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鐘茂森:文昌帝君陰骘文 研習報告 第4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尊敬的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請坐!我們今天繼續來學習《文昌帝君陰骘文》,我們還是在講第一句,「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安士先生在《陰骘文廣義節錄》裡面為我們講述了深刻的道理,而且引徵了文昌帝君這十七世當中很多的故事,有理、有事,為我們說明三世輪回是真存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絲毫不爽,而且帝君他是現身說法,為我們把這個因果報應的事實真相示現出來。上一次我們看到文昌帝君他投生於周朝有好幾世,而且也做過洞庭君山的山神,後來情動入胎,本來他是要往西方天竺去拜師,拜釋迦牟尼佛做老師,但是因為在路上看到洞庭君山的美景而有留戀,又見到有一位女子在哭訴,因此情動就入胎,就輪回到人間來。這一輪回當中,真的就有很多的故事接二連三的發生。他入胎以後,出生了,那一世是孝悌忠信都做得很好的一位大德,之後他也做過各山的山王,就是山神,懲罰過一個作惡的山神。

  我們繼續從第八則故事看起,第八則故事講的是「降嗣赤帝」,赤帝是指漢高祖劉邦。帝君在周朝末年,也就是春秋戰國之後,秦朝統一天下,帝君看到秦朝使用酷刑,用嚴格的法律來統治人民。秦始皇我們都知道他是一位暴君,焚書坑儒,他把人民當作小草一樣的任意踐踏,帝君看不過去,於是就向天帝報告,說自己願意到人間去化生,用自己的神通幫助這些苦難的老百姓出離於水火當中。這種存心非常的難得,真的是慈祥救民。可是天帝卻不同意,反而要命令帝君做漢高祖的後代,大概是看到秦朝壽數將盡。確實是如果是對百姓暴虐,我們就想到它的氣數肯定就不長,果不然秦朝到二世就滅亡。秦始皇徒有一個長生不老的美夢,徒有一個萬代子孫能保護他的基業的這種夢想,但是事與願違,他不用德行統治天下,必定是夭折。所以後來劉邦斬蛇起義,跟項羽爭奪天下,後來把項羽楚霸王打敗,霸王烏江自刎之後,劉邦就統一了天下。

  這個時候帝君在天上,因為天帝命令,不敢違抗,所以就只好准備下來下生人間,到劉邦這裡做後代。當時有一位九天監生大神,這是專門負責監管人去投胎的這麼一個大神,一個神靈,就逼著他去投胎。在空中帝君看到秦朝戰火之後漢代的宮殿已經建好了,看到人間漢高祖劉邦正跟戚夫人在這裡竊竊私語,戚夫人這也是歷史上很有名的一位人物。劉邦他的正室是呂氏,叫呂雉,我們叫呂夫人或者是呂太後,呂太後生性狠戾,跟劉邦是早年結發夫妻,跟隨著劉邦打天下,在輔佐劉邦的過程中她也增長了自己的政治的能力,以及她那種心狠手辣的心腸。後來劉邦娶了戚夫人,立戚夫人為妃,戚夫人是一位美女,傳說中戚夫人是一位能歌擅舞的女子,她的腰身非常的柔軟,而且又很懂得彈琴,很能夠博得劉邦的歡心,所以劉邦對她是寵愛有加。

  自從迎娶了戚夫人之後,就將呂氏冷落在一邊,天天就跟戚夫人在一起。結果帝君在天上都看到了,這個時候監生大神就對他說,你現在就要投胎下去做戚夫人的兒子,說完就把他往底下這一推,他就從雲霧當中一直就掉下來,掉到了戚夫人的懷裡,我們就是說他托生了。佛法裡面也給我們講到很多關於人輪回轉世的這些事情,現在的科學家也用很多的科學案例給我們證實,在我們一期身命完結以後,到第二期身命還沒開始之前,這一段叫中陰身。中陰身見到有緣的父母,夫妻交合的時候,心生愛染,於是就會入胎,如果是男胎,他對父親會生嫉妒,對母親生愛染,如果是女胎的話就反過來,對母親生嫉妒,對父親生愛染。這些都是情執煩惱,就是因為有情執,所以就會有輪回轉世投胎。

  帝君就這樣子被推下人間托生,等他出胎以後,生了下來,他前世的這些記憶也都忘掉了。他逐漸逐漸的長大,漢高祖劉邦非常喜歡他,看見他很像自己,這個孩子也是聰明伶俐,舉動不凡,高祖就給他立了「如意」這個名字,漢高祖的這個兒子就是劉如意。因為劉邦非常的喜愛戚夫人,又很鐘愛這個孩子,所以等孩子長到一定的歲數,高祖就有意想要改立太子,立如意為太子,原來他立的是呂氏的夫人的兒子做太子。結果當時呂氏,就是呂夫人,知道了這件事情,就非常的不高興,因為原本就已經因為嫉妒劉邦寵愛戚夫人,所以呂夫人對戚夫人已經是懷恨在心,現在看到竟然劉邦還有意要改立太子,使到自己的地位可能都受到威脅,於是這個仇恨也就愈來愈深,於是就萌發了報復這樣的一種心理。

  首先她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保住自己的兒子做太子,她自己的兒子叫劉盈,她就跟張良商議,張良是輔佐劉邦平定天下的大功臣,當時封為留侯。宋朝的蘇東坡專門有一篇文章叫「留侯論」,非常贊歎張良,他能忍辱。張良當時也有意幫助呂夫人,於是就想了一條妙計,就請了當時的四位隱士,這四位隱士稱為「四皓」。這四位隱士當時劉邦就很想請他們出山來輔佐朝政,但是劉邦都請不出來,結果張良有本事,竟然把這四位隱士請出來了,就在劉邦面前給他保證,說我們一定會輔佐太子,將來繼承您的王位之後,一定讓您的社稷平安,永保天下。劉邦本來是不太喜歡原來的太子劉盈,因為總覺得他生性懦弱,擔當不起國家社稷這樣的大任,但是這一看,有張良、有四皓這四位君子這樣的輔佐,再加上呂氏也是很有謀略之人,他這一想也算了,就不要再改立太子,看來我的這個兒子雖然軟弱,但是他有很好的輔佐。

