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關於布施的詳細介紹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1 證嚴法師關於布施
——節選自《靜思語》
真正的布施,除了無欲無求外,還要有一分感恩心。布施,並不是要求得到對方的感謝,而是要以感恩心感謝對方讓我們有付出的機會。
有缺乏的人,才能顯出知足者的人格;有需求的人,才能顯出無所求者的偉大,所以,應該時時感恩那些接受我們布施的人。
心田要多播善種,多一粒善的種子,就可以減少一棵雜草。土地不耕種,雜草必叢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時時行、不斷去行。哪怕只是舉手投足,也要存一分善念。
能救人的人就叫做菩薩。把握一日的付出,即是一日的菩薩。
要慈眼觀眾生,把無形化作有形,把理論化成行動,時時刻刻拿出一分“我們不去救他,誰去救他”的大慈大悲濟助精神,能如此,塵世亦可成淨土。
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品,而是一分虔誠的愛心。
愛本來就無窮無盡,擴大可以利益天下,增長慧命;縮小則成自私自利,增長惡業。
至誠的愛心,可以溫暖人們心靈的淒涼。
錢會害人,但是錢也會救人。我們要好好地利用錢去救人,不要被錢所利用。
布施就是修福。錢財,若捨不得用而存在金庫做守財奴,就與窮人沒有兩樣;但是,如果用得不當也會有害身心,甚至禍國殃民。若能用在有意義的地方,則是修福積德的大好機會。
如果有所付出就想有所回報,將會招來煩惱;所以,布施若不是真正心存喜捨,則非但沒有功德,反增煩惱業。
自造福田,自得福源緣。
人生若能被人需要,能擁有一分功能為人付出,就是最幸福的人。
2 布施 淨空法師講述
我在早年剛接解佛法時,有一個機緣認識章嘉大師,他是密宗的大德。第一次跟他老人家見面,我向他請教:‘我現在知道佛法非常殊勝,非常之好,我很想能很快的入門,請大師指點我入門的方法。’問題提出之後,章嘉大師沒有說話,一直看著我,看了半個小時,一句話都沒有說,兩個人都像入定。他看著我,我看著他,我在等他回話。半小時後,他說話了,說了一個字:‘有。’之後又不說話。等了五分鐘,然後開口給我講了六個字:‘看很破、放得下。’第一次見面,兩小時裡,眼睛看眼睛,沒有話講,這種攝受的力量非常強大,一生都不會忘記。他老人家的言語簡單,簡短有力量,沒有一個字的廢話。我接著請教:‘從哪裡下手呢?’差不多等了二十分鐘,說了兩個字:‘布施。’第一次見面,只談這麼幾句話,真是一個字也沒忘掉。我向他告辭,他老人家送我到門口,非常慈祥的囑咐我,說:‘我今天教你六個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我那時學佛才一個月,居然真聽話,回去照做,學布施。開始學布施很難,那時候物資缺乏,待遇微薄,生活清苦,布施比割肉還痛苦。可是老師教我,我只好學。最初布施自己不要的東西,用舊的、不喜歡的,可以割愛給別人。過了一、二年就進步了,自己用的、喜歡的東西也可以布施。最後就更進一步,有些東西自己還沒用,別人有缺乏,我也能布施。
我做了六年,布施得干干淨淨,只剩下換洗衣服與睡覺的鋪蓋,此時,出家的因緣成熟了,非常不可思議。那時候,老師沒有把理論告訴我,我是受他慈悲的攝受,對他非常敬仰,他的話我句句都聽,句句都去做,把它在生活當中做到。
3 淨慧老和尚 開示-關於布施
布施是一切法門中的最難修也是最必須修的一個法門。布施不僅僅是指把錢拿出來布施,而且包含了四種施:即財施、法施、無畏施、同喜施。
第一是財施,就是物質財富的布施,布施物質財富的真正的用意是什麼?一是可以培養慈悲心,二是可以破除貪著心,同時財物的布施還可以解決人們的貧窮、困苦、衣食之憂。
第二是法施,主要是指以佛法來教化眾生,但也包含著知識和技能的布施。佛法能夠解決人們的煩惱、痛苦,把修學佛法的方法告訴人家,這是屬於法施。這樣的布施有利於人生日用的一切,有利於善心的培養。另外知識技能的傳授,也可以說是法的布施。因為光靠人家施捨財物那畢竟是暫時的,一個人要想不貧窮,脫離貧窮,自食其力,自己富起來,就要自己有知識技能,能夠經營事業,如法求財,這樣才能夠真正解除貧窮。
第三無畏施,就是在精神上為眾生作堅強的後盾,這是一種安全力量的布施。在現代這個社會有很多弱勢群體,幾乎是人人都沒有真正的安全感,所以在給予他們財法二施的同時,無畏的布施顯得特別的有現實意義。比如說一個老太太在路上走路跌了一跤,怎麼辦呢?快把她扶起來,攙一下,讓她能夠很好地走回家。又比如路上看到一個盲人不知道前面有沒有路,不知道前面有沒有溝坎,不知道有沒有車子,你有車可以帶他一程,沒有車可以把他引到正路上去。這些都是無畏施的具體運用和體現。
第四是同喜施,同喜施就是一件好事讓大眾來分享。別人升了官、發了財,我們大家都高興,分享他的喜悅,我們自己有什麼好事,也要善於同大家一起高興。布施不用花錢,只要有一顆同情心、關愛心就可以,可是很難做到。比如說我們兩個人都在一個單位上班,都做一樣的工作,結果你這個月得的獎金多,我得的獎金少,心裡很不平衡,不但沒有同喜心,反而馬上生起嫉妒心,老想著難道你做的就比我多嗎?我們大家想想看有沒有碰到過這邊樣的事情。雖然說這種布施一分錢都不花,但是這種心態不容易有。這個不化錢的布施,往往比那個化錢的布施還要困難得多。其實這都是我們的嫉妒心在作祟。而修同喜施就可以逐步消除我們的嫉妒心,就能夠隨時隨地有歡喜心。嫉妒心重的人就一定沒有好的人際關系,而要搞好人際關系,就一定要培養同喜的心態。
以上講到的是布施的四個基本內容。對於生活有困難的人,我們以財施為主;對於在生活資源上沒有困難的人,我們給予法施。法施、財施可以同時運用,先令入GUOQIAN,後令入佛智,這是佛教布施的一個原則。同時布施了以後,要不著相,不要老在想著我今天給了你一百塊,給了他五百塊,不要老有這個相在心裡面。不著相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破除執著。因為有布施相,也是一種毛病。你固然可以拿出錢財來,拿出知識來,拿出佛法來布施,結果你心裡存在一個相,那就增長了我執和法執,這同樣也是病。所以布施要三輪體空,所謂三輪體空就是無施者、無受者、無中間物。要把這三件東西都看成是緣起性空。為什麼說緣起性空呢?因為有受者這樣一個現實的存在,所以才會有施者及中間物,才會有布施過程的產生,這三者的關系都是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只要一方不存在,這三者的關系就不能成立。所以我們在布施的當下就要把他看空、看破,心裡不存執著。只要心裡一存執著,布施功德有限;如果心裡不存執著,布施的功德無量。因為你有執著,就會有我見,就會有法見,有了我執、法執的存在就不能夠出離三界、出離輪回。
