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如何在二十一世紀安定身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信仰宗教,但不可依賴靈異現象及崇拜神格化的人物

宗教一定有它的道理及軌則,如果沒有正確的宗教信仰,就不會知道現在與過去之間的因果關系,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現在這樣的事實,對未來,又擔心著不知道將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因此,就出現了靈異崇拜及神格化人物的崇拜。

事實上,對於展現靈異,為人解說三世因緣,通神鬼,顯奇跡的旁門左道,並非只有台灣才有,世界各地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社會都有這樣的人。因為人心不安,需要安撫,就有如此的人物出現,他告訴一些你所希望知道的事,並且似真似幻地表示出一些異象,也教你修行一種他們發明的方法,也能談論一些擬似的科學、冒牌的哲學、剽竊的佛學,使你覺得他們既有異能又有道理。這些究竟是真的還是假的呢?

他們未出事前,是真的,出事後進入牢中,便是假的,迷信的宗教現象就是如此;相信其所以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你不清楚時,是真的,了解之後,那就是假的。連那些扮演神佛降世的人物,在屢次欺人成功之後,也會相信他們自己真的已是神佛化身了。何況在宇宙之間,真有怪力亂神的事實存在。

站在佛教徒的立場,不可依賴神異現象及不知所以然的崇拜,應該要相信因果。因果就是在宇宙之中,任何事情的發生,必有其原因,佛法說:“因果不可思議”,因為我們的智慧不夠,無法知曉因與果的關系,它是非常錯綜復雜,無法用言語所能表達的。

求助於哲學,但不能僅僅討論問題和指出問題

哲學是有用的,我們可以求助於哲學的、思想的、思辨的,來作為對於人生問題及宇宙問題的討論,並且深思熟慮的探討社會現象及其改善之道。可是哲學並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因為哲學家們會提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這個問題需要解決,那個問題需要考量,永遠推陳出新,永遠有新的哲學思想出現,但是,人類的根本問題,還是在原點上兜圈跑步。

佛法說:“因緣不可思議”,是叫我們用因緣的觀念,來處理哲學上的問題。不論是人生的問題、社會的問題、宇宙的問題,用因緣的信仰心及因緣的觀察態度,以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的四個層次步驟,可以彌補哲學功能之不足。

期待科學,但不能指望科學來解決超心理等的許多問題

目前是科學昌明的時代,為人類帶來許多的便利,但是,科學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解決物質層面的問題。現在有人將精神層面也納入科學,譬如說,精神分析、心理分析,甚至於更深層的研討超心理功能。但是,站在修行的觀點,以及宗教現象的層面來看,完全用科學來分析,那是辦不到的。因此,禅修的經驗及宗教信仰,都有實質的內容及其功用,不是科學所能探索的范圍,卻可以補足科學無法解決之問題。

提倡文化藝術,卻無法幫助人的終極關懷及生死問題

過去的人,不願意正面談論死亡問題,但是在近三十年來,不論是東方、西方,都在積極的討論著。現代人所用的新名詞“終極關懷”,就是關懷死亡、尊重死亡、如何面對死亡、處理死亡事件。人類應該提倡文化藝術的陶冶,可是不能幫助人們解決死亡的問題,不能解答死亡的問題。站在佛教徒的立場,如何幫助臨終之時的人,在安詳、寧靜之中,懷著感謝和希望的心,帶著喜悅安全的心,離開這個人生的最後一刻,還是需要有宗教的安慰,對於既往的感恩,對於未來往生佛國淨土的信心。

提倡教育,人品重於財富、奉獻重於積蓄、智慧重於技術

提倡教育固然重要,但如果僅僅重視科技教育,而忽視人文教育及宗教教育,會為人類帶來災難。故在提倡教育的同時,首要的著眼點,應該是人品重於財富、奉獻重於積蓄、智慧重於技術。如果光有財富而缺少人品,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都是不幸的事;如果儲蓄不只是自利,才能確保獲得自利,能將此觀念變為奉獻,便是將財富儲蓄到社會、人群中去,那才是最可靠、最安全的幸福。

身有一技之長,固然可以獲得生活的保障,有了技術更有智慧的話,能幫助我們從身心乃至精神上獲得安定、健康及成長。因此,佛教主張我們應當提倡智慧和慈悲的教育;有慈悲,就能包容、奉獻;有智慧,就不會制造煩惱、不會被他人困擾。“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上一篇:達真堪布:一旦擁有,別無所求
下一篇:對治“現代都市病”的法寶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