  當時戚夫人也曾經多次的想要勸劉邦改立自己的兒子做太子,但是劉邦最終還是沒有能夠辦成這個事情。最後劉邦去世了,這一去世,呂夫人就馬上把大權拿過來,因為她跟隨劉邦出生入死,見過很多的這些場面,所以她也是很有謀略的一位女人,她把持朝政,這是歷史上著名的呂氏專權。一上朝以後,第一個要懲處的就是戚夫人,這是她痛恨最深的。結果就把戚夫人打入冷宮,讓她去做舂米的工作,做苦力。你想想戚夫人是嬌生慣養,原來能歌擅舞的纖纖細手,現在去做這個苦力活,那是非常痛苦。可是呂夫人還嫌不夠消氣,最後竟然把戚夫人的兩只手、兩個胳膊、兩條腿都給砍掉,把她的眼睛也挖了,把她扔到豬圈裡面,戚夫人等於就剩一個肉身。結果在豬圈裡面痛苦的大叫,呂夫人嫌她吵,又給她灌上啞藥,還用煙把她耳朵給薰聾,結果她是張口不能出聲,雙耳聽不到,兩眼只有眼眶。結果有一天劉盈就到了這個地方去看,看到這麼一個東西,就問這是什麼東西?旁邊的太監就報告他說這叫人豬,人豬古語叫人彘,彘就是豬。劉盈覺得很奇怪,怎麼竟然有這樣的一種怪物,就問這到底是誰?太監後來才說這就是戚夫人。當時劉盈已經做了皇帝,就是漢惠帝,這一聽整個人都暈眩了,沒想到自己的母親竟然能夠下此狠心,下此毒手。

  當時戚夫人的兒子如意做了趙王,封為趙王,呂夫人就召他回宮,當然目的很明顯,就是要加害於他。劉盈知道這個事情,知道自己母親肯定不會放過如意,因此他,因為如意也是他的兄弟(他的弟弟),所以為了保護他弟弟,特別出到宮門以外去迎接他,讓如意跟他坐一部馬車回宮,不讓如意離開自己一步,免得如意遭受傷害。因為呂氏本想是要殺死如意,看到如意整天跟惠帝在一起,也就不好下毒手。結果有一天早上,因為漢惠帝劉盈每天早上有早起的習慣,就是他會出去射箭,這天早上看見如意正在酣睡,因為劉盈讓如意跟他同床睡覺,真的這位做兄長的很難得,生怕如意離開他之後會遭受暗算,這時候看到如意正在酣睡,就想到算了,讓他多睡一會兒,大概離開一會兒,問題不是很大的。於是自己就拿著弓箭出門,等射完箭回來之後,就發現如意已經七竅流血躺在他床上,人已經死了。劉盈真的是像晴天霹雳,一陣暈眩,真沒想到自己的母親會是這樣心狠手辣之人,他說如果我母親是這樣的人,我怎麼能夠統治天下!統治天下要以仁愛之心。所以他後來也就不理朝政,郁悶而死。

  你看這個呂夫人,她把如意害死、把戚夫人害死,想讓自己的兒子做皇帝,結果這皇帝沒當多久,自己兒子也死了,所以人算不如天算。那麼呂夫人的下場也不好,呂夫人她專權以後,自己的親生兒子死了,就找了一個幼兒立為皇帝,有點像慈禧垂簾聽政那樣子,她是歷史上第一位把持朝政的女人,就重用自己呂氏家族的這些親戚,她的這些兄弟、侄兒統統都重用,當時也引起朝廷很大的不滿,但是大家敢怒不敢言。結果到後來呂夫人病重,結果後來病死在宮中,剛一死,馬上劉家的這些侄子、劉氏的這些子弟,他們都封為王,馬上就興兵打入朝廷,要把呂氏家族鏟除干淨。朝廷裡面又有幾位丞相,像陳平這些丞相,他們也本來對呂氏家族就不滿,結果裡應外合,就一下子把呂氏家族就鏟除掉,政權最後又恢復到劉氏家族手中,立了漢文帝。文帝我們知道他以慈孝著名,他對他的母親薄太後非常孝順,他母親病了三年,他在床前衣不解帶,真是像《弟子規》講的「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本來文帝他是位很斯文、很文弱的一個人,自己就沒想到群臣竟然把他擁護做皇帝。所以誰有福報就誰該當皇帝。什麼是福報?有德之人就有福。什麼是最重要的道德?那就是孝道,「孝,德之本也」。所以漢文帝被這種各方勢力,其實當時呂氏家族被鏟除之後,也有好幾個人想要爭奪王位,結果都爭不上,被漢文帝坐上了。

  話又說回來,呂氏家族被鏟除以後,呂夫人就墮到了惡道裡面,到地獄裡面受苦。當時帝君,就是漢高祖的兒子如意,被殺死以後,他非常痛恨呂夫人以及呂氏家族,當時就發願,願自己成為一條大蛇,有朝一日要把呂氏這些人統統給吃掉,要給自己的母親雪恨。佛法裡講一切法由心想生,結果後來帝君真的就變成一條大蛇,變成一條龍,這是後面我們有看到,這就是第九個故事叫「邛池化龍」。由於帝君的這種怨氣,對於呂夫人的這種怨恨,所以常常就想著報復,可以說一心一意就想報復,你看原來在周朝的時候他已經聞到佛理,他已經發心想要修行,而且正准備要到西方天竺國去拜釋迦牟尼佛為老師,這一些過去生中的願統統都忘掉,就想著報仇。結果由於這種業力驅使,呂氏她死了以後到了陰間受苦,也不知受了多少苦,後來就出來了。

