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竹窗隨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竹窗隨筆系列短片  (第一集)  2014/12/12 華藏淨宗弘化網  檔名:67-005-0001

  有一位僧人生病多年,久臥在床,眾人都知道他快死了,而他自己卻不想死。如有人在他面前說到死字,他便不高興。我憐憫他,派人明白地告訴他:「你死期將至,趕快安排後事,然後一心念佛,求生淨土。」他卻認為:生病的男眾在生日前,忌諱談這些事,等過了生日再說。本月十七日是他的生日,不幸就在生日前一天死了。唉!「人命在呼吸間」這句話,本是佛對無病的人說的,何況病到將死的人,竟還執迷不悟,真是可悲啊!

  蓮池大師法語:

  一僧瘵疾經年,久憊枕席,眾知必死,而彼無死想,語之死,辄不怿。予使人直告:「令速治後事,一心正念。」彼謂男病忌生日前,過期當徐議之耳。本月十七日乃其始生,先一日奄忽。吁!人命在呼吸間,佛為無病人言之也。況垂死而不悟,悲夫!

  竹窗隨筆系列短片  (第二集)  2014/12/12 華藏淨宗弘化網  檔名:67-005-0002

  錢塘有位金姓人士,非常虔誠的持齋守戒。後來因病去世,他的亡靈附在一位孩童身上說:「我在世時修善事的時間不長,所以沒能往生淨土;今雖在陰界,卻也很快樂,可以來去自由。」有一天,他又附身,責罵他的妻子說:「為什麼要為我的後事,殺生款待賓客?現在有一位陰差跟著我,使我的行動不像以前自由了!」由於他的兒媳有孕在身,於是請問他吉凶禍福。他說:「這胎當生男,母子平安無事。下一胎還是生男,但是母子性命不保。」我將他說的話牢記起來,察看之後是否應驗。不久,他的兒媳生男。後又懷孕,還是生男,但是男嬰出生沒多久就死亡,男嬰的母親也跟著死亡。可見之前所說的都應驗了。所以若為父母而殺生,等於替父母增加罪業,豈是孝子能做的事!

  蓮池大師法語:

  錢塘金某者,齋戒虔笃。以疾卒,附一童子雲:「善業日淺,未得往生淨土,今在陰界,然亦甚樂,去住自由。」一日呵其妻子雲:「何故為吾墳墓事,殺雞為黍?今有吏隨我,稍不似前之自由矣!」子婦懷妊,因問之。則曰:「當生男無恙。過此復當生男,則母子雙逝。」予謹記之,以候應否。俄而生男。復妊,復生男,男隨斃,母亦隨斃。乃知一一語皆不謬。然則為父母殺生,孝子豈為之乎!

  竹窗隨筆系列短片  (第三集)  2014/12/12 華藏淨宗弘化網  檔名:67-005-0003

  佛經上說:「菩薩未能自度,先能度人。」意思是說,發大菩提心的菩薩,即使自己還沒有超脫生死輪回之苦,從最初發心開始,就發願要濟度眾生解脫生死。可是有一些愚昧的人看到這句話,錯會經意,以為菩薩只要度眾生就行了,不用再度自己。殊不知自己也是眾生之一,哪有度盡眾生而獨留自己不度的道理?所以一個真正發心的人,不應以菩薩度眾生為藉口,只一味忙著追逐外緣,而忘了自己內心的修證。

  蓮池大師法語:

  經言:「菩薩未能自度,先能度人。」愚夫遂謂菩薩但度眾生,不復度己。不知己亦眾生數也,焉有度盡眾生,而獨遺自己一眾生乎?何得藉口菩薩,逐外忘內!

  竹窗隨筆系列短片  (第四集)  2014/12/12 華藏淨宗弘化網  檔名:67-005-0004

  用耳朵聽聞所得到的常識,不如用眼睛閱讀所得的知識廣。用眼睛閱讀所得的知識,又不如用心領會所悟得真理來的深廣。所以,學習必須以心的領悟為主,眼看為副,耳聽為輔助。如果用眼看取代用心領會,所得的知識就淺陋了;如果以耳聽取代目讀,所得的常識就更加淺陋了!

