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鐘茂森:《太上老君說百病崇百藥》學習心得 第4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尊敬的諸位大德仁者,大家好!我們今天繼續來學習「太上老君說百病崇百藥」。我們看到第十一句,這是在講義的第三行第三句:

  以智輕人是一病。】

  這一條是講自己有一點聰明智慧就自以為是,看不起別人、輕視別人,這是一個大病。凡是傲慢、恃才放曠,自己有一點才華、有一點能力,就傲慢、看不起別人的人,他的後果都不會很好。在《三國演義》裡面我們看到,曹操底下有一個臣子叫楊修,《三國演義》特別有一段就記錄他是怎麼死的。有一次曹操帶兵去打劉備,打蜀兵,當時兩方相持不下,蜀國這邊是馬超,也是很英勇善戰。曹操打不贏,相持久了就想回朝,可是如果班師回朝又怕被蜀兵笑話,這兩邊都猶豫不決。有一天他在吃飯的時候,侍衛官就送進來雞湯,他看到那個碗裡頭有個雞肋骨,他就突然很有感慨。這時候他的部將夏侯敦進來請問夜間要用什麼口號,軍事口號,曹操就隨口說「雞肋」,結果夏侯敦也就傳令下去,三軍將士今晚的口號就用雞肋。

  當時楊修是一個行軍主簿,聽到了「雞肋」兩個字,他就叫隨行的這些軍士開始收拾行裝准備回朝。當時有人問,你怎麼能夠知道要收拾行裝?楊修就說,因為今晚的口令是雞肋,我就知道魏王(魏王就是曹操)過幾天就要退兵了。為什麼?因為雞肋,這個肋骨吃也沒肉,把它拋棄掉了又很可惜,又有味道。現在這個狀況就是這樣,欲進又不能勝,欲退又怕人笑,在這裡也沒什麼益處,不如早點回家,所以他就預卜魏王過幾天就得退兵。夏侯敦這個部將聽到楊修這番話覺得很佩服,這個人真的是才智過人。你看魏王,這曹操本來是老謀深算,誰都不知道他心思,楊修居然就把這個心思說出來,於是大家都開始收拾行裝。晚上曹操心裡很亂,睡不著覺,就提著鋼斧出去外面巡夜,看到大家都在收拾行裝,心裡一驚,就問夏侯敦,誰讓你們收拾行裝?結果夏侯敦就說是行軍主簿楊修,說他知道魏王您的意思,過幾天大家就准備回朝了,所以大家預先准備行裝。曹操就把楊修叫來,問他怎麼回事。楊修就把雞肋的意思跟曹操說。曹操就大怒,說你怎麼敢造謠生事亂我軍心!於是就命刀斧手把楊修推出去斬了。

  楊修死得也是很冤枉,因為他說得對不對?他說對了,正說中曹操的心思。可是曹操這個人本身就是多疑,而且心量不大,你要是把他的心思說出來了,他反而非常記恨。楊修不懂這個意思,有點小才智,恃才放曠,沒把人家看在眼裡,逞一點小才華,結果誤了自己的性命。所以,這在社會上人與人之間交往要知道,要懂得收斂才智,即使自己有才華都應該收斂一點,韬光養晦;如果不懂得收斂,反而常常要把它拿出來炫耀,就像楊修這樣,不曉得這正是禍根。

  在《了凡四訓》裡面,我們看到了凡先生有這麼一段話說得好,說「即命當榮顯,常作落寞想;即時當順利,常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貧窭想;即人相愛敬,常作恐懼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學問頗優,常作淺陋想」。這是講守一個謙德,「謙受益,滿招損」。你看了凡先生講的,自己的命雖然是富貴榮顯,要想到自己也有落寞的時候。人有旦夕禍福,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誰能保永久富貴?誰能夠保說不會有個什麼吉凶禍福、旦夕禍福出現?所以常常想到自己假如落魄的時候會怎麼樣,現在要及早修福。即時當順利,我們現在很順利,一帆風順,也常作拂逆想。我們現在年輕的一代,可以說都是非常順利的一代,沒有遭遇過戰爭,沒有遭遇過什麼大的變動。像我們的父母那輩,都經過什麼反右斗爭、文化大革命種種的這些運動折磨。我們這年輕的一九七0年以後的,八0後、九0後就更不用說了,都很順利,順利就容易養嬌,稍微有一點不順意就自己受不了。年輕人裡面有非常用功勤奮的,他就能取得成功,這都是在順境當中。我母親就常常提醒我,你這一生沒有經過什麼波折,都很順利。所謂順利,就是你只要努力就能達到成功,譬如說你努力讀書,你就能把書讀得很好,你就能拿博士學位;你努力去工作,你工作成績就很優秀。這都是什麼?在順境當中。假如在逆境當中,你的努力可能都沒有結果的時候,你能不能夠還挺得住?在順境當中自己很幸運,會不會以智輕人?

