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星雲大師:可與不可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在晚清末年的時候,知名人物曾國藩先生,他最大的特長,被人贊譽為“知人善用”,他對於如何知人、用人,讀他的《曾國藩全集》自能心領神會。他可以為滿清打敗氣勢如虹的太平天國,也是靠著他的識人、知人。在滿清對漢人不是太信任的狀況之下,他能夠保住大清的江山,曾國藩的“識人”,確實應該受到我們的肯定。

  歷史上知人用人的能者很多,但是不能知人善用的人,也不在少數。世間上,凡是做領導的人,政治界的也好、企業界的也好、教育界的也好,對於選用部屬,“識人”可能是一個重要的能量。有的人,本來事業難成的,因為“識人”,得天下英才而用之,什麼都轉危為安、轉壞為好了。也有的人,本來做得轟轟烈烈,由於“不識人”,最後一敗塗地。可見得,這個“識人”,關系著人間事業的成敗,這是很重要的因素。

  什麼是能用的人呢?什麼是不能用的人呢?在貧僧的心目中,凡是善事,都講“可”的,都應善用;凡是官僚,講“不可”的,就應該保持距離,以免影響好事。

  貧僧對這一個“識人”的問題,不能和過去這許多的歷史人物相比;因為貧僧沒有財勢,沒有交友廣闊,沒有選用天下英才的能力,只是說,在佛門裡面,有一些老成持重的發心人,或者一些肯得患難與共,所謂“發心”、“有共同理念”,那就是我們最得力的人才了。

  是人才?不是人才?要有選擇的慧眼。我對於是人才、不是人才,往往只看他做人對善惡能否分辨,他知不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他的性格是惡、是善呢?這是根本的條件。然後,我就是看這一個人對事情是肯得說“可”,或者說“不可”,我在這方面比較有計較。

  凡是說“可”的人,我覺得他肯得與人為善,肯得從善如流,必定有人緣,能夠和人相處。凡是一個人找上他,他都回答“不可”、“不能”,拒人於千裡之外的,這種人必然不受人歡迎,也就是所謂“官僚”、“打官腔”,沒有服務的性格。遇上這樣的人,大部分我也都不喜歡用他。

  在佛門裡,有所謂“宗門思想”,你對於信仰虔誠不虔誠?你對於工作倫理知道分寸嗎?你對分內的事、不是分內的事,都能很關心嗎?你肯得主動的處理事情嗎?或者你有道德勇氣嗎?你對於情、理、法,都能照顧周到嗎?

  記得多年前,有一個弟子從美國旅游歸來,他很得意地說:“我只要講一個字,在美國就能夠通行無阻。”有人好奇問他:“一個什麼字?”他就用英文說:“No”,就是不可以、不知道、不懂、不會的意思。

  又有人問他:“為什麼一個‘No’字,就可以讓你在美國通行無礙呢?”他說:“例如,我在海關,他們用英文問我入境的情況,我就回他:‘No’。因為他怕麻煩,怕跟我啰嗦,就批准我,讓我入境了。或者在美國駕車,有違規了,警察來取締,跟我講什麼話,我都跟他說‘No’、‘No’,意思是說,你講的英文我都聽不懂,他也嫌我麻煩,就把我放行了。”

  就這樣,過了不久,他又到美國去旅行,但這一次,我從別人那裡聽到說,他被美國的警察機關逮捕了。因為“No”,不能走遍天下。

  幾十年來,在我身邊接觸過的一些人事,如果我看到他們的性格不肯以助人為本、不肯以結緣為要,我大都是隨他們自然發展;因為凡是說“不可、不能”的人,必定無能,必定破壞好事,必定不能與人合作。因此,我對這些說“No”、說“不能”的人,大多不會重用他。

  相反的,凡是肯得講“我能幫你什麼忙嗎?”、“有什麼我可以為你服務嗎?”、“什麼事我來替你做做看”,能夠主動、能夠見義勇為的,所謂“助人為快樂之本”,有這種性格的人,我都非常欣賞。

  例如,做一個知客師,客人來了,他必定需要引導參觀,需要餐飲的招唿,需要聯絡什麼事情;但是,有的知客師父怕麻煩,都是問:“你吃過飯了嗎?”如果對方說:“沒有。”他就說:“喔,你趕快去吃飯!”事情就這樣推诿了。

  或者,客人來了,有的知客師噼頭就問:“你有到大雄寶殿拜佛嗎?”客人說:“還沒有。”他就說:“你趕快走那邊去拜佛。”把客人打發走了,他就沒有事了。

  這類的知客師,雖然看起來也不是什麼罪大惡極的壞人,但是這種沒有真誠待人的心理,哪裡能獲得人心歸向呢?