  蓮池大師法語:

  以耳聽受而得者,不如以目看讀而得者之廣也。以目看讀而得者,不如以心悟明而得者之極其廣也。以心為君、以目為臣、以耳為佐使,可也。用目當心,斯下矣。用耳當目,又下之下矣!

  竹窗隨筆系列短片  (第五集)  2014/12/12 華藏淨宗弘化網  檔名:67-005-0005

  海昌這個地方有某位村民,家中有老婦人過世,她的靈魂附在家人身上,向人談起她平生所經歷的事情,以及陰間地府善惡報應的事情,講得很詳細,她的家人都圍繞在她旁邊聆聽。

  村民某在眾中突然攝心念佛,老婦人對他說:「你如果能常如此,何愁成不了佛道?」

  村民某問:「為什麼?」

  老婦人說:「你心中念著阿彌陀佛。」

  村民某問:「你怎麼知道?」

  老婦人說:「因為我看到你身上放光。」

  這位村民不識字,只是偶然在心中默念阿彌陀佛,尚且能使鬼生

  恭敬心,何況久修淨土法門的人呢?由此可知,念佛功德不可思議!

  蓮池大師法語:

  海昌村民某,有老媪死,附家人言平生事,及陰府報應甚悉,家人環而聽之。某在眾中忽攝心念佛,媪謂曰:「汝常如此,何患不成佛道?」問何故?曰:「汝心念阿彌陀佛故。」問何以知之?曰:「見汝身有光明故。」村民不識一字,瞥爾顧念,尚使鬼敬,況久修者乎?是故念佛功德不可思議。

  竹窗隨筆系列短片  (第六集)  2014/12/24 華藏淨宗弘化網  檔名:67-005-0006

  俗話說:「愛屋及烏」,這是形容愛其人,推而愛及與之有關的人或物。若緣分忽然改變,感情也隨著變化,就會從喜愛轉為厭惡,由厭惡又轉為痛恨,從前那種親愛的情分現在在哪裡呢?若由憎恨轉為喜愛,也是相同道理。因此,被人喜愛不必歡喜,被人厭惡也不必憤怒,一切皆如夢境、空花般的虛幻,都是因緣和合而成,本無實體,若因緣別離,即便散壞。

  蓮池大師法語:

  「愛其人及其屋上之烏。」言愛之極其至也。忽緣變而情遷,轉愛為憎,憎而又憎,向之愛安在哉?轉憎為愛,亦復如是。是故愛不必喜,憎不必怒,夢事空花,本非實故。

  竹窗隨筆系列短片  (第七集)  2014/12/24 華藏淨宗弘化網  檔名:67-005-0007

  白天眾多事務中,有的處理得不好或拿捏不定,到晚上睡到天將明時,起來靜坐,此時不受外擾,心境潔淨,自己忽然能夠清楚明白所有的是非對錯;白天哪些事務處理得不好,也都能清楚知道。由此可知,我們至今還沒有明心見性,都是因為事忙心亂而蒙蔽了原有的自性清淨心。古人說:「靜見真如性。」又說:「性水澄清,心珠自現。」的確真實不虛。

  蓮池大師法語:

  日間有事,或處分不定,睡去四五更起坐,是非可否忽自了然,日間錯處於此悉現。乃知爾來不得明見心性,皆由忙亂覆卻本體耳。古人雲:「靜見真如性。」又雲:「性水澄清,心珠自現。」豈虛語哉?