  由於這種宿世的怨恨,這個業力的牽引,所以帝君就跟呂氏、還有戚夫人她們一同都投胎到了東海之濱一個邛池縣。這個工字旁,一個右耳朵,那個字念「窮」。邛池縣的縣令就是呂氏的轉世,大概呂夫人過去生中修了很大的福報,所以她當時做太後這樣專權、這樣的暴戾,福報還沒用完,現在從惡道裡出來之後,她還能當一個小縣令。戚夫人當時投胎到了一個貧窮家裡,她也姓戚,真的是跟戚家有緣。戚夫人的福報就比較小,她也是一位女性,長大以後嫁給張家,就是一位姓張的家裡。這個張家很貧窮,而且老而無後,老夫老妻都沒有後代。這在古代是很苦的事情,古人講養兒防老。這夫妻倆就靠割草度生,有一天夫妻倆上了山,因為想到自己老而無後,就不禁傷感起來,你看我,我看你,就掉下眼淚,愈哭愈傷心。結果就向天禱告,說希望自己有一點骨肉,於是就拿刀把手臂割開,把血滴到了山上的一個石凹裡頭,石頭凹陷的部分,然後對天發誓,說我們的血在這裡,如果上天有靈,賦予我們這個血有生命,哪怕是什麼樣的動物都好,都算是我們的骨肉。結果人發了誓願,這個力量就不可思議,真的就會有感應。所以誓願可不能亂發,一發了它就有招感。

  招感誰來?帝君在天上就聽到了,帝君正在找因緣要報復呂氏,看到自己原來的母親想要求個後代,心就動了,於是這個神識入到了這個血裡面。第二天夫妻兩個人又上山,把這個石凹的蓋打開,發現這石凹裡面竟然有一條蛇,金色的,很小,大概一寸長,於是很高興,就認為這就是他們後代,就把這條蛇拿回家慢慢的養大。結果等這條蛇長大以後,竟然它頭上長角出來,它的腹部生出了腳(爪子),就變成一條龍。這條龍長大它要吃什麼?吃肉,吃這些血腥的東西,所以這些鄰居的什麼豬、狗、馬都被吃掉。實際上這些豬、狗、馬這些畜生很多是什麼人?都是呂氏家族的人。當時這個縣令叫呂牟,也是姓呂的,他就是呂夫人的轉世,縣令有一匹寶馬,這匹寶馬是誰?注解上講,它是呂產的後身。呂產是呂夫人的侄子,當時被呂夫人封為相國,也封為梁王,因為呂夫人死後,朝廷政變,結果這位呂產是被劉章,就是劉邦的一個侄子劉章給殺死的。當時呂產也是助纣為虐,幫助呂後做了很多事情,這個縣令的寶馬結果就被這條龍給吃掉了,這個龍就是帝君。縣令就很生氣。

  那我們想到,投胎到一家裡的,做你的馬的原來也都是一家人。你看前世這個縣令是呂夫人,這個寶馬是呂產,就是呂夫人的侄子,這一生他做了馬,反正這一家裡面的畜生都是跟你過去生中有緣分,都是家親眷屬。所以古人講,自己養的家畜不能殺,就是這個道理,誰能料到這過去是你的親生骨肉還是父母?由於這個龍吃了縣令的馬,縣令就大發雷霆,抓不到那個龍,就把它的父母給抓過去,也就是姓張的老先生和戚夫人,抓過去之後要處死他們,說他們養了妖孽,專門殘害百姓的畜生,就給他定罪,想要殺他們。結果這個龍知道了,因為龍會變化,所以就變成一位儒生,走到了縣衙拜見這個縣令,就對他說:請你把這兩位老人家放了。縣令說:這兩個人真是混帳,養了一只怪物,一只妖物,專門吃人家的畜生已經很久了,現在又吃了我的馬,我現在必定要把他們處死,為民除害。這個書生,就是這個龍的化身,就跟他講,說物命之間互相吞啖,這是因果的報應,互相的抵債,這當然是前世的業報,你不可以說為了這些畜生死了,被吃掉了,你去殺人,這不對的。結果縣令也不理他,喝令他退下,不能夠多管閒事。結果這個儒生當時也很氣,就對他說,你面有死氣,可能很快你就得遭殃,說完就走了,結果搖身一變就沒有了。當時縣衙裡的人都看了很驚愕,認為這也是一種妖怪。

  這個龍離開了縣衙之後愈想愈氣,就上書到天帝那裡報告天庭,說因為呂氏前世殘害我們母子,我們現在要報仇,希望天帝恩准,讓我們報復。我們看到鬼神道裡面他們也有這些規矩,凡事也要報告,哪怕是你討債、還債,你也要經過天帝的批准,如果你沒有經過批准,擅自的去動作,那你就犯法。這個龍把這個報告呈上去之後,因為心很焦急、很憤恨,等不到天帝給他回答,他就擅自做主,就呼風喚雨,而且把海水借來,一下子就把邛池邑這個縣裡的全部的人民全部給淹了,方圓四十裡全都被淹沒,死了總共二千多人。這個時候,根據記載這是漢宣帝的時候,在歷史上有一個陷河的故事,就是河堤堤壩崩陷,這個故事真有。這個事情是怎麼來的?就是因為這條龍做出來的。我們繼續來看下面一個故事。