其次是講愛語,就是慈悲的語言,愛心的語言。現在整個社會也提倡獻愛心,好象社會上沒有提倡愛語這個話題,就是講禮貌的語言,禮貌語言實際上也就是愛語。愛語的愛是什麼意思呢?它不是“談情說愛”的那個“愛”,而是關懷、慈悲、友好。愛語就是關愛的語言,友好的語言,同情的語言,它是以慈悲為其內涵。鸠摩羅什解釋愛語說,“愛語復有二種。於下人則以軟語將說,於上人則以法語慰谕,皆以愛心作愛語也”,這個話是鸠摩羅什的原話。就是說對於一般的人以柔軟的語言使他聽了生歡喜心,對於有智慧的人則以法語來安慰他。但不管是軟語,還是法語,都要以愛心作愛語。鸠摩羅什在一千四五百年前就提出了愛心這個詞。以愛心作愛語,現在我們用愛心這個詞好象很時髦,實際上佛教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就用了這個詞。我們現在不是都講獻愛心嗎?所以佛教的語言,佛教的詞匯是極為豐富的。在看佛經的時候,你可以從佛經裡面找到許多現在時髦的語言。
以愛心作愛語看起來好象很容易,但其實也是很難做到的,出語傷人的事隨處可見,隨時可見,隨地可見。我們在不經意間的一句話,可能就會給人造成不必要的傷害。俗話講“話不投機半句多”,本來一件很好的事,因為你的語言不對,方法不對,說話的語氣不對,人家接受不了,這樣就可能會產生矛盾。比如說一個人在寺院裡抽煙。我們應該怎麼說呢?“嗳,把煙掐掉!”這個人他肯定不會接受的。因為抽煙是他的自由。但是你換成另外一個方法去說,“同志,請你把煙掐掉。”聽到這個語言,這麼柔軟,我想他再要講什麼也不好意思了,可能只好說:“對不起,我把煙掐掉”。所以勸人為善一定要有善巧方便,自己首先要從善意出發,你不能命令式的叫人家去行善,而應該以柔軟的語言來說。我們在家裡當了公公,當了奶奶的人,他們的語言就比較美,對他們的孫子講話肯定是非常的好聽。為什麼呢?因為他的慈悲心有了。不過他的慈悲心可能只是用在自己家裡的人,自己的孫子或外孫上,對於別人家的孩子如果跟他的孫子或外孫有一點小矛盾,他就有可能把自己的孫子拉到一邊,然後狠狠的瞪人家一眼、、、、、、這樣就不好。我們一定要平等的來看待一切,往往還要更愛別人的孩子。因為你愛自己的孩子是經常的,而愛別人的孩子則是偶爾的。所以更應該把愛心布施給其他人家的孩子,這樣才能真正改變人的氣質。
4 談布施 淨空法師講述
△ 經中常常開示,一切煩惱歸納之即是一個貪字,貪欲為一切禍患之根本。對治貪欲要用布施,貧窮布施難,其實布施功德大小與所布施之金錢數字並無關系,要看有無菩提心。若以清淨心布施,其功德無量無邊;一著相即變為人天福報,是世間癡福成為三世怨。
△ 貧窮布施難,但窮人亦能隨修堅固,小小布施能與性相應,即能隨順堅固一切善根。窮人無錢布施,可以出力,對於善舉能助一臂之力亦算布施。
△ 培福報通常都講布施,財施得福,法施得慧,無畏施得健康長壽。經中說:“令行種種無量施,以此願求無上道。”何以行布施能得無上菩提大道?蓋布施可以斷貪愛。貪愛是煩惱之本,貪心斷盡,煩惱亦斷盡。
△ 布施人人可修。佛門有四眾弟子,出家二眾修法布施,在家二眾修財施與無畏施。故弘揚佛法,在家二眾更應負大部份的責任。
△ 佛法千言萬語,總歸一句是“看破、放下”。此四字作起來不容易,但有一方便法門,即是布施,布施即捨離生死流轉。每人均願捨生死,而每人均抓得牢牢的,此是執著不肯放下,與佛法背道而馳;不但身外之物要布施光光的,連身體也要布施給眾生。大乘佛法是即世間而離世間,正放下的時候也是正提起的時候。把身體留在世間為一切眾生服務的,以五欲六塵作佛事,“我見”沒有了,哪裡還有疲厭?哪一個受苦?身都放下了,何況身外之物!佛法說“法喜充滿”,即是自在之意,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今生即能作到。
△ 世出世間一切成就,即在捨忍二字,若著了相,捨與忍均不能圓滿。著相修六度即是六種有漏的善業,來生不過受人天福報,佛法與世間法即在著相與離相二者之間的分野。六度中先說布施,也有深意,因捨有遣執之功,破我之能,最與般若密切;若想修福,必須布施,離相修福,得清淨福報,這種福報是自然的、是清淨的、不著相的。
△ 佛法是宿命論又非宿命論,迷在境界中即受命運的支配,以業力作主宰,覺了即非宿命論。《了凡四訓》在台灣流通不下五十萬冊,但有幾人能依之而行?如照之行即能主宰自己的命運。對任何東西有絲毫的貪愛,布施度即未圓滿,乃至對於自己的身體亦不可執著。金剛經徹始徹終就是一個布施,菩薩布施重在離相,心不著相不是什麼都不要,而是眼前所有內外財一切不執著,如養兒女也是布施,身體一天勤勞亦是布施。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相。龐居士之沉財寶於江心,他說好事不如無事,只不過為了勸誡一般行善著相的人,示范一番而已,妙在此處。學佛即要在這個地方著眼,才能做到離相,正在修善時,亦正在離相時。
5 淨空法師談布施 摘自《談因果與布施》
《六祖壇經》裡有預記,六祖是禅宗第六代祖師,馬祖道一和尚是第七代祖師,六祖預記馬祖道一和尚,將有兩個徒弟是菩薩化身再來的,一是出家的,一是在家的,在家的菩薩就是龐蘊居士。龐居士表演了一招,“好事不如無事”。無事不是不做事,無事是心裡無事,心地干淨,無論做什麼事,一塵不染,也就是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心裡無事,才能為一切眾生服務,才能做真正的好事,做再小的善都是大功德。而心裡有事,造多少善都是福報,不是功德。所以,要緊的是心裡無事,不是身無事,身無事你就不會去修福,縱然有慧,也沒有福報。
為一切眾生服務,第一是布施,布施金錢,布施體力。體力是內財布施,功德比金錢布施大;金錢是外財,是身外之物,億萬外財也比不上自己親身以勞力來布施。譬如,道場裡有很多義工,他們用自己的勞力來服務、來布施,功德超過外財。有錢的人到寺廟裡去布施幾百萬,還不如在道場裡天天作義工的人。用身外財力來布施的功德小,再多都小,而內財布施的功德大。在《華嚴經》上,對此有很大篇幅的說明。
到了法身大士,就不是講布施,而是講供養,普賢菩薩是“廣修供養”。供養與布施,實在講是一樁事情,但是用心不一樣。供養是以孝順心,布施不是孝順心,所以大乘菩薩用布施,普賢菩薩用供養。普賢菩薩代表法身大士,《華嚴經》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普賢菩薩,都是修普賢行,普賢菩薩就是用孝順心。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孝順心,就是修普賢行,普賢行的功德是圓滿的。做的事情再小,就算布施一塊錢,功德都是稱性的,與虛空法界一樣大,因為心是圓滿的。就算對常住做一點小事,掃地、抹桌子,功德都是盡虛空、遍法界。修的雖是小福、小事,果報則是無量無邊。若心地不清淨,布施供養是為了自己,為自己的家庭,為自己的小道場,即使布施億萬財富,所得的福報也很小。這當中的道理,凡夫如何會明了?凡夫只看外表,連外表都看不清楚,如何能觀察到事實真相。出家人要遠離一切名聞利養,世尊當年在世三衣一缽,接受大眾的供養,只是一缽飯而已,決定不接受錢財供養。所以,社會福利的事業,應該由在家同修們去做。出家人接受財供養,是末法時期才產生的現象,因此佛法衰微了。有錢就會起貪心,就會有妄想,就會患得患失,所以錢財決定不是好東西。
我們明了有些在家同修有多余財富想修福,不知如何修法,所以我們接受供養是代他修福。我在台灣成立“佛陀教育基金會”,就是本著這個宗旨。而修福怎麼做?我學印光大師,印光大師一生就做印經布施一樁事情。他的德望很高,信徒很多,所以供養的數量也多,但他自己一分錢都不用。他辦了一所“弘化社”,就是現在講的佛經流通處,將所有的錢全部用在印經布施上。“佛陀教育基金會”的性質,與之完全相同。
