個人就拿出三百錢給船主買了魚,一時不忍吃它就說:“我今天不吃,不要烹煮。”隔了一天,船主又問他:“你今天要煮魚嗎?”那個人就答:“不要不要!我今天吃觀音齋。”其實這個人並不吃觀音齋,他是眼看兩條魚在木桶水中游來游去,怪可愛不忍吃它,殺了烹煮更覺得很可憐,所以撒謊吃觀音齋,最後,他終於把魚放生了。
又隔了一天,船正在大江中行駛,忽然狂風大作,波濤滔天,滿船的人都是驚恐萬分,大喊救命,忽然在雲中現出:“假齋”——二個字來,大家都看的清清楚楚,就有人問道:“船中什麼人吃假齋的?”問了好幾聲,這個人想:“我假吃觀音齋,一定犯了天條,如果隱瞞不說,豈不害了大家。”於是高聲應道:“是我是我!”眾人就說:“你下去吧!”就把他推下水去。說也奇怪,不知何處漂來了一塊木板,那個人抓住木板,一陣大風把他刮到岸邊,被人救了起來,再看那只船卻經不起那陣狂急的風浪一吹而翻了身,船中的人統統沉入了江底。一念慈心起就救活一條命。
2、中功:斷緣兼素—難行
再說中等功德,不但要戒殺,而且兼素食,實行起來比較前面的稍為難些,因為人生下來就有肉食的習氣,要斷肉食是很難的,不容易斷怎麼辦呢?這必須作下面幾種觀想:
(1)“怖兵劫來臨”請問大家怕刀兵劫來臨嗎?若是害怕,這碗肉放在我面前,應觀想當時此畜被人宰殺的時候是如何恐怖、害怕,好像刀兵劫來一樣,為求免遇刀兵劫,我就不吃這碗肉,此是第一步觀想。
(2)“怖賊來被執”第二步觀想:一旦戰亂,敵兵來時,人民被捆縛起來是何等可怕!這時應觀想:想這碗畜生的肉,當時被人買去把它捆縛起的時候是何等的可憐,為了避免被賊執縛,我就不吃這碗肉。
(3)“怖家人離散”第三步的觀想,每個家庭皆有父母兄弟姊妹妻子眷屬,一旦被賊捆縛去,六親眷屬妻離子散後的悲傷,就應觀想:當時畜生被人捆縛捉去以後,它的眷屬悲鳴時的可憐相狀,這碗肉我就不忍吃了。
(4)“怖自身被殺”第四步的觀想:假若我們此身被人要殺死的時候,各人的心情是願意還是不願意?這個時候就應觀想:當畜生被宰殺時的流血,以及刀砧烹炸煎煮之苦,為求自身免被人殺,這碗肉我就不敢再吃了!假若這四種觀想做到了,不但不想再吃肉,更進一步會發露忏悔過去所作不對的行為,並且以後永遠斷除肉食。
3、上功:斷緣放生—互難易
(1)“救一眾生,勝造七級浮屠”。上等功德,除了斷緣外,必須兼放生。七級浮屠就是寺廟的七層寶塔,這樣看起來就知道救一個眾生的功德是多麼大,因為佛是心心念念要救度眾生的,所以救一條眾生的命就和報答佛恩一樣!
