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接觸佛法時,我帶著一種初學的熱情,每天廢寢忘食地誦經念佛、聽經聞法,也到處搜集與佛教有關的名勝古跡、奇人異事。知道了佛教有普陀、九華、峨眉、五台四大名山,分別是觀音、地藏、普賢、文殊四大菩薩的道場,我在網上如饑似渴地浏覽四大名山的圖片,非常向往,也敬慕。就在同時,不記得從哪裡得到一張《百年虛雲》的碟片,我利用休息時間反復看了兩遍,為虛雲老和尚一生擁護佛教、慈悲濟世、普度眾生的精神感動,尤其是他為報父母恩,從普陀山三步一拜到五台山,一路乞討為生,吃盡萬般苦頭,歷經三年時光才到達,更是讓無數佛子為之敬仰。那時我見識尚淺,心想電視劇裡有虛雲老和尚三步一拜,不知道現實生活中有沒有?後來剛好看見一本佛教雜志上,一群居士在普陀山的林間小道上三步一拜的圖片,那虔誠恭敬的態度很令人感動,於是我在佛前發願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分別去朝拜四大名山,並且要三步一拜到山頂,哪怕只是選擇一小段路拜上去也好。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也許是這一片虔誠之心感動了佛菩薩,於是在2011年12月底,我得以有機會朝拜普陀山,當時正是一年中最冷、風最大的時候,當我們坐船到普陀山下時,天空下著蒙蒙細雨,寒風刺骨,我把包裡最厚實的棉衣穿上仍舊覺得很冷。同去的朋友不信佛,只是以一種觀光旅游的心態來普陀山,我們一直往山上走,我正在猶豫要不要三步一拜上到山頂,如果我一個人拜,必定耽誤她的時間,但是千裡遠道而來,如果不履行當初自己發下的誓願,豈不是很可惜?正在猶豫之時,忽然見到一位居士身穿海青,在我前面的青石板路上三步一拜,也許是佛菩薩的有意安排,來提醒我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於是告訴朋友我想三步一拜上去,沒想到朋友很支持,我們約好在山頂的佛頂寺會面,於是她邊走邊到處拍照,我則跟著那位居士在潮濕的青石板路上三步一拜,這是我第一次拜山,感覺很很興奮,渾身似乎有用不完的力氣,這段路有時候上坡,有時候是石階,有時候是小石子路面,但見同時拜山的居士毫無退縮之意,虔誠而專注的目光從不斜視,而且遇到小石子、小水窪也毫不避讓,我更加感動,跟著她一起虔誠朝拜到山頂佛頂寺。遠遠見到朋友在那裡等我,她仍舊冷得瑟瑟發抖,而我卻渾身熱氣騰騰,內心無比激動,我想此時我一定滿臉泥漿,一身污泥,沒想到對鏡一看,居然一全身塵不染,令朋友非常驚訝,我也感到不可思議。
之後2012年12月底,我與同樣學佛的先生一起朝拜九華山,因為我們帶著共同的目標而去,因此這次得以從九華山大門口三步一拜到山頂萬佛寺,歷時9個小時。12月底的九華山也非常寒冷,山頂還有積雪,我們一路從小石板路拜上去,餓了就啃幾口面包,喝幾口礦泉水,先生還要負責背著我們的食物在前面拜,我跟在後面,感覺渾身有用不完的勁,越拜越有精神,越拜越覺輕松。很多人走上去都覺得很吃力,但我們卻拜得不亦樂乎,這大約就是地藏菩薩的加持了。
雖然曾經朝拜過普陀山、九華山兩大名山,但那時我還不太理解拜山的意義,只是帶著一種對佛菩薩的無限敬仰,以及一種沖動和熱情去拜山。而這一次峨眉山之行,卻讓我忽然明白了拜山的意義。承蒙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四川省佛教協會會長、峨眉山佛教協會會長永壽大和尚提議,峨眉山佛教協會於4月底在大佛禅院召開峨眉山佛教文化研討會,因為曾經在《四川佛教》發表過幾篇文章,此次有幸被邀請參加會議。大佛禅院巍峨莊嚴,樹木蔥茏,鳥語花香,梵音缭繞,進大門處有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捨利寶箧印陀羅尼塔、普賢多寶塔,構造精美,莊嚴肅穆。