至於救災救難,我們在《印光大師文鈔》裡看到,都是從印經款項中,抽出一部分做救災救急的工作,這是菩薩示現。印祖是西方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的,大勢至菩薩在末法時期,為我們做個榜樣,接受供養要以這種方式、作法。但時代、環境不同,方法要有變通,能夠通權達變,事情才能成功,功德才會圓滿。我們只有一個很單純的目的,就是利益一切眾生。基金會成立之後,做事的人很多,我們將目的、宗旨及因果之理向他們說明白,以後就是個人因果。
新加坡的談禅法師,是我一生中最敬佩的。他穿著簡單,吃飯就是一個菜,喝水喝自來水,過最低生活的水平。他每天的工作,是在城隍廟擺攤子賣香、賣蠟燭。燒香的人很多,所以他的收入也很可觀。他幫助大陸的佛法,捐款都是美金幾十萬、幾百萬。我第一次知道他,是我在舊金山大覺蓮社講經。大覺蓮社的道場,當時買下來是美金七十萬,談禅法師捐了四十萬。到新加坡之後,我才見到他原來是一位窮苦和尚,苦行僧。
我們去看他,他將我們當作貴賓看待,買礦泉水請我們,而他自己是打開水龍頭喝自來水,那是一位活菩薩。他捐出去的錢絕不過問,他說我給你是我的因果,你怎麼用是你的因果,與我毫不相關;你做得好是你的功德,你做得不好將來會墮落。他的心清淨,一塵不染。這是菩薩示現,教導出家人為佛法、為眾生,應當如何作法。
這些都是深明因果之人,了解業因果報的事實真相,在末法時期做種種示現。一般粗心大意之人看不出來,所以我在講經中時時提起,就是為了讓大家注意,這些都是真善知識。佛教我們親近明師,明是光明之明,不是知名度高的名。知名度高不見得有用,不見得是真的。
做一點好事,捐一點錢,還要讓報紙宣揚,讓大家鼓掌,福報立刻就報掉了。中國人常講“積陰德”,陰是沒有人知道的,這個好事是真的,後面有真實的果報。惡要讓大家都知道,每個人罵你一聲,你的罪就消掉了,果報就報掉了。若惡事隱藏起來,不讓人知道,惡就愈積愈厚;好事馬上讓人表揚,就統統報光了。最後所受的果報,只有惡沒有善。古聖先賢的教誨很有道理,我們要細心去思惟、體會,才知道如何斷惡修善、積功累德、自求多福。以此功德回向求生淨土,哪有不成就之理!所以,要做真實的功德,要做真正的好事。
6 南師談布施的原理和方法
南懷瑾
(一)何為布施 任何宗教都教人布施,平時將財物施捨給別人,將來就能升天得福報。毗耶娑他們之所以修苦行,就是為了求升天道,圖神仙的享受。一般人為什麼修道,吃齋啊,念佛啊,無非是現在苦一點,將來可以超升生天上做神仙。這實際上是一種很功利的做生意心理,投下少量的金錢,而圖一本萬利的結果。我常笑有些人信教,花幾毛錢買三支香,拎上一盒蛋糕,到廟裡去拜拜,求發財、求長壽、股票要好、馬票要中,求這求那,拜完了那個蛋糕拿回去還能給兒子吃。如果菩薩憑這就保佑他,那還算菩薩嗎?下等的貪污,只要人家三根香。 毗耶娑問什麼叫布施,什麼樣的人才稱得上是施主。佛對布施下了這樣一個定義:"既布施已,自食自淨,施已報轉,故名布施。" 布施必須是把自己的並且自己也需要的東西施於他人,才會有布施的果報。拿衣服、錢財、醫藥送給人家,是外布施;把自己的煩惱完全清淨掉,是內布施;給人以精神上的,乃至生命上的安慰和支持,是無畏布施。布施的信心一生起,就必須馬上實行。比如今年大陸發水災,我覺得應該布施災民,就馬上做了。用不著等號召大家起來再做,那已經是來不及了。 按我的觀點,真肯布施者,在別人眼中就像瘋子一樣,把錢也不當東西,只要人家需要就送出去了。台灣、香港有些叫化子,家中有百多萬的財產,可他既然肯丟這個臉在大街上乞討,說明他有需求,那你只管你的布施,不必考慮人家是否有錢、是否在行騙。所以佛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布施是無條件的,以別人的痛苦和需要為自己的痛苦和需要,這才是布施。
(二)何為施主 什麼樣的人才稱得上是施主,為什麼有的人並未直接送東西給人,卻是施主;而有的人明明送東西給人了,卻算不上施主?這就要看上面布施的定義了,必須是自己的東西,而且自己也需要,但看到別人更需要,就無條件地布施出去,這才是施主。我只有一碗飯,現在有人需要這碗飯,"拿去,你吃!"我還做不到這一點,所以我常說自己不夠資格學佛。一般人,自己有十塊錢,給你二塊,我還剩八塊,那已經很了不起了。只有你要十塊,我全部給你,甚至再借上十塊,給你二十塊,那才是真布施!如果自己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親自去布施,可以委托別人去。拿著人家的東西去布施,施主是物主,不是你。 什麼樣的人不算施主,什麼樣的布施行為不是發心純淨的布施,下面對這些問題有詳盡的發揮。
(三) 三十三種不淨布施 佛告訴毗耶娑,有人雖做了好事,但挾帶了功利性的不清淨心理,不算真布施。他列舉了三十三種不清淨、不純淨的布施: 第一種,是以歪曲的心理、顛倒的見解、無純淨發心所施的財物,這不是真正的布施。 第二種,有人昨天請我吃過一塊蛋糕,今天我要還禮;或者他十幾年前幫助過我,現在他有困難我要接濟他。這都屬於人情上的投桃報李,禮尚往來,不算布施。 第三種,有人施捨財物,不是出於真正的慈悲、憐憫和同情心,而是為了耍闊氣,或純粹是打發人家了事,這不算布施。 第四種,因為自己有所欲求,比如看到這束花特別喜歡,多付上一毛錢;或上舞廳感到那位小姐很漂亮,多給兩個小費,這都不算布施。 第五和第六種,把財物丟到火中或投進水裡,都不能算布施。因為水火都是自然物,你把財物白白扔掉了,卻不能使別人受益。 第七種,有人送禮給大人物,指望以後可以有所提拔照顧;或者看在某個大老板甚至總統的面子上,在慈善救濟事上湊上一份,藉以拉個關系,這都不是純淨的布施。 第八種,怕強有力的黑道中人來搶你,趕快送錢消災,這不是布施。 第九種,送人家鴉片、海洛因、麻醉劑等毒品,這不是布施。但醫生見病人太痛苦,打麻醉針以止痛,這是布施。這裡有很多道理,要研究。 第十種,送人家武器,不是布施。我兒子前天買了一把防身刀給我,他在刀下面放了一毛錢。我打電話問他這是什麼意思,他說美國人的規矩,送刀給人,不是讓人自殺,放上一毛錢,表示吉利的意思。這個我不懂,他還算是真布施哦! 第十一種,送肉與人,那是殺生而施捨給人家,這不算布施。 第十二種,你收養了許多孤兒,保護他們,把他們養育成人。但你指望以後可以使喚他們,做你的幫手,這就帶上先決條件了,就不能說是純淨的布施。 第十三種,為了出名而施捨,不是純淨的布施。 第十四種,為了捧歌星戲子而出錢,比如一個歌星開赈災歌唱會,一天收到幾千萬捐款,這個歌星做了好事,可出錢者未必是淨布施。歌星不唱的時侯,你為什麼不布施?有些人是為捧歌星的場,這個裡頭有差別。 第十五種,有些人破產了,財物轉到別人手裡,這並非出自自願,所以不是布施。 第十六種,比如說,這個屋子因鬧鬼,不敢住下去了,送給你出家人做廟子;或者因為打官司,自己的屋子有麻煩,干脆送給社會慈善機構,這都不算淨布施。 第十七種,有人因學佛或受了教育,知道幫助人家是好事,但自己沒有錢,就拿人家的財物做人情,這也不算布施。 第十八種,谷麥在田地倉屋中被鼠鳥等所食,並非有意送與它們吃,不能說是布施。講到這裡,想起前兩天報上揭露一批送往大陸災區的大米,在碼頭搬運中發現是發霉的。