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素食護生 :健康

 

春季濕氣易傷身中醫教你如何祛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現代人少動、多吃、熬夜、壓力大,也會造成腸胃消化功能受阻,水分代謝失調。請看中醫教我們如何祛除人體濕氣。

指導專家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毛以林內科主任、教授

濕氣,被視為引發及惡化疾病的關鍵。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對於外界溫度、濕度變化有自然調節能力,但有些人因體質、疾病或生活習慣不良,造成體內水分調控系統失衡,水分排不出人體濕氣重,由此影響健康。

判斷體內濕氣,簡易之法是看大便

春季氣候潮濕、陰冷,濕是最容易滲透的。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遇熱則成為濕熱,遇風則成為風濕,濕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怎麼判斷體內是不是有濕呢?“最便捷的方式,就是看大便。”毛以林認為,如果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濕,如果大便成形,但便完後總會有些粘馬桶,這也是體內有濕的一種表現,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點。

日常除濕辦法,勤運動避免潮濕環境

體內濕氣過重,會讓人覺得困倦、身體四肢沉重、沒有食欲、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腸胃炎現象。毛以林建議,用以下方法除去身體濁重濕氣,恢復神清氣爽。

勤運動。少動、飲食不節制及壓力大,造成濕留體內。運動可以緩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試試慢跑、健走、游泳、瑜伽、太極等健身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運用芳香、發汗及苦溫藥材,也可去濕。運用植物香氣來對抗感染病,是老祖宗的智能,如南方人隨身攜有艾草蒲殺菌,防止感染疾病。或在端午時節,家家戶戶門口掛把佩蘭、石菖及艾葉,取下後用來沐浴,也可消毒殺菌。

避免潮濕的環境。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境中,尤其對濕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如不要直接睡地板、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不要穿潮濕未干的衣服、水分攝取要適量等。

健身時,切忌在春天早晚繞樓散步,這在多濕、多風的春季尤其不能犯忌。

體質較弱者更要注意,春天本來就多濕、多風,樓與樓之間的風更是強勁,中醫認為“風為百病之長”,人體很容易受涼,引發血壓波動而導致發生疾病,這對於平時運動不足的年輕人或是老年人,更是危害大。春天的健身運動,最好選擇陽光明媚、室外少風處進行。

食療去濕佳品

薏米紅豆粥人人皆宜

此外,還可將舌頭吐出觀察一下,黃中帶膩,是體內有濕的表現。黃得越厲害,或膩得越厲害,說明濕邪越厲害。有的人,早上該起床時仍然很困,覺得頭上有東西裹著,讓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覺得身上有東西在包著,讓人懶得動彈,這也能證明體內濕氣很重,即中醫講的“濕重如裹”。

濕氣很容易傷身,重者使人出現明顯病症。臨床常見發熱、咽痛、食欲不振、口干、胸悶、嘔吐、惡心、脘腹痞滿、頭身困重、便溏洩瀉、面黃、小便黃濁、白帶黃多、關節酸痛紅腫、屈伸不利等。中醫認為,在致病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YIN邪氣”中,最怕濕邪。寒則溫之,熱則寒之;有風驅風,有燥潤燥,有暑清暑。而用燥濕法,十有八九會傷津液,濕邪還是除不去,所以中醫還有利濕、化濕、滲濕等對付濕邪的辦法。

“腸胃系統事關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毛以林表示,酒、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過食,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其寒涼性質。祛除體內濕氣,薏米紅豆粥是佳品,既能當茶喝,又能當飯吃。薏米,它可以治濕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紅豆,在中藥裡稱“赤小豆”,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紅色入心,它還有補心功用。在熬薏米紅豆粥時,不要加大米進去。因為大米長在水裡,含有濕氣,濕性黏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紅豆和薏米都是去濕的,本身不含濕,湯很清。中醫恰恰是利用了清的性質,來把人體的濕除掉。

此外,熱辣辣的姜汁發汗,最適合在淋雨之後驅散身體濕氣,預防感冒;苦溫的中藥甘姜,也如同慢火,緩緩將體內水氣逼散出來。

食療防濕品還有:高粱、玉米、苡仁、扁豆、水芹、洋蔥、冬瓜、馬齒苋、鲫魚、鮑魚、田螺等。這些除濕食物,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濕、利水滲濕、清熱利濕、通便解毒、滋陰柔肝的功效。


 

上一篇:決定壽命的14個轉折點
下一篇:明如居士:不炫己長_太上感應篇淺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