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懂得低頭,是人生的修煉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人性是固執的,做到低頭也是困難的,如果不懂得在現實面前適時的低頭,人生也就不會有太大的成就,懂得適時的低頭,是一種巧妙的智慧,沉穩的成熟。

  植物如此,倘若不低頭,就不會成熟,風會將之吹折,雨會使之腐朽,鳥兒也會將果實作為食物而果腹充饑,只有空空如也的秕子,才會昂著頭招搖在風中。
  人生也如此,至剛易折,至柔則無損,上善若水,是最好的選擇,便利萬物,而又能高能低,能屈能伸,方能順利長遠。
  所謂低頭,是適時的選擇,識時務者為俊傑;所謂成熟,也是辯證兼得,不能一味的追求一成不變的態度。
  生活中,如果一味的昂著頭生活,那就會給人一種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感覺,讓人敬而遠之,久而久之,人們就會覺得這是一種目中無人的傲氣,會不被認可,或遭傲慢無禮人排擠。
  現實裡,如果一味的低著頭,那就會給人一種懦弱,無能,膽小怕事的感覺,別人也會趁機欺負打壓,久而久之,會讓人們看不起,而作為另類處理。
  而適時的低頭,不只是一個動作,也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豁達的胸懷,是忍的境界;適時的低頭,不是委曲求全的懦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深謀遠慮。
  而成熟的標志,是一種百煉成鋼繞指柔的狀態,知道什麼時候昂頭,知道什麼時候低頭, 柔剛並進,進退有度,是一種謙遜的姿態。
  俗話說:“懂得低頭才能出頭。”有時候稍微低一下頭,是一種寬容,是一種從容,是一種競爭的避讓,是一種生存的智慧,留有一點存在的機會,才會有出頭的可能。
  有的時候,低頭才能看見自己的幸福,才能看見自己的不足,仰望出來的幸福不是幸福,低頭看看,身邊最普通的生活才充滿了真實的幸福;如果總是昂著頭,不會看見自己的缺 點,適時的低頭想想,反省一下自己,發現不足,才能完善自己。
  有的人,不屑於低頭,直來直去,硬撐強做,一直奉行“寧可玉碎不為瓦全”的精神,到最後傷害了別人,也斷送了自己。
  有的人,把低頭看作是恥辱和退縮,總覺得剛、猛、直才是英雄所為,才是硬漢子的做法。做事橫沖直撞,鋒芒畢露,卻不知,即使是最硬的弓,拉的太滿也會折斷,更不知道,即使是最美的月亮,也會有盈虧的自然之道。
  適時的低頭,就是需要我們的人生要有彈性和韌性,低頭的避讓是為了更堅定的前進,勾踐臥薪嘗膽,韓信受之辱,這些典故充分說明了“小不忍則亂大謀”的低頭智慧。
  人生在世,不都是稱心如意,天有不測風雲,保不齊會失意,保不齊會求人,保不齊會屈一下身,彎一下腰,低一下頭。
  傷大雅,只要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線,是不失顏面和尊嚴的,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能屈能伸才更坦然。
  適時的低頭,是成熟的標志,是一種取捨的智慧,不是無原則的妥協,而是理智的忍讓和忍耐,不是無條件的遷就,而是有意識的謙讓和迂回,是一種巧妙的人情達練。
  適時低頭,也是需要勇氣的,這種低頭是 一種平和的執著,是為了勝利,而不惜做出一些犧牲的勇氣,是一種大智若愚的謙卑,是一種走向成功的資格。
  適時的低頭,是一種明智的選擇,過一扇門,爬一座山,我們都需要低頭,當一根棍子橫掃過來,我們會自然的選擇低頭和放低身段,否則,受傷的一定是那個自以為是的硬漢。
  懂得低頭,會看清自己腳下的路,懂得低頭,路邊的野花會是你的鼓勵,懂得低頭,才能忍辱負重,懂得低頭,低頭便見水中天,懂得低頭,也是人生中的風度和休養。
  懂得低頭,也就懂得了不低頭,在金錢、 命運、權貴、邪惡、困難、人格面前,我們是絕對不能屈服,絕對不能低頭,否則,自己將淪陷其中,成為終生的奴隸。
  成熟的人,是不會讓自己撞的頭破血流, 而懂得低頭,成熟的人,是不會在絕望面前孤注一擲,而是選擇退一步海闊天空,巧妙的低頭,這即是一種策略,也是一種智慧。
  人生路途,荊棘遍布,相信低調做人,信奉一句話“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也許,我們的人生會走的更順利、更長遠,我們的人生也會擁有寬容、大度的成熟和智慧。
  如果人在低谷、檐下時無力回天時,不妨低低頭,也許,低頭就有一絲光亮,低頭就為自己開了另一扇窗,如果,生活中懂得適時的低頭,生命裡就會多一份韌性、一份成熟。
  如果懂得,低頭處事,昂首做人,也許會感悟到人生裡的諸多智慧的選擇。

 

上一篇:只有戰勝修行路上最可怕的小偷,才能達到光明安樂的金洲
下一篇: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不認識自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