(2)“過去眷未來佛”。六道裡頭皆有過去父母兄弟姊妹六親眷屬,六道就是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在此六道中,一切眾生的本性,原來是清淨光明的,因為無始以來染了無明,就迷惑顛倒在這六道中,生了死,死了又生,每投一次胎就有一次的父母六親眷屬,自無量劫來,父母眷屬之多,無可計數。因為凡夫一投胎就有隔陰之迷,所以自己看不出來。釋迦牟尼佛是開大智慧大徹大悟的聖人,佛眼看得清清楚楚,他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眾生一旦遇了佛緣,信佛學佛就能成佛!所以說一切眾生不但是過去父母,亦是未來諸佛,你放它的性命你就是菩薩。十
二、健康的概念
健康的概念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身”的健康,另一方面是“心”的健康,身心健康,方為健康。
“怎樣才能強身健體”是個永不過時的話題,人們在健身方面真是費盡了心機,健身器材,健身食品,健身運動等等應有盡有。但是其結果卻是不盡人意。
心的健康現在社會上強調的也比較多,但是講的是心理健康,而不是心的健康。心理學強調人的自我實現,但是如果沒有正確的認識,心是盲的、迷惑的,又怎麼能自我實現,成為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呢?佛教講的心不是這個妄想心,而是妙明真心,即眾生的本來面目,無形無相,不生不滅的真心。真心被妄心蒙住了,不能發現出來。但是雖被妄心蒙住不能發現,真心依舊是完全無缺的。真心與妄心本是一件東西,迷了真心就成妄心,去盡妄心便現真心。譬如一面明鏡就是真心,被塵垢蒙住了,就是妄心;去掉塵垢明鏡自現,去掉妄心真心自現。
三、疾病的起因
關於病的產生,依照佛家的理論,人是由地、水、火、風“四大”組成的一個緣的聚合體。當人的身、口、意清淨,“四大”處於調和的狀態時,就是健康的身體,而當人的身、口、意不清淨,“四大”處於不調和的狀態時,就是不健康的身體。
所有疾病可以把它歸納為五大類:
(一)生理上的疾病。
“身病有五:一者因水,二者因風,三者因熱,四者雜病,五者客病。客病有四:一者非分強作,二者忘誤墮落,三者刀杖瓦石,四者鬼魅所著。”
四大不調、鬼神和其他外緣,為身病之因。如:
1、生活環境。包括空氣污染、氣候變化、污水、噪音、細菌傳染等。
2、飲食不周。如誤食有毒、變質食物、濫服藥物,食品搭配不當等。
3、生活方式不當。如錯誤使用了容易致病的生活用品,例如某些化學制品,打架、斗毆等。
4、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暴飲暴食、偏食、縱欲、操勞過度、無節制、無規律的起居等。
(二)心理上的疾病。
恐怖、憂愁、愚癡等一切心理上的煩惱是心病之因。
大聖佛陀曾經說過:“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心病,佛即說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就是要醫治眾生八萬四千煩惱心,若眾生內心無有八萬四千煩惱無明之病,我佛何用說八萬四千法門之法藥呢?”
所以說,心病須心藥,心病即是精神界,心靈上的思想觀念出了毛病,知識上、知見上出了狀況,也就是心對真理產生偏見邪見、歪邪的意思,故稱心病。
心藥即是如來三藏十二部聖典,一一皆是醫治眾生心病之良方,譬如:內心貢高我慢,佛即開一帖多禮拜諸佛的藥方,因為禮拜能消內心貢高我慢心;若常誹謗譏笑他人,佛即開一帖多隨喜他人功德的藥方,因為常誹謗者,其內心就是出了毛病,缺乏隨喜功德的本質,如此類推,眾生一切心病有百千種類,佛即演說百千種類的法藥以對治。
總而言之,心病要心藥對治,畢竟佛法是覺悟之法、對治之法,令人覺悟人生宇宙的真谛法藥。佛弟子應正見因果的用法,切勿本末倒置,錯亂因果。
(三)宿業病(也叫業障病)。
這種病是罪業的一種果報。你造的罪業或今生或前生,遇緣而發。
公案:慈悲三昧水忏
