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的一生,都掉在自己的心意識裡,自己的心和自己的心玩著各種,或痛或樂,或悲或喜,或愛或恨,或親或疏的游戲,而自己卻一直未能看破這個“迷局”——所謂“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的活動實質及運作過程。
你看見一朵花,你判斷這朵花是美麗的還是丑陋的,然後你反應你的判斷——你喜歡或者你厭惡,然而這和一朵花有什麼關系?你的後心抓取你的前心,並對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反應,這和一朵花有什麼關系!
你看見一只貓或一條狗,你判斷它是可愛的或是令人討厭的,然後你反應你的判斷——你高興或者你憎惡,但這和那只狗或貓有什麼關系?你的後心追上你的前心,然後它們親昵或打在了一起,並產生了你的情緒,但這和那只狗或貓有什麼關系!
你碰到一個人,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你判斷她這,你判斷他她那,然後你反應於你的判斷——你喜歡她或遠離她,愛她或恨她……但那和她有什麼關系呢?你的後心追逐你的前心,擁抱它或排遣它,然後你產生你的種種反應,然而,這和那個人有什麼關系!
……
越深入地觀心,我們就越會發現:我們一生,我們的心根本就沒有碰觸過任何真正的外物——一生都是它和它自己的變化物在玩耍,在游戲。它生下了它們,然後它和那生下的相互游戲,相互作用,然後產生更多的幻化和更多的游戲,以至於使它的幻化越來越豐富,故事越來越密集,它就是這樣填充它自己的。就像一棵樹的種子,由最初一粒小小的種子,一天天增殖變化,最後變成一棵茂盛的大樹。我們的心,就是這樣讓它自己內在的宇宙豐富和密集起來的。
當我們明白,我們的心一生沒有真正碰觸過真正的外物,遇到事情,我們停止了對外物的怨怪,也停下了對外物的相信和執著;當我們明白,我們的心一生本質上都是它自己在和它自己玩耍、游戲,當我們明白這個實際,我們就不再自心取自心了;當我們自心不再緣取自心,我們立即當下清淨,我們立即中止了內在的循環或內在的業力之輪。或者,即使那業力之輪不停下,即使那緣取不停止,那也沒關系,我們知道是怎麼回事了。當我們知道是怎麼回事了,那自心緣取自心的過程,就像自己跟自己玩的最快樂的游戲,那旋轉的業力之輪,就像風中的風車,只能給我們帶來喜悅或快樂,而不是悲傷或痛苦。
認識我們的心,認識它的存在及生存模式,認識它自己的運作過程,認識它的內在與外在,認識它生生不息的變與如如不動的不變的部分。當我們全面了解心,沒有什麼能困住我們;當我們真正認識心,沒有什麼能迷惑我們。認識這顆心。因為認識,即便它仍舊“自心取自心”,但莫讓它再“非幻成幻法”了;因為覺知,因為知道,那幻不再是幻,不再繼續幻下去。如此認識這顆心就是修行,如此對待這顆心就是修心。
修行者,來如此修行與修心。因為認識這顆心,它不再自心取自心;因為認識這顆心,即使它仍舊自心取自心,但它不再非幻成幻法。我們的心:當它不再自心取自心,我們就能斷了業力之輪;當它不再非幻成幻法,我們就跳出了輪回。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自心若不取,幻法則不生。即便幻法生,因有覺知性,不落輪回中。
凡人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都在無知中做著自心取自心的內在活動;只有明心的菩薩,才識破了這個過程;只有成聖日久的佛,才真正結束了這個過程。作為修行的我們,要想止息內在粗大的、細微的苦,情況同於古往今來的佛,第一步要識別出我們自心取自心的內在活動;第二步要漸漸止息我們的心這個自我緣取的舉動。當我們完成這兩步,跨到佛門裡,坐到如來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