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佛教故事
孫思邈奇人奇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估計大家從歷史課本上都知道孫思邈是個名醫,但其他的不甚了了, 下面來介紹仙醫孫思邈的生平和與龍有關的一些記載。
孫思邈是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公元541年-682年。他七歲開始讀書,每天能記誦一千多字。在二十歲左右時,就很善論莊子、老子和諸子各家學說,同時也喜歡佛道經典。當時的洛陽總管見了孫思邈後感歎地說:“這真是聖童啊。但可惜他的才器過於宏大,在他自己生活圈子中的低小位置上是很難發揮作用的”。
在周宣帝時(公元579年),正是王室內部的多事之秋,孫思邈到太白山隱居。在隋文帝輔政之時,征聘他去作當時最高學府國子學中的教授之官“國子博士”,他聲稱有病而不去出任該官職。他對自己周圍比較親近的人說:“五十年後,就有聖人出現,我才會出來幫助他作一些濟世救人的事情。”
果然,到了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時(公元627年),便把他召到京都長安去。他的容貌看上去如此年輕,唐太宗禁不住大為贊歎的說:“我本來就知道,有道之人是值得尊重的。至於羨門和廣成子這些仙人的事跡,絕不是人們虛妄之言啊!”
唐太宗又要授予他爵位,他堅決推辭了。(公元659年)唐高宗召見他,授他“谏議大夫”的官,他又推辭而沒有接受。
因他自己小時候得過“風冷”病,經常看醫生,以至於耗盡家資。所以在十八歲時就立志學醫,孫思邈在太白山隱居修道時,“煉氣養神,求度世之術”。他對醫藥有長時期的精心研究,且常懷仁慈之心,親自采制藥物,為人治病,以醫藥助人。作為修道人,他奉行“凡所舉動,務行陰德,濟物為功”的原則。
當時的知名人士多曾拜他為師,甘當他的學生。“初唐四傑”之一的著名詩人盧照鄰在他的《病梨樹賦序》中稱孫思邈“道合古今,學殚數術”,“推步甲乙,度量乾坤”。他又向孫思邈請教名醫治病的道理。孫思邈回答,“善談天地之變化者,必須參證於人之道;善言人身之病變者,也必須以天地的變化為根據。”又說,“形體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災”,但必須“良醫導之以藥石,救之以針劑;聖人和之以至德,輔之以人事。”他還進一步談到做人的道理,認為要“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並且具體的解釋說:“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就是說膽大;“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是說小心;“見機而作,不俟終日”是智之圓;“不為利回,不為義疚”是說行之方。
在盧照鄰寫《病梨樹賦序》時,孫思邈已經九十多歲了。但他的眼耳一點也沒有衰退的跡象;形體壯盛,神色清朗。當初魏征受皇上诏書編修齊、梁、陳、周、隋五代史的時候,擔心會有遺漏,便多次訪問孫思邈。孫思邈以口傳授,就像眼前親自看到一樣的清楚。
當時的東台侍郎名叫孫處約,把他的五個兒子帶來拜見孫思邈。孫思邈對他們的未來禍福一一預言,後來這些預言都兌現了。甚至還沒出生的人,孫思邈也預先知道他的一生中必經的大事。孫思邈這一類奇異事跡非常多。
永淳元年(公元 682)二月十五日,孫思邈早晨起來沐浴身體,衣冠整齊的端正拱手而坐。他對子孫說:“我為世人所逼,隱於洞府修煉,將升無何之鄉,臣於金阙,不能應召往來。”一會兒便辭世而去。他在遺囑中指示“薄葬”,不用任何殉葬器物,不用豬牛羊牲。孫思邈去世後一個多月,容貌沒有改變。把他的屍體放入木棺中去時,輕得就像只有衣服一樣,當時的人們都感到奇怪,修道之人則稱其“已'屍解'矣”。宋徽宗崇寧二年(公元1103),孫思邈被追封為“妙應真人”,因此後世又稱他是“孫真人”。
說了那麼多無關的話題,下面來介紹關於孫思邈與龍的一些記載。
有一次在行路時,孫思邈看見一個牧童在殺一條小蛇,那蛇已經受傷出血了。孫思邈懇求牧童不要殺它,並脫下自己的衣服來送給牧童,贖救了小蛇。然後又用藥物把蛇封裹起來,把它放回到草叢中去。
一個多月後,孫思邈又外出行走,看見一個白衣少年,僕人和馬匹都很壯實,下馬來拜見他,並感謝他說:小弟承蒙道者救了一命。孫思邈聽後沒有介意。少年又再次拜他,並請他騎上另一匹馬。兩馬馳行如飛,到了一處城郭的地方。那裡花木繁盛,春景和媚,門庭燦然顯赫,人物繁雜,簡直就像是君王的住處。原來孫思邈救的小蛇是龍王的兒子,那裡就是龍宮的所在“泾陽水府”。