  第十個故事叫做「遇佛得度」。當這條龍還沒有經過天帝的回答,就急不可耐的造出這麼一場災難出來,把全城人都淹了。這個事情過後,這條龍它也覺得很後悔,自己逞一時的氣,結果可能會傷害很多的無辜。結果到第二天天帝的指令就下來了。因為當時海神,這個海神叫做晁闳,他見到這條龍竟然調用海水淹沒城邑,所以就向天帝告發,說這場水災淹死了平民五百多戶,共死了二千多人。這二千多人裡面,它過去的仇敵只有八十幾個人,其他人都是無辜死的,它這叫做公報私仇,就上告天帝要懲處這條龍。確實這是造了大孽,天帝也非常憤怒,馬上降下御旨把這條龍囚禁到邛池裡面,邛池就是剛才講的邛池邑,結果就把這條龍囚禁在這個池裡頭。因為大水過後連年的干旱,水都沒有了,這個池底的泥土也都干裂了,因為龍的身體很廣大,在池底上沒洞可鑽,上面又有烈日暴曬,因為龍離不開水,一離開水那就麻煩了。我們講說放龍入海,放虎歸山,如果龍沒有水這是難受。當時因為烈日暴曬,像蒸籠一樣,它的全身的龍甲,龍的鱗甲裡面都生了小蟲,這些小蟲就吃龍的肉、喝龍的血,沒有休止,這個痛苦就是地獄的痛苦,它躲都沒地方躲。我們看到《地藏經》裡面跟我們記述,地獄裡面的眾生,他的身體是很廣大的,這個地獄有多大你的身體就有多大,就是看到自己身滿城中,城是大鐵圍山裡頭的鐵城,城牆高一千裡,阿鼻地獄裡面城高一千裡,都是火,發現自己的身布滿了整個城,城裡面所有的刑罰統統要受。這條龍在這個池底上就是這樣,沒地方走,只好在那裡受罪。輾轉的受苦,也不知過了多少年月,我們講它叫度日如年,人在這種痛苦當中,真的是一分鐘過的都是非常難過。

  所以等到它這個罪業受到差不多了,有一天早晨忽然天空非常的清爽,氣候變得很清涼,就看到天上天光忽然就開了,呈出五色的祥雲,這個祥雲就在空中這麼飄過,然後這雲彩就出現了聖人的一個聖像,這個聖像看得很清楚,黑裡透紅的頭發旋轉在他的頭上,身體是金色的,就像月亮一樣,用慈祥的光向四周照射,那種相好是無與倫比的。很多人有聽說過,說常常在空中可能會有瑞相,有的人甚至見過,就是雲彩形成像佛菩薩這種形像,而且有時候看得非常真切,甚至整個就看出一個聖像,看到很清晰的臉、五官、手掌,都看得很清楚。當時這條龍就看到天上出現這種瑞相,山河大地這些神靈統統都出來向著天上頂禮,歡喜贊歎,天地也為之震動,而且異香缭繞,天花也紛紛的飄落下來,一片這種祥和的氣象。

  當時這條龍突然之間就變得耳目聰明,鼻子也通了,心情也舒暢了,口原來很干,現在也清潤起來了,也能夠發出聲,聲音也很洪亮,它就知道這是一位大聖人,從天而降,於是就哀號,向天空哀號請求救度。這個時候旁邊的這些眾神,山川的神靈就對這條龍說:你知道這是誰嗎?這就是西方的大聖本師釋迦牟尼佛,你趕緊頂禮,他的教法現在要准備流傳到中國來,所以你有緣跟他相逢,這是你今天得度的因緣。我們知道佛法傳入中國其實很早就有了,從周朝的時候就有,只不過是民間的傳入,正式傳入中國來那是在漢明帝,就是公元六十七年,這個時候傳入中國的,當時皇帝禮請了印度的高僧摩騰、竺法蘭來到中國,那是佛法正式傳入中國。這個時候大概也就是差不多這個時代,帝君做為一條龍,看到釋迦牟尼佛現身,於是就趕緊向佛求救,請求佛老人家救度。

  這個時候這條龍也能飛到天上,而且向佛世尊頂禮,報告世尊自己過去生中業因果報的這些事情。結果佛就對它開示,底下這段開示是佛親口說的,我們來看一看它的原文:「世尊曰:善哉!帝子。汝於向來,孝家忠國,作大饒益,特以人我之相,肆興殘害。汝今復有怨親之想,與瞋恚愚癡之念否?」這是世尊釋迦牟尼佛開示文昌帝君。善哉,這是稱贊它。我們覺得奇怪,這條龍造了這麼大的罪業,有什麼善,善在哪裡,為什麼佛稱善哉?這個善就是講這條龍回頭了。儒家聖人也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真正能夠知過回頭,後不再造,這種人就叫大善人,所以世尊稱「善哉」。過去有再大的罪業都不怕,怕的是你不肯回頭,不肯忏悔、改過,只要肯改,浪子回頭金不換。

  帝君原來已經發願要見釋迦牟尼佛,結果就這麼遭了幾度輪回,受盡了千辛萬苦,才終於見到本師釋迦牟尼佛,我們就可以想到當時帝君的心情。佛稱他為帝子,這是安慰他。說汝於向來,你過去孝家忠國,你能夠忠孝存心,在家裡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對國家也能夠盡忠,做大饒益,幫助很多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可是你還有人我之相。人我之相就是你還有執著,你情執沒放下,你心中還有對立的念頭,沒有把眾生看成是自己一體,還分自分他,這是有人我之相。所以我們修行修什麼?第一要把執著放下,放下什麼?《金剛經》裡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才能夠稱為是真正的菩薩。假如有人我之相,即使是你做再大的善事,你有再高的德行,你也不能稱為菩薩,你還要去遭受輪回,在輪回當中你肯定迷,連菩薩都有隔陰之迷,一轉世,前生的修行統統忘掉,隨著你的緣你造作惡業。

  你看帝君,他原來想要幫助眾生,結果到了凡間做了劉邦的兒子,全忘掉了,在這種功名富貴當中墮落。墮落以後遇到冤親債主,呂夫人是他的冤親債主,包括誰?包括張良、包括那四皓,都是他的冤親債主,間接的,他們一出現,如意就注定要死。乃至劉邦,劉邦不也是他的冤親債主嗎?安士先生有一段小注當中評論,評論得好,說假使劉邦當年對戚夫人不是這樣寵愛有加,怎麼會引起呂氏的這種嫉妒?如果當時能夠平淡一些,可能呂夫人的仇恨就不會有這麼深,她的毒手也不會下得這麼狠。所以劉邦的這種愛難道真的是恩嗎?所以六道當中我們要看清楚一點,對我好的、對我不好的人,我們只要有情執,這些人都變成我們的冤親債主,我們把情執放下,這些人才真正是我們的善知識。

