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轉載
任道容居士:念佛的四大要訣----不求一心、不參是誰、不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諸位大德同修,我們大家來參加佛七念佛,說明我們對淨土持名念佛法門都生起了真信切願,並且在念佛的功夫上也有一定的收獲與受益。佛七念佛要具勇猛心,即是 要精進不懈的晝夜不離佛號。而達克期取證的目的。平時念佛須具長遠心,要持之以恆綿綿密密直念去。為了達到克期取證的目的,不出偏差,今天准備談一談“念 佛的四大要訣”。
這四大要訣是:第一,不求一心;第二,不參是誰;第三,不除妄想;第四,不貪境界。現在分別介紹如下。
第一,不求一心
一心不亂,是念佛所要達到的目的。一是純一,一是功夫的純熟,不亂是三昧的成就。以我們凡夫能念的心、專念所念之阿彌陀佛,心口相應,非同口念而心不念。 又非同心念而心不一。所以在念佛時,心中決不能再去想我要念到一心不亂,這求一心不亂的心就是妄念了,心就不專一了,心就有亂了。你就不能達到一心不亂了。念佛要“念力集中,心不散亂”。久久純熟煩惱即能圓伏圓斷。證入一心不亂念佛三昧。所謂一就是無念,這時便無心可亂了。一心不亂有事理二種,能念到 “觸境逢緣,妄心不起”,叫事一心。念到心契實相,心佛不二叫理一心。這二種一心是斷惑一心,是往生淨土的正因。但一般人很難達到。淨宗有個特別辦法,就 是伏惑往生。伏住惑業,使無量劫來的習氣種子不起現行,心得不亂,便生淨土。可見伏惑亦能一心不亂,不論斷惑伏惑只要一心便能往生。這就是告訴我們,在念 佛時只管老實念,將心安住在一句阿彌陀佛的名號上,要“念與聽相應,心與身不離心,過去者不憶,未來者不期。”果能做到不追憶過去的一切毀譽善惡得失,恩 怨情仇;不期盼未來所獲,現在的心念念相繼無有住著,即能達到“前後際斷”。整個時空便消失了。截斷了過去現在未來,沒有分別能念之我,所念之佛,而成 “能所雙泯”,化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為一心之境。念而無念,無念而念,而達事一心念佛。所以我們在念佛時,心中只有佛號,除佛號外沒有別念,阿彌陀佛 就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心就是阿彌陀佛,念佛就是佛念。“我心感我佛,我佛即應我,感應非前後,心佛同一體。”就是這樣的直截了當,方便究竟,不可思議之無上門也。在用功念佛時決不能求一心不亂,這正是契一心不亂的要訣。這就是念佛的第一大要訣。
第二,不參是誰
念佛一法,以果地覺為因地心,全體是佛境界,究竟實際。如此境界,雖等覺菩薩尚不能知其少分,況我等凡夫俗子之流,我們但肯深信佛語、依教奉行、必得實 益。所以念佛行人不可參念佛是誰這個話頭。請看印祖的開示:“念佛之人,不可涉於禅家參究一路,以參究者,均不注重於信願求生,縱然念佛,只注重看念佛的 是誰,以求開悟而已。若生西方,無有不開悟者,若開悟而惑業淨盡,則可了生死;若惑業未盡,則不能仗自力了生死,又無有信願,則不能仗佛力了生死,自力佛力兩皆無*,欲出輪回,其可得乎?須知法身菩薩,未成佛前皆須仗佛力,何況業力凡夫。侈談自力,不仗佛力,其語雖高,其行實卑劣;佛力自力之大小,何止天淵之別,願同人悉體此義。”念佛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以菩提心為本,以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為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之實義。所以彌陀要解說:“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往生極樂淨土之願)而證所信(往生不退成佛)。念佛法門“假如來之果覺證自性之圓通。”以果為因,因果同時,從 果起修即修即果,心作心是不可思議。大悲慈父本師釋迦牟尼佛,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我們一切眾生但能一心持名,即得不退。此乃直 接凡夫自心、究竟成佛,以念佛心入佛知見。蕅益大師贊歎“持名念佛法門”“絕待圓融不可思議。”(能念之心,心即是佛,所念之佛,佛即是心。能所雙忘,心 佛一體,絕諸對待,圓融無礙,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可思議)。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法法平等,無有高下,但在末法時代的我們,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我 們理應深信佛語,依教奉行,信願持名,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決定能在此生念佛往生極樂淨土,華開見佛、證三不退究竟成佛。所以,念佛之人決不參念佛 是誰這個話頭,以免自誤,這是念佛的第二大要領。
第三,不除妄想
妄想,就是虛妄的思想,亦即凡夫貪戀六塵境界的心。有妄想就有了虛妄的分別,不知真如平等之理,而分別一切事物,善惡美丑種種差別妄見。我們的心意識,是 幻生幻滅,終日隨緣的東西,就它的暗鈍來說叫無明。能障自性叫業障。熏習纏繞叫習氣,動撓不安叫煩惱。固執自是叫執見,愛戀不捨叫愛情,總是生滅的妄心而已。所以佛陀教眾生念佛法門,專念阿彌陀佛,以一念代萬念,使六根歸於一處。歸在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上。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所以妄想執著是凡夫眾生的 生死病根。必須以持名念佛來伏除。