這就不是布施,相反,人吃了霉米會中毒,送的人反在造惡業了。 第十九種,假使我電腦壞了,我請這方面的行家來修理,請他吃飯,送他錢。這是你想學東西,是應該付的酬勞,而不是布施,布施是沒有條件的。 第二十種,比如病人怕自己要死,送醫師一個大紅包,以為醫生就會對他盡心了。這是有求於人而給錢,不是布施。 第二十一種,打了人家,罵了人家,自己覺得難為情,然後送東西給他謝罪,這個不算布施。 第二十二種,有人布施了之後,心中疑慮人家是否在騙他,或在想人家以後是否會報答他。這都不算布施。 第二十三種,有人施捨了之後心痛懊悔,這就不是布施。我年輕時在四川學佛,人家有困難,我站出來說要幫助他,大家比較買我的面子。後來有個老前輩勸我不要再替人家去化緣了,為什麼呢,他說四川人有句老話,"勸人出錢,如鈍刀割肉",人家雖然給了你面子,但那個人心裡難過啊!他還給我講了個笑話:有個大魔王在地方上作怪,連孫悟空都降服不了。後來從西天佛祖那裡派了個小和尚,魔王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小和尚說此行不是來收服他的,只是給他看個東西。說著,從背上黃布包袱上拿出一本緣簿,"居士,請你多少寫一筆吧!"那魔王一看,"哇!"就跑掉了。 所以,平時在人家談布施時,我就不輕易談。有些人把錢送出去以後,越想越後悔,越後悔越睡不著,"如是施者,非淨布施。" 第二十四,還有的人,送了東西給人家,好像這個人從此就賣給他了,今後定要人家報答他。這個就不是淨布施。 第二十五,有些阿公阿婆,念咒布施都有賬可查,你看他們念什麼《心經》、《白衣咒》,念一段經,在黃裱紙上戳一個印,我念了多少卷,死後帶到陰間去,也不知一卷是二十八塊還是三十五塊。這等於在投資,將來連本帶利得多少好報。"如是施者,非淨布施。" 第二十六,人到衰老、重病臨死之時,感到痛苦了,曉得時間不長了,不把財產傳給子女,布施出去。這也不算淨布施,因為你已曉得財產把握不住了,你不布施也不屬於你了。沒有清淨心,還是不行。 第二十七種,為了名譽而施捨,希望在電視上露面,希望在報紙上廣而告之,希望一切人都感激我,這不是淨布施。 第二十八種,好比說看到黃醫師都出了十塊,我就出十五塊,蔡老板不服氣,出二十塊,把我們兩個都蓋了。出於攀比心、嫉妒心而送財物的,不是布施。 第二十九種,為貪女色而擺闊氣,送種種金銀珠寶、绫羅綢緞等貴重東西,那是你為了追求漂亮女人,不是布施。 第三十種,有些人因為自己沒有兒女,所以才願意拿出家產送人,這是做好事,固然不錯,但從佛法的布施學來看,還不算是純淨布施。 第三十一種,以有無福德來挑選布施對象,這樣的布施不是淨布施。 第三十二種,布施首先要雪中送炭,周濟窮苦者,若看上不看下,光做錦上添花的事,那也不算淨布施。 第三十三種,就是為了鮮花果品而捨物與人,這也不是布施。這是很輕的一條了。 佛教的布施學,這裡每一條研究起來,都是戒律。 佛告訴毗耶娑,這些不淨布施,不會得到真正佛道的果報,最多也就是修到仙道的果報而已。佛用種子作比喻,布施作為一種業力行為,等於播種,挾帶不純動機的"垢染布施",就像種子下到鹽鹼地裡,不會有好的收成。而且,這種子本身的功能("種子界"),不但與土地的品質("地界")處在一種相依相存的關系中,還須有陽光、空氣和雨水,才能使種子發芽。種子放在玻璃瓶中,固然不會發芽,但下在貧瘠的土地上,或得不到天雨的滋潤,也是不能開花結果的。
(四)真正布施的原則 什麼樣的布施才能得到好的果報?對持戒者要布施,對不持戒者也要布施,這究竟是什麼道理?等於我經常講的,基督宗教講信我者得救,不信我者下地獄。若真如此,那這個上帝是勢利鬼!真的上帝是信我者要救,不信我者更要救啊!佛法就是這個精神。好人固然要布施,這個不好的人更可憐,更需要布施。毗耶娑不懂這個"二俱施與"的道理,所以他把問題提出來了。 佛告訴他真正布施的原則: 第一,要自己真有心幫助人,而不挾帶任何別的思想。像黃醫師經常為病人開刀而顧不上吃飯,有時打電話來請個假,說不能到我這兒上課了,這是對的。吃飯、上課只是個人的享受,為了病人的生命,這些都可以犧牲,這就是"一切施與"的道理。 第二,布施不能怕將來的結果。常言講,做好事"善門難開",我們在大陸十八個大學設了"光華獎學金",現在差不多每個大學都來跟我要求。這種事不是傻瓜不會做的,真要做好事,自己就要真心當傻瓜。 第三,不要輕毀任何一個人,這是大乘佛法的菩薩戒。你明知這個人是騙子,但並不因此看不起他。他來騙你,說明他有需求,達不到目的,他會睡不著覺,明天還會想辦法來找你。你干脆受他一騙,讓他睡一個好覺,亦一大樂事也。 確定了真正布施的原則,也就確定了什麼是真正的施主。 真正的布施是不揀擇對象的,這就是"不簡福田"。不管被布施的對象怎麼樣,我幫助了你,內心非常快樂,也就是我們中國文化所講的"為善最樂"四個字。你是一塊田地,我在你身上做了功德,就把福德種子種在你這塊田上了,這就叫種福田。 因此,樂善才能好施,對一切人充滿著愛心、同情心,做一切自己認為應當做的事。"心信開眼,生愛念已,捨物施與,心常普緣一切眾生。"具有這種博愛精神,不考慮任何附帶條件的,才稱得上是施主。
(五)功德圓滿的淨施 佛告訴毗耶娑:有十種布施,能使施主在布施後心裡非常高興,並使布施的功德圓滿。 第一是"時施"。恰到好處,恰如其時的布施。有句我們從小就會背誦的格言:"求人須求大丈夫,救人須救急時無。"時施,就是要做雪中送炭式的及時布施,不然就是錦上添花,沒必要。 第二是"施行人"。幫助旅途中處於病苦急難的人。 第三是"施病人及瞻病者"。世界上的病人都很痛苦,所以要幫助病人。而且,對看望病人給以安慰者,及醫護病人以解除其痛苦的醫生、護士,也要進行幫助。 第四是"施法器"。幫助有資格修道、今後會有所成就的人。 第五是"施欲行異國土者"。比如資助想出國留學求法而沒有盤纏者。 第六是"法施"。給人以智慧的布施,給你解答問題,傳授給你知識,培養你的學問,乃至教你佛法,這叫做法布施。 第七是"資生施"。幫助人維持生活的必需物品或謀生手段。比如說這次大陸水災,你立刻送碗飯、送件衣服過去,使那些災民得以活下去。 第八是"屋宅施"。讓無房屋者有一安居之處。 第九是"燈明施"。給處於黑暗的人送去光明。 第十是"香施"。此指能生起宗教心並淨化環境的香料。比方發水災了,給災區送去衛生用品。 前面講的前後各五種真正布施,是三十三種不淨布施的反面,即淨施。佛在這裡回答毗耶娑的提問,對"淨施"作了一個概括: 真正純淨的布施,就是要有愛心,尊重人家、信任人家,樂意幫助任何一個人,乃至貓、狗、蟲子等一切有生命的生物。"慈心",即對一切眾生生起慈悲心。慈,也可說是父性的愛心;悲,也可說是母性的愛心。這兩種愛心合起來,也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常心",不是一時沖動,這是理性指導下的恆久的愛心。你今天做了好事,明天他還需要幫助,你依然肯犧牲自我去幫助他。"喜心",對人家的幸福生起由衷的喜悅感,樂於做好事。 我初到台灣,兩個孩子還未出生時,有位同鄉出海辦事沒有回來,死於台風引起的海難。船長已經把救生圈丟給他了,本可以不死的。可是他神情鎮定,依然站在甲板上四處觀望,看到一位女子背著孩子,趕快把自己的救生圈給她綁上。"我是三期肺病的人了,早死遲死都一樣,你還背著孩子,快下!"過了一會,船長看他還沒有下船,又找了一個丟給他,叫他快點套上。他還是沒有跳船逃生,看到一個年輕人急急慌慌走過來,"哎,你過來,你還年輕,趕快下去。"他就這樣沒有回來。你們到處學菩薩,我說這個人就是菩薩,這才是行菩薩道,這是非常難得的。生死存亡的關頭,"捨物布施,彼一切淨",心裡沒有任何挾帶條件,只希望人家活著。這樣的布施,才叫淨布施,才能解脫人世間的痛苦。
