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觀音大士,恩德遍周法界,隨類現身,尋聲救苦,有很多深蒙菩薩加被,而自己還不知道的事情。 今年五月夏天,將所印的《觀世音菩薩本跡感應頌》,寄給蘇州的陸壽慈居士。他閱讀到第二卷的救苦門,不禁心中有所感觸。才知道小時候在難地得以生存,都是觀音大士的慈力加被。於是大略敘述這件事情,寫信給我說:我的家在江蘇太倉市,很小就失去了父親,幸賴有祖母寡母的教導養育。母親持觀音齋,常常禮誦觀音經,大悲咒。
鹹豐十年(1860),我十四歲,正值太平天國的軍隊攻陷各城,姨母胡太君,帶著我家三口人居住在鄉下她的家中,不久城被攻陷。我攜帶的小箱中有《大悲忏》,姨母的母親張太君,命我鈔寫其中的咒文,因此我記誦不忘,每天念好些遍。等到姨母遷徙他方,我們就依靠三圖村姓毛的親戚家居住。到了秋天,軍隊大批出城,肆意地掠奪焚殺。
一天午餐,正遇到軍隊進村。祖母年紀大了,不能逃走。我隨著母親向後面園子的竹叢中逃走,賊軍拿著刀矛在後面追趕,我們母子二人著急,就跳到河中,正好河邊有樹根,暫且捉住樹根靜靜等待,看見賊軍向竹林中亂戳了一陣,就離去了。聽到背後有人的喊聲,回頭看見有很多賊軍站在河對岸,搖旗高呼大叫,如同絕對看不見我們母子二人。不久賊軍離去,於是我們從河中出來。至今想起來,還是非常的不安害怕。
第二年十月,快沒有糧食吃了,借了一千四百元錢的債,雇了一條船,前往璜泾鎮拜訪族祖父竹樓翁。沒有到璜泾鎮,而天色已晚,船夫將我推上岸,並扔下我所攜帶的東西,就離開了。天黑無路,我無法可想,不禁痛哭。村中的袁婆婆憐憫我,讓我住在她家。第二天,命他的兒子陪我去拜見竹樓翁。竹樓翁是個窮書生,熱心公益,崇尚道義,在當地教育界頗有聲望,姑且藉著行醫,來養家糊口。一見面很是欣慰,答應想辦法,令我多待幾天,於是居住在袁婆婆家一個多月。等到竹樓翁將錢款籌集妥當,送我登上了輪船,因此到了上海。承蒙親戚的引薦,到了南門外的翠微僧捨。當時李鴻章統兵駐扎在此,得以由秘書的職務而進見。
天下太平後,遷居到蘇州,勉強成家立業,沒有成為水溝中的死屍,很慶幸啊!感激懷念姨母,袁婆婆,以及族祖父竹樓翁的恩德,不異於再生父母的恩德,終身不敢忘記。但還不知道誦經誦咒的感應。現今讀到《觀世音菩薩本跡感應頌》中的諸多事跡,才知道脫離刀鋒利茅,每每遇到急難,就遇善人,都是由於我母親持齋誦經,感得菩薩大慈悲神力覆護所導致的啊!《普門品》中說:“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於苦惱死厄,能為作依怙。”相信確實如此。
現在追憶記述下來,希望一切善信人士,至誠念菩薩名,以及觀世音經,大悲神咒,自然可以逢凶化吉,遇難成祥。以及業消智朗,障盡福增。在生,進入聖賢的領域;死後,登上極樂蓮邦。祈願法師憐愍我的愚誠,作一個《感應記》,附入到《文鈔》中,普令大家,都生起正信,共同沐浴菩薩的慈恩。
