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講“無生亦無死,無失亦無得”。什麼叫做無生亦無死?這要分兩方面來看,一方面從物質世界來看,我們發現這萬物都是有生滅的,就是有生有死,包括我們認為有生命的、也包括我們認為沒有生命的。譬如說,一顆石頭它形成了,經過若干年後,它照樣會變質、會崩解,這樣就是一塊石頭的死亡;一個單細胞形成了,就是一個單細胞誕生,經過若干次的分裂之後,它也就步向了死亡;人,雖然是演化的末端出現的,但是同樣有著出生、成長、衰老、死亡這樣的循環。
那怎麼會說“無生亦無死”呢?這是從本質來看,我們的本質是至善,我們的本質永恆不滅,它永遠在那裡,所以無生亦無死是講你們的本來的(佛性),當這個本具的東西附著在這個物質世界,於是物質世界的生命誕生了,經過了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等等理由,離開了這個物質世界,又返回到你之所來。
但是由於我們這個物質世界容易產生業力的問題,所以在沒有完全解決業力問題之前、在沒有認清你的本質(佛性)之前,我們常常還游離在物質世界與本質之間,飄飄渺渺、悠悠蕩蕩,不知道哪裡才是你的歸鄉,所以有許許多多的存在感到迷惘、感到不知所從,這個時候需要有其他的存在從旁指引,指出一條訓練的道路、指出一條返家的道路,這是我的任務、我的願望,這是我們講關於“無生亦無死”。
簡單綜合一下,就是物質世界的生滅和永恆世界的本質分合、分合,就造成了我們的生滅現象,當我們了悟了這現象背後真正的原因,我們就了解、就體悟什麼叫做無生亦無死。
再來我們談一談什麼叫做“無失亦無得”,你得到了什麼?你奮斗了一輩子得到了什麼呢?你也許得到了一個穩當的工作,也許你得到了很多的錢財,你得到了能夠遮風避雨的住所,你得到了很多的名聲、地位、榮譽,當然,你也可能得到很多的遺憾、悔恨等等,但是不要忘記,這個物質的世界其實是我們上課的場所,你所經歷的那些、你認為是屬於你的、你認為是你努力得來的,在你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你能夠帶走什麼呢??你能夠拖著你的房子?還是你能夠帶著你的錢財?
仔細檢討之後,你就會發現其實你什麼也帶不走,你唯一能帶走的就是你在這個世界的經歷、經驗,它會跟著你,形成你智慧的基礎。所以,物質世界的得失嚴格來講只是一種幻相,好像得到了、好像失去了,其實既沒有得、也沒有失,所以得到的時候不要得意忘形,失去的時候也不要灰心喪志,這就是我今天要講的主題。
但是雖然我們從純粹的本質觀點來看,我們既沒有生也沒有死、既沒有得也沒有失,但是如果從物質這個世界來看,我們的確是有生死、的確是有得失,因此產生了許許多多的煩惱,那我們要怎樣對待這些情緒的產生呢?有一個很簡單的原則,就是認真的過日子,你認真的投生了,你認真的成長,認真的工作,認真的經歷這些病痛,認真的經歷死亡,如果說我們喝一杯水都要親自去喝,那麼,生老病死誰能替代呢?當我們一而再、再而三的經歷了這個過程,當我們徹底地了解這只是幻相,那時我們就無需再經歷這樣的幻相,我們就從這樣的情境之中脫離了。
所以沒有誰比誰更高、沒有誰比誰更低,每一個存有都是珍貴的,也都有各自要走的路,因此在各個不同的路上,不要去打擊別人、不要去嘲笑別人,應該要貢獻一己之力去協助其他的存在,幫助他們好好的渡過這條生死的長河。生滅之間、得失之間所能給你的就是這些體悟,“給你正是為了要拋棄”,聽起來有一點點拗口,不過事實就是如此。今天講到這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