  所以後來如意被呂夫人殘害以後化成龍,下面講「肆興殘害」,對於邛池邑下海水去灌,淹沒全城,淹死了二千多人,殘害眾生。歸根究柢,就是因為它有人我之相,因為它要報復,有報復這個念頭,必定造很深的罪業。報復的過程中喪失了理智,肯定會冤枉無辜,而且這種報復肯定是超過原來冤親債主對我的這種殘害。我們就想到呂夫人她對戚夫人的這種報復,這肯定過去生中也是有怨結的,感應到一起來了。可是呂夫人她對戚夫人這種殘害,可以說歷史上再沒有第二例。所以引起這種怨恨,生生世世都解不開,結果就深深的陷在六道輪回當中永遠不能出離。現在帝君也因為過去有善根得以見佛,佛給它開示,問它「汝今復有怨親之想,與瞋恚愚癡之念否?」說你現在還有沒有怨親的這個想法,誰跟我有怨、誰是我的恩親?這些念頭是不平等、不清淨,那是愚癡。對於冤家,就是呂夫人、呂氏的家族,這是瞋恚,對於自己的前生父母生癡愛,這些罪業遇到了緣就會結成果,導致這一生受報。所以我們要脫離六道,脫離苦難,要把這個苦難的根鏟除掉,這個根就是貪瞋癡,就是恩恩怨怨的執著,就是我、人、眾生的這些相的執著,要放下。所以這幾句話不正是佛跟它講《金剛經》嗎?放下四相、四見嗎?這四相就是我、人、眾生、壽者的相。四見就更高了,念頭也得放下,念頭是什麼?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這一些念頭也要放下。有這些念頭,這叫癡。所以佛這麼一點撥它,帝君就開悟了。

  下面他說,「予聞至理,心地開明,無人無我,諸念頓息。自顧其身,隨念消滅。」予就是帝君自稱,說我聞到了這種至理,至高無上的真理,佛給他開示了這是宇宙人生真相。帝君悟性很高,這一點他就悟了,心地開明,心開意解,煩惱自然脫落。無人、無我,人我之相就沒了,《金剛經》上講離四相。諸念頓息,這是離四見,所有的念頭統統一時放下,我們講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我們的自性性德就現前。所以他自顧其身,再回頭一看,《中峰三時系念》裡面一句話講,「撒手歸來重檢點」,他這麼一檢點,自己的身也隨念消滅,這個身,我們講身見破了。這裡帝君到底證得什麼樣的果位我們很難斷定,但是我們肯定至少他是須陀洹果以上,因為他身見已經沒了,這個身見屬於見思煩惱,這個見,圓教裡講的初信位菩薩,那是聖人,這是最低的。如果他真的四相破了,我們敢肯定他是須陀洹果以上,這裡從這個語言當中我們可以這樣推測。假如他把所有的妄想也放下了,像這裡說的諸念頓息,這個就不得了,那他就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的法身大士,那就成佛了,天台家講的分證即佛。但是我們肯定他已經成聖人,出世的聖人。這裡他自己講「得灌頂智」,智慧開了,歸依了世尊。

  這是帝君有殊勝的因緣,能夠親見佛陀,只要見佛,肯定得度,至少你能夠證得一個須陀洹果以上,甚至是阿羅漢果,出六道了,根利的人就成了法身大士,這都有可能。我們自己沒有見佛,這是我們的善根、福德、因緣不足,所以還是在六道中迷茫。但是佛告訴我們,我們這個世界裡雖然沒有佛,但是我們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那裡有佛叫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正在說法,而且阿彌陀佛無量壽,你這一生往生,肯定見到他。所以我們要親近佛陀,見了佛肯定開悟、肯定證果,不可以再耽誤了。在六道當中真的都是苦,《法華經》裡講三界火宅,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都是火宅。你在裡頭根本就沒有樂,你想要的樂,佛法稱為叫壞苦,還是苦。為什麼?這個樂不能長久,樂完了還是苦。真正看了帝君的這些因果報應的故事,我們就知道,哪怕我們這一生真的像帝君那樣子的忠信友悌都做得很好,做了很多善事,為國為民,只要不出輪回,難免遇到緣還會墮惡道。

  好,我們繼續來看第十一個故事叫「幽明交理」。帝君從惡道裡出來了,出來以後,因為他在過去做過士大夫,也是在儒學方面很有造詣,很有才華,所以他又出生在人間。在記載當中說,他在漢順帝年間出生,漢順帝是公元一百二十五至一百四十四年這當中執政的,年號是永和,永和年間,他的名字叫做張孝仲。這個孝仲是過去他在周朝曾經也用過這個名字,好像我們過去,就是上次我們有講過,他有一世名字就叫張仲,別人稱他為張孝友。所以名字都是有緣的,這一生還用回這個類似的名字。這位張孝仲他承蒙上帝的旨意,白天他就應付朝廷的事務,到晚上他還要到陰間去治理陰間,叫幽明交理。這個明是指陽間,幽是指晚上要到陰間去服務。白天、黑夜都得工作,很辛苦。

  因為他很謹慎,做事情很細心,所以他做事做得很好,大小事情都記錄下來,包括一些靈鬼妖邪的意圖,他都能夠預先知道,也會記錄在案。從這裡我們看到,真的是古人所講的,「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這個道理不僅是通人道,而且通六道。這裡講的說幽冥界的這些鬼神妖邪他們心裡想什麼,這位張孝仲他都知道,他都能記錄下來,也就是他幫助上帝做監察的官員,專門監察眾生的善惡。這一點我們也能夠明白,頭上三尺有神明,心裡動一個壞的念頭,自己可能還糊裡糊塗的,神明都已經清清楚楚,都給你記錄在案,能瞞得了誰?這是帝君親口告訴我們,帝君絕對不會講假話,他為人正直,不可能打妄語。所以他是白天、晚上都這麼工作,白天為人間主持正義,晚上在陰間監察善惡。

