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印光大師:雖明心見性,去了生死尚大遠在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若按通途教理而修, 雖明心見性, 去了生死, 尚大遠在。以明心見性是悟, 不是證。今人能悟者尚少, 況能證乎?!證則惑業淨盡, 生死之因既斷, 自不感生死之果矣。初果(須陀洹)七生天上, 七返人間, 方能斷盡見思二惑, 而證阿羅漢果。天台示居五品, 南岳示居十信。如此大士, 尚自隱其本德, 示居內外凡位。則證道之說, 實非易易!此約通途教理, 欲即生證道之難也。若按如來所立之特別法門, 生信發願, 念佛求生西方淨土,則上至等覺菩薩, 下至五逆十惡之流,莫不蒙佛慈力, 往生西方。既生西方, 則悟道證道, 極速極易!(印光大師文鈔增廣·復法海大師書) 今人稍聰明, 便自大、自是(自以為是)。末世凡夫欲證聖果, 不依淨土, 皆屬狂妄。參禅縱然到明心見性、 見性成佛地位, 尚是凡夫, 不是聖人!光(印光大師謙稱)極庸劣, 無學問, 而確有不隨經教、知識(名師)、語言、文字所轉之守(操守)。汝若肯信, 且從易下手、 易成就法(淨土法門)上著力。如不以為然, 一任汝直證十地, 作真名儒。人各有心, 何可強勉。光之照像有何可觀? 何不常觀佛相乎?(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復謝慧霖居士書六) 光之為人, 絕無執著。前念相信, 不妨相交。後念不信, 不妨即絕。來去任人, 我固無心於交與絕也。然他人教人, 多在玄妙處著力。光之教人, 多在盡分上指揮。設不能盡分, 縱將禅教一一窮源徹底, 也只成一個三世佛怨而已。況尚無窮源徹底之事乎。(增廣·與馬契西居士書十一) (了悟子按:如此嚴厲而慈悲的言行,只有斷我執法執之大菩薩才說得出、做得出!可見印光大師決定是大勢至菩薩化身也!) 若謂明心見性,即無生死可得,此系門外漢 現今世道陵夷,在家修行好,出家反而多障礙,切勿萌子女願了出家之念。汝父於此劫濁之中,不知一心念佛,求生西方,癡癡然,欲參禅明心見性。須知彼所參者非禅,乃文字知見,參到老,於禅了無所干。即令真得禅宗明心見性之實益,其去了生死,尚大遠在。以煩惱惑業未斷,悟是悟,生死是生死。若謂明心見性,即無生死可得,此系門外漢,與狂禅者之所謬認者。然現時誰是明心見性之人? 淨土法門,全仗佛力,詳看《嘉言錄》、《文鈔》,依之而行,決定可以往生西方淨土!《淨土十要》,為淨土法門最要之書。依之而修,較比親近善知識為穩當。若不自量,來江浙遍訪高人,或竟將此信心被高人打破,則禅既無望,淨又不信,前途茫茫,將趣何所。今之欲親近善知識者,須先知禅淨之所以然,否則,十有八九,由善知識破壞淨土善根,尚自囂囂得意,謂得正法,良可痛歎!(文鈔續編·復鄭慧洪居士書) 有居士詢余“祖師西來意,庭前柏樹子”,彼實毫無心得。祖師之意,庭前柏樹子,巍巍大樹,學人當下即見,令人參而自得。不然,本明心地,無所發明,即見不過柏樹子而已。宗門所有言句,一一皆指歸即心自性,初無義路可以思量。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乃見自性天真之名字佛,非究竟涅槃福慧圓滿兩足尊也。明心見性,是悟非證。悟後當須斷見惑證初信位入聖流,斷思惑證七信而了生死,八九十信破塵沙伏無明,破一品無明證一分三德秘藏而證初住位,即為法身大士,再歷十住,十行,十回向,以迄十地,等覺,再破一品無明、證一分三德秘藏而成佛矣。學者切莫妄會。古人謂西方極樂世界唯有一樂字,可惜世人不能全身靠倒。大眾聞法有素,深望至誠懇切修持去。吾保將來,成佛有分。勉之哉,勉之哉!(印光法師文鈔三編補·世界佛教居士林觀音成道日開示法語) 淨土法門, 與其他法門各別。他種法門, 皆仗自力。唯此法門, 全仗佛力。南方宗門頗多, 切不可參入宗門, 圖得“禅淨雙修”之虛名。宗門總以看“念佛的是誰”, 為開悟之一著,而絕不講信願求生淨土。