  竹窗隨筆系列短片  (第八集)  2014/12/24 華藏淨宗弘化網  檔名:67-005-0008

  唐朝龐居士將萬貫家財沈入湖海中,有人問:「為什麼不拿去布施呢?」龐居士回答:「我多生多世以來就是被布施所累,所以將這些財物沈入湖海中!」有些愚人就拿龐居士說的話作藉口,更加悭吝不肯布施。殊不知龐居士說這句話的含意,原是要為那些著相布施的人去布施相的捆縛,並不是說不要布施,或布施是不對的。

  智慧是一切行門的根本,若能以智慧行布施,不執著布施,不執著能施、所施及所施物三相,一切皆捨,雖終日布施又有什麼不可以呢?無奈凡夫總是執著於布施相,所以龐居士便作此沈海之舉,連布施的名與相也一並布施了!這樣的布施,可以說是大施、真施、無上施,怎能說龐居士不布施呢?

  蓮池大師法語:

  龐居士以家財沈海,人謂:「奚不布施?」士雲:「吾多劫為布施所累,故沈之耳。」愚人藉口,遂秘悋不施。不知居士為布施住相者解縛也,非以布施為不可也。萬行有般若以為導,三輪空寂,雖終日施,奚病焉?又凡夫膠著於布施,沈海之舉,是並其布施而布施之也,是名大施,是名真施,是名無上施,安得謂居士不施?

  竹窗隨筆系列短片  (第九集)  2014/12/24 華藏淨宗弘化網  檔名:67-005-000

  古時人們所稱的道人是:凡世人所看重的,修道的人卻看得很輕淡;而世人所輕淡的,修道人卻特別重視。世人所看重的是什麼?富貴名利。世人所輕忽的是什麼?身心修養。現今有些修道的人與世人同樣看重富貴、輕忽身心修養,這還能稱得上是道人嗎?

  蓮池大師法語:

  古所稱道人,以世所重者彼輕之,世所輕者彼重之故也。世所重者何?富貴也。世所輕者何?身心也。今與世同其重輕,是得為道人乎哉?

  竹窗隨筆系列短片  (第十集)  2014/12/24 華藏淨宗弘化網  檔名:00-000-0010

  醉生夢死這句俗語,實在是至理名言。世間人大概分為貧賤和富貴二種:貧賤的人從早忙到晚,這是為了謀求生計而忙碌;而富貴的人也是從早忙到晚,卻是為了享受五欲的快樂而忙碌。雖然這兩種人的苦樂受用不同,但都是一樣的忙碌,一直忙到死為止。但是,他們為了謀求生計與享受五欲的心識並不會隨著身體死亡而消滅,仍然會帶著這個心識隨業投胎,出生之後又開始忙,又一直忙到死;就這樣死了又生,生了又死,糊裡糊塗,如醉如夢,經百千劫,不停地輪回,沒完沒了。洞明世事,擺脫塵勞,眾生皆醉我獨醒,大丈夫應當像這樣啊!

  蓮池大師法語:

  醉生夢死,恆言也,實至言也。世人大約貧賤、富貴二種:貧賤者,固朝忙夕忙以營衣食;富貴者,亦朝忙夕忙以享欲樂,受用不同,其忙一也,忙至死而後已,而心未已也。赍此心以往,而復生,而復忙,而復死,死生生死,昏昏蒙蒙,如醉如夢,經百千劫,曾無了期。朗然獨醒,大丈夫當如是矣!

  竹窗隨筆系列短片  (第十一集)  2015/1/6 華藏淨宗弘化網  檔名:67-005-0011

  世間一般人,造作各種業行的一百人中,造善業的只有一二人;造善業的一百人中,能夠發心向道的只有一二人;發心向道的一百人中,能夠堅持耐久的只有一二人,堅久於道業的一百人中,能夠堅持到底、持續不斷,直至成就無上智慧,心不退轉的,只有一二人。能夠做到最後的這一二人,才可以稱得上是「真道人」。要成為真道人實在很不容易啊!

  蓮池大師法語:

  凡人造業者百,而為善者一二。為善者百,而向道者一二。向道者百,而堅久者一二。堅久者百,而堅之又堅、久之又久,直至菩提,心不退轉者一二。如是最後,名真道人。難乎哉!

