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佛教故事
印祖故事:勤行腳參祖師道場,明志願號繼廬行者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大師在太原府略作停留,跟隨進京的商隊又上路了。從太原到北京還有一千多裡地。一路曉行夜宿,經過幾十天的跋涉,穿越逶迤的太行山脈,終於來到了京西商道。西山裡也有不少香火旺盛的寺廟,不過大師無心參訪,一心向往著懷柔縣資福寺。從西山望去,千年古都北京城果然名不虛傳,十分壯觀。又經大半日,到達北京城,城牆和城門樓更見高大宏偉。在南城的寺院歇腳,次日即往北京東北方向的懷柔趕去。
資福寺位於懷柔縣城北約五公裡的紅螺山南麓。寺西500米處曾有一泓泉水,名"珍珠泉",據傳泉裡生活著兩只斗大的紅螺,晝伏夜出。每當暮色籠罩山林,紅螺便吐出殷紅耀眼的火焰,層林盡染,連山頂都紅光熠熠,百裡可見。紅螺山便由此而得名。資福寺始建於東晉穆帝永和(公元 345-356 )年間,擴建於盛唐,原名“大明寺”,明正統年間,英宗皇帝來寺降香,見佛頂放光,龍顏大悅,御賜寺名“護國資福禅寺”。嘉慶五年(1800),徹悟禅師退居紅螺山資福寺,因眾多弟子追隨而至,於是開單接眾,苦心料理十年,建成專修淨土的叢林,道風遠播。禅師於嘉慶十五年(1810年)農歷十二月十七日申時圓寂。臨終前囑咐弟子:“念佛法門,三根普被,無機不收。我數年來,與眾苦心建此道場,本為接待十方同道,一同修持淨業。凡我所立的規矩模范,要永遠遵守,不得改弦易轍,這樣才不負老僧我為大家的一片苦心。”
資福寺環境幽雅,群山環抱,山上古松古柏遮天蔽日,姿態萬千。山門外古槐前20米背風、向陽、濕潤的低窪處是一片北方罕見的竹林,一叢叢,一竿竿挺拔清秀的翠竹為這深山古剎增添了生機。
大師經過近一個月的艱苦跋涉,終於從南五台來到淨土聖地資福寺。大師到客堂掛單,知客師問大師的打算,大師說親近常住,希望住一段時間。大師先住雲水堂,經過一段時間考察,常住批准了大師的申請,十月就進入念佛堂念佛。從此,大師在資福寺將近四年,沐浴徹悟祖師的遺澤,淨業大進。資福寺規矩嚴肅,修持嚴密,果然不愧為當時淨土第一道場。大師歷任上客堂香燈(在寺廟中職司佛殿的焚香、燃燈等工作者)、寮元(雲水堂的負責人,根據客堂的安排,接待來寺院掛單的雲水僧。是寺院住持以下監院、知客、維那、僧值、典座、寮元、衣體、書記、庫頭等八大執事之一)等職。四年中念佛正行而外,研讀大乘經典,以及《徹悟禅師遺集》、《阿彌陀經要解便蒙鈔》等淨土經典,由是深入經藏,妙契佛心,徑路修行,理事無礙。大師別號繼廬行者,以示仿效淨土宗初祖慧遠大師在廬山開創的念佛宗風。
|
|
|
|
|
|
上一篇:修榮法師:深信因果,心定得福
下一篇:印祖故事:為朝五台請山志,回途拜訪蔚州僧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