在這淨施的原則下,佛說更有五種最有意義的"無上布施",就是在做最了不起的事: 第一是"施如來"。要布施得道者,佛就是已經成道的人。 第二是"施眾僧"。要布施一切修行者。 第三是"施法器"。要布施可以造就的人。 第四是"施父母"。要孝順父母親。 第五是"施王者失位貧窮"。王者失位、英雄末路、富賈破產,這種痛苦境界,非常人所能體會,要在這種情況下一伸援手,幫他一把。中國歷史上這種記載很多。 講了五種上施,接下來佛又列舉了七種大施: 第一,救濟孤寡老人、失養孤兒、病患急難和窮途末路者,是為大布施。 第二,有人觸惱了帝王,關入大牢,若在今天社會,就是犯了官司,要槍斃了。在這種急難之時,不顧自己的身家危險,給他送錢,想辦法救援,這是大布施。 第三,送藥給病人,是大布施。我受我父親家教的影響,一輩子都喜歡給人家吃藥的,所以一年到頭隨時隨地布施醫藥,減輕人家的痛苦。這裡放了很多藥,誰有病,給他一包。可有些同學吃了這麼久的藥,連藥名都不曉得發心認識一下,光曉得享受,都是在消福! 第四,對真正持戒修行的出家人,幫助他生活上的必需品和修行的道糧,這是大布施。 第五,幫助人讀書求知識,修行求智慧,這是大布施。 第六,現在國際上都在提倡保護動物,保護瀕臨死亡威脅的動物生命,這是大布施。 第七,救人於貧急之中。貧,是貧窮;急,是急難。貧窮者固然要布施,一個人在急難時,不管他是貧是富,都要幫助他,這才是大布施。
(六)三種人亦有施福 以上所講的前後各五種施、五種上施、七種大施,都是施主以自己的財物作直接的布施。接下來,佛講有三種人雖然不一定布施自己的財物,但只要有"淨心",同樣也會有施福: 第一種,你受委托人之派遣,拿著他的財物去布施。你的發心、你的動機,出於和那個施主同樣的"淨心",你也同樣有布施的功德。 第二種,自己雖無能力布施,看到別人肯布施,由衷地感到高興,或也盡己所能,助上一份,這也同樣的有施福。不是像社會上有些人,看到人家做好事,心存嫉妒,甚至雞蛋裡挑骨頭,散布流言蜚語。 第三,勸人多做布施,同自己拿出東西作布施一樣,都可以得到布施的福報。
7 佛說布施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胪少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诏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說布施法。有三十七種。
一以信重心而行布施。當得離眾嫉妒人所崇敬。
二依時施。得三業清淨四時安隱。
三常行施。得身心適悅無散亂失。
四親手施。得手指纖長身相端正。
五為他施。復得他人行大捨施。
六依教施。心離取相得無為福。
七以妙色具施。得身色端嚴眾所愛樂。
八以上妙香具施。恆得旃檀之香受用供養。
九以上味施。得味中上味充益肢體。
十如法尊重施。得安隱快樂眾人喜見。
十一以廣大心施。得無量廣大之福。
十二以美食施。得離饑馑倉庫盈溢。
十三以漿飲施。得所往之處無諸饑渴。
十四以衣服施。得上妙衣莊嚴身相。
十五以住處施。得田宅寬廣樓閣莊嚴。
十六以臥具施。得生貴族資具光潔。
十七以象馬車辇施。得四神足無擁妙用。
十八以湯藥施。得安隱快樂無諸疾病。
十九以經法施。得宿命等通。
二十以花果施。得七覺支花。
二十一以花曼施。得脫貪嗔癡垢。
二十二以香施。得離煩惱臭穢。
二十三以傘蓋施。得法自在。
二十四以鈴铎施。得言音美妙。
二十五以音樂施。得梵音深妙。
二十六以燃燈施。得天眼清淨。
二十七以缯彩疋帛施。得解脫衣服。
二十八以香水灑如來塔廟。
二十九以香水浴如來身。
三十以香油塗飾佛像。共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三十一以香水施浴眾僧。得富貴家生少病安樂。
三十二以慈心施。得顏貌和悅無諸嗔恨。
三十三以悲心施。得離殺害。
三十四以喜心施。得無所畏遠離憂惱。
三十五以捨心施。得離掛礙證寂滅樂。
三十六以種種施。得種種福。
三十七以無住無相心施。得無上正等正覺。
佛告諸比丘。如是三十七種。智者所行微妙施行。汝今受持.
爾時捨衛國王白佛言。世尊。我等雲何而行布施。佛言。大王。若求勝妙福報而行施時。慈心不殺離諸嫉妒。正見相應遠於不善。堅持禁戒親近善友。閉惡趣門開生天路。自利利他其心平等。若如是施。是真布施。是大福田。復次行施。隨自心願獲其報應。或以妙色名香珍味軟觸。親手布施。得眾人尊重眷屬圓滿富貴安樂之報或以飲食布施。而得大力。或以酥油之燈布施。而得天眼。或以音樂布施。而得天耳。或以湯藥布施。而得長壽。或以住處布施。而得樓閣田園。或以法說布施。而得甘露。佛言。大王。若以十善行施。復得十種報應。十善者。不殺生。不偷盜。不YIN欲。不妄語。不绮語。不惡口。不兩舌。不貪。不嗔。不癡而得命不中夭。財無散失。眷屬清潔。所言誠谛。離諸嫉妒。人所喜見。親友和睦。不墮貧賤。顏貌端正。智能相應。獲報如是。佛言。大王。若以上妙飲食供養三寶。得五種利益。身相端嚴。氣力增盛。壽命延長。快樂安隱。成就辯才。如是南贍部洲一切眾生。父母妻子男女眷屬。如上布施隨願所求無不圓滿。說此法已。皆大歡喜。作禮而退。
8 《福份無量》--積福之道開示
前言
【福份無量】乃依據大藏寺法台祈竹仁寶哲於二零零四年在佛教顯密研修院香港分院所作開示,經翻譯及編輯,另增補法師著作【本尊海會I】中之熏煙供養法門開示內容而成書。
本書內容淺白易明,其中對福德與因果的關系有詳細解釋,但卻並未涉及艱深之佛學概念與名相。對初入門之佛教徒來說,本書是一本極佳的入門書籍。
布施與福報
布施是菩薩六度之一,乃成佛之方法。布施的定義是以無吝啬或不捨得的心施捨,其關鍵在於布施的心,而非布施的物。
布施有不同層次,若以利益眾生而發願成佛的心行施,這是成佛的因;若以為求解脫之心行施,此即成解脫之因;若以普通層面之利益他人的心行施,此雖不為成佛或解脫之因,但仍會帶來極多布施之善果。
布施分為三類,一為法布施,二為無畏布施,三為財布施。我們今天的講題主要針對第三種,但前二種衲也略為介紹一下。
法布施
我們先講一講法布施。甚麼是法布施呢?在未遇正法前,眾生是愚昧的,猶如盲了眼一樣,分辨不出善與惡的分別,所以他們不斷作惡,以致墮入三惡道中受苦,萬劫不復。法布施便是對眾生施以佛法,令盲者開眼而見到光明。
欲正式作法布施的人,必須有好的發心、動機,而並非為了想弟子眾多、出名或求財。在開示佛法時,必須自己具有清淨及由佛陀經歷代祖師未曾中斷過地傳下來的傳承,同時在開示時不可有誤導之過失。在說法時,不可把大乘、小乘、顯乘或密乘混雜地教,亦不應單單為了討好聽眾而說聽眾愛聽的話。正確的開示,必須是有歷代師承、正確無誤及依次第而教的內容,目的是為了聽眾能得到真正的利益。若對大乘根器說小乘法,或對小乘根器說大乘法,效果必然不會太好,而且亦非圓滿的法布施。
有些人以為教授邪術亦是作法布施,這是不正確的。教授邪術、邪咒等法門,並不是作法布施范圍。在現代我們比較少接觸到邪術,但在古代的印度,有很多行邪道的術士,他們有一定的神通能力,而且常常以這些神通能力加害佛教的出家人及行者。作為佛教徒,我們不必怕這些佛教的邪術,亦無必要專門學它們的對治及克制方法。只要我們對三寶一心依上,邪術便不可能加害。此外,我們亦可修度母等法門(注:見法師著作【本尊法會】系列之第三及第四集),便可防止邪術加害。
