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老師談擇偶問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假如你有位男朋友高一百七十四公分,西裝筆挺,我這樣子不是西裝筆挺。他追求你三年如一日,這三年他跟觀世音菩薩一樣有求必應,每到禮拜六、禮拜天他就打聽好,哪裡有新開的咖啡館,趕快帶你去喝一杯,而他從來沒有帶他父母去喝過一杯。你半夜肚子餓了打一個電話給他,他馬上二話不說,摩托車騎出去,嗖,嗖。你們怎麼這麼聰明,一聽就知道我在說什麼,你們是不是都很有經驗?第一個“嗖”,是去買熱騰騰的芝麻糊,第二個嗖是怎麼樣?到了你的面前趕快端給你吃,三年不疲不厭地做。

忽然有一天他跟你求婚,讓你嫁給他,而你有一個親戚跟他是鄰居,因為你祖上有德,所以這個長輩就馬上跟你講,你這個男朋友對他父母不孝。你自己考慮考慮,要不要嫁?不嫁,為什麼?你要考慮清楚,不然“觀世音菩薩”就沒有了。

那為什麼不嫁?(一女生答:我覺得愛是相互的,如果每次深更半夜我叫他出來他就出來話,說明他是還在試探我們的關系,但我覺得人相愛的時候不應是這樣子,關心應該是相互的。)

那麼他對你有求必應,你對他也有求必應,那就嫁給他啦?(女學生答:我覺得真正相愛的人並不是這樣子的,不能因為愛對方便要求對方變成自己期待的那種人。)

他沒有期待你什麼,他只期待你嫁給他。(女學生答:如果是這樣,他的任何服務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對所有人。)

好,那他一定會繼續告訴你:只要你嫁給我,我一定會愛我的父母,愛所有人。(女學生答:這個只是說說而已。)

如果他說他可以發誓呢,要不要嫁?(女學生答:發誓也沒用。)

好了,掌聲鼓勵。這位同學考慮得很周到,但是俗話講“戀愛中的男女智商最低”。假如在這個節骨眼還猶豫半天,真正遇到那會怎麼樣?我看是凶多吉少。

判斷力來自哪?來自理智,來自智慧,而智慧在真理之中。《孝經》告訴我們:“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對父母不愛,對有恩於他的人不愛,這違背了他的德行。“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對父母大吼大叫,對你卻百依百順,恭敬鞠躬,這違背了禮,這是講恭敬的一種存心。

我們來分析一下,一個人沒有孝心,他的人生有一個態度生不起來,哪一個態度呢?情意、恩義的態度,道義的態度生不起來。那“學如逆水行舟”,沒有長養好的東西,長了什麼?會長壞的東西,滋長利害的心。沒有道義心,就會落入利害心。

為什麼他能夠三年堅持不斷、全力以赴地追求你,他背後的動力在哪裡?噢!你終於醒悟了。有利可圖,因為他打聽清楚你是清華研究生畢業,往後的前途一片光明,所以使出渾身解數都要追到你,長了這個利害心。好,你嫁給他了,三年以後,你幫他生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兒子,結果臉上長出來了三條皺紋,沒有像以前那樣年輕貌美,他在外面工作,忽然遇到一個更年輕貌美的,你從利變什麼?變成害。害要怎麼樣?噢!你們不要亂講,講話要負責任的。除害?你看這些含辛茹苦照顧孩子的女人,居然變成害了。除害這個舉動,是天下大亂的根源。

諸位同學,我們在這裡講課講兩個小時,期間有多少人離婚你知道嗎,現在一天有多少對離婚?離婚以後又有多少個孩子的人生將出現前所未有的障礙?這個舉動一做,離婚率上升;離婚率上升,人沒有道義,犯罪率跟著上升;犯罪率一上升還有什麼安全可言?我到海口去,剛好接觸到一個監獄的長官,我跟他討論這些事情,他就告訴我,監獄裡的犯人,相當高的比例都來自不健全的家庭。你看離婚率一提高,犯罪率就提高。

我在海口的時候,當地的朋友都告誡我,外出的時候,背包不能背在一邊,背一邊會很危險,必須跨過脖子來背,而且包包要放在你的胸前,不可以甩在兩邊,走路要這樣走。日子好過不好過,幸不幸福?一位老師解嘲說,我們去開一個公司好了,去賣拴鐵鏈的包包,可能會賺錢。社會變成這樣無法想象。

現在的人沒有了解問題的根源所在,所有采取的方法都是在制造問題來解決問題,太多的國家是把大量的金錢耗在哪?耗在建監獄。你看看,強盜、小偷進監獄出來變成什麼?他出來會“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監獄蓋的多,犯罪率不會因此降低。

再如,在很多國家,要結婚的人統統要先上課,上七天、五天的課有沒有效?效果很有限。因為「少成若天性」,一個人對人的態度往往在年少的時候就已經成型了。

而要消除社會的這些亂象,根源在教什麼?在教孝道。諸位同學,我們的人生,有學業要完成,有家業要創立,還有事業要成就。而這幾樣人生的目標,都必須靠德才能完成,沒有德行,這些目標就沒有辦法圓滿。而德行的根基就在於「孝道」,學習中國文化就要從孝行開始下手。

這兩年來,我們在大江南北推廣一本經典叫《弟子規》,這本《弟子規》涵攝了五千年悠久文化的綱領。這本書一開頭就教「入則孝」,就是點明德行的根本所在。俗話講「百善孝為先」,這一句話有兩層意思,第一層講孝順是百善之首;第二層意義是當我們孝心開了,真正落實了「孝道」,我們所有的德行都有長養起來。

那麼這一份孝心從哪裡做起?《弟子規》第一句就教我們:「父母呼,應勿緩。」你看現在的孩子,爸爸喊他:“小明!”諸位同學,如果是你都怎麼回應?“干嘛——”孩子都是這樣回答的。你有沒有看到一個孩子跑來問:“爸爸,有什麼事嗎?”假如你看到這樣的孩子要馬上告訴我,要找他來弘揚中國文化,他可能是闵子骞轉世。這份恭敬甚至連我們都做不到。所以我們要開始力行,知識分子要當社會的榜樣。這次回去,當你爸爸叫你,你要趕快過來,問:“爸爸,有什麼事嗎?”你爸爸會說:“你發燒了嗎?”要讓社會的顛倒從我們身上扭轉過來。

好,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裡。謝謝大家!
 

上一篇:虛雲老和尚與孫中山和蔣介石的對話
下一篇:蔡禮旭:老師談結婚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