  即眼前足食,常作貧窭想,眼前豐衣足食,得到溫飽,衣食無憂,你要常常想到假如我沒飯吃的時候怎麼辦,人難免會有這麼一天。你看連孔子都有陳蔡絕糧七日;連釋迦牟尼佛,這是人天福報最尊貴的,還有三個月吃馬麥,我們豈能保證這一生沒有貧窮的時候?尤其是現在糧食危機,世界銀行統計,現在長期饑餓的人口有十個億,我們豈能夠不惜福,豈能在這浪費自己的福報?所以總要自己節約一點,多布施、多積陰德。即使人相愛敬,常作恐懼想。可能你德行比較好、智慧比較高,人家就愛敬你,可是你要想到自己是不是能夠擔當得起人家的愛敬。如果自己德不配位,世間「享盛名而實不副者,多有奇禍」。那個名不副實的,你想一想往往都會出現禍患,所以要恐懼。家世望重也要常作卑下想,自己沒什麼了不起。家世是自己的父輩有德行、有能力創業,我們是享富貴、享現成的,有什麼值得驕傲,有什麼值得拿來做為自己看不起人的本錢?所以要謙卑、謙下。自己即使是學問頗優,很有才智,也要常作自己淺陋想。山外有山,我們即使學富五車,要知道你所學的比起你所未學的,還是遠遠不夠,未學到的更多。知事愈多的時候,你才愈知道自己知道的少。所以,學問深時意氣平,大學問者一定會謙虛,絕對不會以智輕人、看不起人。看不起人的人實際上才是淺陋的人,淺陋的人必定是福薄的人,福薄的人肯定會有災難,就像楊修一樣。這都是歷史上的真人,我們應該引以為戒。這是第十一句,我們再看第十二句:

  乘權縱橫是一病。】

  『乘權』,乘就是利用自己的權勢,玩弄權柄、專橫跋扈。『縱橫』就是為所欲為,甚至是胡作非為,這樣的人必定會招致天怒人怨。人一得勢,他不可一世的話,要知道下場一定是不得好死。特別是自己比別人強而逞強凌弱,那個果報也都是很慘烈的。

  就像在二戰時期,日本是強,國力強,它欺凌中國。中國那時候已經飽經滄桑,從一八四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都處在岌岌可危的狀態。當時日本人乘虛而入,發動侵華戰爭,這是「乘權縱橫」,它有這個勢力。縱橫幾年?不也就是八年,最後無條件投降,而且他們自己國家、人民就遭受了巨大的苦難,像長崎、廣島兩枚原子彈這就不得了。日本投降之後,長期在美國軍管之下,它也是得到報應。日本當時有一個海軍將領山本五十六,大家都知道他的名字,他是發動美國珍珠港襲擊事件一個主要的人,可以說這個人也是好戰分子,殺人如麻。他是怎麼死的?在發動了珍珠港事件以後(日本對美國珍珠港發動轟炸),惹怒了美國,於是有一次在他要飛往一個地方的時候,這個情報被美軍截獲了,所以美國就突然襲擊,派出這些戰斗機去襲擊山本五十六的座機。雖然山本五十六當時有護送、護航的戰斗機,但是寡不敵眾,最後也是被美國這些戰斗機擊落,當場他就死了。死了以後過了幾天日軍把他的屍首找回來,是在一個島上,發現山本坐在他座機的位子上,全身屍體已經長了蛆,臭氣難聞,這是死於非命。

