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大師念佛開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印光大師念佛開示
凡我有情,聞是淨土法門者,當信娑婆極苦,西方極樂。當信多生以來業障深重,非憑佛力,驟難出離。當信求生決定現生得生,當信念佛定蒙慈悲攝受。由是堅定一心,願離娑婆,如囚之欲出牢獄,絕無系戀之心。願生西方,如客之思歸故鄉,豈有因循之念。從此隨分隨力,至心持念阿彌陀佛聖號,無論語默動靜,行住坐臥,迎賓送客,穿衣吃飯,務令佛不離心,心不離佛。
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心之法,莫先於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欲攝莫由。既至誠已,猶未純一,當攝耳谛聽,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如或猶湧妄波,即用十念記數,則全心力施於一聲佛號,雖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屢試屢驗。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從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但作事時,或難記數,則懇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復攝心記數,則憧憧往來者,朋從於專注一境之佛號中矣。
攝心念佛,為決定不易之道,而攝心之法,唯反聞最為第一。
寶王隨息法門,具攝五停心觀。若能隨息念佛,即攝數息念佛二觀。而攝心念佛,染心漸可斷絕,嗔恚必不熾盛,昏散一去,智慧現前,而愚癡可破矣。又即勢至都攝六根法門。今之悠忽念佛者,似不宜令依此法,恐彼因不計數,便成懈怠。有肯心者,若不依此法,決難成三昧。若是利根,一七二七,定得一心,縱光之昏鈍魯劣,想十年八年或可不亂矣。
追頂易受病。大聲、小聲、金剛、默念,隨自己精神調停而用,何可死執一法,以至受病乎?隨息不如靜聽,以隨得不好,也會受病,靜聽不會受病。
三昧境相,唯證方了。若論其法,當念佛時,即念返觀,專注一境,毋使外馳,念念照顧心源,心心契合佛體,返念自念,返觀自觀,即念即觀,即觀即念,務使全念即觀,念外無觀,全觀即念,觀外無念,觀念雖同水乳,尚未鞫到根源,須向者一念南無阿彌陀佛上,重重體究,切切提撕,越究越切,愈提愈親,及至力極功純,豁然和念脫落,證入無念無不念境界,所謂:“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念,即如如佛”者,此之謂也。功夫至此,念佛法得,感應道交,正好著力。現在則未離娑婆,常預海會,臨終則一登上品,頓證佛乘。
念佛勿用觀心念法,當用攝心念法。楞嚴經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念佛時,心中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要聽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攝於佛號,則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嗅別種氣味,身也不會懶惰懈怠,名為都攝六根。都攝六根而念,雖不能全無妄念,較彼不攝者心中清淨多矣,故名淨念。淨念若能常常相繼,無有間斷,自可心歸一處,淺之則得一心,深之則得三昧。能真都攝六根而念,決定業障消除,善根增長,不須觀心,而心自清淨明了,又何致心火上炎之病乎?觀心乃教家修觀之法,念佛之人,不甚合機。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乃普被上中下若聖若凡一切機之無上妙法也。須知都攝注重在聽,即心中默念也要聽,以心中起念即有聲相,自己耳聽自己心中之聲,仍是明明了了,果能字字句句聽得清楚,則六根通歸於一,較彼修別種觀法,為最穩當、最省力、最契理契機也。
念佛雖貴心念,亦不可廢口誦,以身口意三,互相資助。若心能憶念,身不禮敬,口不持誦,亦難得益。所以大集經雲:“大念見大佛,小念見小佛。”古德謂大聲念,則所見之佛身大,小聲念,則所見之佛身小耳。具縛凡夫,心多昏散,若不假身口禮誦之力,欲得一心,末由也已。
念佛法門,注重信願,有信願,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無信願,亦不得往生。世人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願,已失其要;而又生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則全與真信切願相反矣。由此而益加信願,以致一心,則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則成壞想念矣。不可不知!