  竹窗隨筆系列短片  (第十二集)  2015/1/6 華藏淨宗弘化網  檔名:67-005-0012

  古時候學道之人,與師家相見,才進入師門學習,師家便把一大事因緣(諸法實相)提出來互相參究。現在學道之人聚在一起閒聊時,大都說些世間雜話;即使外出學游,也與參師訪道全無關涉。古代的道風真的是愈來愈遐遠羅!恐怕無法再恢復了。唉,真可歎!

  蓮池大師法語:

  古之學者,賓主相見,才入門,便以此一大事因緣遞相研究。今群居雜談,率多世谛,漫游千裡,靡涉參詢。遐哉古風,不可復矣!嗟夫!

  竹窗隨筆系列短片  (第十三集)  2015/1/6 華藏淨宗弘化網  檔名:67-005-0013

  世人認為不識字、不懂事是愚笨的,這確實是愚笨的,但不是最愚笨的。有人讀遍各種書籍,沒有一個字是他不認識的;具備各種才能,沒有一件事是他不會的;乃至於談玄說禅,無不融會貫通。然而他對於真如實相、真如根源,卻依然顛倒迷惑,反而被先前所認為的愚人所取笑。這不就是愚中之愚嗎?

  蓮池大師法語:

  世人以不識字、不解事為愚,此誠愚也,非愚之愚也。讀盡五車書,無字不曉;收盡萬般巧,無事不能;乃至談玄說禅,靡不通貫。而究其真實處,顛倒迷惑,反見笑於向之所謂愚者,非愚中之愚而何?

  竹窗隨筆系列短片  (第十四集)  2015/1/6 華藏淨宗弘化網  檔名:67-005-0014

  世間一切有為法,剎那生滅而不常住,不論老年、少年,一樣都會面臨無常。然而年輕人畢竟還不知何時會面臨無常,總是妄想能壽命長久;若是老年人,則必定來日無多了,必須把生死大事先妥當處理、預先准備;如此一來,任憑無常隨時來臨,都可安心的放手離世,沒有任何束縛、掛念。這是晚年最要緊的事,千萬不可輕忽,不可疏忽!

  蓮池大師法語:

  無常迅速,雖老少無別。然年少人猶處未定之天,妄冀長壽;若老年人,則定然光景無多矣!須把身世事處分了當,從他無常朝到幕到,撒手便行,無所系累。此晚境大要緊處,不可忽!不可忽!

  竹窗隨筆系列短片  (第十五集)  2015/1/6 華藏淨宗弘化網  檔名:67-005-0015

  看見別人因謹言慎行、修養品德而名聲遠播,便用各種方法、多種途徑來尋求他的缺點和過失,這完全是忌妒心的表現,是刻薄不厚道的作法。或者看見別人有所著述,也同樣百般挑剔尋找他的過失,這也是忌妒心、不厚道的表現。

  殊不知,聽到一件善行,或看到一本好書,都應該隨喜贊歎。不但不贊歎,反而設法加入隱藏、毀滅,這是存什麼心呢?倘若此人的行為果然是偽裝的,或者此人的著述確實是邪書,自應提出公正的言論,嚴正地指出其錯誤處;不應該邊褒揚邊非議,曲從他人的行為而有谄谀的態度出現。

  蓮池大師法語:

  見人饬躬立德,名稱頗聞,便多方求覓其過,此忌心也,薄道也。或見人有所著述,其求過也亦然。不知聞一善行,覽一好書,皆當隨喜贊歎;而反掩之滅之,是誠何心哉?若果行系偽行,書系邪書,自應正言公論,明斥其非,又不當半褒半譏,依阿進退。

  竹窗隨筆系列短片  (第十六集)  2015/1/6 華藏淨宗弘化網  檔名:67-005-0016

  世間人稍具聰明才智者,便輕視念佛,以為佛是愚夫愚婦的事。他們只看見愚夫愚婦口誦佛名時,心不在焉,而不知這種人只能稱為讀佛,不能算是念佛。真正的念佛,必須是念從心起,心裡不間斷地思佛憶佛,使之不忘,這才叫做念。試以學儒的人作比喻:儒家學者,念念思憶孔子的言語、德行,久而久之,他的思想言行幾乎可以與孔子相去不遠了。

  現在的人念念思憶世間的五欲,不認為這是錯的,反而批評念佛的不是。噫!像這樣空過一生,還不如去學做愚夫愚婦念佛呢!可惜的是,唯有真正有智慧的人才肯去念佛,沒有智慧的人就不可能去念佛了!