  參加侵華戰爭的這些士兵,日軍,可以說都沒有什麼很好的下場。我在網上看到一個日本軍國主義士兵叫中田道二,他臨終的一個忏悔,忏悔自己參加侵華戰爭,造了很多孽,自己得到了一個悲痛的下場。他在一九四一年參加侵略香港的戰斗,當時香港是屬於英管,英國統轄的,日軍跟英軍作戰,最後把英軍打敗了,結果洗劫香港。他自己忏悔,說他自己當時在香港殺了不少人,而且還奸殺婦女。在侵華戰爭當中,他自己說奸污了中國婦女三十四人,親手殺死了八個女人,打殘了三個婦女。後來戰爭結束以後,他一直都處在良心的自責。這個人真的還算有良心,他能忏悔,但是報應卻是免不了。他說自己的兒子、兒媳婦和孫子在一次到北海道旅游當中車禍喪生,全部死了,自己一個親人都沒有了。到了晚年,自己得了嚴重的肝癌,肝癌晚期,非常痛苦。這是什麼?花報,將來的果報必定也是墮惡道。他為什麼得肝癌?肝出了毛病,我們就知道,肝是五髒裡面對應於五常的仁,如果不仁就傷肝。你看在戰爭裡面殺人,那是不仁,一點仁慈心都沒有,所以這種人當然會得肝病。像他,我們估計還算是好一點的,至少他懂得忏悔,受到良心譴責;那些還沒有忏悔的人,我們可以相信決定也是墮地獄的。所以,不可一世,也就是給你縱橫幾年,頂多幾十年而已,如果在自己有這個福報的時候為所欲為,把自己的福報都糟蹋盡了,最後的結果一定就是很慘痛。

  我們也看到前幾年,二00六年底,不到四年前,伊拉克的前總統薩達姆被押上了絞刑台,絞刑而死。這位伊拉克的總統薩達姆.侯賽因也是不可一世,福報很大。他一九七九年,四十二歲就任總統,可謂是縱橫捭阖於政壇之上,用鐵腕手段來統治國民。對於那個國家,凡是不符合他政議、政見的就進行壓迫。他當時殺害和消滅了伊拉克的共產黨人;同時也對什葉派伊斯蘭長期的鎮壓和迫害;另外對庫爾德人使用毒氣在一九八八年屠殺了五千庫爾德人,並且總共迫害致死五十多萬的庫爾德人。他當時也發動了兩伊戰爭,在八十年代的時候,戰爭從一九八0年打到一九八八年,總共八年,跟侵華戰爭的年頭一樣長。到一九九0年,剛剛停戰兩年,一九九0年他又入侵科威特。如果大家還有印象,當時美國就率領聯合國軍隊把伊拉克趕出去了,而且對伊拉克進行經濟制裁,使得當時本來已經很困難的伊拉克人民更是雪上加霜。本來伊拉克有石油,他們可以過得很富裕,但是這位領袖卻讓伊拉克可以說是民不聊生,而他自己生活卻是非常的奢侈,甚至是放蕩。

  根據後來調查才發現,薩達姆在世界各地買了很多的高級別墅,在著名的旅游勝地都買了那種只有超級富豪才買得起的房產,而且後來評估他總共有十四棟豪華別墅,總值超過一點三億美元。他的生活也很放蕩,可以說是酒色財氣、沾花惹草。對待部屬也是心狠手辣,連他的家人有時候也不放過。像他有一個大女婿,曾經在某一個事件中得罪了他,帶著他的妻子(薩達姆的親女兒)、帶著他女兒,大女婿就全家逃離,逃到約旦,而且在約旦公布了一些不利於薩達姆的資料,包括薩達姆正在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些秘密。薩達姆當時就很氣憤,但也是老謀深算,他就采用招安的方法,跟他講,你只要回國,我對你一切都能原諒。結果他的大女婿他們家就信以為真,就回國了,回國之後第三天結果就被亂槍打死。