  這個事情確實有,我們師父上人也講過這麼一個故事,他在年輕的時候,剛學佛,曾經跟一位老居士朱鏡宙老先生相處過。當時我們師父不到三十歲,朱鏡宙老先生已經七十歲,見到年輕人當然就很喜歡,常常跟他們講故事。朱老先生就把他的老岳父章太炎先生的故事講給我們師父聽。章太炎我們都知道,這是民國時代一位大文人,很著名的大文人。當時袁世凱稱帝,袁世凱是歷史上做皇帝做得最短的一位,只當了八十八天皇帝。章太炎就很看不起他,從來也不罵他,為什麼不罵他?他說袁世凱不值得我罵。結果這個話傳到了袁世凱耳朵裡,他很生氣,把章太炎就抓到監獄裡關了一個月,也找不出什麼罪名,生擒了章太炎,讓他在監獄裡待了一個月。就在這一個月當中,章太炎他在晚上就到陰間裡面當差,晚上睡夢之中就有鬼卒來請他,抬著轎子,章太炎坐上轎子,被抬到哪裡?抬到了東岳大帝府上。東岳大帝也是閻羅殿上的一個王,東岳大帝因為也很敬佩章太炎先生的才華,就請他來做文書,就有點像判官這一類的,所以晚上他在陰間服務。

  章太炎先生當時正好有這麼個因緣,因為他也學佛,也知道有地獄,這次是親自來了,他就向東岳大帝建議,他說我知道有一種炮烙的刑罰,就是我們講的鐵柱地獄或銅柱地獄,一般都是犯邪YIN的人,男抱銅柱,女臥鐵床,燒得紅紅的鐵柱,人就抱上去。為什麼抱上去?因為他業力的緣故,看到銅柱就以為是美女,一抱上去全身焦爛。章太炎先生說這種刑罰太殘忍,能不能夠把它換掉,取消掉?東岳大帝就說這樣,那你自己去看看,也沒跟他說話,打發兩個鬼卒帶他去刑場。他們走了一段路之後,鬼卒對章太炎先生說:我們到了,你看這前面就是炮烙刑場。章先生一看,什麼都沒有看見,他突然之間就恍然大悟,知道原來地獄裡面的刑罰是有這個業力的人才能看到,他造作這種惡業,他自然變現出這種境界出來,不是閻羅王、不是東岳大帝制造出來的刑具讓他受的,不是,他自己業力變現,沒有這個業力的人,章太炎先生自己就看不到。所以一切真的是唯心造。為什麼佛告訴我們不能夠造惡業?因為造了惡業之後,自己要受自己業力所變現的果報,這個沒有其他人能夠代替得了,只有你自己承當。這是章太炎的一段故事,這也是屬於這一類的幽明交理。這種事情我們相信歷代都有,帝君他過去也當過這麼一個角色。

  好,我們繼續來看下面一個故事,叫「流矢集體」。帝君因為多世的修行,他的功德很大,所以慢慢也恢復了他的神職,上帝就提拔他,但是他在人間還有很多業緣未了。所以真的是你過去生中造了什麼樣的業緣,緣到了你還要去了,不了是不行的,所以不能夠造業。這個時候因緣相會,所以帝君又降生到黃河以北的地區,那個時代是三國到了末期,漢朝到最後就是三國,劉備、曹操、孫權三家,三國鼎立這麼一個局勢,各自稱帝。這個時候是屬於三國最後了,劉備已經去世,諸葛亮也去世了,當時曹操也死了,魏國當時當政的是司馬懿,司馬懿的兒子就是司馬昭,他後來稱帝。這個時候司馬懿就決定要興兵討伐蜀國,就是劉備這邊,當時劉備的兒子,我們說阿斗,他做了皇帝。諸葛亮死了以後,由姜維來擔任宰相,輔佐劉備的兒子。當時魏將鄧艾就領兵來襲擊蜀國,根據歷史的記載,當時是司馬昭任大將軍,鄧艾當時就率領三萬人跟姜維對峙,又有鐘會帶領了十萬大兵進攻漢中,攻陷了漢中,所以使姜維退守四川的劍閣,兩軍相持不下。

  最後鄧艾就想出一條妙計,他就挑選了一批精銳部隊,從陰平小路,沒有人的地方很隱蔽的前進,想要突襲當時的江油,四川的江油這個地方。鄧艾他就帶著兵翻高山、入深谷,最後差不多糧食都到盡頭了,被迫自己身體裹著毛毯,從這個山上就這麼翻滾下去,帶領的將士們也就是攀著山崖從這個山崖樹木那裡前進,這是蜀兵萬萬沒想到的。結果後來這一隊奇兵突然就出現在江油,當時蜀軍措手不及,當時的一個首將叫做馬邈投降。那麼鄧艾又繼續率軍攻破了涪和綿竹這個地方,跟蜀國的將軍諸葛瞻打起來。帝君當年做了鄧艾的一個行軍司馬,就隨同鄧艾參加這一場戰役。根據帝君的講述,出奇兵從無人小路進軍也是帝君勸谏鄧艾做的,這條計策是帝君出的。結果在跟諸葛瞻對戰的時候,當時諸葛瞻已經是寡不敵眾,所以帝君當時還挺慈悲的,就想勸降諸葛瞻,說你要是投降,我答應給你做琅琊王,封你做王。但是諸葛瞻他是忠於自己的國家,他寧死不從,反而命令自己的這些將士射箭,結果亂箭就把帝君給射死,這叫流矢集體,亂箭中身,後來諸葛瞻也被捉拿處死。

  但是因為戰役當中,帝君也賠了一條性命,所以他自己明白,這一場戰役他的死,實際上也是在酬償過去生中的命債,什麼命債?是他過去用海水淹沒了邛池邑,殺害了很多無辜的百姓,大概這些百姓這一生又變成蜀兵,對著他射箭,讓他亂箭而死。所以從這裡我們看到殺業真的不能造,《楞嚴經》裡面說得好,你吃我的肉,我殺你的命,就在這樣的互相酬償、互相的報復當中永劫不能出離。所以《安士全書》在「文昌帝君陰骘文廣義節錄」之後特別有一篇「萬善先資」,是勸人戒殺的,第三篇「欲海回狂」,勸人戒YIN的。這個YIN、殺二業這是導致我們輪回的根本因緣,YIN這是輪回的因,殺業,酬償命債,這是輪回的緣,因和緣相會,你這個果報就逃不了。

