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最大的破產 是信用的破產!哪怕你一無所有,但只要信用還在,就還有翻身的本金。保護好信用,珍惜別人給你的每一次信任!因為有時候我們只有一次機會!朋友有時候就像鈔票,有真也有假。我們需要的是質量而不是數量。時間是最好的驗鈔機!永遠不要透支自己的信用!
做人僅需十個字
第一個字:清不是自己勞動所得不要要,不要授人以把柄,讓自己掌握在別人的掌股之間,避免“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
第二個字:正
所謂“身正不怕影子歪”,只有堂堂正正做人,才會讓人活得痛快,活得自由。這是做人的第一要訣。
第三個字:廉
物質的欲望是永遠都滿足不了的,“有千頃良田,一餐只食三碗。有萬間房宇,一夜只睡一床。”物多累已。
第四個字:潔
不要有非份之想,想將別人的居為已有,這是道德低下的體現。天生我人必有份,大家都要生存。貪了別人的,別人的生存就會受影響,而且貪又是一切罪惡的根源。
第五個字:勤
長時間的慵懶,會給你的身體帶來滅頂之災,只有不斷地磨練自己,一些煩心的事才能遠離自己。加一個神奇的微信“zlrsyl”,每天都要你好看!
第六個字:儉
多一物,多一累。輕裝上陣,就會沒有後顧之憂,心情為之振作,所以儉是立世之氣節。
第七個字:節
什麼都要有一個度的問題,哪一個方面的放縱,都可能給自己帶來極大的損傷。節是做人的根本。
第八個字:約
包括約束自己的一些不良行為習慣,和一些心理方面的不足。用劉備勸勉自己的兒子那句頗有哲理性的話語:“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來限制督促自己的言行。
第九個字:真
真是認識事物的態度,也是一個正直的人應該具備品質。只有什麼事都能求真務實,就沒有辦不好的事,品德也不會發生偏差。
第十個字:誠
誠是做人之道,為人之本。一個人連點做事做人的誠意都沒有,那麼你的方方面面就會有出現大問題。

誠信做人的名言警句
人之所助者,信也。
人以實,雖疏必密;與人以虛,雖戚必疏。
誠信是做人之根本,立業之基。
誠信是社會的支撐點,法治是社會的生命燈。
誠信是現代文明的晴雨表。
誠信是一輪朗耀的明月,惟有與高處的皎潔對視,才能沉澱出對待生命的真正態度。
內不欺已,外不欺人。
萬事敬則吉,怠則凶。---------明·薛暄《讀書續錄·卷三》
誠信是在衡量自我得失時失去的。
誠信是社會的通行證,法治是國家的座右銘。
民無信不立。
義烈發於血誠。--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於江》
馬先馴而後求良,人先信而後求能。
誠信是一道山巅的流水,能夠洗盡浮華,洗盡躁動,洗盡虛假,留下啟悟心靈的妙谛。
誠信為人之本。
對人以誠信,人不欺我;對事以誠信,事無不成。
口不忘信,則言若符節。--《屍子·四儀》
不要套些假面具,把生活神聖的光華遮蓋了。--《李大钊全集·生活神聖》
不信不立,不誠不行。--宋·晁說之《晁氏客語》名人名言大全
天失信,三光不明;地失信,四時不成;人失信,五德不行。--唐·張弧《素履子·履信》
誠信者,天下之結也。
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財富。沒有信用積累的青年,非成為失敗者不可。
禍莫大於無信。
誠信是一種自我約束的品質,不是通過一篇文章或一句話就能檢驗得出的。
誠信是友誼的必備條件。
誠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碼,放上它生命不再搖擺不定,天平立即穩穩地傾向一端。
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義士不欺心,廉士不妄取。--漢·劉向《說苑·說叢》
人背信則名不達。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誠信格言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欺人只能一時,而誠信都是長久之策。
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
誠信是人最美麗的外套,是心靈最聖潔的鮮花。
誠信是人生之本。
誠信是人的本錢,沒有誠信的人是一個失敗者。
失去了誠信,就等同於敵人毀滅了自己。人生格言
失足,你可以馬上恢復站立;失信,你也許永難挽回。
守信用勝過有名氣。
千虛不博一實。--宋《陸九淵·語錄上》
當信用消失的時候,肉體就沒有生命。
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心信其不可行,則反掌折枝之易,亦無收效之期。--《孫中山全集·建國方略》
推人以誠,則不言而信矣。
巧詐不如拙誠。--《三國志》卷一四《魏書·程昱》
小信誠則大信立。
可終身而守約,不可斯須而失信。--唐·張弧《素履子·履信》
信不足,安有信。
信用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
信用就像一面鏡子,只要有了裂縫就不能像原來那樣連成片。
遵守諾言就象保衛你的榮譽一樣。
信用是難得失的,費十年功夫積累的信用,往往由於一時的言行而失掉。
言必信,行必果。