  後來他的倒台大家也都眾所周知。這是二00三年,美國藉口伊拉克在研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所以發動了對伊拉克的戰爭。當然美國打伊拉克本身也是不對的,現在也撤兵了,但對薩達姆而言,這本身也是一個報應。所以很快美軍占領了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推翻了薩達姆的政權,薩達姆也被捕了。薩達姆的家人死的死、逃的逃,他的別墅最後也就成為了無人再問津的場所。薩達姆本身跟他的一個同母異父的弟弟一同被處以絞刑。這得勢一時,最後卻是落得這樣一個下場,逃不了因果的報應。民間傳說在東岳大帝殿前(東岳大帝是幽冥界的,專門審判世人罪惡的)有這麼一副對聯講到,「陽世奸雄忍心害理皆由己。陰司報應古往今來放過誰?」所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古今不易的真理,怎麼能夠乘著權勢而不顧人民的死活,為著自己的一己之私、一己之欲而胡作非為?這是「乘權縱橫」。我們再看第十三條:

  非人自是是一病。】

  『非人』就是否定別人,『自是』就是自以為是,自己覺得自己很對,而對別人一概否定,固執己見,不能聽人勸谏,這都是大病。甚至這個「非人」還會表現出來,毀謗別人,這個是變成了毀人自譽。《太上感應篇》講願人有失還是心地裡,表現出來就是毀人自譽,這些都是很重的過惡。往往自以為是的人都有所謂乘權縱橫的傾向,如果他有能力、他有福報,他就會乘權縱橫,特別是當官的、有福報的人。

  在宋朝有一個叫張汝慶的人,他是一位提刑官,就是現在我們講的司法院,司法部門的法官、檢察長這樣的一個職務,他就是辦案子的。辦案子他沒有好好辦,他用什麼樣的方法辦?犯人來了之後,他不分青紅皂白先來個「打一套」,犯人押來了先押出去打,打得他奄奄一息之後,然後逼他招供,用這種方法。所以受訊的人到他那都稱為「閻羅催到」,就是閻王爺催命,把你送到這來的,我就對不起了,我就來打一套。當然在他審理的案子裡頭冤死的,冤假錯案就特別多。這是什麼?犯人押來了,他就先把人家定為犯罪的,非人;自是,自以為是,我先打他,以為這種方法好用。結果到他任滿回老家的時候,在路上,他晚上做了一個夢,就夢到幾百人,其實都不是人,都是那些厲鬼,有的是頭破、有的是手斷、有的是腳斷,都圍著他向他索命。等他回到家,白天竟然見到厲鬼,最後七竅流血而死。所以古人講「強梁者不得其死」,強梁的人都是因為自以為是,從這個根產生。所以非人自是,如果不在剛起這種苗頭的時候把它斬斷,讓它發展下去,將來造的孽就多了。

  在《朱子治家格言》裡面有這麼一句話說,「乖僻自是,悔誤必多」。乖僻自是的人,就是行為乖張、性格古怪、自以為是,他在社會裡面跟人交往肯定是悔誤必多,後悔的很多,錯誤很多。你想想,一個愛自以為是的人,誰敢給他勸谏?特別他還有非人的毛病,就是整天挑人家的錯,批評別人,甚至毀罵別人,誰還敢親近他?這種人當然,自然會招致很多的禍患,所以這都是大病。太上老君說這個病,沒一條說身的病,全是心的病。心是身之根,身體的毛病根源於心病,你把這些心病全都化解了,身體怎麼會有毛病?一個人老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他必定會有好身體;如果一個人心不好,無論怎麼保養,吃多少補藥,那也是枉然,這是我們應該曉得。下來我們再看第十四:

  侮易孤弱是一病。】

  『侮』是欺侮,『易』是輕視,自己仗著自己的強勢欺辱孤兒寡母、輕視幼小老弱,這都是倚強凌弱的大病。對於弱小孤寡的人,我們應該存著什麼心態?他們是不幸的人,已經不幸了,他無依無靠很可憐,我們應該多關心他才對,怎麼能夠還要侮易孤弱?趁著他們好欺負而去欺負他、去騙害他,謀奪他的財富,使得他最後孤苦伶仃、流離失所、無依無靠,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你說這造的孽多深!假如天地鬼神見到這種侮易欺弱的人,他豈能夠不動怒、豈能不懲處他?所以當看到這些人,我們應該想到,假如我自己有一天像他們那樣怎麼辦?多麼希望有人來幫助我、關懷我,助我一臂之力。又想想自己可能很強勢,可是自己的妻兒可能弱小,他們如果遭人欺負,自己又是什麼樣的心態,是不是會很氣憤?所以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只要能夠換位思考,反過來一想,就不會造那些重業了。