在座中大部份聽眾並非出家人,而出家人亦不一定有一天會成為正式登座說法的法師,但這不代表我們不可行法布施。只要以作法布施的心,對別人在閒談中說一些慈心的道理,或說及因果與業力,或教導別人戒殺,或引導他人皈依三寶及行十善業,這全部屬於法布施的范圍。我們在日常誦經時,若令附近的牲畜、昆蟲乃至人等聽到經咒之聲,這亦算是法布施的一種方式。所以,任何人皆可以他的適當方式來作法布施,並不限於大法師之流方可修這種善業。
無畏布施
無畏布施的意思,是把壽命施予眾生,譬如說我們把屠房中待殺的牲畜買回來放生,這便是無畏布施的一種了。
在作無畏布施時,我們應以適當的智慧運作,以盡力確保被放生的眾生暫時無生命危險,譬如說我們把牠放在安全的荒野中等等。當然,我們無能力令眾生永遠不死,但出於善心,令其暫逃一劫,已是十分大的善業了。
常有很多人問及有關捐血的問題,衲在此亦順便談一下。捐血能令有需要的人得到救助,這肯定屬布施善業。若對方因此而活命了,這應屬無畏布施種類。此外,由於血來自身體,在某種角度來說,它亦有點類似身布施;又由於身體來自父母及祖輩,以身體而作之善業,便是利益在世或已故的父母與祖輩的最佳辦法(注:有關利益父母之開示,見法師著作【孝份無量】)。
財布施
法布施、無畏布施與財布施均能得很大的福報,但法布施主要乃身為法師者之工作,無畏布施則與延壽較有關聯,而財布施則為在家人積福之最有效方法。福份並不單與物質財富有關,但對很多人來說,財富是極重要的。財布施的最直接果報便是令我們豐足、有財。
財布施亦分很多種類,譬如說它可分為外物及內物布施等。內物是指自己的身體,外物則包括其它外在的東西,例如金錢、食物及藥品等。
我們先講所布施的物品。並非給予任何東西都屬圓滿的布施行為。布施品必須來源清淨,即並非偷來或以其它惡業所換取來的。此外,布施的物品必須恰當,譬如說對持素的人施予肉食或給別人壞了的食物,便是不恰當的布施品了。在一般情況下,送武器或毒藥,讓別人可以傷害其它眾生或自己,亦屬不當之列。所以,若我們贈送釣魚用品給別人,這便不算是如法的布施行為了。作為佛教徒或希冀得福樂的人,第一件事便是不該傷害眾生的生命。真正的三寶弟子,應該為了保護其它性命而連犧牲自己生命亦在所不惜,怎可以刻意傷害其它生命呢!所以,我們不應贈送武器或釣魚用品等給別人,亦不宜經營釣魚、打獵用品或武器生意。
布施的時間有時亦很重要,譬如說在泰國等地及古代的印度,有不少持過午不食戒的出家人,如果我們在午後才對他們供養食品,這就是不恰當的時間了,所以此布施行為亦說不上是恰當的布施。
總之,布施必須令對方滿足,同時亦不傷及對方或其它眾生的身心健康,否則便失了布施之意義,亦不能得到完整的布施之善報。所布施之物品,並不限於金錢,藥物、衣服、食品及房捨等全都可以是恰當的財布施物品。
至於身布施,必須有一定境界的行者才能做得到,我們凡夫無法真正圓滿地做到。基督教常常說耶稣為了人類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這大概真有其事,而且亦值得贊歎,可是我們的佛陀卻為了一切眾生而犧牲了生命無數次之多,這更加值得我們贊歎、頂禮。對聖者來說,若有人來求祂的心髒,衪會毫不猶豫地把心挖出來贈奉。這種修為我們連想象也想象不來!可是,我們雖暫時做不到此等大善業,但我們可以閱讀祖師及佛聖等的傳記,看看祂們如何為眾生而捨身命,譬如說佛陀的捨身喂虎之善行等。在無法效法之情況下,若我們起碼能心生贊歎,這也有其功德。
為甚麼衲叫大家勿急於布施身體呢?這是因為我們根本未到達此境界。若瘋狂地亂加效法,只會因痛楚而自然生起瞋心,反而得到反效果。菩薩行者即使活生生地掏出心肝贈予他人亦能安然做到,衪們不會有絲毫思及自己可能會死的問題。我們顯然並非這等大士之境界。不要說活生生地送贈身體了,在我們中有許多人連在死後捐贈器官予他人之善行亦不敢答允;在被一只蚊子輕輕地叮了一下時,我們第一反應是甚麼呢?我們往往馬上會想:「不知道牠有沒有病毒?我會不會受傳染?」我們只會想及「我」、「我」、「我有危險」、「牠該死!怎麼敢叮『我』!」,但我們絕不會在第一時間去想:「牠一定是肚子餓了!真可憐!」我們眼中及心中只有自己,絕無他人,更不必說其它非人類的眾生了。即使在布施時,我們亦主要是為了求自己的福報,重點仍往往不是放在對方的身上。以往有一個噶登派的祖師,他的耳朵中有一條毒蟲跑了進去,所以他去看醫生。醫生說:「這十分簡單!我幫你把這蟲毒死就行了!」祖師像聽到天下最大的奇聞般,他馬上說:「這怎麼可以呢?絕對不行!」,所以他就走了。他寧願死也不願傷害這條小蟲。後來他倒沒有死去。他一直修自他交換法,准備面對死亡,可是後來毒蟲卻自己跑了出來,結果祖師便沒事了。我們想想這位先輩的心態,再看看我們自己。換了是我們,必定連思索一秒鐘亦不必,馬上便會決定殺死小蟲,而且我們會有許多堂皇的借口支持自己的殺生行為。在平時,我們假裝修行得很好,但在一出了事時,我們往往變得與其它畜牲分別不大。由此可見,在我們現在的境界,高談甚麼身布施的意義並不大。順帶一提,捐血救人及應允在死後布施器官予有需要的人,是極佳的善行,而且是我們能輕易做到的布施。這兩種布施,應可說是與身布施相似的善行。
此外,我們亦可在心中把自己的功德布施予一切眾生。
除了布施的物品及時間必須恰當以外,我們亦必須具有好的布施心。布施時,受益的是自己,我們是為了自己而布施的,所以我們切勿看不起受施的對象。如果有人來求施,我們不看這些人的需要之大小,卻對順眼的人多給一點,對不順眼的人冷言冷語,這是很不好的。有些人為了求名或求利而布施。在這些情況下,他們的動機是世俗之心態,所以難說能得福報與否。受施方肯定是得益了,但這類的施主並不一定也得益。總的來說,布施必須基於歡喜之施心,絕不可有吝啬、不捨得之心理。若能以出離心或菩提心行施,則福報會更大。
佛教中有一種稱為「財尊法」的法門,修這些法門能得世間及出世間之財富(注:有關財尊法門,見法師著作【本尊海會】系列第一及第三集)。在古代,一般傳統是先修長壽法,次修增長智能之法門,最後便修財尊法門。為甚麼有這先後次序呢?這是有理由的。若有財、有智卻短命,最終還是一事無成,所以延壽是最重要的;若壽命長卻無智慧,便無法分辨善惡,長壽可能反令自己有更多機會造作更多惡業,導致無利益而反而有害的後果,所以智慧是第二項要求得的;有長壽又有智慧者,若又能得財富,便可以利用這些財富來利益及救助許多眾生了,所以財尊法排第三位。財尊法有沒有效果呢?它有一定的利益及效用,但也要看行者有無適當的善因。過往曾有一個僧人寫過一偈,偈文中僧人向財尊祈請的其中兩句說:「若我過往曾布施,此生不必向汝求!」這是甚麼意思呢?這是說作布施的人,即使不欲得到財富,財富也會自然地追隨他。即使他不修財尊法門,財富也會自己追上門來。由此可知,欲求財富者,布施才是究竟的法門。財尊法門不能說完全無用,但它的奏效與否其實最終亦取決於行者有否如布施等之善因。如果我們在過往世曾行布施,有了布施之因,這個因本來尚未成熟,所以暫未見其果報,現在我們修持財尊法門,便猶如在未發芽的種子上淋水、施肥,令它迅速地提早結果,這樣便能見到一定的靈應。若完全無因而又不願做新的布施等善因,恐怕修甚麼財尊也沒有用!