念佛最要在了生死,既為了生死,則生死之苦,自生厭心,西方之樂,自生欣心,如此則信願二法,當念圓具。再加以至誠懇切,如子憶母而念,則佛力、法力、自心信願功德力,三法圓彰,猶如杲日當空,縱有濃霜層冰,不久即化。
欲心不貪外事,專念佛,不能專,要他專,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等,亦無奇特奧妙法則,但將一個死字貼到額顱上,掛到眉毛上,心常念曰:“我某人從無始來,直至今生,所作惡業,無量無邊,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宿生何幸,今得人身,又聞佛法,若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一氣不來,定向地獄镬湯爐炭劍樹刀山裡受苦,縱出地獄,復墮餓鬼畜生,縱得為人,愚癡造業,又復墮落,經塵點劫,輪回六道,雖欲出離,末由也已。”能如是念,如上所求,當下成辦。故經中屢雲:“思地獄苦,發菩提心。”此大覺世尊最切要之開示。念佛要時常作將死將墮地獄想,則不懇切亦自懇切,不相應亦自相應。以怖苦心念佛,即出苦第一妙法,亦隨緣消業第一妙法。
念佛之人,不可涉於禅家參究一路,以參究者,均不注重於信願求生,縱然念佛,只注重看念佛是誰,以求開悟而已。若開悟而惑業淨盡,則可了生死,若惑業未盡,則不能仗自力了生死,又無信願,則不能仗佛力了生死,自力佛力,兩皆無靠,欲出輪回,其可得乎?
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還壽生、寄庫等佛事,以還壽生不出佛經,系後人偽造,寄庫是願死後做鬼,預辦做鬼用度,既有願做鬼的心,便難往生。如已作,當禀明於佛:“弟子某唯求往生,前所作寄庫冥資,通以赈濟孤魂。”方可不為往生之障。
念佛之人,當吃長素,如或不能,當持六齋或十齋,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為六齋,加初一、十八、廿四、廿八、為十齋,遇月小即盡前一日持之。又正月、五月、九月、為三齋月,宜持長素,作諸功德,由漸減以至永斷,方為合理。雖未斷葷,宜買現肉,切戒家中殺生。
念佛最要緊是敦倫盡分,閒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力能為者,認真為之,不能為者,亦當發此善心,或勸有力者為之。或見人為,發歡喜心,出贊歎語,亦屬心口功德。若自不能為,見他人為,則生妒忌,便成奸惡小人心行,定折福折壽,不得好結果,宜痛戒之。
念佛之人,必須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又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僕忠.恪盡己分,不計他對我之盡分與否?我總要盡我之分,能於家庭及社會盡誼盡分,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決定臨終即得往生,以其心與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又須勸父母、兄弟、姊妹、妻室、兒女、鄉黨、親友,皆常念佛及觀世音菩薩,以此事利益甚大,忍令生我之人,及我之眷屬親友,不蒙此益乎?況勸人念佛求生西方,即是成就凡夫作佛,功德最大,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必滿所願。凡誦經、持咒、禮拜、忏悔及救災、濟貧種種功德,皆須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一有此心,便無往生之分。而生死未了,福愈大則業愈大,再一來生,難免墮於地獄、餓鬼、畜生之三惡道中,欲復人身,再遇淨土即生了脫之法門,難如登天矣。
觀世音菩薩誓願宏深,尋聲救苦,若遇刀兵、水火、饑馑、蟲蝗、瘟疫、旱澇、賊匪、怨家、惡獸、毒蛇、惡鬼、妖魅、怨業病、小人陷害等患難者,能發改過遷善、自利利人之心,至誠懇切念觀世音,念念無間,決蒙慈護,不致有何危險。倘仍存不善之心,雖能稱念,不過略種未來善根,不得現時感應,以佛菩薩皆是成就人之善念,絕不成就人之惡念,若妄欲以念佛菩薩名號,冀己之惡事成就者,決無感應,切勿發此顛倒之心也。
