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明賢法師:高僧西行取經帶回數百粒佛陀捨利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釋尊涅槃前曾囑咐後事,說明如何建塔供養捨利。(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在佛教中,捨利最早是指佛的遺骨,後來也指高僧或大修行者過世後的遺骨,分為骨捨利、發捨利、肉捨利三種。《金光明經》雲:“捨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

對於形成捨利的原因,近代淨土宗高僧印光大師曾作過詳細的論述:“言捨利者,系梵語,此雲身骨,亦雲靈骨,乃修行人戒、定、慧力所成,非練精、氣、神所成,此殆心與道合、心與佛合者之表相耳。非特死而燒之其身肉、骨、發變為捨利,古有高僧沐浴而得捨利者,又雪巖欽禅師剃頭其發變成一串捨利,又有志心念佛口中得捨利者,又有人刻《龍舒淨土文》板板中出捨利者,又有繡佛繡經針下得捨利者,又有死後燒之捨利無數門人皆得……當知捨利乃道力所成。”

可見捨利是通過戒、定、慧的修持而得,十分稀有珍貴。佛陀當年在印度示現滅度,留下捨利,讓眾生建塔供養,能夠讓眾生心懷戀慕而產生渴仰之心,信順佛法,同時也避免弟子生起依賴甚至厭煩懈怠之心,從而勇猛精進地修行。

根據《長阿含經》記載,釋尊涅槃前便對阿難尊者囑咐後事,仔細說明如何安葬自己並建塔供養捨利:“阿難……訖收捨利,於四衢道起立塔廟,表剎懸缯,使諸行人皆見佛塔,思慕如來法王道化,生獲福利,死得上天。”

釋尊在拘屍那迦娑羅雙林樹間涅槃後,法體供十方眾生瞻仰六天,於第七天進行了火化。火化的地方也被守護了七天,供大眾前來朝禮。後來,佛捨利分成八份,由八個國家各自建塔供養。

大約在佛圓寂一百多年後,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出世,他統一印度、大興佛法,將八份佛捨利重新分配,遣送各地,修造了八萬四千座捨利塔,印證了釋尊當年的預言。當時,佛捨利在印度及各國受到世人廣泛的瞻禮供養。阿育王的兒子摩哂陀長老曾到斯裡蘭卡弘法,當時的國王天愛帝須向阿育王請求捨利,並以極為莊嚴的儀式進行迎請。東晉法顯大師《佛國記》中也記載,他西行時斯裡蘭卡王城中建有佛齒精捨。玄奘大師時代,古印度迦畢試國供奉著很多佛捨利,如王城西北的寺院中便供奉著佛幼年的乳齒以及一片頂骨,上面的發孔都很分明。玄奘大師回國時,便帶回了他從西域請得的一百五十粒如來肉身捨利。比玄奘大師晚些的義淨大師歸朝時,也攜回了三百粒佛捨利。

釋尊於二千五百年前進入涅槃,為後人留下了浩瀚三藏的法身捨利,更留下了珍貴的生身捨利,成為佛弟子永遠瞻仰的聖物。對於供養捨利的無量功德,經典中多有敘述,《大毗婆沙論》雲:“般涅槃後,雖越千載,無量有情,乃至若能於遺身界,如芥子許,起殷淨心,恭敬供養,獲無邊福,生天受樂,得般涅槃……”

 

上一篇:信願法師:生死交關的時刻,千萬要謹慎
下一篇:達真堪布:換位思考就不會有委屈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