除了布施以外,對聖眾行供養,其功德與福報亦極大。舉個例說,如果我們誠心地向佛陀聖像供燈,這便是極容易而福報甚大的一種法門。
供燈必須留意,燈油要用較優質的油,燈芯的粗幼及長短也要剛好,否則便會有黑煙及焦味或在燈明時發出輕微爆裂聲,這都是不很吉祥的。供燈有很多利益,同時也有一種傳統的占卜法。這種占卜不為別人問事,而只是一些真心修行的人,在自己遇到無法決策的情況時,依賴三寶祈求啟示的方法。修行才是最重要的事,但我們也不妨見識一下這類問事法。據很多人說,這個方法也的確頗准確的。
我們先把油燈擦得干干淨淨,再裝上極好的燈芯及上好燈油,然後把燈供在佛像前方。我們坐下來誠心祈請,先觀想度母、觀音或任何佛陀在前,然後我們對三寶供燈,並一心祈求啟示,同時心想我們要問的事。在發願後,我們不必坐等,只須在燈油燒完而燈火自然滅了以後,觀察燒剩的燈芯之朝向,以此來推測吉凶。
若燒剩的燈芯朝向東方,代表事情會順利、吉祥和如意,這是肯定式的答案。若燒剩的燈芯朝向南方,答案是否定的,事情會有障礙、不能如願。燈芯朝向西方代表中上的結果。燈芯朝向北方就代表有一點不太好。
一般人應在佛像前供燈問事,但對高境界的行者來說,無佛像也可以。作這種占卜問事的關鍵,是必須有很好的發心和對三寶有很真誠的信心,有無佛像並非最重要的因素。
在大藏寺有一位老師父,他的眼力不好,但他很喜歡觀燈占卜,所以他總愛命年輕的僧人代他看燈芯的狀態。這位師父在燈芯的朝向不吉利時,他便會擔心。我們年輕的僧人總會胡亂說些吉祥的征兆來敷衍他。他每次供燈都會問,他每次問我們就每次胡亂說吉祥的話,他卻從來沒懷疑過為何他問的事永遠有吉祥的答案,所以他總是很高興的。我們年輕的僧人這樣胡亂地敷衍老和尚,一半是為了免得老和尚擔心,但也有為了搗蛋的心理。當時我們都太頑皮了。這樣做其實很不好。
衲今天提到了供燈,所以才順便說說觀燈問事法而已。對三寶有信心而欲用這方法問事的人不妨一試,其它人當作是長點見識也就是了,不必太認真。
除了供燈外,有一種熏煙供養法門亦十分適合在家居士積福之用。這種供養同時供養所有聖眾,也布施予所有六道眾生。煙供的對象有四組,一為三寶眾,二為具功德眾,三為六道有情,四為冤敵及魔眾。在對三寶眾行供時,我們以恭敬心作供。對具功德眾供養時,我們應以請貴賓吃飯的心供養。在對六道眾生布施時,應以慈憫之心而作。在對冤敵及魔眾布施時,應有類似還債後如釋重負的心態。有些人以為熏煙供養法是對鬼類施食,其實這是種誤解。熏煙供養法門之供養及布施對象,包括了一切三寶聖眾,亦包括一切六道眾生,何止鬼類而已!在同一座間,我們上供一切聖眾,下施一切眾生,所以其功德及福報不可思議。在布施時,布施對象包含四百四十種病魔及很多其它魔類,這供養就如還債般,從此牠們不會加害我們,所以這法門能除去一切障礙及病患。在供養聖眾及對其他眾生布施時,我們積集了極大善因,所以能得極大福報。在西藏我們常常會修熏煙供養法門。它雖然並不被稱為「布施」,但其實正是布施的其中一種形式。
若我們願行布施,其實並不乏機會。在世界上許多地方,滿街都是乞丐,這就是我們利益自己及利益他人的最佳機緣。
布施法門的直接果報是令我們今生及未來生不至貧乏,這包括了金錢、食物及藥物種種方面的貧乏不足。許多人以為學問、出身及智商是成為富足的人之條件及前提,但我們若加以觀察,會發現很多人既有良好出身,又有很高學歷,智商又十分高,且比任何人都更努力,但他們卻一事無成。富足其實並不取決於上述因素,而取決於業力及心態。若人富但吝啬,其實根本亦說不上是真正的富足,而且難以得到快樂;若不肯布施,甚至見死不救,或勸阻他人行施,今生及未來生皆不會有福報,甚至極可能在未來生於餓鬼道之中。如果我們以良好的動機,又好好地作正確的布施,便能得到福報,家庭也不會有障礙。
9.布施 淨空法師 摘自認識佛教一書
我們知道佛法教學課程標准的內容,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怎樣過日子?要怎樣待人處世?佛在這些地方有沒有明確的教導?我想這是我們每一位同修都非常關心的。這些問題佛在一切大乘經論裡面已廣泛的為我們說明,其內容就是菩薩行的六度。也就是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人、對事、對物,要遵守這六個原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從早上起床漱口、刷牙,到晚上睡覺,這一天所接觸的統統是六波羅蜜,這才叫真正的修行。
大體而言,世間人所最先追求的是財富。因為沒有財富,生活會過得很苦,所以財富是第一個努力追求的目標。其次是追求聰明、智能。人除了不喜歡呆頭呆腦之外,還想要追求長命百歲——健康長壽!這三大目標人人追求不捨,古今中外,沒有例外的。佛法是要滿足我們的願望、希求的,這三樣東西能不能得到呢?能得到。常言說得好:「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那為什麼有人求不到呢?是因為他不明了事實真相,不懂得追求的方法。事實真相就是道理!如果懂得道理、曉得方法,沒有一樣求不到的。佛跟我們講的原理、原則,就是幫助我們有求必應。因此,這重要的守則,我們要細細的體會。佛告訴我們,財富、智能、健康長壽,都是屬於果報;要想得到這個果報,一定要先修因。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報;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這是永遠不變的真理。有人發財了!財從哪裡來?絕對不是他很聰明,或他的方法很多,就能賺錢。因為比他聰明的人很多,比他方法靈活的人更多,為什麼那些人不發財而他發了財?佛跟我們講財富之得來,是前生種的因。種的什麼因呢?財布施!所以六度裡面,布施列在第一。「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能;「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因此,想得財富、聰明智能、健康長壽這三種果報,一定要修財施、法施、無畏施這三種因。世間人今生得這種果報的,大多數是前生修得的,少數人是這一生修得的。這一生如果修得很積極,這一生就得果報,不要等來生,這就是果報。果報一定要靠修因,這是永遠不變的定律。
(1)財布施
「布施」在整個大乘佛法裡,是菩薩修行最重要的一條。無量無邊的法門,歸納起來就是六度。這六條再要歸納,就是布施一條。所以佛首先教我們修布施波羅蜜。「布施」,一般人很難理解它真正的含意。往往聽說布施,就趕著捐一點錢到寺廟裡去。這是錯解!這樣的理解,布施太狹隘了!哪裡是菩薩修的呢?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念念為別人,不為自己,就是布施、就是供養。所以人人天天都在修布施波羅蜜,天天都在行菩薩道,只是不懂得,不知道而已。譬如說早晨起來,你把家人盥洗的東西都准備得好好的,早餐、茶都燒好了,你是在布施、供養你一家人啊!你在行菩薩道,修布施波羅蜜,在修普賢菩薩的廣修供養。你看你心裡多快樂。能這樣領悟就不會說:「哎呀!家人都把我當老媽、下女、傭人,要我天天去侍候他們。」這樣天天發牢騷,所有的布施功德都沒有了。你看,念頭一轉,牢騷、痛苦就變成布施波羅蜜,立刻就得到佛法快樂和智能的實益。在美國有些制度,叫人不得不布施。譬如醫藥保險,人人都要買。為什麼呢?怕自己生病的時候,醫藥費付不起,所以先買保險,由保險公司替你付醫藥費。在每個月繳醫藥保險費的時候,如果是為了自己生病而做准備,如此,將來一定會生病;不生病,這些錢沒有辦法開銷啊。如果念頭一轉:我是在修布施、修供養;幫助那些有病的人,供養那些有病的人。這樣布施出去,你一生永遠不生病。為什麼呢?你修的是不生病的因啊!你布施、照顧老人,將來你就得善果!即使老了,也會有許多年輕人關懷你、照顧你、侍候你!種什麼因一定結什麼果報。再說一個人服務在公司行號裡,每天努力工作,如果是為了要多拿一點錢,或是為了地位要慢慢升高,那就不是布施了。如果能存這樣的心:我今天努力的工作,是布施這個公司、是供養社會大眾,加薪與升遷非我所求,那是在行菩薩道。以菩薩的施捨心在做工作,永遠不疲不厭,會愈做愈快樂。這就是俗話常說:人逢喜事精神爽。假使事情是自己不願做又不得不去做,就會疲倦、會討厭。