但能真切念佛,自可仗佛慈力,免彼刀兵水火。即宿業所牽,及轉地獄重報,作現生輕報,偶罹此殃,但於平日有真信切願,定於此時蒙佛接引。
女人當月經時,可少禮拜,念佛誦經,均當照常。宜常換洗穢布,若手觸穢布,當即洗淨,切勿以觸穢之手,翻經焚香。臨產雖裸露不淨,乃出於無奈,非特意放肆者比,若至誠懇切出聲朗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決不會有苦痛難產、及產後血崩、兒子驚風等患。縱難產之極,人已將死,教本產婦及在旁照應者,皆同出聲念觀世音,家人雖在別房,亦可為念,決不須一刻功夫,即得安然而生。不但無罪過,且令母子種大善根。但不可心中默念,以默念心力小,故感應亦小。又此時用力送子出,若默念,或致閉氣受病。
一句佛號綿綿密密,常時憶念,凡有忿怒、YIN欲、好勝、賭氣等念,偶爾萌動,即作念雲:“我念佛人,何可起此種念乎?”念起即息,久則凡一切勞神損身之念,皆無由起,終日由佛不可思議功德,加持身心,敢保不須十日,即見大效。若只偶念一句兩句,便欲見效,則是自欺欺人,雖有功德,欲即由此愈病,決不可得。
念佛必須至誠,或有時心中悲痛起來,此善根發現之相,切不可令常如是,否則必著悲魔。凡有適意事,不可過於歡喜,否則必著歡喜魔。念佛時眼皮須垂下,不可提神過甚,致心火上炎,或有頭頂發癢發痛等毛病。必須調停適中,大聲念不可過於致力,以防受病。掐珠念能防懈怠,靜坐時切不可掐,掐則指動而心不能定,久必受病。臥時只宜默念四字,以免多字難念,若出聲,一則不恭,二則傷氣。
念佛閉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念佛頭上若有物摩撫及牽制等,此系念佛時心朝上想,致心火上炎之相。若眼皮垂簾,心向下想,則心便沉潛不浮動,火不上炎,此病即消滅矣。切不可認此為功夫,又不可怕此為魔境。但至誠攝心而念,並想自身在蓮花上坐或立,一心想於所坐之蓮花,自可頓愈矣。若不敢作蓮花上坐立想,恐致或有魔事,但向腳底下想,此種心火頭火,均可不生矣。
見佛頗不容易,於未得一心前,斷不可萌見佛之念。能得一心,則心與道合,心與佛合,欲見即可頓見,不見亦了無所礙。倘急欲見佛,心念紛飛,欲見佛之念,固結胸襟,便成修行大病,久之,則多生怨家,乘此躁妄情想,現作佛身,企報宿怨,自己心無正見,全體是魔氣分,一見便生歡喜,從茲魔入心腑,著魔發狂,雖有活佛,亦末如之何矣。但能一心,何須預計見佛與否?一心之後,自知臧否,不見固能功夫上進,即見更加息心專修,斷無誤會之咎,唯有勝進之益。
閉方便關,拒絕不急事緣,甚為有益,關中用功,當以專精不二為主,心果得一,自有不可思議感通,感通則心更精一。所謂明鏡當台,遇形斯映,纭纭自彼,與我何涉。心未一前,切不可以躁妄心先求感通,即此求感通之心,便是修道第一大障。況以躁妄心格外企望,或致起諸魔事,破壞淨心。
近來修行者多著魔,皆由以躁妄心,冀勝境界,勿道其境是魔,即是勝境,一生貪著歡喜等心,便受損不受益矣,況其境未必的是勝境乎。倘其人有涵養,無躁妄心,見諸境界,直同未見,不生歡喜貪著,恐怖驚疑,勿道勝境現有益,即魔境現亦有益,何以故,不為魔轉,即能上進故。
黑影非佛菩薩之影,亦非怨家對頭所現之影,以佛菩薩既現,必明了能見其面目等,怨家當現其可畏之相,此影殆宿生有緣之孤魂,冀仗念佛誦經之力,得以超生善道耳。當於課誦回向後,專為回向,令其消除惡業,增長善根,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則於彼有益,庶不負現影一番苦衷。
人之宿生,何業不造,幸聞佛法,當認真修持,庶可消除宿業,超度怨家。若難解結者,倘肯發菩提心,並誠心超度,無不即解結矣。念佛氣悶,非體弱故,乃業障所使,但懇切至誠念,如念不來,則心常憶想,能念仍須用口念,不能念,但心轉心憶,久久此業即消。以後凡居心行事,必須向厚道一邊做,厚則載福,薄則無福可得,若再加以刻險奸巧,便如山峰峻峙,任何雨澤皆不受,任何草木皆不生矣。
 

上一篇:淨空法師法語:富有不在乎物質,它在精神
下一篇:親身經歷:我念經的整個狀態不同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