  在《太上感應篇匯編》裡面有這麼一個故事,講在方城這個地方有一個叫鞏固的人,他旁邊有一富貴家,富翁姓周。這個富翁他們家不幸有一次害傳染病,結果全家人都死去了,只剩下一個老婆婆和一個年幼的小孫子,當然還有他們的家產。鞏固在一旁看到之後就生了歹念,就騙他們,婆婆跟孫子,跟他們講:「你小孫子年紀太小了,你年紀又很老,這孤老幼小的光靠著你留下的財產度日也不是辦法。不如這樣,你就把這財產賣給我,我來撫養你們,你就不用操心,你們不懂經營,由我來幫你經營」。結果這祖孫兩人聽了之後就信以為真,立刻就跟他簽訂契約,把這全部的財產以半價還不到的廉價賣給了鞏固。結果鞏固拿到這個契約之後,立刻就原形畢露,逼著祖孫二人搬家,把他們趕出家門,這祖孫兩人就只好流浪街頭。結果鞏固那天晚上就夢到有鬼魂來罵他說,「鞏固,你竟敢圖謀我的家產,趕走我的妻子和孫子,我已經把這件事情告到了上帝那,明年你的家人都要死光」。結果到了第二年,果然鞏固家裡來了一群盜賊,打劫他們家,並且把鞏固全家殺得一個不留。這老婆婆和小孫子被趕出家門之後(幸虧被趕出去,免除了這場盜賊的浩劫),結果聽說鞏固家人全死了,於是兩人又重返老家,把這產業取回來。這個故事你看看,這財產該誰的就是誰的,不是你的,你用那種巧取豪奪的方式侮易孤弱,最後自己得不到,反而喪了小命,何苦來?

  我們師父最近常提到有一本書,甘肅一位作家寫的真人真事,《凱撒軍團東征中國之謎》。這是講兩千年前,大概中國漢朝時期,在羅馬帝國當時凱撒大帝派出一個十萬人的軍團要來侵略中國,以為中國好欺侮。這軍團當時因為都得靠走路,他們也有騎軍,當然也有步行軍,就得慢慢走,走了差不多兩年才到中國新疆的邊境,要來入侵中國。結果第一仗自己就損失慘重,死了九千人。本來這一路上已經有不少人死在路上,到了中國邊境上這一仗馬上士氣大折,想要侵略中國的這種信心全部崩潰了。最後又打了好幾次仗,都是損失慘重,到最後就全軍覆沒,最後還剩兩百多人集體自殺。這些鬼魂一直都沒去投胎,兩千年來他們也算有義氣,這軍團他們還在一起,在鬼道裡面。結果最近,就是前幾年,附在甘肅的一個女子身上把這段故事說出來。這段故事在歷史上還沒有特別去寫,結果通過靈媒方式把這段歷史講出來了,鮮為人知的歷史。這些鬼魂在那邊境上還遇到有菩薩給他們施食,很慈悲的菩薩,也給他們教化,跟他們講,「中國不是你們的,你們來這干什麼?」

  你想想這個話給我們很深的啟示,這個國土不該是你的,你用你的勢力、用戰爭去奪取,到最後還不是你的。就像日本人發動侵華戰爭,打了八年最後不也就無條件投降?不是你的,你沒這個福報占領,你就老老實實待著,何必要生這些歹念?就像剛才我講這個故事,這個叫鞏固的人,人家周家的財產不是你的,你用這些小人的手段謀奪來了,你看一年,最後自己是命也丟了,當然財產更帶不走,欠的是什麼?欠的是債。要知道錢帶不走,債可會帶得走,今生欠的債來生得還,你說這是何苦來!所以,豈能夠有侮易孤弱的這些念頭?這些念頭就造很大的罪業。要常常存著仁慈的心,《太上感應篇》裡面講「矜孤恤寡」,對於孤寡的人、對於老弱的人,特別的愛憐,特別要同情照顧,養自己的厚德,也為自己子孫積一分陰德。所以侮易孤弱這是一個大病。我們再看底下第十五句:

  以力勝人是一病。】

  這個意思就是說用強力來壓制別人、來戰勝別人,這都是剛強的罪惡。本來天生萬物是有強有弱,強者應該幫助弱者才對,怎麼能夠仗著自己力強而去欺侮弱小?要想去制勝別人,顯示自己的力很強、勢很大,要知道這種強勢不會長久。為什麼?因為天道講究和諧,天、地、人本來是一體,你破壞了和諧,天地之間就要把強弱力量均衡一下。你的力太強了,天就要把你的力收回去,天會幫助那些弱小的人,這是自然之理。

  上次陳靜瑜老師來這裡給我們講女德,她講了一個真實的例子。她認識一個人,也是一位女強人,很強力,壓制她丈夫,這是倚強凌弱。丈夫本來在家裡是男主剛,女主柔,剛柔相濟這就很美。女性要是太剛強,男性被制伏在底下,這也不是什麼太吉祥的事。這個女子很有能力,所以什麼都是她說了算,丈夫只能唯命是從。結果後來這位婦女得了全身的骨痛,骨頭痛得站不起來,就只能躺著。所以陳老師給我們分享的時候她很感歎,她講真的得學女德,你看不學女德,太強勢,天怎麼對付她?就讓她站不起來,因果就這麼快速。

  還有彭鑫大夫也給我們講了一個他臨床的例子。有一位甲狀腺腫瘤患者,一個姓高的女孩子,這個女孩子性格非常倔強,也是那種強勢得不得了的女孩。本來女子柔弱這是符合天道,太強的人就會出現毛病,她屬於肝經淤積。太強勢的人就損肝,不仁則損肝。她的父親告訴彭大夫說,這個女孩在家也不太孝順父母,而且對外人也是很倔、很要強,一定要超過別人,以力勝人。就像在馬路上開車,當別人超過她的時候她就不服氣,她一定加大油門把車開上去,然後把人壓擠到一邊,就是這種人,結果患了這個病。這個病當然是不夠暢通,氣都冒在上面,甲狀腺腫瘤。彭大夫就告訴她要把這氣沉潛下來,首先你得改你自己的毛病。第一,你得孝順父母,修你的柔順心。孝順能治百病,百善孝為先,不孝的人肯定會出身體上的毛病;也讓她把自己的性格加以修正,不要爭強好勝,不要總以力勝人,給她先調心,再加以中藥輔助治療。結果本來這種甲狀腺瘤用中藥來治是治得很慢的,可是沒想到他這個病人,她回去真把心調整好了,氣也就順了,經絡通了,結果很快瘤也就消失了,好了。可見得要治身病,真的首先得治心病。太強的人,肯定就會出現所謂肝經不通這類病,長瘤的人可能多半有這個情況,不通,淤積在那,特別是上面。像我知道有一個人,他就是整天都暴怒,特別是對他父母常常發脾氣,結果長了個惡性腦瘤。

  所以《道德經》裡面有一段話,老子說,「將欲弱之,必固強之」,這句話就很有辯證的道理。天地之間就有這種平衡,一個事物太弱了,天就要讓它強起來;一個東西太強了,天地就會讓它弱下去,就所謂事極必反。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絕不求強、絕不求滿,知道什麼?月要虧之前它都會愈來愈盈滿,滿到最滿的時候就要虧下去,月滿則虧;燈燒到最後將滅的時候會特別的明亮,這個都是自然的態勢。老子主張我們要守柔弱、守謙卑,這是長久之道,所謂柔弱勝剛強。所以以力勝人、以強勝弱這不可能長久,守著柔、守著弱的才長久。好比我們身體,你看這個身體太強的部分往往會比弱的部分要壽命短暫。最簡單的,用我們嘴裡的牙齒跟舌頭來做比較,你說牙齒的壽命長,還是舌頭的壽命長?你看一個人到七老八十,可能他的牙齒都掉光,可是舌頭還在。為什麼?牙齒是剛強的,舌頭是柔弱的,這不就是柔弱勝剛強?自然界都是這樣一個道理。

