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印度北方有個叫波羅奈的國家,國王有位太子名叫慕魄。出生以後,便知宿命,他對自身從無始劫以來的善惡苦樂、壽夭美丑,通通都知道得清清楚楚,好像就在眼前一樣。因此,他心存怖畏,一直寡言。
到十三歲,慕魄太子更是大大地轉變,整日閉口不言,如聾、如盲、如啞,好像木偶泥人一樣。
國王只有這麼一個寶貝太子,當然全國人民對他都很愛戴敬重。在王宮裡面,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羅綢緞,住的是巍巍大廈,聽到的是美妙音樂。可是這些都引不起太子的興趣。他雖穿衣吃飯,但不說饑說寒,說飽說暖。沒有愛憎表情,等於石人;恬淡質樸,又宛同枯樹。國王看到這一情況,心中憂慮,非常悲苦,恐怕鄰國引為笑料,甚至會俟機前來侵犯。
一天,國王在宮中請了許多婆羅門教有學識的人,要請教他們,太子的不喜言語究竟是什麼原因。婆羅門教的教徒不明原因,只是口出妄言,胡亂說道:“這是個不吉祥的孩子,不要看他相貌端正,其實他身上正藏著禍根,將殃及雙親和國家,後患的厲害,不久就可見到。”
又有一個婆羅門說:“大王沒有其他太子,都是因為這個惡子的妨礙所致。最好是把他活埋了,大王的聖體方保無恙,國家也才不致危險。然後,大王就會再生尊貴的太子,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國王聽信婆羅門的話,深為憂愁,寢食不安,即日召集年老大臣,共同商議。有的建議說:
“或者決意把他遠棄深山,或者把他沉入江河。”
“還是作個地室,旁邊留門,供給糧食,用五個人去服侍他,終年累月把他幽禁在其中。”
國王終因父子之情,覺得後者所說的道理較近人情,就采用了。
太子明白眾人對他的看法,覺得他們愚癡可憐。但已禁語鎖口了,也就一任他們所為,不去計較。
王後的疼愛自不待言,只是她違抗不了婆羅門的權威,不能制止其事。她傷痛哀呼,淚如雨下,事不得已,只得把太子所需要的東西裝箱運去,再挑選比較溫良的僕人同去,教他們要好好侍奉太子。
臨去時,太子坐在車上想到:
“可歎父王母後認為我是真的癡症。實不知,我之所以不言語,是想超脫口業,安身避患。父王不加細察,反受邪人所欺,真正可憐。”
地室還未造好,太子取了自己的璎珞寶珠,自由自在地信步走到河邊,入河洗浴。洗畢,他穿上新淨的衣服,帶上寶珠,來到造地室的地方,問工人道:
“你們做這地室何用?”
工人回答:
“國王的太子慕魄生來喑症癡痖,十三歲了還不會說話,造這地室,就是為了關禁他所用。”
太子就說道:
“慕魄太子嗎,我就是。”
眾工人很是驚訝,到車上查視,已空無一物。回至室旁,細細端詳太子的儀表、行動,深為詫異。這時許多行人都停止前進,飛鳥走獸更集聚在太子面前,要聽太子說話。太子說:“你們詳細地觀察看看,我的容貌、言語、行動,是不是和人家的批評一樣呢?為什麼你們也被迷亂,而來造這地室,要把我關起來呢?”
眾人見太子開口,並且出口成章,於是又驚又喜,一時都呆住了。太子的威嚴漸漸攝住了大眾的心神,有人合掌,有人禮足,也有人勸請太子登車,返回王宮。造地室的眾工人,這時都伏地哀求太子寬恕罪過。太子安慰道:
“你們是奉命而行,身不由己,我不加罪責怪你們。”並對勸請他返宮的人,明白表示道:“既已被嫌棄,我沒想到要回去了。”
太子這麼說後,眾人驚訝不已!
