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後面有這兩句話,這兩句話非常重要。現代佛門裡面,無論是修學哪個宗派,皆有魔障,而這些魔障,在禅宗、密宗裡頭特別多。念佛裡頭有沒有?不能說沒有,只可以說少,念佛法門裡面比較少,但是也有。為什麼會有魔障?《楞嚴經》這兩句為我們解釋出來了。
【楞嚴經雲,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這兩句話,我們要以通俗的話來說明,大家就容易懂。你在修學的時候,如果你不甚認真,大概沒有什麼境界出現;如果你很認真的去修,一定有境界。你參禅入定,定中有境界;你持咒,持咒的時候也會現境界;念佛,念到功夫得力的時候,也有境界現前。這些境界所謂是感應道交。境界現前,你就生了歡喜心,覺得自己功夫很不錯,你就入了魔境,就著了魔。你要問,為什麼著魔?佛法的修學,這在前面說過,無論修學哪個宗派,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它的樞紐都是禅定。定是清淨心,境界現前,你心裡生起歡喜心,你的定失掉了。甚至於貢高我慢的念頭生起來,煩惱現前,你看別人沒有境界,我有境界,我很了不起,你們都不如我,這就著魔了。要怎樣才不著魔?前面講的『不作聖心』,就是見到境界現前若無其事,如如不動,那就是好境界。
像古時候,我們在傳記裡面看到,淨土宗初祖遠公大師,他在一生當中,三次在定中,也就是我們講念佛止靜的時候,打佛七或平常念佛在止靜、靜坐的時候,見到三次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知道,慧遠大師在廬山建蓮社,提倡念佛共修。那個時候淨宗經典傳到中國翻成中文只有一部《無量壽經》,《彌陀經》、《觀經》都還沒有翻成中文。所以,淨土宗最初依據的一部經,《無量壽經》。雖然見到三次,遠公大師從來沒有跟任何人提起過,若無其事,見如不見,這是好境界。到第四次西方境界現前,是他往生的時候,他往生的時候這個境界又現前,他才跟大家說出來,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境界現前了,跟經上所講的完全相同,他往生的時候到了。於是他講,這樣的境界過去他曾經見過三次。這是人家心地清淨,人家有定功。凡夫沒這個定功,一見到之後就大聲宣揚,唯恐別人不知道,那就入了魔境界,那就錯了。所以,一些著魔的人,實在講沒有別的原因,喜歡神通、喜歡感應,這就是著魔的因素。
《楞嚴經》上這兩句話我們要記住,無論什麼境界,佛現前也好,魔現前也好,你只要把心把握得住,如如不動,《金剛經》上所講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那都是善境界。如果動了心,那都是惡境界。見到佛,你生歡喜心,見到魔,你生了恐怖心,都錯了,都是惡境界,要緊的是要不動心。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四集) 1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