古之教人,無一物不使之誠心。--宋·程颢、程赜《二程集·粹言·論學篇》
言不信者,行不果。
一個人嚴守諾言,比守衛他的財產更重要。
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
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
兄弟不信,則其情不親。--唐·武則天《臣規下·誠信章》
誠信是交友的橋梁,誠信是做人之本
誠信是溝通心靈的橋梁,善於欺騙的人,永遠到不了橋的另一端。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民無信不立。 ——孔子
沒有誠實哪來尊嚴。 ——西塞羅
真話說一半常是彌天大謊。 ——富蘭克林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孟子
失信就是失敗。 ——左拉
真誠是一種心靈的開放。 ——拉羅什富科
欺人只能一時,而誠信才是長久之策。 ——約翰•雷
我要求別人誠實,我自己就得誠實。
兩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 ——《淮南子•缪稱訓》
真誠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喬叟
實話可能令人傷心,但勝過謊言。 ——瓦•阿扎耶夫
在一切道德品質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羅素
金錢比起一分純潔的良心來,有算得了什麼呢?。 ——哈代
老老實實最能打動人心。 ——莎士比亞
真誠與樸實是天才的寶貴品質。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當信用消失的時候,肉體就沒有生命。 ——大仲馬
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要自己誠信。 ——莎士比亞

社會失信,誰也無法置身事外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民無信不立。 ——孔子
沒有誠實哪來尊嚴。 ——西塞羅
真話說一半常是彌天大謊。 ——富蘭克林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孟子
失信就是失敗。 ——左拉
真誠是一種心靈的開放。 ——拉羅什富科
欺人只能一時,而誠信才是長久之策。 ——約翰•雷
我要求別人誠實,我自己就得誠實。
兩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 ——《淮南子•缪稱訓》


引 言
引言用了一個古老而且家喻戶曉的例子,表明我國自古以來就注重誠信。既隱含著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的主旨,又有弘揚民族精神的初衷。然後,簡要提示學習誠信道德的必要以及學習這一內容的意義。對於引言,建議教師作為導入的背景材料,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是因為,我們對學生進行任何教育,要想提高實效,都必須創設教育的契機。
第一框 誠信是金
本框由“言而有信,一諾千金”和“對人守信,對事負責”兩目構成,著重講誠信品行的重要性。
第一目“言而有信,一諾千金”,主要講為人處事要講究誠信的道理,大致有三層意思。
其一,什麼是誠信。教材以作出承諾就自覺兌現的一個事例為背景,設計了探究活動,導入主題。教材的正文,引出“誠信”概念,然後對“誠”和“信”分別加以解釋。
教材其後的相關鏈接,講了成語“一諾千金”的由來。這則材料反映中國自古就非常重視誠信道德,讓學生感受講誠信的人受人尊重,引導學生努力弘揚中華民族誠信的美德。
其二,承諾就要兌現。誠實和信用是什麼關系?為什麼把誠與信結合起來?這是因為,誠實是信用的基礎,信用是誠實的體現。誠實是人的內在的美德,信用是交往中體現出來的道德。因此,在了解什麼是誠信後,要懂得信的要求,有必要提出外信於人、“承諾要兌現”這個要點。因為如果失信,就會產生信任危機。
教材此處的名言,強調的是遵守承諾的重要性,意在強化教材的觀點。教材引用的是法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的話,強調遵守諾言像保衛榮譽和尊嚴一樣重要。
其三,失信不能立身。教材用一個例子設計出探究活動,讓學生感悟“失信不能立身”的觀點,導入本部分內容的教學。教材其後的正文,對此觀點作了深入說明,講了四層意思:孔子的名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欺騙不能長久,失信的危害,守信的意義。
第二目“對人守信,對事負責”,主要講誠信的基本要求。
其一,對人守信,對事負責,是誠信的基本要求。教材以一個活動導入。活動中列舉了不負責任、不講誠信的種種現象,讓學生討論誠信與責任的關系,然後導出誠信的兩方面的基本要求。
守信與負責,看似二者不相干,實際則密切相連。因為守信是對他人、對事情負責的具體表現,不守信則是對他人、對事情不負責的表現。我們應該“做老實人、辦老實事”,而不能“弄虛作假、敷衍了事”。教材此處的名言,以詩的語言形容誠實的意義、謊言的危害,其作用是強化教材的觀點。