但是在念佛時,不可用心去除妄想,因為用心除妄重增病,是病上加病、妄上加妄了。譬如正念佛時,心中突然想起可能到學校接孫兒的時間到了,如果去遲了,孫兒走失了,出了什麼事,怎麼得了啊!(這就是追逐妄想),但馬上想起我在念佛,為何要想這些呢?我應該馬上除掉這個妄想才對。這一切的想都是妄想。所以說 用心除妄重增病。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妄念一起皆不隨之。只須緊提佛號,懇切至誠的念佛,一字一句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收攝身心,如如不動,如親臨西方,面見彌陀,不敢散亂,字字分明,心心覺照。《楞嚴經》以海水比喻真妄之心。海水常不變如真心,波浪起伏無常如妄心。妄心是從真心上所起,妄心停止, 當下即是真心,不可離妄求真,真妄不一不異。對於娑婆世界的一切名聞利養、金錢地位,妻財子祿,人我是非,悔辱誹謗,善惡得失,內而身心外而世界,統統放 得下,一放下,一切放下,永遠放下,這才叫萬緣放下。萬緣放下了,妄想自消,分別不起,執著遠離,至此心清淨了,即能淨念相繼,證入念佛圓通。阿彌陀佛萬 德洪名即是果覺,即是無量光壽,念念金剛般若,句句是妙明真心,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暗合無住生心之妙谛,所以念佛人要斬得斷愛根情見,在猛 利的執持名號下,自然達一心不亂之境。所以,不除妄想是念佛人的第三大要訣。
第四,不貪境界
念佛法門,以信、願、行為綱要,以“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為念佛的秘訣。淨念相繼是念佛人要達到的目標。初念佛時以能念之心,念所念之佛,這是事念。是以 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作為淨念,念念相繼,隨著念佛功夫的深入,六字淨念化為無相、無住、無念的清淨心態。根塵脫落,寂照同時,無相淨念相繼現前,這是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了。在這淨念相繼中,沒有任何的境界,沒有任何的形相可見,沒有住著的心行,沒有能念的我所念的佛,顯出清淨寂照光明智慧,清淨心即是(住 處無方所,用時無痕跡。)靈光獨耀,迥脫根塵(六根遠離六塵),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清淨無為的妙明真心。即是清淨平等覺。
如果我們在念佛時,不能淨念相繼,一向專念,而去貪求境界,希望見佛、見菩薩、見光明、得神通靈異,這全是妄想,而不是淨念,並易著魔。因為能念佛的心,心即是佛,所念之佛,即是我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心佛一如。阿彌陀佛是 我本覺,起心念佛是我始覺,始本不離直趨覺路。所以在念佛時,決不能起貪求境界之心。在念佛中無論出現什麼境界,要一概不理,不起好奇心,不生厭恨心,保持念佛清楚明白,不令失落,心念耳聞,觀念一致,極力追究,愈念愈親愈念愈切,功夫純熟,定有成片之日,心開之時。所以念佛不求神通,不貪境界。以免著魔 障道。《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神通不敵業力,神通不了生死。六祖大師說:“邪見之時魔在捨,正見之時佛在堂”。 例如:圓瑛老法師在青年時代參加禅七中貪禅定樂境,而使自己苦修十二年後才又得顯禅定之功夫。另有一念佛老太婆貪求見觀音菩薩,而著魔障道(詳情見黃念祖 大德所著心聲録)。修行人功夫越深,習氣往往翻出越多,要用大精進力,大勇猛力,大忍耐力,切不可被習氣煩惱所籠罩,必須不取不捨,一味不理。我們更應知道,外魔易退,內魔難降。希望同修們千萬要注意。只管老實念,不必問如何,瓜熟蒂落,功到自然成,絲毫免強不得。這是念佛的第四要訣不貪境界。因為清淨心沒有境界,要說有境界的話,強名“一真法界”。無二曰一,不妄曰真。交徹融攝。名“一真法界”。這樣的一個不二不妄一真的法界,是什麼?就是諸佛平等法 身。《生無生論》說,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我今念佛心全體是法界。所以念佛就是念法身,念實相,故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說:“實相無二,亦無不二。是故舉體作依作正,作法作報,作自作他,乃至能說所說,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願所願,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贊所贊,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也。”所以不貪境界是念佛修行的要訣。
通過以上的學習,使我們明白,正當念佛時,不求一心,是契入一心不亂的要訣。不參念佛是誰的話頭,而“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是橫超三界,迳登四 土不退成佛的妙法。不用心除妄,以一念致誠而為淨念,使心清淨。不貪境界,是免除魔障,修學正道,趣向涅槃的要領。果能依此行持,修德有功,性德方顯,證入念佛圓通,指日可待。
因時間關系,今天就學習到這裡,因本人修學有限非常慚愧,所談內容如有不當,恭請師父、同修們指正。願一切眾生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在此生中,決定往生極樂淨土,不退成佛!
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
|
|
|
|
|
|
上一篇:黃成興先生談細胞的演變與心情、飲食
下一篇:戀西大師念佛要訣八不必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