  所以,做一名知客師,對於來訪的人,都要知道他的需要。所謂“知客”,就是要“知”道“客”人需要什麼,他需要吃飯嗎?他需要住宿嗎?他需要找人嗎?他需要辦事嗎?他需要聯絡什麼嗎?你都要能認識、了解,自己承擔下來,幫助他一一解決問題,不要推三阻四。

  像我們當初建寺院,要去辦建築登記的時候,到了縣政府,他說你到民政局;我們到了民政局,民政局說:“你到建設局。”我們到了建設局,他說:“你這個是宗教的嘛,應該再回到民政局。”他們就在那裡推來推去,我們也不知道究竟要找哪一個局才好。

  曾經香港有人寄了一尊佛像到宜蘭給我,我到基隆海關辦入關手續,就在那棟大樓裡上上下下,不知跑了多少趟,都還找不到頭緒。後來有人告訴我:“你不要這麼麻煩嘛,找個報關行幫你的忙,問題就能解決了。”我心裡想,唉!都怪自己。要節省經費,凡事親自操勞,有時候確實耗費時日,不容易達到目的。

  記得有一次,我到海外訪問一個地方,他們用最好的飯店招待我,但是房門外面經常站了一個人。是來監視我們,還是替我們解決問題?我也不知道。不過,我在房間裡,多次聽到有人來找我,他都是大聲地問:“你來干什麼的?”“我來找星雲大師的。”“你找他干什麼的?”來人聽了,都不知道怎麼回答。

  或者來人說:“我是大師的親戚。”這個人又說:“今天不可以!”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這個人要說“今天不可以”。來人聽他這麼一說,也只得告退了。

  我到這一個地方是如此,到另一個地方也是這樣;這種國民,已經養成沒有服務的性格,凡事都想拒絕了事,一句“不可”、一句“No”,什麼事就都了了。

  後來,我又到了另外一個國家,那一個國家的飯店服務人員見我一到,就起身來問:“我能幫你服務什麼嗎?”“我可以為你做什麼嗎?”他承攬了我想要做的事情。他說:“你跟我來,我帶你到什麼地方去。”他不但幫我找到我的目的地,還幫我找到我要找的人士。

  美國迪斯耐樂園,所以能在世界各地發展到這樣的盛況,他就是講究服務精神。例如我曾在一本書看到,一位母親帶了一個小孩,小孩忽然要上洗手間,不知道在哪裡。剛好有一位服務人員經過,母親向這位服務人員提出要求。他說:“我帶小朋友去。”走了好遠的路,之後又把小朋友帶回來。這位母親是一位很富有的人,後來就出錢支持迪斯耐樂園,感謝他們這種服務的精神。

  另外,我還記得一件事。有一位老太太爬山,遇到下雨了,從山上走下來經過路旁一間小店,裡面有一位年輕人招唿她說:“老太太,請你坐下來,在這裡躲個雨吧!”並且端了一張凳子給老太太坐。這位老太太也沒有要買東西,不過,年輕人還是殷勤接待。等到雨停了,還送老太太從哪裡走路,到哪裡坐車。

  過了幾個月,這位年輕人收到一封信,說這位老太太要贈送他一家公司。塬來這位老太太也是一位富婆,她認為年輕人的主動熱忱服務,值得把公司託付給他。所以,推诿不能致富,服務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幾十年來,我在世界各地弘法旅行,也會遇到這許多歡喜說“可”、歡喜說“不可”,歡喜說“No”、歡喜說“Yes”的人;所以,我對於教育徒眾,也沒有什麼其他特殊的辦法、技能,都是告訴他們:我們做人,第一要與人相處,辦事要主動,要先開口,要有微笑,要承擔對方想要做的事情,要能幫他解決問題。就是自己不能做到,也要很詳細地告訴他處理的程序:第一先找什麼人,第二可以找什麼機構,第三可以做什麼……事情要這樣的進行。