其二,慎重對待承諾。教材以賣火柴小孩講信用的例子為背景,設計了探究活動,讓學生感受誠信故事那麼打動人,有誠信品質的小孩那麼讓人敬佩,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為什麼要踐約守信。教材其後的正文,強調承諾是嚴肅的,不輕易許諾,承諾要兌現。這也是對人守信、對事負責的表現。
其三,實際生活中要踐行誠信的道德要求。教材以一探究活動導入,活動背景是人們常見的約會不守時,由此讓學生討論失信給人的感受,誠信的小節是不是無關大局。教材的正文點出觀點:誠信做人體現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之中,我們大事小事都要認真、誠信,並把這上升到如何做人的高度。
教材此處的相關鏈接,屬於例證性說明,表達的是我國自古就有講誠信的傳統,暗示學生要繼承中華民族的這一光榮傳統。
本框的最後,安排了名言,這是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講的。這一名言要求我們樹立誠信意識,要求以誠信為重點加強道德建設。
第二框 做誠信的人
本框由“誠信守則”和“誠信的智慧”兩目構成。
第一目“誠信守則”,主要講誠實的意義和誠信問題上的四點要求。教材共講了五點。
其一,誠實會贏得信任。這可以理解為講誠信的意義。教材由小童賣瓜為背景,讓學生從正反兩個方面感受誠實的意義、不誠實給人的心理體驗,目的在於以情打動學生,深切體會、內化教材的觀點。教材的正文點出結論,說明對人不誠實就會產生信任危機,信任的基礎永遠是誠實。
其二,誠信的第一個要求──堅持實事求是。誠信的實質是實事求是,從哲學上說即堅持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實事求是,是誠信做人的守則之一。
教材先安排探究活動,討論學生中可能存在疑惑的問題。虛虛實實中有實,是值得肯定的;有虛,需要辨析。當對敵斗爭需要,或者特殊背景的需要,虛有時是必需的;對待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態的人和事,虛就有問題了,甚至屬於不誠實。這後一種虛,違反了實事求是原則。對逢人只說三分話,要具體分析,有時對,有時錯。衡量標准在於具體條件。從總體上說,我們做老實人、辦老實事,就要實事求是。
其三,誠信的第二個要求—在涉及利益沖突時,誠信守則要求我們站在廣大人民利益一邊。這是我們應取的基本立場。人民是歷史的主人。就歷史唯物主義價值觀來說,必須站在人民的立場上,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
教材的相關鏈接,用事實說明這一點,強調不能為了一己私利而弄虛作假。
其四,誠信的第三個要求—在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發生沖突時,誠信守則要求我們站在長遠利益一邊。教材安排了一個活動,通過辨析小松實話實說的後果,引導學生考慮長遠利益,得出相關的誠信原則。
其五,誠信的第四個要求—在情與法的沖突中,誠信守則要求我們站在法律一邊。我國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體現,代表人民利益、公眾利益、長遠利益。當親情、友情與法律相沖突時,要站在法律一邊,而不能徇私枉法。
教材的相關鏈接,以例證說明,在情與法沖突時應該站在法律一邊。
第二目“誠信的智慧”,主要講誠信的復雜性,以及面對復雜問題如何作出誠信的選擇。教材正文安排了四段,講了四個問題。
其一,雖然誠信的原則要求是確定的,但誠信的具體要求又非常復雜,必須具有誠信的智慧。
教材以一活動導入,而這個活動所探究的是個兩難問題:對教師講實情,有違承諾;不講實情,未盡職責。這反映出現實生活中誠信問題上的復雜性。通過具體問題的處理,一是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際能力;二是水到渠成地導出誠信問題的復雜性,引導教學過程走向深入。教材的正文指明這一問題,強調對誠信的理解應與具體的情境結合起來,作出正確的選擇。
其二,誠信與保護隱私的關系。教材以活動導入,活動內容是辨析有關誠實與隱私問題上的觀點。這樣安排一是讓學生感受這一問題的復雜性,二是培養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是學會在沖突中作出正確的行為選擇。教材正文講了三個視角:一是以誠待人、以信交友;二是尊重他人隱私;三是二者沖突時,具體分析,權衡利弊,妥善處理。在這一問題上,不能簡單化,不能模式化,不能僵化。
其三,誠信與謊言的關系。教材以一個活動導入對這一問題的研究。活動內容涉及善意的謊言,讓學生討論具體問題,重在為辨析誠信與謊言的關系作鋪墊。誠實一般不說謊,善意的謊言不違背誠信道德。在這一問題上,同樣不能簡單化,不能模式化,不能僵化。
其四,誠信的核心是善。這帶有結論性。因為在誠信問題上有矛盾、有沖突,常常讓人處於兩難境地。那麼到底應該怎麼做?這必須從誠信的本質上來分析。誠信的核心是善,只要一個人與人為善、出以公心、永不自欺,就能擁有誠信的智慧,作出正確的行為選擇,做一個誠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