勿道不悟,即使看到念佛的本來人的面目, 只算得是“悟”,而不是“證”。去了生死, 尚大遠在!若不到業盡情空地位, 決定不能仗自力了生死。又不注重信願, 求生西方, 則與佛相背, 不能仗佛力了生死。以故念佛人帶著宗門氣息, 則得利益處少, 失利益處多也。教則更為難以得力。而密宗語氣甚大, 危險之極。汝且專注於信願念佛一門。而輔之以敦倫盡分, 閒邪存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以此自行, 復以化他。則可決定往生矣。又凡居心動念行事, 須以真實不虛為主。庶可不虛此生, 不虛此遇矣。(三編·復龔宗元居士書一) 須知彼所參者非禅, 乃文字知見, 參到老, 於禅了無所干。即令真得禅宗明心見性之實益, 其去了生死, 尚大遠在!以煩惱惑業未斷, 悟是悟, 生死是生死。若謂明心見性, 即無生死可得, 此系門外漢, 與狂禅者之所謬認者。然現時誰是明心見性之人。(續編·復鄭慧洪居士書) 今時不明教理, 即參禅宗者, 每多中此空解脫病。至於靜坐澄思, 空境現前。不過以靜澄伏妄, 偶爾發現之幻境耳。若錯認消息, 生大歡喜, 則喪心病狂, 佛亦難醫矣。幸能體察而不執著, 棄捨幻妄, 卒得貫通諸法法門。可謂久歷荊棘, 忽達康莊矣。(增廣文鈔·復永嘉某居士書一) 禅宗唯明自性, 非吾輩鈍根所能得其實益者。若不深切力修, 或致錯會六祖之意, 則無益而有過矣。淨土法門, 三根普被。未成佛前, 皆當修習。(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復德培居士書一) 光粥飯庸僧, 於禅於教, 皆未從事, 唯依念佛以為依歸。……又因坐“明心”一語, 亦非可輕易而說。若對未知佛法人略明理性, 或可說之。若克實說, “明心”不到大徹大悟田地, 誰敢自诩? 以此祈閣下自審。若實如六祖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與龐居士聞“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 即向汝道”, 大慧聞“熏風自南來, 殿閣生微涼”田地方可;否則,何敢妄說明心?光本下劣僧, 不敢說過頭話, 亦不敢以過頭話恭維人, 故有此沖冒(冒犯)。至於六祖、 神秀二語之利弊未標出, 特為補書。神秀大師之話, 悟與未悟, 依之皆有益。六祖之話, 若未實證, 依之則其禍不淺。祈垂洞察!(三編·復季國香居士書一) 仗自力,煩惱習氣若有一絲毫未斷,不能出輪回 夫禅至於“不知”, 方是真禅, 以見聞覺知, 皆意識中事; 唯其不知, 方能靈光獨耀, 迥脫根塵, 體露真常, 即如如佛耳。淨至於但覺, 則全心是佛, 全佛是心, 心佛不二, 心佛一如矣, 否則何名但覺。閣下見解如此, 已是超越近之學佛者萬萬。倘再能生信發願, 回向往生, 則上品蓮台, 當可獨據。或恐閣下於禅淨之所以然, 佛力自力之大小難易, 未能深知。謂既悟自心, 當處便是西方, 不須求生淨土, 則其誤非淺!何以故? 以凡夫縱能悟到極處, 尚有無始以來之煩惱習氣 未能頓斷。煩惱習氣若有一絲毫,未斷 便不能超出生死輪回, 此仗自力了生死之難也。念佛法門, 但具真信切願, 無論工夫之淺深, 功德之大小, 皆可仗佛慈力, 帶業往生。末世眾生, 欲了生死, 不依此法, 其難不可以喻矣。祈詳讀《淨土十要》, 《淨土聖賢錄》, 自知光言不謬。若不以為謬, 且無多暇, 但息心詳閱《文鈔》, 自可悉知矣。(文鈔增廣·復張季直先生書) 《文鈔》, 《嘉言錄》, 即是普為一切專修淨土之總信。若泛學各宗, 則非當機之論。今人若不專修淨土, 縱能深通經藏, 徹悟自心,生死到來, 還用不著!何以故? 若不念佛求生西方, 必須斷盡煩惱惑業, 方有了生死分。但能通達經論, 悟明心性, 而煩惑未斷, 依舊輪回!何況未能深明經藏自心者乎?念佛了生死, 全仗佛力。由自己真信切願念佛之力, 感佛垂慈接引, 故能帶業往生也。(三編卷一·復寧德晉居士書二) 閣下既看文鈔, 宜依之而行, 則決定會得大利益。