這時同行的五位官人趕快飛奔回宮,報知國王和王後。國王和王後聽說了,悲喜交集,立刻駕車前往,想接太子回宮。
在國王未到之前,慕魄太子發願道:
“我已脫離家庭、名利以及地位的束縛,正應該長住此處,一心學道。”
當時這裡有一所優美幽靜的園林,園裡名花、貴樹、慧鳥、天樂、甘泉等都齊全無缺。太子就想常住此間,專心學道。
不多時,國王駕車前來,遠遠見到太子在樹下端坐。慕魄也見到父王母後同車來臨,急急起立,上前迎接,恭敬作禮,迎入園中。國王和王後見太子精神活潑,言語流暢,聲音洪亮,歡喜得心花怒放。馬上催促他一同返城。慕魄很驚惶,他站開遠遠地行禮,向父王母後陳詞說道:
“我入世至今,已經十三年,多生往事,罪業福報,歷歷在目,沒有一項忘失,因念地獄之苦,都是由口業所造。如果一言失檢,就得受萬劫之苦。為此,出生以後,即便寡言,經過十二年以來,宛如一日。又思及禍從口出,雖行寡言,終非究竟,倒不如無言,乃可絕斷禍根。父王母後!現在我將往昔墮地獄的前因,報告你們:
從前有一位國王,統治著許多小國家。這國王名叫須念,生性很仁慈,所以對待下屬國家很寬大。那些小國王以為他很好欺負,就互相計劃說:
‘我們看須念大王既和善又軟弱,有德無威,怎能做我們的領袖,來統理我們為盟國之王呢?如果我們合作,用武力去推翻他,一定可以成功。’
經決議後,各小國王即大興兵馬,浩浩蕩蕩地向波羅奈國而來。
仁慈的須念王不想動干戈來損害百姓,他用“以柔制剛”的辦法,送了許多財寶給來攻打的小國家,叫他們好好回去。又復加以重爵厚祿,多方慰喻,這些小國家的軍隊因此就感恩而退了。
但須念王的柔和手段,對付那些頑強的小國,只能維持短暫時間的安靜。不久,他們又聯合來攻打了。一次再一次的侵擾,使須念王的臣子們很氣憤,他們聯合起來對須念王說道:
‘那些屬國無端興兵,累次侵犯我國,驚擾人民,使我們防不勝防,大王的仁慈已經不能再用了。請大王下旨,召集人馬,我們好去討伐他們,以除動亂。’
須念王對大臣們說:
‘為人父母的,應以仁愛去教育子女,才是正當的方法。那些小國家就等於是嬰兒。嬰兒是什麼也不懂的,我們應該憐愍無知的嬰兒。如果用強暴,用武力,施於嬰兒身上,於心何忍呢?’須念王終於不忍掀動干戈。
大臣們見須念王無動於衷,遂瞞著須念王下令,舉兵討伐無禮的小國,殺傷眾多的人民。
須念王得知了以後,淚如雨下,即為諸國死亡人民服喪,對那些死亡者的家屬百般撫恤,寡婦孤兒沒有一個讓其失去住所。
諸小國王看到須念王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很受感動,頑強的心終於被折服了,又都紛紛來歸附。這次是出於真誠的降服。
須念王的欣喜真是難於形容。為欲慶賀世界和平,須念王在王宮大擺筵席,招待屬國的君臣。
廚司為調和眾人口味,必需烹殺牛羊等六畜,只得去禀告國王。須念王心裡雖不願意,但事出不得已,也只好連聲說好。由於這一因緣,死後墮入地獄,經過多劫,受盡地獄種種毒刑,到罪期滿後,又重復為人。”
慕魄太子報告了他的前世因緣以後,接著說:“自此以後,每每憶及,心甚戰栗,汗流浃背。因恐再與那些苦報相會,所以才保持靜默,想脫離俗緣,躍出紅塵。”
“今天我之所以開口說話,因恐父王以後也遭遇到如此禍殃。一旦墮入地獄,沒人救拔,就永無出期了。所以送個消息給父王,使父王能明白,應該如何處理。”
國王聽完太子的話後,很是感動,就對太子說道:
“你說得不錯,到今天我才知道你是個有超人智慧的人。我們的國家正需要像你這樣能干有德的人來統治,現在你跟我們回去吧!”
太子說:“父王!我現在看世間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虛幻不實的,沒有一樣事能引起我的興趣,也沒有一樣事情令我留戀。世間的財寶,我把它當作禍根;人情的恩愛,我把它視為苦源;眾多的欲望,我把它看作火坑。如果我此時又再為王,一定會驕奢,貪求快樂,使百姓憂苦。這樣我不是又造地獄的因了嗎?因此,父王,我決意不回去了,請父王母後保重。”
國王知道太子學道心堅,只得放棄要他回宮的念頭,聽由太子去學道。
慕魄太子很安心地在園林精進苦修,終於成就了聖果。
【學文解讀】
從這個故事咱們就知道,因為這個太子知道因果,所以他對因果造成的後果非常害怕。明白了以後,那真是戰戰兢兢,直接就把嘴封住了,一句話都不敢說。我們正是因為看不到因果的可怕,所以誰都敢說話,說的話口氣一個比一個大。這就叫無明!
