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本源法師:佛教的四依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教的四依法

  四依法很重要。一、依法不依人。二、依義不依語。三、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四、依智不依識。

  什麼叫“依法不依人”呢?不是說這個人名氣有多大,“因為他是大和尚,我才信他”,不是的,要看他講的話是不是佛經祖師的傳承,這樣叫“依法”。如果他講的不符合經典,那就不能依從;如果有人雖然是個惡人,他說“念佛往生”,你就要依他,因為他講的是佛法。

  當初釋迦牟尼佛求法就是這樣子的,向羅剎鬼求法,求半句偈子,佛都獻身讓他吃掉。這叫“依法不依人”,不依這個人的名望、學問、資格、地位。但是,我看現在“依法不依人”的人,一萬個裡面難得幾個,講實在的,都是“依人不依法”,“因為他是我的師父,因為他名望高……”如何如何,“哎,你講的怎麼跟大法師講的不一樣?”這就不是“依法不依人”了,你講這句話,是在挑撥人際關系,是不是?我在這裡,隆道法師在那裡,“哎,你怎麼講的跟他不一樣?”如果我們兩個搞得有矛盾,那怪誰?怪你。

  他講的是禅宗,我講淨土宗,當然不一樣!佛法八萬四千門,釋迦牟尼佛講的這部經和那部經就不一樣,那怎麼辦?“師父,你講的淨土宗,經典依據在哪裡?你這麼講有什麼根據?”好,師父就交底出來,哪部經、哪部疏論,釋迦牟尼佛怎麼講,祖師怎麼講……如果聽過之後,“依法不依人”,雖然他沒有名氣、沒有修行、沒有道德,但是講的是佛法,就要依從。

  什麼叫“依義不依語”呢?佛法用語言文字來表達一個意思,如果死在語言文字上了,不能懂得佛法的意趣、指向的話,那是不行的。比如說,經中講“乃至一念”、“乃至十念”往生,如果你誤解說“我只念一聲佛號就能往生,再不用念了”,那就是沒有懂得《無量壽經》的意思;如果“依義”,如祖師講的,祖師講“乃至一念”、“乃至十念”是多到一輩子念佛,如果沒有這麼長的時間,臨終才遇到佛法,一聲、十聲也往生,這個叫“依義不依語”。你光依表面語言,就可能出問題。

  什麼叫“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了義”就是透徹的、真實的:“不了義”就是方便的、權假的。比如說,《觀經》講到三福九品回向也可以往生,這是“不了義”,是方便;《阿彌陀經》就講了:少善根福德因緣不能往生,念彌陀名號能往生,這個是“了義”。《阿彌陀經》是《觀經》的延續,《觀經》把定散二善講完後,歸到《阿彌陀經》,歸到最後一句話,說:“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我講那麼多,你就念這句佛號。”這是比較法,意思是說三福九品也可以回向往生,要念佛就更好。

  什麼叫“依智不依識”呢?“智”就是心智、智慧:“識”就是第六意識的分別見解。當然,我們沒有智,那我們依祖師。比如講“一心不亂”,你看到“一心不亂”四個字,如果用意識分別,“要這樣子、那樣子……”,那就違背了佛理。《阿彌陀經》也好,不管講怎樣念佛,不能違背彌陀本願,如果和阿彌陀佛所發誓願不相吻合,那一定是教化的方便,一定要歸到佛的本願,所以,善導大師把“一心不亂”解釋為“專復專”。

  善導大師是彌陀化身,他有智,那就依他的。從聖道門來講,如果悟得自性了,能悟得一切佛法真理了,當然“智”就開發出來了。禅宗尤其有這個特點,禅宗的公案講出來,我們都雲裡邊、霧裡邊,為什麼?凡夫都是第六意識的分別,這些公案是破除執著的,沒有智慧就不能了解,那只有聽祖師的。如果你不懂,看了很多公案,就會罵祖師了,“講什麼話?糊裡糊塗、顛三倒四的!”那你不懂得佛法。

  按照“四依法”學佛,確實能得利益。在淨土宗裡邊,我們曾介紹過,要門、弘願門,要門就是“不了義”,弘願門就是“了義”,弘願是阿彌陀佛真實本願;要門是釋迦牟尼佛應韋提希夫人請求講的,隨順眾生的根機,是調化的方便。所以,《觀經疏》講:“娑婆化主,因其請故,即廣開淨土之要門;安樂能人,顯彰別意之弘願。”釋迦牟尼佛應韋提希夫人請求,講淨土要門;阿彌陀佛顯彰祂的本心,即“別意弘願”,特別的意思,韋提希夫人想不到的。這才是真實、了義。

  那麼,了義和不了義之間的關系怎樣呢?從不了義,進入了義,這叫“由方便進入真實”。

  我們去勸化人家,有時講了義,有時講不了義。“念佛往生”是了義,“念佛保平安”是不了義,但是你不能說不對,確實有這個效果,但是,如果你先跟他講了義,他不能接受,所以,一開始先說“念佛病就能好,就能消災免難”,先要講不了義,隨他的根機;他進來之後,慢慢根機成熟了,就要講了義了,“念佛不能老求這個,求往生!”各位也在作這些事情。

 

上一篇:大安法師:如何放下多年來的怨恨和悔恨心
下一篇:方瓜是補血妙品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