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通過書本來學佛,如果沒有生命體驗,很容易看到片段。比如你看到一個人去種田,撒稻谷,澆水,然後長出了許多稻谷。你也去學習,也去撒稻谷,去澆水,結果長的不多,或者死了一大片。為什麼呢?因為你沒有看到全部。你要明白了,人家的田是在南方,是肥沃的土壤。可是你的田不是,可能是沙子,可能在海邊,被海風一吹,稻谷全沒了。這說明了什麼呢,就是基礎。
但一談到基礎,很多人就悶了。以為說,要讀許多佛教理論知識才是基礎。當然,這也是一部分。但是不同。修行要有生命科學。修行要從三個地方下手,生命,生活,人生。三點下手。第一,你要明白生命。
首先,我們是人,人之所以是人,是因為有身體。沒有身體,就是鬼了。有身體,我們才習慣說你是有生命的。生命是前提。那麼人的身體對人是如此影響的呢。這就要提到了藥師法門的一個理論:幻化色身即法身。
很多人會誤解了,我出三界,或者成佛後,我就是像神仙一樣,沒有身體,然後飛來飛去,或者放光,或者經常在空中顯靈。但我想,你每次念佛,你都見到佛在你面前飛來飛去,你一定覺得很麻煩。或者突然你念經時,一尊佛跑過來,你一定會嚇一跳。所以說,這就是我們通常的意識形態的問題。
成佛是靠人來成的,度眾生要靠色身來度眾生。你知道嗎?你成佛了,你要來度眾生,你還是得成一個人來度。不是變成神仙來度,不是變成鬼來度。而是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覺悟的,有慈悲有智慧的人。這樣子來度你。
好了,所以你要修行,必須要受到兩個現象的制約,一個是身體現象,一個是心理現象。你是佛,但又是人,所以還是得吃飯,屙屎,睡覺。這個是身體現象,心理現象,你就會有喜怒哀樂。這就是正常的。那麼你要能操控他們時,你才能算是,生死自如。煩惱減少。
跟各位講,大乘佛教的祖師,有沒有煩惱。一定會有煩惱。因為他有煩惱,他才能度眾生。沒有煩惱了,他就不想度眾生了。佛經說叫留一分無明不破,來度眾生的。
佛經的話,很簡單。但要修行,就要花費幾年時間,甚至幾輩子的時間。就像《楞嚴經》說,心能轉物。你要怎麼轉。身體就是你修行路上最大,最堅固的物,最堅固的妄想。你要怎麼轉呢?煩惱一起來,一發火,結果肝火過旺,就容易生病,頭暈目眩。你看能不能轉呢?很困難的。
像佛教中許多經典,對修煉身心,轉化身心都有講到許多。比如最普遍的,禅坐,或者叢林的早晚課的唱誦這都是轉化身心的方式。這裡面也是生命科學的部分,只是人們很少去研究。而且現在人心很浮躁,修行都喜歡通過大腦來學習。所以理論越學越多,轉化身心卻跟不上。
古印度的修行中,有很完整的轉化人體的四大,以及人體的三脈七輪。比如喉輪健康發達的人,聲音就很有磁性,外在的表現就很謙卑。海底輪發達的人,外在表現很踏實,不會漂浮。海底輪有問題的人,和大地的鏈接就出現問題,常感到不安全感,得不到長輩父母的認可。可見身心是互相影響的。
要修行,先要身體健康。這個健康的標准,不是按照西醫檢查的標准。中醫講的,起碼心要正,然後身體五髒六腑的氣場都要很正,這才是健康。
人體的五髒對應五種德,或者五種戒。這個髒在古代的寫法是月字加藏字。月是代表肉,就是說,人體有五個肉的器官,藏著五樣東西。這五個東西,在儒家說是仁義禮智信,在佛教是說五戒,戒殺盜YIN妄酒。在天上的行星對應是金木水火土。
藥師法門講到,人體能吸收外界的東西。就是通過五髒來吸收。人要健康,要成就,首先要順應大道。那就是順應天的德行。就是佛家的五戒。五髒就會健康,那你身體就健康。五髒健康的標准,就是心態上要健康。就看一個人陽氣、正氣足不足。
近代王鳳儀說的,要找好處,認不是。這也是治病的方法。找好處,就是往五髒吸收陽氣,認不是就是排除陰氣。這既是健康。有的人,一看報紙新聞,就看負面的,一看到當官的,就想到貪污。這就是吸收陰氣。那麼誰在吸收,就是人體的七魄,七種信息體。
修身中,有一種方法,先轉化七種信息體,猶如七尊佛,改變它的屬性。那就是要吸收陽氣。一個簡單的比喻,人會吸收一個嗜好。比如吃肉的人,會有吃肉的嗜好,而且越吃口味越重,甚至吃野味。這就是他七魄的能量已經陰寒,陰寒到極點,就墮落了。
嘴巴的吃是一種情況,眼睛看的,腦袋想的,也是同樣的。有人看社會新聞,都喜歡挖掘陰暗面,桃色新聞,會形成一個癖好。這也是七魄能量往陰寒方向發展。
心上要找好處,認不是。看到每個人都能找到他的優點,你就活在天堂之中,不是你死後跑到極樂去啊。你生前對這個社會充滿的怨恨,不滿,抱怨,死後怎麼能到極樂去呢。心已經充滿著陰暗,死後一定下地獄的。
往生前有兩種人,痛苦會少很多。第一是行善的人,他的磁場本來光明。第二種是行惡後,懂得忏悔的人,臨終前都能留下悔恨的淚,覺得慚愧的人,他的痛苦就會少很多。因為這個慚愧,就是他排毒素的方式。體內陰氣少了,心也會跟著光芒。
修身很簡單,就是六個字,找好處,認不是。但你要修,就要花一輩子的時間。王鳳儀時期,北方有許多善人,孝子,他們一心通過修孝順,修找好處,認不是。不僅病苦,惡病都沒了,甚至要開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