  所以《大寶積經》裡面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造作了惡業你肯定要受報,即使是百千劫這麼長的時間,這個業也磨滅不了的,遇到了緣他還是要受報的。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明了這個道理就不能再造作惡業了,哪怕起心動念傷害眾生,這都有因果,更何況要動手去殺?現在人不明白這個道理,任意的造作殺業,你看看每天吃多少海鮮,屠宰場要宰殺多少豬羊這些畜生,還有這些雞、鴨,真的是數以百萬計,這些命債,只要我們吃肉我們都有一分。所以為什麼我們這個世界這麼多戰亂?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一直世界上就嚷著要和平,沒有一天和平過,現在的天災人禍還愈來愈頻繁,災難這麼多,什麼原因?因為怨氣太深。古大德曾說,「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我們要想了解為什麼世間有刀兵劫,刀兵劫就是戰爭,戰爭怎麼來的?你去屠宰場晚上聽一聽他們屠宰畜生的那些慘叫聲你就明白了,冤冤相報而已。在戰爭當中死的人可以說都不是偶然的,都有他宿世的業緣,就像這位三國時代的鄧艾的行軍司馬,他被亂箭射死,也是在還過去生的命債。

  好,我們繼續來看下面的一個故事,第十三叫做「隸掌桂籍」。這是上帝知道帝君他多生多世做過文儒,他的才華很好,而且讀了很多古書,很有學問,所以就命帝君做文神,掌管桂籍。所謂桂籍就是一般講的科第的名冊。所以民間過去都知道,凡是讀書人要考功名,你能不能考中實際上已經注定,你沒考之前,你的桂籍的名冊其實都已經上報天庭了,這在過去人人都知道。所以積善之家、忠厚之家他們的子弟,常常都能夠榜上有名;假如是積惡之家,或者是自己不能檢點,犯了戒律,往往是祿籍除名。我們也常常聽到這些故事,在考試之前,譬如說犯了邪YIN,或者是不孝父母、毀罵父母的,或者做了什麼缺德的事情,結果本來該考上的,就被削了名字,這都是帝君掌管。

  所以我們看到《太上感應篇匯編》裡面就有一則這樣的故事,說有一個讀書人跟鄉裡的這些書生們一起去趕考,有一天他做了一個夢,夢到自己被帶到文昌府去朝見文昌帝君。他在殿下很害怕,不敢正面看帝君,帝君就在朝廷之上,正在批閱這一次考試該中的名單。就看到帝君時而微笑點頭,時而就皺起眉頭搖頭,拿著一枝筆就這樣有的勾有的打叉。過了好一會兒帝君就傳話,把這個人傳上來,就跟他講,說你因為在家裡對於自己的父母不恭敬,寵愛自己的妻兒太過分,重妻兒薄父母,所以你不能夠考上,就把他訓了一頓。結果他也就點頭謝過帝君,忏悔說以後要改正,然後又向帝君請教,說我們這鄉裡到底誰能考中?帝君就查了一下名冊,說某人(這是一位很平凡的少年),他能夠考得第一名。結果這書生聽了以後覺得很奇怪,這個能夠中舉的人他是很平凡的人,沒有什麼才華,為什麼他能夠考上,某人他才華出眾,為什麼他沒有上?帝君就說,因為這個該考上的人,他的祖上已經積功累德積了好幾世,他為人也很忠厚,所以上帝非常的歡喜,要讓他名列榜首。那些輕薄的人,即使是有才華,那種人他沒有陰德,不能夠上到功名冊來。所以後來等這個人夢醒以後,他也不敢說,把這個事情記錄下來,等到發榜以後一看,果然如此,才把這個事情跟大家說。這是說明帝君真有,而且人的功名利祿真的有神明在主管著。

  所以帝君他受到上帝的委任,就專門做文神,凡是讀書人裡面,他在鄉裡的考試考第幾名,另外殿試裡面考第幾名,殿試就是等考上進士以後,在皇宮在皇帝親自主持之下來考核的,這殿試。選出來的人,頭三名就是狀元、榜眼、探花,這是進士裡面的頭三名。還有各種各樣的奉祿,乃至他家裡的自己本人父母的加封的官銜,或者是父母過世了,追封什麼樣的官銜,統統由文昌帝君來主掌,因此自古以來所有的讀書人沒有不拜文昌帝君。那我們又問了,為什麼有的人拜文昌帝君他得功名,有的人拜文昌帝君他得不到功名,原因在哪裡?原因不是因為他拜還是不拜而得功名,而是因為他有沒有真正像文昌帝君那樣行善積德,人的功名富貴都是他的福報,他真行善積德,才能夠當得起這種福報。所以你真能夠行善積德,哪怕你沒有拜文昌帝君,也得到文昌帝君的嘉獎。神明都是正直的,怎麼會貪污受賄?你去拜他,給他多少多少供養,難道這就能夠打動他的心嗎?這樣子做不就是貪污受賄了嗎?文昌帝君絕對不干這個事情,他都是論功德行賞,你是真正有這樣的德行,你這樣的心地,你就自然有這樣的福報。所以這個福報也不是文昌帝君給你的,是你自己修來的,文昌帝君所做的角色只是按照你的福德來分配你的福報,你有多少德他給你多少福報而已,關鍵還是要在自己。

  我們看到《俞淨意公遇灶神記》這一篇文章我們就很了解。俞淨意公這是明朝萬歷年間的進士,他在過去沒有考取功名之前很潦倒。家裡供奉灶神,他也很虔誠,天天拜,年年都寫黃疏上奏給灶神爺,請求灶神爺上天向天帝匯報,降下好事,讓他們家好一些,可是家境是愈來愈糟糕。生了九個子女,死的死,散的散,剩下一個女兒,夫人因為哭兒女的原因,眼睛都瞎了。自己考上了秀才之後,再也考不上舉人,十八歲考上秀才,到四十七歲還是個秀才。靠教個書得幾個錢維持家境,非常貧寒。後來因為他對灶神爺很虔誠,感得灶神化身。灶神也是姓張,張先生,在他四十七歲那年的臘月三十到他家,告訴他說你意惡太重,你雖然拜灶神,沒有用,你寫的黃疏要灶神呈報給上帝的,上帝早就看了,而且常常派日游使者來監察你家裡面有沒有善行,看見沒有一個善行能夠記錄下來。

