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轉載
關於對佛教修行的認識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佛教講修行,道教同樣也重視修行;修行,就是修煉自己的身體和修正自己的錯誤行為。不過,佛教與道教各有所則重。佛教主要在於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煉氣以健身益壽為次;道教則以煉氣為主,修正自己行為輔。他們的共同目標都是在於成神成佛,神話中飄渺的神仙和佛,這是一種虛幻的存在;而實現中的佛(或神),則是一些覺悟了宇宙人生智慧的智慧者罷了。這裡就以佛教的修行作為論述對象,來了解和認識佛教所謂的修行吧。佛教把人的諸多種行為歸納為三大類:一是身體所造作的身業行為;二是言語所造作的口業行為;三是起心動念的意業行為。我們日常中行為的數量和種類無論有多少,都總不出這三大范圍,因此,佛教將其稱為“三業行為”。如果我們的思想錯誤了,見解錯誤了,說話錯誤了,行動錯誤了,這些都叫做錯誤的行為;故,我們必須把這一切錯誤行為修正過來,這就是佛教講的修行。而“三業行為”的修正,是要以心為主,禅宗講:修行要從根本修。什麼是根本呢?根本就是心,心是修行的根本。起心動念就是一切行為的根本,我們一切的行為皆出自於起心動念的結果。即心正,我們的言行一定是正的;心懷不正,我們的言行就會是錯誤和邪惡的了。因此,在“三業行為”中,心為根本,修行應從心修起就是這個道理。
在佛教的“三業行為”中可總結和分類出“十善業”:即身業有三,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口業有四,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绮語;意業有三,不貪,不嗔,不癡。
1、身業:不殺生,聖嚴法師曾經說過:“原則上講,不殺生戒的重心在不殺人,所以,殺人是重罪,殺其他動物是輕罪”。殺人是最大的罪惡,因此,戒殺是以不殺人為根本。偷盜和邪YIN也是人罪惡行為之一,人須慎戒之。
2、口業:一是不妄語,妄語是存心欺騙人,就是不誠實行為。二是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小者使倆個人失和,大者使兩國交戰,這是很嚴重的過失和罪惡,我們決不能忽視的。三是惡口,惡口就是說話沒有分寸,沒有禮貌,很粗魯,甚者出口傷人,使人聽了之後很難受。四是绮語,绮語是花言巧語。說得非常好聽,可是用意不善,是一種欺騙和迷惑他人的不良行為。
3、意業,就是指起心動念,其有三種:不貪,不嗔,不癡。首先是貪念。貪是貪愛,包括吝啬。欲望沒有滿足,莫不拼命在希求,希望得到滿足尚又生出更大的欲望存在,這是貪心。已經得到的,不能放下,不肯施捨幫助別人,這叫吝啬。貪是一切罪障的根源,因為貪心存在,人往往為滿足自己的貪念而犯科作案,侵害他人或公眾利益;由此而恆生出種種罪惡,如小偷、騙子、強盜、民賊等。人沒有了貪念,他也就不會有罪惡發生和存在了。其次是嗔恚。人貪不到就生嗔恚,如果貪得到,就不起嗔恚心了。最後是愚癡。淨空法師認為愚癡就是沒有智慧,世間道理有真有假,有正有邪,有是有非,有善有惡,但是他不能辨別,認識不清楚,把假當真,把邪的當作正的,這是愚癡。佛教的修學,提倡從根本修。根本是心,遠離貪嗔癡,斷滅貪嗔癡,真心自然顯露,這就是從根本修。
佛教的修行就是不斷感悟和理解宇宙人生萬事萬物的真締,修正自己一切錯誤行為;人除了要潔身自愛外,還應提倡慈悲為懷要幫助他人醒悟宇宙人生道理,擺脫貪念、嗔念和愚昧,遠離罪惡,做一個能夠正確認識宇宙人生真理的道德質品高尚者。
|
|
|
|
|
|
上一篇:淨空法師:念佛法門是無量無邊法門的中心
下一篇:觀世音菩薩感應故事:廣州空難中的奇跡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