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轉載
溫總理談中國傳統文化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博大精深,從未間斷。在此,我想談談中國傳統文化的一些主要精神及其現實意義:
一是自強不息、剛健有為的進取精神。中國古代文化經典《周易》上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就是提倡人應效法日月星辰剛健運行那樣奮斗不息、積極進取,堅持獨立意志、人格尊嚴和做人原則。自強不息是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主旋律,也是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不倒,中華文明歷經浩劫而傳承的重要因素。這種精神鑄就了中國人民百折不撓、愈挫愈奮的民族品格。
二是以和為貴、和而不同的和諧精神。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古代思想家就提出“和實生物”、“和而不同”等思想。主張國家之間、民族之間、人與人之間和諧共處;不同文明之間和諧共存;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是中國人民奉行的崇高價值,在中國歷史上曾經起了促進民族團結,增強民族凝聚力,實現睦鄰友好的積極作用。
三是民為邦本、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成書於殷商時期的《尚書》中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思想。我們提出的“以人為本”,是對“民本”思想的繼承和發揚。就是通過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就是要在平等、自由的條件下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四是天人合一、民胞物與的人與自然相統一的思想。中國宋代哲學家張載明確提出“天人合一,民胞物與”的思想。就是說,天地猶如父母,人與萬物都是天地所生,人民都是我的兄弟,萬物都是我的朋友。這充分肯定了人與自然界的統一。人是自然界所產生的,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可以認識自然並加以改變調整,但不應破壞自然。如果破壞了自然,人類遲早會受到自然界的懲罰。
中國傳統文化塑造了中華民族醇厚中和、剛健自強的人文品格和道德標准,不僅對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著巨大影響,也為中國人的世界觀和行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它的影響一直延續至今
|
|
|
|
|
|
上一篇:胡小林:人生幸福規矩始
下一篇:蔡禮旭:《弟子規》與往生西方的關系 一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