反之,歡喜、高興做的事情,會愈做愈有精神。我今天到世界各地方跟大家介紹佛法,是我歡喜做的!這是法布施啊!你們不懂的,我來教給你們,告訴你們,是希望大家都能減少煩惱、痛苦,都能得到佛法的喜樂和智能,來充實提升生命和生活美滿!我在一九八四年,第三次到洛杉矶,一下飛機,講堂已經布置好了,馬上就去講演。一天講九個小時,還要我站著講,底下的人坐著聽;坐著聽的人累了,我講的人不累,愈講愈有精神,愈講聲音愈大。為什麼呢?因為觀念、心境不一樣。假如我講經,計算一個小時要拿多少鐘點費,再看看聽的人不起勁,那就會疲倦、厭倦了。我不是為了這個來的,我是以無比歡喜的心把無上、甚深、微妙的佛法介紹給大家。這個歡喜就是法喜啊!是最好的營養。今天大家講求這個營養那個營養,那是假的啊。看看佛門裡面的「禅悅為食」。禅是什麼?心地清淨;悅是心地歡喜,這才是最滋養的(最豐富的滋養),所以健康不在飲食!得歡喜心、得法喜,就會健康、長壽、年輕、不衰老。憂能使人老、使人病,每天愁眉苦臉的,容易生病,衰老也會非常之快。歡喜是健康的因素,它是從布施波羅蜜得來的。我們再舉一個例子來說明,諸位在此地,汽車都買了保險。為什麼呢?發生車禍的時候有人賠償。如果你念頭一轉:我這是修布施,是幫助那些出車禍的人。如此你這個車永遠不會出車禍,永遠有佛菩薩加持你。諸位看看,念頭一轉,就是菩薩;念頭不轉,就是凡夫!菩薩跟凡夫有什麼差別呢?一個是覺,一個是迷。迷者——樣樣為自己;覺者——樣樣為眾生。樣樣為眾生,自己得的好處真正不可思議,沒法子想象!樣樣都為自己,得到的好處一點點,而且得到了就沒有了。你說,誰是聰明?誰是傻瓜?所以說要念念為一切眾生,不要為自己。今生,你有財富、有錢,是福報;用錢是智能。錢,能用在社會上,能用在大眾上,這是大智能,是真正會用錢的。假使處處為自己著想,那是很笨的,修來的一點點福報,沒幾天就享完了。如果能念頭一轉,將福報布施給眾生,福報就更增盛,直至無有窮盡。布施的內涵無量無邊。我們每一個人,每天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可以修學。只要念頭一轉,就是行菩薩道;轉不過來,就是六道凡夫。以上財布施,只是略舉幾個例子說明,諸位自己要多多去體會,多多去思惟,就會做得圓滿。
財布施,在佛法裡面又把它分為內財與外財。外財是身外之物,內財就是身體。在醫學界裡,有許多捐贈眼角膜或捐贈內髒者,這是內財的一種。再者,我們以體力去幫助別人,也是內財布施。如果我們給人家工作不求報酬,就是義務的工作(義工),這也是屬於內財布施。由此可知,我們隨時隨地都在做布施,就是沒有那種布施的心,所以不是行菩薩道。假如我們有一顆布施的心,那麼每天時時刻刻,統統是修六度,統統是修菩薩法。所以菩薩法跟凡夫不同的地方在哪裡?就是在那一念心;一念覺——為一切眾生,就是佛菩薩;一念迷——為自己,就是凡夫。所以佛家善惡的標准:凡是為自己的都是惡,為別人的都是善。這個初學的人聽了很難懂!人,為什麼不為自己呢?諸位要知道,凡夫所以不能成佛,是由兩種執著障礙。第一種是我執,第二種是法執。我執要是破掉了,就證阿羅漢果;法執破盡了,就成佛。那些念念為自己的人,我執天天在增長,即使修一切善法,也只是增長執著而已。因為執著不能破除,所以佛說這是惡。你不想出三界,那就另當別論,想出三界,一定要破我、法二執。我執就是煩惱障,煩惱的根源;法執是所知障的根源。
(2)法布施
第二種是「法布施」。法布施是智能、聰明、才藝的修因。因此,它包括的范圍也非常廣泛。它通常被分為世間與出世間一切法,就是佛法與世法。凡是別人想知道的、想學習的,只要我會、我能,就熱心的去教導他,這都是法布施。所以法布施不一定是講經說法,講經說法是無量法施當中的一種。譬如說,甲燒得一手好菜,乙不會,但很想學,甲就盡心盡力的教導乙,這也是法布施。又如某人不會做工程,我會做,我指導他、教他,也叫法布施。對小朋友講解小學課程,也是法布施。乃至於各行各業無盡的知識、技術,沒有條件、不計酬勞的傳授,都屬於法布施。要是有代價、收學費的,那就不是布施了。或許有人會問:現在學校老師每個月拿薪水,他們教小孩,這算不算法布施呢?這就在於教師的一念心。如果教師是為了教育下一代,不是為名為利,那就是布施。如果是為薪水,或是為了升等,想從講師升副教授、升教授,那就不是法布施了。真正修法布施的人,是非常熱心,不疲不厭的。不是修法布施的人,名利得不到,就消沉、灰心了,教導也就不夠熱心,動力是有限的。所以菩薩總是以無盡的悲心去利益一切眾生,絕對沒有條件的,特別是在佛法。佛在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一切布施中,法布施為最。此處法布施是指佛法布施。因為世間的法布施不究竟,唯獨佛法布施能夠幫助一切眾生,進而獲得無量的智能,無盡的德能、才藝,斷煩惱、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這種布施才是最圓滿、最殊勝的,唯獨大乘菩薩法裡面才具足,所以一切諸佛如來無不贊歎。看看我們佛教界,布施經典是最重要的一項;其次是講經說法的錄音帶、錄像帶;再就是接受各方邀請,把佛法介紹給大眾,推廣到社會,這統統是法布施。可是現在我們把經本翻開,後面往往印著「版權所有,翻印必究」,或是「版權所有,不准翻印」,這就不是法布施了。這是什麼?是商人在賣書啊!法施的功德利益統統都沒有了,那只是世間商人開書店做買賣而已!錄音帶也是「版權所有,不准拷貝」。甚至於少數請講經的,也要先談好供養——講多少小時,給多少供養——這也變成買賣了,這都不是布施。所以菩薩行一定只為利益眾生,絕對不為自己。假如某個地方沒有供養,但是大眾真正渴望佛法,佛菩薩就自己出路費滿眾生的願,絕對不勉強不為難任何一個人,只要大家真正得到佛法的殊勝利益。
(3)無畏施
第三種叫「無畏布施」。在眾生身心不安、恐懼、害怕的時候,能夠幫助他,消除他的恐懼,這一類的布施叫做無畏布施。其范圍也是非常的廣泛。譬如國家受到外國的侵略、戰爭;在這人心慌亂的時候,從軍到前方去抵抗敵人、保護後方,使後方人民能夠安居樂業,這是屬於無畏布施。又如:有人晚上走路會害怕;有的怕鬼,有的怕強盜,而路又很長,我能送他回去,陪他一程,他不害怕了、心安了,這也叫無畏布施。其它的例子就不必多舉。由此可知,只要叫眾生身心安穩,離開一切恐懼,統統叫無畏布施。無畏布施得的果報是健康長壽。說到這個地方,我特別提醒同修們,吃素食是屬於無畏布施,一切眾生看到你都不會害怕。為什麼呢?因為你不會傷害他;真正做得圓滿,得健康長壽的果報。再加上法布施得聰明智能,財布施得財富,這是人生最迫切、最基本的需求,我們想要這三種果報都得到,就要認真去修三種布施。在中國歷史上,財富、聰明、智能、健康、長壽,最大、最圓滿的,就是乾隆皇帝。他「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兼俱聰明、智能、健康、長壽。他做了六十年的皇帝,還做了四年的太上皇。他自己說:「古希天子。」自古以來希有的。那是真的,一點都不假,也不是他誇口。這是他在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都修清淨圓滿的財施、法施、無畏施,才得這麼大的福報!
佛在大乘經上,常常教導我們,菩薩一定要修布施波羅蜜。波羅蜜是「究竟圓滿」的意思。怎樣把布施做到究竟圓滿呢?這是菩薩重要的一個課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從早到晚處世、待人、接物,只要轉一個念頭,時時處處無不是在修布施。但是這個不圓滿、不究竟。究竟圓滿的布施,是放下、是捨、是幫助他人。我們應當怎樣放下呢?放下就要能「捨」。捨後面有一個字——得——。小捨就小得,大捨就大得,不捨就不得。佛告訴我們究竟圓滿的捨是什麼呢?各位,你有沒有煩惱?有!那為什麼不把煩惱布施(捨)掉呢?你有沒有憂慮?你有沒有牽掛?你有沒有生死?有沒有輪回?把這些東西全部都布施掉了,那你就得大圓滿、得大自在了。這才是究竟的布施,也就是布施波羅蜜。我們要從身外之物,練習慢慢的捨,捨到一切都能捨,最後連煩惱、生死都捨掉了,那才能夠恢復自性的清淨光明。
|
|
|
|
|
|
上一篇:佛教中“財、法、無畏”三種布施是什麼內容?
下一篇:學習布施(日記)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