  為什麼?俞淨意公雖然是讀書人,他也讀過《文昌帝君陰骘文》,甚至在鄉裡面辦文昌社,提倡惜字、放生、戒YIN、戒殺、戒口過,提倡修行,可是沒有自己真干,搞表面功夫,掩人耳目,我們講是個偽君子,內心裡並不是真正好善好德,還是自私自利,別人看到他,看不出來的,認為他是一個君子,實際上他意惡很重,貪瞋癡慢纏繞在胸中,所以招感到這麼多的災難。所以灶神勸他,你一定要改過自新,你才可能改造命運,結果後來就隱身不見了。俞先生看到這是灶神化身,他才覺悟,從此真的是在念頭上改正自己的過失,不讓惡念相續,讓善念永存。真正這個念頭,妄念相續,放不下怎麼辦?對著觀世音菩薩像前叩頭流血,發大誓一定要斷除惡念,假如不斷除惡念將永墮地獄。這真干!所以後來真的改造命運,而且很快的改了。三年他就到了京城,做了當時宰相家的家庭教師,教宰相的公子,後來考取了舉人,考取了進士,而且在京城還找回了他失散多年的兒子,否則他是無後了。所以我們就看到,真能改過自新,這命運改的就很快,你用實際行動才真正是對神明的供養。所以對神明供養不是就用那些酒肉、那些食品,各種各樣的東西去供,討好神明,神明不要這些,他需要的是我們真正效法他的存心、效法他的品德,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這樣子福報是自然的。

  下面我們來看第十四個故事,是「當來證果」。文昌帝君當年遇到佛,經佛的開示教導他悟了,他自己說是「頓超不二法門」,這個果位就不簡單。什麼人能夠真正入不二法門?那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的法身大士。這個不二就是整個宇宙你見到的所有的相是一不是二,平等了。譬如說善與惡不二,大與小不二,眾生與諸佛不二,這個真正叫不二法門。如果我們還看到善惡,甚至在善惡這個境界裡面還起執著,看到眾生和諸佛不平等,不能夠看一切眾生是佛,這些就沒入不二法門。真正入不二法門的人他知道宇宙本來一體,宇宙是一體又是個虛幻的相。所有一切相為什麼叫不二?都是我們妄念所生,有念頭就有相,相雖多,但是它是一,為什麼是一?都是念頭變現的。所以你就知道,相其實就是我們自性的顯現,性相不二,真正入了不二法門就證大果了,所以他身心清涼,沒有煩惱了。

  他自己說彷佛登上了寶山,那種法喜確實我們凡夫沒有辦法領會,他悟入了自利利他、自覺覺他的這個境界。所以看眾生是一體,對眾生的疾苦看作是自己的疾苦,所以發願救度苦難眾生,做出很多菩薩行為。他這裡舉了兩個例子,說在四川一帶,有一次人民遭受了水災,很多人被沖到水裡,當時也發生了很多的瘟疫,而且人民也生了很多疾病。這位菩薩,就是帝君,他就化身變成這些苦難人民的同鄉來給他們治病,結果救活了很多人,他又變成船夫,去洪水當中去救那些被淹沒的人。後來他就遇到了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就對帝君授記。所謂授記就是給他預言,告訴他說,你在將來就會成佛,你的佛號叫做什麼?安樂不動地,游戲三昧定慧王菩薩,釋迦梵證如來。你看他菩薩的名號、佛的名號都預言出來了,這叫授記。這小注裡面安士先生給我們說,帝君將來必成佛,那我們將來也必成佛。確實是,佛法只要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你將來必定成佛。這個道理《法華經》裡面講得透徹,只要你聞過佛法,一定有因緣將來成佛,但是不一定是這一世,可能是多生多劫無量劫的那一世。所以帝君,佛給他授記也不是說他現在成佛,只是將來成佛,告訴他佛號是什麼。要知道,我們這一生遇到佛法,遇到淨土法門,如果能夠信受奉行,堅信切願,一心求生淨土,果然在臨終往生極樂世界,那麼就恭喜你,你這一生就成佛。你這真是成佛,而且不遠,就在你這一生,你永遠不再搞輪回,你真正能夠廣度一切眾生。所以帝君的這些輪回當中的故事,給我們很深的啟示,輪回真的不可以再搞了,這一生決志要求生淨土。

  今天的時間到了,我想用印光大師在一九四0年中秋節,這是他往生前最後一個中秋節,寫給靈巖山寺同修常住們的一首詩,這首詩講,「應當發願願往生,客路溪山任彼戀,自是不歸歸便得,故鄉風月有誰爭。」這是印祖苦口婆心的勸導我們大眾要往生極樂世界,不要再迷戀輪回,輪回是客路溪山,你出來那都是做客,那不是你的故鄉。自是不歸,就是只是你不肯回家。自是是你不肯回頭,自以為是,迷在境界當中,你一回頭你就得到了。故鄉的風月,中秋節賞月,印祖就以此發揮,故鄉的清風明月有誰去爭?都是你自家就有的,為什麼你不回家?為什麼你要在這個客路溪山,在外頭去爭?爭來爭去最後什麼都得不到,唯有業隨身。所以真正明了,覺悟了,回頭,求生淨土,永脫輪回。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有不妥之處,請各位大德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資料恭摘: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文昌帝君陰骘文》研習報告  鐘茂森博士主講  (第四集)  2008/9/25  華嚴講堂  檔名:52-297-0004

 

上一篇:鐘茂森:文昌帝君陰骘文 研習報告 第3集
下一篇:淨空法師:無生死道就是念佛往生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