切勿因讀大乘經, 或遇宗教密等等知識, 喜其法門廣大深妙, 與其開示親切高妙, 遂捨淨土而修其它法門。則不至徒有種了生死之因, 決難即生得了生死之果矣。何以故? 以一切法門, 皆須自力修持到業盡情空時, 方可了生死。否則任汝功夫深, 見地高, 功德大, 倘有一絲一毫煩惱未盡, 則仍舊是輪回中人。既在輪回中, 則從迷入悟者甚少, 從迷入迷者甚多。又不知後世還能遇佛法否?即遇佛法, 不遇淨土之法, 則仍舊出苦無期。仗自力則舉世難得一二, 仗佛力則萬不漏一。淨土法門, 以自己之信願持名感佛, 佛則以誓願攝受。譬如乘輪渡海, 非己力之所可比也。然既欲現生了生死, 必須敦倫盡分, 閒邪存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以深信願, 持佛名號。以此自行, 復以此化其父母, 兄弟, 妻子, 鄉黨, 親戚, 朋友, 俾彼等同沾法潤, 同修淨業。則自己之功德更大, 而其往生為決定無疑矣。……有文鈔、嘉言錄之主, 有余書之助, 亦無所欠憾矣。此約真為了生死說。若欲做大通家, 則盡世間之書, 皆應讀之。縱能做得大通家, 了生脫死, 更無望矣!(文鈔三編·復寧德晉居士書一) 業盡情空,方了生死;不修淨土,非愚即狂 汝之所說, 似乎有得大意。然只空話, 絕無一毫受用。佛法, 法門無量, 通須做到業盡情空, 方可了生脫死。否則, 縱有所得, 依舊不奈生死何。若在今時, 恐舉世亦難得一二做到業盡情空地位。唯有念佛一法, 若具真信, 切願, 志誠念佛, 求生西方。縱有通身業力, 皆可仗佛慈力, 往生西方, 所謂帶業往生者。一生西方, 則了生脫死, 超凡入聖矣。以故末世善知識, 多多均主持淨土。以淨土下手易而成功高, 用力少而得效速故也。每有聰明人, 稍明教義, 或稍知禅理, 便以通家自居, 藐視念佛。謂念佛為愚夫愚婦之所為者, 此皆不知自反,以知文義為實證之狂徒, 定規說空行有, 以身謗法, 將來必墮三惡道, 為愚夫愚婦念佛往生西方者所憐憫, 而莫能救濟也!念佛修持方法, 與敦倫盡分, 閒邪存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等, 文鈔, 嘉言錄, 均已具說, 此不備書。(續編·復吳滄洲居士書三) 光平生率真守愚, 絕不肯以大話撐空架子, 以自誤誤人。文鈔中所說者, 均屬人各能行, 又能現生親得實益者。即人謂光無知無識, 但以愚夫愚婦所行之事教人, 亦無所惜。然亦有謂其合己機宜, 由茲生信修持者, 亦不乏人。須知佛法, 法門無量, 欲依之修持了生脫死, 必須到業盡情空地位, 方可。否則, 夢也夢不著者。(續編·復姚維一居士書) 汝頗有家資, 值此時世, 當竭誠盡敬, 與宗德慧暢等念佛及觀音聖號, 以作恃怙。至於研究教義及密宗各義, 亦不過開發智識而已。若欲資之以了生死, 則斷斷不能。何以故, 以彼各宗, 皆須自力修到業盡情空, 方有了生死分, 否則縱令悟處深, 功夫高, 功德大, 皆莫能了。唯淨土一法, 不斷惑業, 可以仗佛慈力, 帶業往生。此之法門, 非一切法門所能比擬。若無真善根, 斷難徹底信。所言觀經, 即觀無量壽佛經。文鈔中引, 或節三二句, 下即發揮義致耳。汝既未指頁數, 亦不便查。佛告阿難及韋提希, 系觀經之文。觀經二字, 乃經之題, 而約略書耳。(三編·復馬宗道居士書一) 了生死法, 淨土法門, 最為穩當。無論何等根性, 若具真信切願, 至誠懇切持念佛號, 求生西方者。臨終必蒙佛力加被, 往生西方。此之法門, 乃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一切法門, 皆須以戒定慧之道力, 斷貪瞋癡之煩惱, 煩惱斷盡, 方可出三界了生死。在昔頗有此種人, 而今則恐全世界也無一二人可得也。是以愈向後, 愈宜專修淨業也。(三編·復石金華居士書)
|
|
|
|
|
|
上一篇:惹是生非的猕猴
下一篇:正慈法師:找回心靈安住的地方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