  在四、五十年前,我想,我們大多數的人都有過的經驗,為了報一個戶口,沒有到戶政機關跑個四、五次,戶口都報不成。在我們的經驗裡,第一次來報戶口,辦事的人說:“你有身分證嗎?”我就拿出身分證。“戶口名簿呢?”我說:“我不知道要戶口名簿啊!”他說:“沒有戶口名簿,報什麼戶口?”我只有說:“對不起,我明天再來。”

  第二天,我拿了戶口名簿再來找他:“我要報戶口。”他說:“你有帶印章嗎?”我說:“哎喲,報戶口還要帶印章啊?”他就說:“你不蓋印怎麼能有信用呢?”想想他說得也是有理,我就說:“抱歉,對不起,我明天再帶印章來。”

  到了第三天,我又去報戶口,“你的戶長有證明嗎?有承認給你報戶口嗎?”我想:“啊?這個戶口名簿不就是戶長給我的嗎?”他說:“不行,要戶長提個證明才可以。”

  為了報一個戶口,沒有花一個禮拜來去,手續都不能完成。你為什麼不一次告訴我要帶什麼證件、什麼資料才完整齊全呢?其實,那個時候,是一個講究紅包來往的時代,有紅包,一次就“可”;沒有紅包,多次也“不可”。一個公務人員這種態度,這麼刁難人,你想,我們的行政效率還能有成果嗎?

  吳修齊先生,是台灣最早期的企業界大老、統一公司的創辦人,有一次他跟我談到,他在二十多歲才開始做小服務員的時候,鄉村的人士在鄉公所裡,要領個什麼表格、填個什麼文件,因為早期普遍知識不夠,大多不會填寫,他說:“別人拒絕的,我都上前說:‘我幫你’,我就是這樣歡喜幫他的忙,解決他的困難。這只是一個簡單的事,舉手之勞啊!所以,我後來事業順利,大概與我服務的性格也有關系吧。”

  很可惜,過去我們政府基層的服務人員,都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就決定在他的性格的“可”或“不可”。如果常常說“可”,前途必定上升;如果處處說“不可”,只有越做越沒有人緣了。

  所以,我們看到很多人,他們的事業順利,並不是單憑學歷,也不是只靠能力,就是憑著肯得為人服務、肯得主動幫別人的忙;反之,到處碰壁,到處沒有人緣。

  貧僧自喻是“破船多攬載的人”,凡是人家和我商量,或者求助於我,只要能力所及,我都不擅於推辭。

  例如:有人跟我說,現在的孤兒很多,要辦孤兒院,我知道這個可以,那麼我就辦孤兒院。有人跟我講,現在的老人跟年輕的兒女有代溝,應該要有個老人安養的地方。我想這是好事,可以,那麼我就辦老人院。有人說,現在的青年學子,為了繳學費困難,讀不起學校,由於過去我也是這樣,那麼現在我有能力可以辦小學、辦中學,甚至辦大學。辦一間不夠,可以再辦一間,從這個國家,再辦到那個國家。我自己雖然條件不夠,但我可以藉助別人的因緣,沒有什麼不可啊!

  因為這一個“破船多攬載”的性格,貧僧覺得世界上沒有什麼不可,所以後來辦報紙、辦電台、辦電視、辦佛光會、辦讀書會、辦都市佛學院、辦叢林學院、成立美術館、推動雲水書車、雲水醫院等等,都是因為我覺得沒有什麼不可。

  經常有人跟我說佛經看不懂,實在說,不是文字看不懂,而是道理很深。我不能因為道理很深就煺卻,所以就努力想辦法,讓佛法的道理能夠淺顯易懂,能夠講了可以讓人明白。只要我肯發心、有心,又有什麼不可呢?