陸西林居士,宿植德本,現行仁厚善良,多年以來,長齋奉佛,修持淨業。年紀已有八十歲,精神強健,遇到有公益事業,雖然是幾裡路遠,都是步行而去。人力車等等,一概不肯乘坐。眼力很好,能寫小字。我四月到蘇州,幾次前來敘談。他的謙虛謹慎的自我修養,是當今世上所沒有的。他自幼多次承蒙觀音大士的冥垂加被,所以才有今天,然而還沒有徹底知道其中的所以然。那麼世間受到菩薩慈護之恩,而自己不知道的人,實在有很多啊!譬如明亮的太陽,普照萬國,盲人雖然承荷著陽光成長,因為沒有親眼見過陽光的形相,於是就認為沒有太陽,這種辜負太陽照臨之恩,實在非常的大啊!憐愍世間愚迷的人,因此錄為記文。
【原文】
觀音大士,恩周法界,隨類現身,尋聲救苦,多有深蒙加被,而不自知者。今夏五月,以所印之觀世音菩薩本跡感應頌,寄蘇州西林居士陸壽慈。彼閱至第二卷救苦門,不禁有感於中。方知幼時難地獲生者,皆大士慈力加被也。遂略敘其事,函致於光雲,予家太倉,少孤,賴祖母寡母教養。母持觀音齋,常誦觀音經,大悲咒。鹹豐十年,予年十四,值粵匪屢陷各城,從母胡太君,挈吾家三口居鄉間伊宅,未幾城陷。予攜箧有大悲忏,從母之妣張太君,命予鈔其咒文,由是記誦不忘,日念若干遍。及從母他徙,即依三圖毛姓親戚住。至秋,賊大出,肆掠焚殺。一日午餐,適賊至。祖母年高不能逃,予隨母逃向後園竹叢中,賊持矛後追,予母子急跳於河,適有樹根,且捉以待,見賊向竹中亂戳一陣而去。聞背後人聲,回顧見數賊立河干,搖旗呼哨,若絕不見吾母子者,少選賊去,乃出。及今思之,猶不勝惴惴焉。次年十月,將絕糧,貸錢千四百,雇船往璜泾訪族祖竹樓翁。未至而日已暮,船夫推予上岸,並擲所攜物於岸而去。日暮途窮,無可為計,不禁痛哭。村媪袁太君憐之,令宿其家。次日命其子伴予谒竹樓翁。翁固貧士,急公好義,有聲庠序,聊借行醫,以期糊口。一見甚歡慰,許為設法,令多待幾日,遂居袁氏月余。及翁資籌妥,送登海船,因到上海,承親戚引至南門外翠微僧捨,時李相國統兵駐此,得由傭書以進。太平後遷居蘇州,勉成家業,得免為溝中胔,幸哉。感念從母,袁媪,及族祖之恩德,不啻生死肉骨,終身不敢忘,猶不知經咒之感應也。今讀大士感應頌諸事跡,始知脫離鋒镝,每遇急難,辄逢善人,皆由吾母持齋誦經,感菩薩大慈悲神力覆護之所致也。普門品雲,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於苦惱死厄,能為作依怙。信然。爰追述之,冀一切善信至誠念菩薩名,及觀世音經,大悲神咒,自可逢凶化吉,遇難成祥,以及業消智朗,障盡福崇,生入聖賢之域,死登極樂之邦雲。願法師愍我愚誠,作感應記,附入文鈔,普令同人,鹹生正信,共沐慈恩。夫西林居士,宿植德本,現行淳淑,多年以來,長齋奉佛,修持淨業。年已八十,精神強健,遇有公益,雖數裡遠,皆悉步行,人力車等,概不肯乘。目力甚好,能寫小字。光四月至蘇,數來談敘,其謙卑自牧,為現今所無。彼自幼屢蒙大士冥垂加被,故有今日,然猶未徹知其所以然。則世之受慈護之恩而不知者,蓋多多也。譬如杲日,普照萬國,盲人雖荷日光生成,以未曾親見光相,遂謂為無,則其負照臨之恩也大矣。愍世愚迷,錄以為記。 (輯自《印光法師文鈔》•陸西林居士感應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