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宗薩仁波切:佛法不講運氣修行更重福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在這個時代,人們不願談論福德——他們談論運氣。從佛教徒的觀點來看,福德和運氣是截然不同的。運氣只是偶然——你根本難以讓它發生。也沒有書籍能教導我們怎樣去創造運氣。好運愛怎麼來,就怎麼來。

  而福德完全是另一碼事。

  佛法中,福德究竟意味著什麼?佛教對於福德的闡釋,總是以距離真相的遠近相關而論。帶領我們更接近真相的任何事情,即是福德。導致我們離開真相的任何事情,即稱為缺少福德。我們今天依然擁有佛陀的教誨,全賴我們共同的福德所致。”

  一些累積福德的方法如下:

  做大禮拜以粉碎驕慢。

  做供養以對抗吝啬。

  修學慈悲以瓦解自我。

  隨喜他人成功以擊倒疑忌。

  請求上師教導而轉動琺輪。

  祈願或請求上師長壽住世。

  回向功德。  

宗薩仁波切:佛法不講運氣 修行更重福德

  西藏德格有一個小王國,這個皇室的血脈在大約一個世代以前中斷了,所以現在已經沒有德格皇室的後裔。大家都相信,德格一位非常重要的國王曾是偉大的西藏上師蔣揚欽哲旺波的弟子。

  曾有預言說,當他們兩人舉辦法會時,蔣揚欽哲旺波應該要在法會當中把德格王痛打一頓。時至今日,德格人甚至還會說,由於德格人沒有福報,所以那一天,德格王的表現好到蔣揚欽哲旺波找不到打他的理由。因為根據那個預言,如果蔣揚欽哲旺波在那天狠打了德格王,德格王室就能持續的傳承下去。

  我之所以告訴你們這個故事,是因為這是了解“福德”的另一種方式。“福德”的概念是非常廣大的。在佛教的某些派別裡,比如聲聞乘,他們沒有大乘佛教徒所討論的有關“佛性”的概念,他們只談“福德”。

  我發現有關“福德”的诠釋混合了許多文化上的差異。有人問過我:“累積福德不是很自私嗎?”這是很有意思的問題。作為佛陀的追隨者,我們難道不是應該除去對任何事物的執著嗎?我們怎麼會有積聚、儲存“定期存款”的這種心態呢?我們怎麼能夠投資福德?

  在討論這些問題以前,我們先談談“福德”的重要性,它的功能,以及它的作用。

  “福德”或藏文的“康亞”只是個名稱、標簽。剛才我提到,許多人認為“運氣”只是必然會發生的偶然事件,但“福德”不是如此。“福德”的道理其實是“業力”原則最高且最細微的面向之一。

  如同我常講的,“業力”要比“空性”難教。你可以概括的說,“業”就是因、緣、果。舉例來說,如果你種花,一旦把種子、肥料、土壤、水分、時間和空間等所有這些因素湊在一塊兒,假使又沒有任何障礙,花一定會綻放;在這種層次上了解因果還算容易。不過,一旦它涉及了某種隱含的因素,譬如你用同樣的種子種了十朵花——不只是一粒種子,而是十粒完全相同種類的種子——當其中一粒種子表現得不太一樣時,我們就必須更深入的探究。

  你對這些種子的照顧完全相同,可是這粒種子的表現就是不一樣,因此你進一步探究:也許這粒種子的前二代種子,因某個特殊事件而影響了它的基因。當我們開始探索更多隱藏的因素,有些人就從這裡開始變成宿命論者,有些人變成虛無主義者、科學家、有神論者、無神論者等等。

  福德可以被創造

  根據佛教的理論,福德是可以由你去創造、捏造、積聚的東西。

  假設你有兩個小孩,一個很懶惰,幾乎沒受什麼教育,書又念得不好,家事也不行;而另一個則是恰恰相反。可是他們長大後,你不抱任何希望的那個懶孩子,卻比較成功。這種事情經常發生。如果你問佛教徒,他們會說這是福德使然;或者他們可能會先說,這是業力的緣故。

  這麼說有點危險,因為許多人接著會想:“所以這就是我的命嗎?我不能改變它嗎?”很多時候當人們聽到佛教徒對“業”的解釋,他們的想法常是這樣。

  假設某人有六個鼻子,你不能說:“他無法擺脫他有六個鼻子的業。”這不是佛教徒對“業”的诠釋。業力不是要這個人不斷的想:“我擺脫不了這六個鼻子,我改變不了這種情況。”

  這一點很重要。“業”是你可以自己創造的;這意味著,如果你想要再多一個鼻子,你可以作整型手術,尤其如果“七”還是個幸運數字!了解“業”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共同的福德

  我現在要講得再復雜一點。有個東西我們稱之為“共業”,或者“共同的福德”。舉例來說,我們不知道我們有何種福德或沒有何種福德,所以某一位總統參選人會當選。我們都不知道。

  身為世界的公民與另一個國家的公民,我很關心這件事。因為我還是認為,美國總統在這世界上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就連非美國人,也需有足夠的福德才能讓美國選出一個好總統。  

宗薩仁波切:佛法不講運氣 修行更重福德

  修行共業:共同的福德(資料圖)

  福與非福

  當我們講到福德,我們討論的對象不單是一些很重大的事情,它也可能是看似微不足道的俗事;這完全是相對的。

  譬如說你開車到某個地方並且順利抵達,可是你卻沒有福氣把車停好,你到處找都找不到車位。如果本來把車停好後,你的約會將帶給你一些美好的時光,結果只因為找不到停車位而一切都毀了——這就是“缺乏福德”。

  不過,假設說,正當你一直找不到停車位,開車到處轉的時候,你本來要進去的那棟大樓突然崩塌了——是因為你的“福德”,所以找不到車位。

  福德的相對性

  福德卻實在每一件事情上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們的人際關系、經濟、政治、日常的世俗生活,甚至你說話的語調。從許多方面來看,它也是非常相對的。

  從中古世紀到現在,我們也許可以說因為我們擁有好的福德,所以我們有iPhone這樣的手機;我們不必走老遠的路去跟某人講話,打個電話就行了。

  不過從另一個觀點來看,像密勒日巴那樣的人應該會同意,正因為我們缺乏福德,所以生在這樣物質主義的時代。

  福德帶你接近實相

  佛法的參照點永遠是某件事情是否更接近實相真理,因此,任何帶你更接近實相的,就是福德的行為;任何帶你遠離實相的,就是缺乏福德。它的范圍可以從看起來很小的事情一直到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現在是以佛教徒的身分來說,身為佛教徒,我們會說,因為我們共同的福報,所以我們投生在一個仍有“佛、法、僧”概念的時代和地點,或至少仍有“佛”的概念。所謂缺乏福德可能小至當一個老師正要傳授深奧的教法時,你打盹了半秒鐘,或者有人咳嗽,以致於你沒聽到。

  基本上,任何帶你趨近實相的行為或情境,就是“福德”。那麼我們需要怎麼做呢?修行之道因而鋪展出來。因為我們需要更接近實相,任何帶我們越接近實相的事,我們要試著去作;任何帶我們遠離實相的事情,我們盡量避免。

 

上一篇:地藏菩薩靈感錄之助父生天
下一篇:佛門的境界與經濟學的缺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