  蓮池大師法語:

  世人稍利根,便輕視念佛,謂是愚夫愚婦勾當。彼徒見愚夫愚婦口誦佛名,心游千裡,而不知此等是名讀佛,非念佛也。念從心,心思憶而不忘,故名曰念。試以儒喻:儒者念念思憶孔子,其去孔子不亦庶幾乎。今念念思憶五欲,不以為非,而反以念佛為非。噫!似此一生空過,何如作愚夫愚婦耶?而惜乎智可能也,愚不可能也。

  竹窗隨筆系列短片  (第十七集)  2015/1/6 華藏淨宗弘化網  檔名:67-005-0017

  榮耀的功名及豐厚的利祿,這二者都是世人所競相追逐的,而古賢說:「有人拚命追求名利,偏偏無法得到;也有人想推卻名利,反而被名利所拘,苦於無法避免。」這句「卻之不可免」說得最極玄妙,世人應當深信,並要細細去領會。「名利是求不到的」,這句話一般人還能理解;而「要避免名利卻無法避免」,這句話的含意就很少有人能理解了。假如你能明白「名利無法避免」這句話其中的道理,是指「一切都是業果」,還有什麼好求的?有些人求不到名利時,會非常怨恨;得到名利時,又非常歡喜。假如你能明白「名利無法避免」的道理,還有什麼好歡喜的?又有些人,自己得到名利則歡喜,若他人得名利則心生嫉妒,假如你能明白「名利無法避免」的道理,還有什麼好嫉妒的?

  明白名利是無法避免的道理,幾乎就能通達明白一切禍福都是自己宿世因緣所感召的,若能進一步了悟萬境都是因緣所生的,所以都是畢竟空、不可得,那麼對於個人的事業成敗及名利得失就會毫無興致了!由此可知「卻之不可免」這句話的玄妙之處了。

  蓮池大師法語:

  榮名厚利,世所同競,而昔賢謂「求之既不可得,卻之亦不可免」此「卻之不可免」一語最極玄妙,處世者當深信熟玩。蓋求不可得,人或知之;卻不可免,誰知之者?如知其不可免也,何以求為?又求之未得,不勝其愠;及其得之,不勝其喜。如知其不可免也,何以喜為?又己得則喜,他人得之則忌。如知其不可免也,何以忌為?庶幾達宿緣之自致,了萬境之如空,而成敗利鈍,興味蕭然矣!故知此語玄妙。

  竹窗隨筆系列短片  (第十八集)  2015/3/2 華藏淨宗弘化網  檔名:67-005-0018

  當庭院中百合花開的時候,白天雖然能聞到香味,但是僅有淡淡的清香;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才能聞到濃烈的香味。我們鼻子的嗅覺並不是白天時較遲鈍而夜深時較敏銳,而是因為白天到處都是喧鬧的聲音,各種紛雜的事物呈現在我們的面前,我們的眼睛忙於觀察各種事物,耳朵要去辨聽各種聲音,以致鼻子的嗅覺受耳目而分散注意力,所以無法專注。莊子說:「用志不分,乃凝於神。」這句話的確可信。

  蓮池大師法語:

  庭中百合花開,晝雖有香,澹如也,入夜而香始烈。夫鼻非鈍於晝而利於夜也,白日喧動,諸境紛雜,目視焉,耳聽焉,鼻之力為耳目所分而不得專也。用志不分,乃凝於神,信夫!

 

 

上一篇:關愛母親健康:母親四個十年應防病
下一篇:淨空法師法語:發菩提心是真正孝養父母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