誰看見過佛的好處了呢?都沒看見。佛到底怎麼回事呢?不知道。我們仔細想,佛是什麼呢?在我們印象裡,估計只有個佛像。畫一畫,或者泥做的,拿純銅做得挺不錯,這就是佛像,我們看這就是佛。這可不是啊!佛可不是這個東西。佛的功德那是無量無邊,太多了。按照《普賢行願品》裡面講的,一切佛經過無量無邊劫數的時間來稱贊如來功德,說不完,永遠說不完。而且稱贊佛、如來功德那一定不能重復,重復不能算數,沒有一句重復的——無量無邊,說不完。普賢菩薩他能看到,他知道,原來佛這麼好!
我們看不到,所以對學佛動力不足,吸引力不足。一張口,一說啥,說的都是自己。為什麼?第一,我們看不到地獄的可怕、世界的真實的樣子;第二,我們看不到四聖法界、佛菩薩的好處。這是無明在起作用。正因為無明,我們啥都敢干。干很多稀裡糊塗的事兒。
所謂的有學識的婆羅門教跟我們現在這個社會誰相似呢?光搞理論,看不到實際情況——都是這些人,包括那些跳大神兒的、附體的,都是這些。自以為了不起一張口就胡言亂語。
如果研究《易經》就明白,《易經》的推論是從前面根據現有條件逐漸推論,推論到後面去了,這就是因果。《易經》跟佛法是一回事兒,都是因果。研究《易經》越深入就發現,其實《易經》的東西跟佛法沒什麼區別,原理上都一致。通過各種渠道,各種入手點,其實都能深入進去。就怕搞表面這些現象,不深入,這就麻煩了,這就可怕了。
這個故事跟我們特別強調什麼呢?注意口業。人啊,如果能夠管住嘴,那就省了無數的麻煩。壞就壞在這個嘴上,造惡全由這個嘴。吃進動物造成殺業就是嘴;說話諷刺別人,刻薄、傷害人通通都是這個嘴。嘴造成的問題是很大的、很可怕的!
所以佛專門為這個口制定了戒律,而且十善裡面為這個口制定的是最多的。所以我們無論如何,要管住自己的嘴,首先不能進毒,也不能往外出毒。口業是最麻煩的。過去很多修行人都持不語戒——禁語,禁三年、禁一輩子都有,就不說話。口業是最可怕的!
《大寶積經》裡面有一段,是《彌勒菩薩所問經》裡面講。有一群出家人,修得很好,持的是禁戒,還修頭陀苦行,修得很好。看見有兩位法師講經,法緣很勝,供養也很多,他們憋不住了,開始污蔑、誣陷人家,說那倆法師搞男女關系。結果,兩位法師的信徒全跑了。他們就因為這一句口業,經裡面講,在地獄待了無數年,到了人中呢,有五百世先做瞎子,做殘疾,最後見到釋迦牟尼佛了。遇到釋迦牟尼佛,他們還不修,天天沒事兒就是玩,不修行。多可怕!就這麼一句話,本來修行很好吧,也是出家人,又修頭陀又持戒,多好,就這麼一念、一句話,把自己毀了。很可怕啊!
我們修行,可不要以為說我們修得很好了,不行!因為什麼呢?因為我們這個世界惡濁,以為幾方面修得好了,就沒事了?不見得,有一絲的做不到,這一絲的惡業,將來就讓你到地獄待著去了,很可怕呀!
所以,為什麼歷代祖師反復說西方極樂世界好呢,因為它的環境好。無論修到低層次、高層次,環境要不好,有個人來誘惑,產生了個惡念,做一個惡事,就壞了。到西方極樂世界環境好,沒有惡人來誘惑,沒有惡的環境干擾,能在西方極樂世界圓成佛果。即使想成佛,那到西方極樂世界也容易——環境好。要在人中成佛就難,釋迦牟尼佛在人中成佛,多不容易,魔都來找麻煩,折騰死了。如果盯不住,那完了。
在我們這個世界修行要遇到無數的麻煩。平時沒事兒,除了必需的生活、工作、學習,空閒時間不要亂跑,不要亂串。
我們有惡因,如果沒緣,那沒關系,惡因不會形成惡果。有了這個惡因,再碰上這個緣了,惡果就出來了。非常快!所以沒事就在家裡修行吧,拜拜忏、誦誦經、念念佛,學習佛教資料,加深印象,都很好。沒事不要亂跑,跟人接觸一定要保持清淨,不要拉拉扯扯,不要把惡因拉出來了。要真正對因果理解透徹了,對這個世間現有的一切,都會敬畏、遠離。為什麼?現有這些物質啊、人啊,社會這些東西,其實基本上都是對我們心靈的傷害。我們千萬不能離開佛,離開了佛,就得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