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從業果看天災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這是2008年5月12日,發生在中國四川省那場震驚世界的“5.12” 汶川大地震中,一位偉大的母親寫給孩子的話。她用自己的身體保護了襁褓中的孩子。當救援隊伍趕來時,母親的身體早已冰冷,而孩子卻沒受一點點傷害。
在孩子的熟睡中,“5.12”大地震,這場可怕的夢魇,奪去了69227人的生命,使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造成直接巨額經濟損失。這是近年來發生的重大自然災害。
在世界各地,類似的自然災害還在頻頻發生。2008年,“艾克”飓風侵襲了美國加爾維斯頓和德克薩斯州,超過6000人死亡,城市成為廢墟;印度洪水泛濫已導致173人喪生;尼泊爾洪水和山體滑坡造成45人死亡;墨西哥東南部地區連降暴雨,多處河流水位暴漲引發洪水,受災人數近43萬;阿爾及利亞洪水泛濫至少30人死亡;海地因風暴災害造成793人死亡……
每個人,都有面對自己內心的勇氣,都有化解心中一切悲傷、痛楚的能力。只是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需要去開發與培養。我們所要做的,是直接面對災害帶來的悲傷、恐懼與焦慮,去看清引發痛苦的根源,用智慧探索化解痛苦的途徑。
或許,佛教這古老而睿智的宗教,能幫助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去思維天地的災害與痛苦,幫助我們面對和化解厄難與哀傷,開發內心本具的能力,建設美好的未來。
災難與心、業的關系
佛教認為“生命”是一種無盡的積累。我們無始以來的想法,無始以來的行為,形成了現在的生命狀態,而我們現在的想法與行為又會形成以後的生命形態。從佛教的因果觀來看,我們現在所遭遇到的一切人、事、環境的種種變化、福禍,都是過去世中的業力在推動著。
這種“業”具有四個特征:
一是“業,決定一切”。佛教認為,不僅我們個人的境遇來自過去世中所積聚的善不善業。天地的災害,也是業力在推動。從科學的角度講,地震的產生是板塊的相撞而引起的自然災害。從物質上看,也許是這個原因,但這個自然災害為什麼發生在這裡,發生在特定的地方、特定的人身上,難道這僅僅是一種偶然?從業力的角度看,這些事都並非偶然,而是一定地區甚至更廣大地區的人,共同業力所感召的果。
二是“業,增長廣大”。就是說從微小的善業或不善業會感得極大的果報。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我們心的力量是無窮的。也許表現出來的只是做了一點傷害他人的行為,但是內心嗔恨的種子卻會隨著心的不斷思維憶念而成千倍萬倍地增長,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微小的善不善業會引發極大的果報。就如同天災的發生,也許只是做了微小的不善行,但隨著心念的增長,以及共同的不善心念的聚合,從而引發了外在環境的巨變。人心的力量很強大,它可以影響和改變外在的器世界。最明顯的一個例子是目前的地球變暖,由於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無限制的掠奪,大肆享用,共同的貪婪心造成了地球大氣的污染和氣溫的變化,引發了無盡的麻煩。
三是“業,不作不得”。就是說如果沒有做善的因,就不會感得安樂的果報,沒有做不善的因,就不會感得痛苦的果報。災難是共同的不善業力的果。因此,面對災難和痛苦,我們要學會承擔,學會反躬自省。如果一味去抱怨,那只會是不善心所的重復串習。通過反躬自省,我可以用現在的努力去改善未來生命的品質,改變我們所處的環境。
四是“業,作已不失”。就是說只要是我們造作了善惡的業力,它是不會失壞的,當因緣會遇時,自然會感得相應的果報。除非遇到了違品:即善業遇到了嗔恨和貪婪,惡業因為忏悔的力量而清淨。
因此,面對由共同的業力組成的天災,我們應該有這樣的善願:願我以這樣的方式還清過去世中作的不善業,願我從現在開始多種善因,成就安樂的果報。從而忏悔、清除不善的業力。
上述的這四個特征,都是在空性的基礎上才得以成立。那空性、心與業力三者又是什麼關系呢?其實心與業力不是一個東西,也不是兩個東西,它們互相影響變化,如同運動和肌肉的關系,因為運動而產生壯實的肌肉,肌肉因運動或不運動而改變,這一切需要在空間內才能成立。運動就如同心,肌肉如同業力,不同的心造得不同的果報,而這一切需要在空性的基礎上才得以成立。
明了空性、心與業力的原理,對因果之理方能更加深信不疑。善惡果報,絲毫不爽。
沒有人願意去追求痛苦,我們的忙碌與努力似乎都是為了一個目標:幸福的生活。但是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達到幸福安樂這個目的地呢?
佛教提供了十種善惡的標准,作為我們努力時的行為和心念的指導原則。十善業指: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不妄語、不離間語、不粗惡語、不绮語、不貪、不嗔、不邪見。與之相反的即是十不善業。造作這些善業可獲得安樂的果,與之相反將獲得痛苦的果。十種對善不善業的劃分,雖然不能涵蓋世間所有的善不善行,但如果連這最粗重的善行都不能做到的話,何談細分呢?
災區的人,都是惡人嗎?