  後來,我又邀請大陸一百多位教授來協助佛教經典的白話翻譯工作,請慈惠法師幾次到北京、上海去聯繫相關的事情;這麼一來,我的人緣越來越廣,我的助力越來越多,事情也成就了。可見得,好事要“可”,壞事要“不可”。

  有的人在一生當中建一間寺院,都難以成功,像過去的寺廟,都要經過幾代人的建設才能完成。現在,我在世界五大洲多少個國家建了多少的寺院,我哪裡有能力?我只是有一個性格:“可”。

  我到了美國,王良信先生對我說,要在美國建寺院,我說“可”;我到了歐洲,黃老太太和江基民跟我講,希望在法國建寺院,我說“可”;我到了荷蘭,中國飯店的羅輔聞說,要在當地建寺院,我說“可”。全世界所有的地方,要建寺院,我都講“可”,很少有什麼地方說“不可”。

  但我說一句“可”,後面的負擔就大了。對方只是給一個建議,他是一位在家信眾,哪裡有那麼大的財力擔當?我必須去解決問題:我要幫忙買土地,我要集合地方人士,我要徵求大家的意見,我要找尋工程人員,我要在這裡有所示范,我要肯得服務、我要犧牲奉獻……。所以,這一個“可”的後面,跟著要有許多的能量、因緣,在這裡貢獻、在這裡助成。

  所以我說,父母沒有給我什麼財富,但是,他們生給我一個很好的性格,那就是:“可”。因此,我有一次在講演的時候,忽然說到,我們不要只是讓上帝“萬能”,我們自己也應該“無所不能”。所謂“能大能小、能前能後、能進能煺、能有能無、能苦能樂、能早能晚、能冷能熱、能富能貧、能上能下、能飽能餓、能高能低”……我無所不能、無所不可,自己做個萬能的上帝。就等於佛教說“人人有佛性”,自己能做佛,應該人人也能成上帝。所以我在想,假如基督教像佛教一樣“我是佛”,人人都能成上帝,那這個世界必定非常平等、非常美好!

  過去,貧僧在佛學院擔任院長的時候,學生要請假,這個事在訓導處應該就可以處理了,但老師們都說不准、不可。學生就來找我,我不但說可,還問他:“你要幾天呢?”他說:“三天。”我說:“路這麼遠,三天不夠啊!五天、一個禮拜吧!”學生一聽,感到很意外,以為我這麼好說話。其實,我只是懂得人性而已。

  為什麼?因為他回去三天,和父母分別了一年、兩年,忽然回家了,家裡的人必然歡喜,等於過年一樣,請他吃飯,給他贊美,家庭真是樂園啊!佛學院修道的生活多清苦、多淡泊,當然,還是家裡讓人留戀了。

  但我叫他在家裡待一個禮拜,三天以後,“過年”的日子過去了,總不能叫家人天天來宴請、天天來恭維、天天來贊美,到了第四天、第五天,大家都冷淡下來,他就百無聊賴了,開始想到佛學院團體生活的種種美好。一念之間,什麼是天堂、什麼是地獄,他就可以分別。他就會想再回到學院,不想要再回家了。

  所以我覺得,人生要從積極面、向上、向前、向好去發展,不要朝負面的“不可”、“不行”、“不能”去想,那是不能成事的。

  今天的青年們,在你的性格裡,好事你都“能”嗎?你能跟人結緣嗎?你能擔當責任嗎?你能吃苦耐勞嗎?你能勇於負責嗎?你能吃虧忍耐嗎?你“能”、你“可”,廣結善緣,放心,你必定會成功。“可”,也不是別人來教我們的,是自己內心的潛能。你潛在的能量,能夠發揮出來,這是非常重要的。

  實在說,佛光山有的徒眾,也是勢單力薄;但是“為了佛教”,他發心、他“能”,就可以在海內外開山建寺。有志於向學的,鼓勵他讀書,他覺得“能”,我們就培養他,他就能從碩士、博士畢業。

  所以,自己要有能量,才會有外緣,“能”是因,外緣是“緣”,有了“緣”沒有“因”,也不能成長啊!好比風調雨順都有了,沒有種子,又哪裡能生長呢?所以,大家不妨審視自問:“我是一顆菩提種子嗎?”

  在西方國家,一條繩子一攔住,“不可”,這是法律,當然就是不可。在我們,辦大學很困難啊!但“可”,雖千萬人吾往矣!“可”的後面,要有承擔、要有力量。這麼簡單一個成敗的關鍵,你能叫貧僧不說嗎?

 

上一篇:智渡法師:世界末日會到來嗎?
下一篇:達真堪布:2011百日共修壽命無常(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