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定亮法師:切莫因布施而生煩惱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布施是六度之首,是自度度他,福慧雙修,三學具足的途徑。是利益他人,快樂自己的行為。可是有很多人沒有布施出快樂,反而布施出煩惱來了。下面我例舉幾個因布施卻生煩惱的原因。

  有些布施不是因為悲心,敬心所產生的,而是屬於一種不清淨施。最典型的有兩種:第一種是求報施。看到有需要幫助的人,不完全是因為悲憫之心生起而行布施,而是在布施之時就帶著“現在我幫你,日後你得報答我”的心理。之後如果未能收到預想中的回報,便生煩惱了。第二種是希天施。布施供養佛,神,長輩不是因為敬愛之心,而是利益之心,有所求才行之,想要得到更多的財產,護佑等等。假如未能如願,便心生怨悔。所以不帶清淨心的布施是必然要生煩惱的。布施不是做買賣、做交換而是幫助、利益有需要的人。明白這個道理後清淨布施,此類煩惱就沒有了。

  有的人行布施之時,發心雖好,卻忽略了布施過程中的一些細節。有的表現得居高臨下,讓受施人有自尊心受傷害的感覺;有的人不注意時間場合,讓受施人陷入尴尬的境地;有的還布施後到處宣揚,讓別人心生反感.......。如此布施,非但得不到受施人的感恩,甚至還布施出怨恨來。要避免此類煩惱,就要學會在布施中注意方式方法,照顧受施人的情緒變化。

  有的人在布施時對所施之物沒有產生完全的捨心,這也產生了煩惱。一時沖動或者勉強之下將自己的所愛之物布施出去了,事後卻越想越後悔。不斷想著那個東西的好,越想越心疼,布施的功德也就此蕩然無存了。因此,在決定布施之時,對所施之物就要生起完全的捨心,從內心讓自己明白,從我決定布施的這一刻起,這個東西已經不屬於我了,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永遠屬於我們的東西。

  還有的人煩惱是因為布施了卻放不下。他是真正的可憐人還是騙子?我布施給他的東西他會珍惜嗎?諸如此類的想法一個個冒出來。越想越覺得不對勁,煩惱不已。布施的發心很重要,布施的過程有講究,但是布施行為結束之時,心也要隨之放下了。所施之物、受施之人、之後事情的發展等等都隨緣而去了。

  布施可對治貧窮、悭貪、我執,布施在大愛中和樂世間。假如因布施而生煩惱,那就與布施的初心背道而馳了。我們不但要布施,還要學會智慧布施、歡喜布施,切莫因布施卻生煩惱。


 

上一篇:定亮法師:學佛之事不能等
下一篇:周老師:人應該怎麼去改變疾病和命運?(8)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