大佛禅院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大”,殿堂大、佛像大、字體大,無論是藏經樓、大雄寶殿、西方三聖殿,還是四大菩薩殿、彌勒殿、藥師殿,都比我以往去過的寺院大很多,站在殿外仰視,放佛一座座從天而降的樓閣,真不知道建蓋這些殿堂凝聚了多少佛子的心血和智慧。大佛禅院的佛像,除了號稱世界第一大的烏木觀音像外,其余每一尊佛像都是金身塑造,很高大莊嚴,跪在佛像下面,連我這樣高度近視的人也能清晰地看到佛菩薩的慈眉善目。大佛禅院的走廊到處都掛滿佛言祖語,還有高僧大德題字牌店,所有的字體都很大,大約一方面是為了讓近視的人也能看清楚,另一方面是為了彰顯佛教莊嚴肅穆的氣勢,真乃佛家大手筆!在會議結束後,王榮益主編親自帶我們游覽峨眉山,當天很冷,我們是坐纜車上下,峨眉山風景靈秀,古木撐天,溪水瀑布隨處可見,仿佛一片未被世俗污染的人間淨土,遺憾的是當天天氣不太好,金頂的十方普賢菩薩聖像時隱時現,瞬息萬變。我隱隱感覺到這又是佛菩薩的提醒,讓我履行當初的承諾拜上去,或許能瞻仰到菩薩清晰的尊容。於是在大家爬到金頂准備返回城裡時,我和先生決定在半山腰的靈覺寺掛單一晚,第二天再三步一拜到金頂。王老師成人之美,幫我們安頓好之後才返回。
當天下午,我們沿著靈覺寺外的山間青石板路一路走下去,准備去看看洗象池。途中遇到一位50多歲的農民,又瘦又矮,身上卻用一個陳舊的木架背著三袋米,看他很吃力的樣子,我問:“這位師傅,你背的米有多重啊!”
他答:“150斤!”
我又問:“為什麼要背?用車拉不行嗎?”
他歎道:“車子到不了洗象池那裡,只能靠人背啊!”
再問:“這段路有多長?”
他答:“七公裡半全是山路。”
又問:“你一天來回背多少趟?”
他答:“一般來回背兩三趟。”
我們聽得目瞪口呆,這段路比較陡峭,下山的青石板路兩邊都有護欄,護欄外就是萬丈深淵,不是上坡就是下坡,很少有平路。先生很同情這位“背山工”,又見米袋子上印有“十方普賢”金色聖像,便自告奮勇地幫他背一袋米,那位背山工很感激地說:“小伙子,謝謝你了,我在這山上背米這麼久,還沒有遇到誰這麼好心願意幫我背米,一般人連走路都困難。”先生邊走邊高興地說:“我不是在背米,是在背普賢菩薩啊!”於是我們三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走走停停,不知不覺已經走了兩三公裡。先生畢竟不是干體力活的人,漸漸覺得體力不支,腳也痛起來,沒有辦法再幫他背米,我們只好告別了“背山工”,氣喘吁吁地返回靈覺寺。
先生的腳從背米回來後一直疼痛,於是原本計劃第二天一起拜山的,變成了他護法,我拜山,而且計劃從靈覺寺大門起香的,也因他腳痛而一再縮短。他背著水和面包,我們一路走上去,到了一個叫“太子坪”的地方,我們才起香。他跟我一起拜了一段,又喊腳痛,只好慢慢在旁邊走。他的腳每走一步都痛,疑心自己連走到山頂都困難,我們只好對著水念咒、念佛,求普賢菩薩加持我們能順利到達山頂,神奇的是當我們把念過咒語的淨水噴到他腳上時,他頓時感覺一陣清涼,疼痛大大減輕,步伐也輕盈起來。我無比感恩菩薩的加持,一路拜得更加起勁。我穿著一身淺灰色的居士服,走三步,拜一拜,路上不時有人好奇地觀看和拍照,但是我仍舊目不斜視,勇往直前。到了一處,路兩邊分別有兩塊大石頭,石頭上流著小溪水,兩塊石頭中間的路面十分潮濕,經過路人踩踏之後布滿泥濘。有一位老人小跑到我前面等著,可能想要看我怎麼辦,是要繼續拜?還是站起來走過去?我想起昔日玄奘大師到印度尋求佛法,可謂九死一生,但他立誓“寧可向西一步死,絕不向東一步活。”古人求法不畏艱險,我又何必在乎這一點泥濘?於是我仍舊三步一拜過去,沒有在乎衣褲上的泥漿。那位老人忽然問我:“你這樣拜過來,衣服褲子都髒了呀!怎麼不走過來呢?”
