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常反省,在跟隨師父老人家全職學法之前,那肯定是名利漢,那就不用說了,肯定心浮氣躁。二00六年底辭掉工作,跟隨師父學習,這個名利心雖然一直在淡化,但是還並沒有完全的清除。譬如說我們在海內外有很多地方請我們去講課,有講傳統文化的,那是沒出家之前,也有講佛法的。在講的時候,你說肯定就會起心動念,在分別「今天這個場地坐了一千人,真好」,講的時候也很帶勁,發揮就很好;假如是底下寥寥無幾,坐七、八個人,位子空空的,那個勁頭就起不來了。為什麼會有這種分別?就是因為對名利沒放下,所以對這個得失心就很執著。自己做的事情必須要有功有成自己才會滿意,如果覺得好像做這個事情人家也不欣賞,你做了之後人家不僅不欣賞還不尊重你,心裡就覺得很難過。這些都是名利的習氣。
所以怎麼樣斷?我很感恩師父老人家,他就勸我,說「傳統文化論壇,你以後都是少參加,為什麼?真正要救世,還要靠《無量壽經》,靠大家念佛」。當時我就在思索,因為師父老人家在香港常住,「佛所行處,國邑丘聚,靡不蒙化」,香港就得要化,怎麼化?舉辦論壇。二00九年十月份,有一位企業家他受到我的鼓勵,他就在香港舉辦了一個三百多人的論壇,也很成功,師父老人家出席了。結果我自己還不覺得很滿意,因為我自己出席的論壇都有一千多人參加,怎麼現在才三百多人參加?不行,我們應該辦個一萬人參加的。你看,這種得失的念頭就很重。
結果我就鼓勵一些發心的同修可以辦萬人論壇,然後向師父老人家匯報,這樣辦好不好?師父老人家說,「這個我不參加」。我說:「師父,您到別的地方都參加萬人的,為什麼在我們香港不參加萬人的?」「不行,就是不參加,還不如念佛,我講經重要,講經不能斷。」其實我在想,師父老人家他是在教化我,教化我什麼?把這些念頭得息掉,因為看到我身心都不夠安靜。師父對我們的期望不是只是搞什麼大場面,好像弘法利生的場合很熱鬧,不是那個,是讓我們真正你自己求得念佛三昧。所以師父說,「念佛,要改成念佛。」師父說改成念佛,好,就念佛,也不知道念佛到底有沒有人來?我說不如搞成三時系念,三時系念我們請悟道系念和尚來,肯定一萬人都有。但是師父說,「不行,就是念佛。」好,那只好聽師父的話,他們就去搞念佛了。而且師父也不讓我去參與,那我就不參與了。
現在靜下來想一想,真是師父老人家對我很慈悲,怕我是什麼?在搞這些活動當中就給卷進去了。因為我自己出家,那時雖然還沒出家,但是有這個志願,是希望這一生像師父老人家一樣,專門是講經弘法的。這個事情可不好做,你得吃很多苦頭,耐得住寂寞。你搞大場面、搞熱鬧,當然你是會很活潑,你會很有熱情,可是可能就耽誤了你的光陰。所以我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就很感恩師父老人家。所以那時候就決定出家,我就給師父寫了一封信。
因為師父幾年前,都向大眾公布,那是二00七年,有一次「學佛答問」裡面,他老人家說,「我希望鐘茂森將來出家,做個大法師,續佛慧命,弘法利生。」你看我那時候沒聽話,二00七年到今年二0一一年,四年,在外面晃蕩了那麼久,現在終於這心安靜下來了,於是就想該出家了。今年虛齡三十九,人生過了一半了,不能再等了。你看過去弘一大師出家,三十九歲,他自己到晚年的時候對自己都不滿意,他說自己是二一老人,「一事無成人漸老,一文不值何消說」。弘一大師尚且是這樣感歎,那我們是怎麼能跟人家比?現在都三十九歲了,如果還不趕緊,那可能就是師父老人家的願望就實現不了了。
所以我就寫了封信給師父匯報,我願意出家,請師父老人家安排,請您老人家看看,我現在出家的時機到了沒有。我想師父看了這個話,這封信,那肯定是,就好像是什麼?等了好久好久,終於來了一個回音一樣。所以他馬上就給我安排,到香港圓明寺上暢下懷老和尚那裡出家。本來我還想著是不是師父會看看時機不知道成不成熟,沒想到師父立即給我安排,不知等得多麼焦急了。所以成就了出家,師父也很慈悲,特別出席我出家儀式觀禮。並且在儀式上講了開示,對我特別講到,希望我們出家,因為同出家的有三個人,另外的兩位都是他們自己找到暢懷老法師那裡出家的。師父開示說,「你們出家一定要把佛法帶回到佛陀教育上」,這是老人家對我們的期望。所以我自己現在感歎,確實因為身心不能安靜,就沒有辦法體會到師父老人家那種期許,這中間也不知浪費了多少光陰。
摘自《學習誠敬心的心得分享》定弘法師主講(共一集)
2011/11/29講於 澳洲南昆士蘭大學克萊夫柏格佛中心
普皆回向
願我得佛清淨聲,法音普及無邊界。
宣揚戒定精進門,通達甚深微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