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問答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什麼意思?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居士問:“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什麼意思?

智渡法師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是諸佛所教導的做人的總則;是佛教

真正的教義。

1、諸惡莫作:

諸惡莫作,什麼是惡?惡者,五逆、十惡行。

五逆者:一者殺父,包括打罵、輕蔑父親;二者殺母,包括打罵、輕辱母親;三者

殺阿羅漢,即出世間聖人,包括志求出世解脫的實踐者以及以各種善巧教義教導人們遠

離罪惡者的世間聖賢;四者出佛身血,包括破壞佛像、塔寺,敗壞正法;五者破和合僧,

即離間分裂和睦的共住僧團。

十惡行:一者殺生,二者偷盜,三者邪YIN,四者惡口,五者兩舌,六者妄語,七者

猗語,八者貪,九者瞋,十者癡。

2、眾善奉行:

善者,十善,在此可歸納為五大方面。

一者孝敬父母、尊重生命、恩仁不殺。善心之人自然地對生命富有本能的呵護與

同情心,雖然自他有別是人之常情,但能平等地尊重和對待一切有情生命、或能自他平

等地對待同事同胞、做到不打罵、侮辱他人,尤其是父母,十恩尚且未報萬一,怎麼可

以輕辱、嫌棄?只要是由人所生養的都應讀讀《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

“子不教、父之過!”為人父母,不僅僅在肉體上“傳宗接代”,更重要的是人類

道德品質之傳遞。人們在重視子女身體健康的同時,更應該重視子女的心靈健康和道德

修養,將民族美德與基本人格在舉手投足或言談神情間讓子女得以學習和仿效。

當然,敬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美德,關注健康也是人的天性。“獻血”和“捐衣”

已成了大家自覺的行動,“捐獻造血干細胞”尚需繼續宣傳,許多人還停留在“捐骨髓”

的陰影裡。其實在捐獻成分血的同時,即可發心捐獻造血干細胞。如此種種,大家用實

際行動來表達對人的生命的尊重。何況,現在各省市縣的血液中心設施先進、操作規范

方便。

人的生命來之不易,其他生命也有他們的艱難,動物的苦多於人類,救生、放生也

是我們尊重生命的表現。

二者正潔不染、透析不癡。正直之人不染他妻,能潔身自好、清淨善處,不貪外

纏縛、不作夫妻以外的邪YIN俗染,能相互尊重自他情感、溫存體貼。萬惡YIN為首,社會

風氣就壞在“邪、外”的YIN念、YIN欲、YIN聲和YIN行下。

若遇外邪逆境,能保持正念、明智、透視情色危害,潔身不染的,將對保持和改善

社會風氣起到難以估量的作用。

三者節儉不盜、遠離貪婪。善行者是反對鋪張浪費、節儉勤勞、珍惜資源和自身

福報的;同時,也是尊重他人財物的。不盜,即不給予不自取,心靈上不貪婪、不悭吝,

行為上不損公損他。干部伉俪則要注意避免公款吃喝和賄賂。尤其是賄賂,那是犯大盜

戒的。妻賢則夫節,要讓丈夫不墮落,做妻子的要賢明不驕、不受賄、也不寵使丈夫受

賄。

四者性和不欺,不嗔怒、不惡口、不搬弄是非、不狂妄、不說謊。即:性情調柔、

誠實和善,不張口罵人、閉口惱怒,乃至不說對生活和工作不利的話語,這是提升人格

品位內斂外顯的途徑。

五者志明不亂。即使不提倡胸懷大志,但遇到事情、處理事情理應主次、輕重、緩

急分明,神智明辨,不受種種惑惱之所感動。包括不吸毒、不抽煙、不酗酒等等自他傷

害的行為。

3、自淨其意:

這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也是對家庭、社會盡心盡意之所在。

一者知恩報恩。恩者,包括父母恩、國土恩、師導恩以及親友同事恩。有言道:“受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我們生活在世上,每時每刻所受的恩——無論是父母恩,還

是國土恩、師導恩乃至親友同事恩,何止“滴水”?我們實應如理思維:如飲食時,當

思食物來之不易,從種植、管理、收割、儲藏、運輸、加工、制作等等環節,凝集了多

少智慧、多少汗水、多少辛勞,我們受用時應心懷慚愧、具報恩之心才是。

二者遵守戒法。從歷史上看現實,公民中有三種人:一是能自覺遵守法律、戒規者,

二是萬一觸犯了、能知錯能忏悔者,三是愚昧無知、不知忏悔,總想逃避法律制裁、或

無視戒規者,這也是對自己最不負責任的顛倒人。

自淨其意者,即時時以五戒十善,考量自己的言行,在意識上即祛惡從善,以為治

本清源。萬一因緣不具足觸犯了法律法規或戒律寺規,也能知錯、能忏悔。如此,必能

遠離惡意惡行,從小善、趨向善心善行圓滿(這裡通常有個誤會,一提五戒十善,就認

為是佛教徒的事兒;其實,這應該是最基本的人性或人格規范。要是全社會能夠加以提

倡,那將造就一個快樂美妙的世界)。

三者承擔義務。善行者總是任勞任怨地承擔著維持家庭安定、和諧以及教育子女等

後進晚學的義務,並能急人之所急,以對工作、事業、生活負責的精神、相互依靠和支

持,尤其重視自己的善良承諾、並盡心盡力地去實行。

四者關愛環境。環境是健康生活的基礎和前提,自覺地關愛並保護好家庭環境、工

作環境和公眾環境,也是對境修持的好機會,心淨則國土淨、土淨則意淨。

 

上一篇:佛門的七眾弟子指的是哪些呢?
下一篇:學佛者應該如何防止過失呢?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