龍王為報孫思邈救子之恩,臨行時要送他許多金珠寶物,但都被孫思邈堅決的推辭了。龍王見他不愛富貴,便叫兒子取出龍宮藥方三十首來贈送給他,並告訴他說:“這是真方,可以濟世救人”。孫思邈回家後把每一個藥方都試用了,發現都有神效。後來孫思邈在撰寫自己的方書《千金方》三十卷時,便把龍宮藥方分散放在裡面。
迄今為止的後世方劑學家們,在研究《千金方》時都注意到一個事實:《千金方》中的有些方劑,無法用中醫已有的理論通過辯證論治的精神去衡量和理解。這一類“奇崛”的方劑中,有些是配伍方法奇怪,與方劑配伍的通常理論不吻合(比如“神丹”);有些則不僅配伍方法超常,而且用藥多而繁雜,一方之中寒熱溫涼氣血攻補兼備,簡直無法用醫理作方劑分析。其實,這些“奇崛”的方劑可能正是龍宮藥方,以及孫思邈根據自己對龍宮藥方的體悟而仿制的一些方劑。它們與“正常”方劑完全不同,正好鮮明的體現了“儒醫”與“道醫”在方劑學上的不同源流和認識上的層次差別。
《太平廣記》中還收錄了另一個故事,和前文中高僧讓龍眾降雨的事跡頗為雷同,其實龍鬼靈妖聽經求法的事跡很多,不過估計很多人不會相信,大可不必為此爭論計較,大家不妨就當作玄異故事聽吧 :
玄照和尚在嵩山白鵲谷修道,操行精嚴,在出家人中推為首位。他發願講授一千遍《法華經》,以利眾生。在山中開講之後,雖然寒暑無常,山路險惡,但是來聽講的總是坐無虛席。
當時有三個老頭,眉毛胡須全白,相貌與眾不同,在那虔誠地聽講。如此聽了多日,玄照感到奇怪。忽然有一天,三個老頭一大早就來拜谒玄照。他們說:“我們三個弟子,其實是龍,有各自的職務,也很勞苦,已經好幾千年了。能聽到您的精妙說法,沒有什麼報答的,也許您有什麼事情需要我們去做,我們願意效微薄之力。”
玄照:“現在陰陽失調,干旱少雨,國內鬧饑荒,你們可以下些雨來拯救天下百姓。這就是貧道的願望。”
三個老頭說:“聚雲下雨,本來是一樁小事。只是關於下雨的禁令絕對嚴重,不奉上天之命擅自行雨之罪不小,有性命之憂呢!我們試說一個辦法,差不多可以成功,不知長老能不能去做?”
玄照說:“那就說給我聽聽吧!”
三個老頭道:“少室山的孫思邈處士道高德重,一定能使弟子的災禍解脫。那就可以馬上下雨了。”
玄照:“貧道知道孫處士在山中,但是不知道他的道行,又怎麼能如此呢?”
三老頭:“孫公的仁義,不可估量。仁義之心附著於濟世的藥方,造福於萬代。他的名望已經在天宮裡登記入冊,實在是個世外高人。如果他能說話相救,保證沒有問題。只要長老先與他約好,如果他答應了,立即就依你的話去做。”
於是他們就把救護的辦法告訴了玄照。玄照到孫思邈的住處去,誠懇地拜谒,人情禮數特別謹慎,坐定許久才說:“孫處士以賢德明哲的氣度,把濟助於蒼生為己任,現在極旱,寸苗不長,百姓叫苦不迭,焦渴干枯如此,施用仁哲的時候到了。希望你開恩,救一救天下百姓。”
孫思邈答:“我沒能耐才遁入山野,憑什麼功力有助於人呢?如果有什麼可以施與百姓,保證不會吝惜。”
玄照:“貧道昨天遇到三條龍,讓他們 下點雨,他們都說,不奉天帝的命令擅自行雨,殺頭之罪不輕,只有孫處士德高功大,能把他們救下來。我特意來表示心願,請處士斟酌。”
孫思邈:“只要可以辦到,我沒什麼顧惜的。”
玄照:“下雨之後,三條龍逃避罪責,投到處士居所後邊的池子裡隱蔽。當有異人來捕捉他們的時候,處士向來人說明白,把他打發走,三條龍就會免罪。”
孫思邈答應下來。玄照回山,在路上遇到三個老頭,玄照就把孫思邈的意思告訴了他們。他們約好一天一夜,如期下雨,淋淋灑灑,滋潤千裡。第二天玄照來谒見孫思邈,說話之間,有一個樣子奇特的人,直接來到後邊的池畔,嘟嘟囔囔地念起咒語,一會兒,池水結冰,立刻有二蒼一白三只水獺從池中出來。那人就用赤色繩索把三只水獺捆綁起來,要帶走。孫思邈上前招呼道:“這三個東西的罪,就是處死也是應該的。但是他們昨天擅自下雨,是我讓他們干的,希望饒過他們,並請代我向天帝求請,不要責罰他們了。”
那人聽了這些話,便解開繩索把他們放了,自己提著繩索離去。過了一會兒,三個老頭向孫思邈致謝,不知如何酬謝他。孫思邈說:“我住在山谷之中,用不著什麼東西,不需要報答。”
三個老頭回身又拜見玄照,要為他效力。玄照答:“住在山中,一個是吃,一個是穿,此外什麼也不需要,不用什麼報酬。”經不住三個老頭再三要求,玄照便說:“前山擋路,來往很不方便,你們可以把它搬走嗎?”三個老頭說:“這是一件小事,只要別怪怨風雷太大就行,馬上就可以辦。這天晚上,雷霆大作,狂風四起,到了早晨才風停雨住。寺前的小土山沒了,豁然開朗,數裡平坦。三個老頭又來,叩謝而去。
孫思邈的德行最高,不圖他們報答,尤其令人敬佩。
|
|
|
|
|
|
上一篇:忏雲法師:防著魔
下一篇:聖一法師講菩薩戒之YIN戒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