唐朝悟達國師在長安安國寺修學,專心研讀三藏教典,逐漸深入佛法的堂奧,弘揚佛法之時,聽眾無不稱美,於是聲德光顯,帝賜沉香法座,從此尊為國師。後來由於累世的怨結而生了一場怪病,在國師左股上突生一人面瘡,瘡上眉目口齒無不具備,如以飲食喂它,同樣開口吞食,與人沒有兩樣,痛苦致極,雖然遍請名醫,仍無法治愈。後來經過迦諾迦尊者慈悲的啟發,才得以化解,並以《三昧法水》為其洗滌怨結,悟達國師為報答迦諾迦尊者的恩惠及希望能幫助眾生忏悔業障、免除怨結,於是編訂了《慈悲三昧水忏》忏本,以警醒世人。
(四)現業病(身心造作病)。
公案:打鳥三年痛十八載
香港的劉心做學生時期是不信神佛因果的,高中辍學後,從廣州回到家鄉務農,以射殺鳥類為娛樂,將鳥肉烹食,以求增加營養。在兩三年之久,練成一手好搶法,經常在田野間、樹林邊、或到山裡去伏擊鳥雀。有時候鳥雀被射傷,撲翅而逃,仍窮追不捨,復再加槍,弄到鳥雀羽血模糊,張大流血的嘴在抽搐掙扎。後來,自己漸漸感到良心不安,才不殺鳥雀了。
二年後,他發覺肛門內生了五六個痔瘡,常常作痛。有痔瘡本來就是很平常的事,請醫生治療不就好了嗎?但是請了幾位比較高明的痔科醫生治療,都無濟於事,病情反而越來越嚴重,天天流血,他身體迅速衰弱削瘦,雖然請了不少醫生打“止血針”,用“止血藥”,但是沒有一點效用,鮮血仍然是每日流大一堆,隨之而來是種種“慢性失血”的病症。在忍痛的翻滾之中,他漸漸地發覺提高臀部,將頭俯下的“倒吊”姿勢可以減輕一些痛苦;於是,叫人把三張厚棉被疊成一個“高墊”,他爬到上面去俯伏,將頭倒吊下來。如此,不知過了多少個日日夜夜,每天吃飯睡覺都是在這姿勢中進行。有一天,在“倒吊”之中,偶然看到流出來的鮮血染成一片,在被子上面凝固成一條條血流;很像以前被他射殺的鳥雀,鮮血染在樹枝葉子上面一樣,這幅情景觸動了思路,發覺他現在的“倒吊”姿勢竟是同倒掛在樹枝上的鳥雀一樣!簡直是活生生的“因果報應”。再回想起以前射殺鳥雀的種種殘忍情景,及對比一下18年以來身受的種種痛楚和流血事故;這不正是一幕“血債血還”的活劇嗎?
於是他開始覺悟了。人,不是天生下來就要受到折磨的,而是自己(前世或今世)親手所造作的冤孽的報應。怪不得算命的朋友算不出這一段霉運,原來自己的作孽將本來的好運改變成霉運!反過來說,如果以前是做很多善事的話,那麼,也一定能將自己的惡運改變成好運的。這樣說來,命運掌握在我的手中了!要想改善自己的命運,唯有一條大道可行,就是——勤修善德,廣積陰功!
(五)違緣病(不可抗拒的自然疾病)
病是業力所致,因緣相會而生,業力可以按照不同的劃分標准進行分類:
1、以共業與不共業來分:
(1)共業:我們造一些業,互相影響,關系密切,大家一起受果報,稱為共業。共業把大家帶到相同的背景當中,但在相同的背景之中,只是承擔屬於自己的別業所致的苦與樂。
(2)不共業:我們造一些業,只影響個人的身心,個人受報,稱為不共業。每個人的身心都是不共業所形成的果報,比如我們內心的思維,別人是不能和我們共同享用的;又比如我們共用佛堂來聽聞佛法,同住在成都等,此皆是我們的共業。但共業中有不共業,比如成都人有不同的家庭,每個人享用自己的家庭物資,享受自己的家庭生活,這就是共業中的不共業,他們造了某些同樣的業,共同組織家庭,就生活在一起,那就是共業。
2、以定業與不定業來分:
(1)定業:有些業的‘果報’與‘受報的時間’都已肯定,稱為共業。比如殺人,果報是將來墮入地獄,稱為報定;如果墮入地獄的時間也肯定,稱為定業。如果墮入地獄的時間不肯定,稱為不定業。在佛經中說,殺父母親的業是逆罪,死後下一世必定墮入地獄,稱為定業。
(2)不定業:有一些業的“果報”與“受報的時間”都不肯定,稱為不定業。經常聽說拜佛忏悔消業障,如果我們有深入經藏的話,就知道佛陀有三不能,其中一項就是‘定業佛不能轉’比如殺父殺母,定業不能轉,今生死後必定墮入地獄,任由你怎樣拜佛忏悔,都無法改變它的果報。但是不定業就不同,可以通過拜佛忏悔,修行來改變它。所以有許多人想靠忏悔來把一切的業消滅掉,這是不可能的,有些定業沒辦法轉,一定要受報。
四、把握身心健康之法
(一)修“行”。
“修行”就是修改自己的行為,將錯誤的行為修改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1、寡欲無為清淨身
深迷於色境的多半會生腎病;
貪享聲音的人多半會生肝病;
貪愛香氣的人多半會生肺病;
貪圖口味的人多半會生心病;
眷戀觸覺的人多半會生脾病;
殺生——會引起肝髒和眼睛的毛病;
偷盜——會引起肺部和鼻子的毛病;
邪YIN——會引起腎髒和耳朵的毛病;
妄語——會引起脾髒和舌頭的毛病;
飲酒——會引起心髒和嘴巴的毛病;
......