我頭也不抬,想也不想就回答:“衣服髒了可以洗,心若是髒了該怎麼辦呢?”
老人笑瞇瞇地說:“有道理!我看你拜山,衣服越拜越髒,但心應該是越來越清淨吧?”
他這一說,我忽然領悟到:原來拜山的意義,就在於洗心。一切眾生原本是佛,在無始劫的輪回裡,我們的心沾染了貪嗔癡慢疑,眼耳鼻舌身意貪求色聲香味觸法,將我們原本清淨污染的心改變得面目全非。無明是最可怕的病,因無明故,眾生往往貪求世間財色名食睡,造惡因,得惡果,因此生生世世輪回六道,無法出離生死苦海。我們皈依三寶,修學佛法,不是為了得到更多,而是逐步放下,恢復我們清淨污染的真如本性。拜山的意義,不在於向佛菩薩求取什麼,也不在於鍛煉身體,更不是為了做樣子給別人看,而是以佛菩薩為榜樣和老師,通過這三步一拜的虔誠忏悔,修行以往錯誤的思想和行為,熄滅貪嗔癡,勤修戒定慧,逐步洗去我們內心的污垢,找到最初那顆靈靈覺覺清淨無染的心。
當我們拜到金頂十方普賢菩薩腳下時,原本陰沉沉的天空忽然放晴,烏雲終究遮不住太陽,一時間陽光照耀著十方菩薩金色聖像,披了一層金色外衣的十方菩薩菩薩聖像更加燦爛威武,莊嚴肅穆。我們繞佛三圈後,在不遠處的草地上歇息,目不轉睛地仰視著普賢菩薩的聖像,沒想到以前經常在網上、雜志上看到的十方菩薩聖像,今日居然真的近在咫尺,讓我們得以近距離地瞻仰,菩薩的十個面容各有不同,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微微含笑,有的悲憫眾生……
快要下山的時候,空中傳來傳喜法師悠揚的歌聲:“點一盞明燈,燃希望之火,照亮黑暗的每一個角落……”我忽然忍不住流淚,佛菩薩正如這黑暗世界中的大明燈,照亮眾生心中的無明。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我們能聽聞佛法,實乃三生有幸,佛菩薩是我們離苦得樂、脫離輪回唯一的依怙和救星,想我一介凡夫,不知道在六道裡輪回了多少世,受了多少苦,是佛菩薩不捨一個終生的大願,十劫又十劫的救度,才讓我有機會聽聞佛法,讓我能夠洗去千萬年來面目全非的心眼,讓我看到光明快樂的淨土,並作為一生的向往和追求。
承蒙普賢菩薩加持,以及峨眉山佛教協會的盛情邀請,讓我有了這一次朝拜的殊勝因緣。此次峨眉山之行收獲很多,最大的收獲是讓我明白拜山是為了洗心,今後若有機會,我願繼續拜下去,願佛法的清泉,不斷地洗刷這顆蒙塵的心靈,願早日恢復清淨自性,願早日回歸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