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為福田。另外福田還有和尚田,和尚就是為自己剃度或授戒的師父。和尚翻譯過來叫力生,什麼叫力生?就是有能力度眾生。也謂“力能生長法身,養身慧命。恭敬供養,即獲福利,故名和尚田”。
還有什麼田呢?阇黎田。“此雲‘軌范’,亦雲‘正行’,謂羯磨、教授等五種,軌范後學,糾正修行。”阇黎田就是做得非常好,有軌范的作用,能給人帶來榜樣,能做羯磨法,能教授別人學習佛法,能夠以身示法,叫後人跟他學,糾正修行。這樣的僧人,如果恭敬供養,即獲福利,這叫阇黎田。
阇黎也叫阿阇黎,也叫“軌范師”。比丘受足戒,安居滿五個戒臘以後,就入阿阇黎位。這裡注意一點就是安居得滿五個戒臘。就是說不結夏安居不算僧數,有的沒安過居,甚至只安一個居,就去給人家做福田,這都是有問題的,都是不允許的。僧人吃飯也是這樣,夏臘(即戒臘)大的在前面。誦戒也是這樣,都注重這方面。不管年齡大小,有時候年齡很大,但是你的夏臘不如他長,你得排在後面。佛法是以法為重。
這裡說的阿阇黎主要指教導我們的師父,從師父那兒修學。但此師父不是指剃度師,一般和尚是剃度師。也不是說所有滿五個戒臘的比丘都屬於自己的阿阇黎,兩人必須有一種師徒關系才屬於。阿阇黎有五種:一、出家阿阇黎。剃度出家,為授沙彌十戒時的阿阇黎。和尚是和尚,還有個阿阇黎。二、受戒阿阇黎。受具足戒時的羯磨師,故又作羯磨阿阇黎。三、教授阿阇黎。受具足戒時的授威儀師,故又作威儀阿阇黎。四、授經阿阇黎。教授經典的師父。古時候經典都靠傳誦,拜師以後,傳授一句偈,就屬於授經阿阇黎,要視為和師父一樣。因為古代沒有書,全靠口的傳誦。所以你想得到佛法,他告訴你一句,你就念一句,這就是經的傳誦。佛經為什麼傳誦到現在呢?就因為靠口誦,所以一直傳到現在。五、依止阿阇黎。依止某一比丘修學,乃至僅依止從學一宿,就可稱依止阿阇黎。
“阿阇黎”、“和尚”都屬於師父,共同教化。阿阇黎僅次於和尚——就是剃度師,這個我們應該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