2、忍辱方熄嗔心火。
“怒”是心奴,“恕”是心如。嗔心一起,因為不能作主而引發身口意三業造惡,成為自己的奴隸;反之,如果知道回光返照,忍惡無嗔、忍心不動,能作自己的主人,內心自然平靜自在。經典有段譬喻:忍辱與慈悲是雙翼,能助飛離嗔恚怨恨的黑暗深坑;由忍辱力與慈悲力之故,能趨向空性智慧的光明虛空,得大自在。如此,以慈悲柔和之心常行忍辱,不但自利亦能利他。
公案:
從前有一位商人,逢年過節仍辛苦地到外地做買賣,有一次正巧看見有人在賣吉祥簽,一偈五百兩,心想過年討個吉利,雖然很貴,還是忍痛買下了;那人還特別交代他,偈子必須背熟才能發揮功用。於是在回家的路上,他就不停地背誦:“往前三步想一想,退後三步想一想,嗔心起時要思量,放下嗔心最吉祥。”回到家中後,竟發現房門外有兩雙鞋,心想自己為這個家辛苦操勞,妻子卻紅杏出牆,當即火冒三丈,沖向廚房拿起菜刀,准備砍殺……忽然腦中浮現剛才誦念的偈子,他往前走了三步,想一想,退後又走了三步,再想一想。原本熟睡的妻子聽見外頭的腳步聲醒過來,知道是丈夫回來了,便說:“新年到了,為了討吉祥,歡迎你從外地回來,我特別在門口放了一雙新鞋給你!”丈夫於是恍然大悟,原來是一場誤會,幸好有這吉祥簽才免去了可能產生的災難。所以心中起嗔心時要忍一忍,三思而後行,否則往往會因小失大.
3、勇猛精進智慧開。
回顧我們度過的幾十年,幾十年就如同一瞬間,然而每天在相同的生活作息之下,卻讓我們察覺不出時光於何時悄然流逝。人生時日無法長留,卻仍有許多需要了解的事物,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地把握時間。
我們的智慧其實與佛平等,只是佛陀他能啟開智慧之門,反觀自性,開發自性的智慧,進而發揮良能。慧性之門一打開,天下宇宙萬物真理,就能與內心的慧性契合,如此一來,外面的道理自然就與我們會合。
4、謙虛謹慎勿驕慢。
佛說人生二十難,第十二難就是除滅我慢。人心通常都會貢高我慢,少有願意低聲下氣的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能以平常心去對待他人,就能時時輕柔溫和,這個社會以及每個家庭,必然變得祥和美滿。人總是認為“我的學識很淵博,我的功夫技術很好,我的研究很深刻,我所有的一切都比別人好。”於是就產生不可一世、貢高我慢的心態,這種人就是淺薄短見的人。
淺薄短見的人只看得見眼前,一切自以為是,其實“一山更比一山高”,比他強的人比比皆是。就算有一些本事,滿腹學問;或者他的境遇比別人好,但這一切都是環境促成,並不是一生下來就有這樣的本事,而是環境讓他有學習的機會,造就了他的優勢。其實越是學識廣博、有本領的人,越是謙虛;目空一切的人,實際上內部是空心、沒有用的。
5、深信因果疑惑消。
(二)修“心”。
1、生出離心。
2、發菩提心。
3、立清淨見。
(三)善業的積累。
1、忏悔業障
2、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3、積累定道資糧
五、圓滿的智慧與覺悟
——生活的真谛
以上是佛教的善巧方法,還有更究竟徹底的出世間法。它啟示人們澄清妄念,明心見性,化除惑業,了脫生死,證得不生不滅,涅槃寂靜的究竟解脫、智慧圓滿之道。這才是佛教的真正的目的和最終目的,也是佛法與生活的精髓。
果報
不識因果難入道,知因識果非玄妙。
生起出離為根本,明心見性是坐標。
今生蒙佛當立志,資糧具足宿業消。
欲念一動慧命斷,菩提堅固性益饒。
--海空
 

上一篇:靈山居士:無比幸運的我們
下一篇:別人的責備讓你完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