汶川大地震後,一位世界級影星曾大爆狂言,以極其粗魯的語言評價5.12汶川大地震,說是中國人的報應,引起了世界輿論的嘩然。不少人,內心恐怕也存在這樣的誤區和不解吧,或幸災樂禍,或認為災區的人,不值得同情。
我們遭受到的自然災害,源自過去生中不善業的果報。但是這個果報本身是無記的。我們做了好的事,不好的事,招感到好的處境和不好處境,這些處境本身不能說是善,也不能說是惡。
比如一個人遭遇很不好,不能說他就是惡人;也不能說因為這個人一切都很順利,很有福報,那他就是善人。這個果報本身沒有善惡,只是造下的因有善惡。
自然災害這個果報本身也是無記的,因此不能說受災地區的這些人都是惡人,而沒有受災的地區的人都是善人。同一地區的人受到天災是因為過去生中的不善業的共同感召,但是在同樣的業力下每個人的遭遇又是千差萬別的。即使是同樣受到地震,有的人埋藏在地下許多天尚生還,有的人當下就死去,或者受到重創,或者沒有受到一點傷害……這是因為每個人的善惡業力是不同的,這正是共業下有不共的業力。
明白這些道理後,對於這些感概:“為何是我?為何是我的家人?為何是我的家鄉受到如此創傷?如果說這些都是過去世中的不善果報,那在遭受到家園劇變的同時,還要增添一份對自己的怨言嗎?”我們就可以用智慧去觀照,而不至於陷入不良情緒的漩渦中而不能自拔。
佛教業力的思想,不是一個空洞的道理,它需要用在自己身上,使我們從悲傷與怨言中走出來。面對痛苦的現實,我們的確很悲痛,但是更要有勇氣去承擔。因為逃避與遠離都是無用的,不如鼓足勇氣去面對,去接納這個事實。但接納並不意味著妥協和對災難服輸,而是在更加痛徹心髓地了知到善惡業所感之果絲毫不爽後,利用未來的生命積極地行持善業。幸存下來的我們可以用這雙手重建家園,利用這有限的生命做最有意義的事情,發揮這寶貴生命最大的價值。
不管這個生命是老是少,只要是活著的每一天,我們都可以用來做更多的善行,並將安樂的果報與盡可能多的人分享。了解因果規律,也不是為了平添一份對自己的怨恨,而是讓我們更加釋然地面對災難,即:過去生中的債終於通過這樣的方式償清了。我們可以帶上一份輕快而充滿希望的心面對未來,用雙手締造生命中美好的明天。
激發內心慈悲喜捨之心
作為那些未受災者,不應用業力思想的原理來指責受災的人們,認為這是他們該受的果報。難道佛法就是為了教會我們越來越強硬與冷漠嗎?當然不是,“慈悲”是佛陀的本懷,作為沒有受災的人們,我們應該有這樣的心態:
一是認識到受災者,都是示現苦難的菩薩。如用生命保護嬰兒的那位母親,還有捨生忘死救助學生、鄰居、民眾的災區的老師、民眾和干部,何嘗不是一種大悲菩薩行? 即使那些在災難中死亡和遭遇不幸的民眾,他們受苦受難的身影,也是一種菩薩般的慈悲開示。他們用痛苦的現實,警醒我們遠離冷漠、自私等不善業,激發出我們本來的慈悲喜捨之心。
也許在現代社會,親情友情越來越淡漠的情況下,我們已多時都沒有體會到關懷與被關懷的滋味,沒有體會真誠地付出一份愛,收獲一份愛的滋味了。他們的示現正給予我們這個成就善行的機會。我們當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報答這份恩德,並相信這份善心善行,這份快樂的付出,會帶入未來的生命,讓未來的生命散發出真善美的光彩,並影響身邊的每一個人開發這內在的心寶。
如果愚癡地去幸災樂禍,去指責,那只會給自己種下惡因,因緣際會時,會嘗到不好的果報。譬如那位影星,據“台灣東森”新聞報道,她的話出口後,就受到了全球性的批評,好萊塢片商將其換角,她所代言的化妝品廣告也遭到撤換,估計讓她損失至少5600萬美元。CNN記者點評說:“或許這也是報應。”
而許多心懷慈悲,積極參與救災的影星、企業家,贏得了廣泛的稱贊。中國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民營飲料企業慷慨捐款1億人民幣,贏得人們的感動和追捧,飲料成為馳名商標,2008年營利120億,比2007年超營30億。
這就是心念的力量。
二是認識到自己雖然現在還處在安樂的環境中,這是過去世中善業所招感而來,但天災在提醒我們,要深深地意識到如果行持不善之行,同樣會得到痛苦的果報,從而更加積極努力地斷惡修善。
如果通過合理的思維,如理的作意,面對天災,慈悲和智慧將被顯發出來。從而以一顆更加細膩的心,對自己所做的事負責,對周圍的人負責,進而影響到更多的人顯發出內心本具的真善美的力量。這對家庭、社會和世界的和諧進步,將具有積極的意義。
|
|
|
|
|
|
上一篇:詠給明珠多傑仁波切:禅修不是去壓制念頭
下一篇:佛法與社會公正、和諧與沖突的關系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