  老子《道德經》上也講,「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這是打個比喻,魚在深淵裡面游動,這是比較深的湖泊,它可以潛行,潛得很深,但是它不能夠脫離,如果是脫離了,魚就要死了。魚不能離開水,水是很柔弱的,而且深淵是很低的,愈低、愈柔的愈好,這比喻柔弱勝剛強。「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國家如果有很不可一世的這些武器,或者是它的長項,最好把它收斂起來,不要去耀武揚威,這個不可能長久。我們現在看到,像美國常常都研發一些新式的武器,兩個多月前我看到一個報導,說美國現在研發的一個遠程導彈,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裡面打中全球任何一個地方的目標。這個武器拿來公布出來,目的是什麼?當然很明了,為了顯示它很厲害,你們如果不聽我的,你的那個國家會在我的導彈射擊范圍之內。這樣是吉還是凶?如果你讀了《道德經》「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要是以力勝人、倚強凌弱,這是國運衰的一個徵兆,不是好的。即使是有這樣的能力、有這樣的實力,我們都應該收斂、若無若虛,這樣我們一能長久,二可以以德服人,我明明能夠站在高位的,我現在不站在那,我還守著謙卑,這就是厚德。你愈謙卑,人家對你愈尊重;你愈是耀武揚威不可一世,人家對你愈嗤之以鼻,這個是我們應該曉得的。下面第十六句:

  貸不念償是一病。】

  『貸』是借貸,借貸別人的錢財而不想著償還,這個念頭不好。《弟子規》上講「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如果我們借了人家的物品或者錢財就不想還,想把它吞掉,這屬於偷盜。借了人家的東西不僅要想著快點還,而且應該想著還得多一點,要去報答別人,這是培養自己厚道的存心。借人的東西我們就要愛惜,而且這借也是不得已的時候才借;如果自己有,當然就不能借,除非是不得已的時候。要知道借了錢財、財物,不該是我們自己的,如果我們不還,以為占了便宜,其實欠了債,來生還得還,那是跑不掉的。

  在清朝康熙年間有這麼一段故事。這是在燕京,有一個居民叫張元,他養了一頭驢,這頭驢每天都能走二百裡路,它是一個很強健的驢。這個驢很倔,除了張元父子三人能夠乘坐它的背,其他人只要一近身,它就踢,或者是咬人,很凶狠。結果有一個姓楊的人就很好奇,覺得張元三父子的這頭驢真有這麼厲害嗎?他就想試試看,就把這頭驢借來要騎它,大家說,你可不要騎,騎的話它把你給褪(音臀,去聲,卸脫)下來,它是除了張元父子三人以外,其他人都不敢騎它,它不讓人騎。結果這個楊先生很順利的騎上了驢背,他就覺得好驚奇,他覺得我也能馴服這個驢,就騎著它走。晚上,這位楊先生就夢到一個黑衣人來跟他講,說我就是張家的驢(這驢來托夢),他說我前生借了你三百錢,還沒還,這一生要還給你。你昨天已經騎著我走了二百八十裡,按照價錢來算,也還得差不多了,今天你再騎我二十裡,我就還清了,我就再不欠你了。這個楊先生在夢中就問這個驢,就是黑衣人,說你欠了張家,就是你的主人家,欠了多少錢?黑衣人就搖頭歎氣,他說,欠得太多太多了,說不出來。

  第二天楊先生醒了,醒了以後他覺得對這個夢很清晰,覺得很奇怪,好像是真的,又是個夢。於是就繼續騎這頭驢回家,結果走了大概二十裡地,這個驢忽然之間就把他褪下來,不讓他再騎了。這個人突然就明白了,這真的,昨天晚上的夢不是假的。於是就跟這個驢講,跟這個驢商量說,我現在還有十裡地才能回到住的地方,你能不能這樣,你讓我再騎十裡地,你把我背回家,我一定會用十文錢買那些你愛吃的給你吃。跟它談談價錢。這個驢看著,瞪著他,瞪了一會終於答應了,於是楊先生就繼續騎上驢背,他就騎著走完十裡路。回到家裡之後,真的把十文錢買東西給這個驢吃。以後他想再騎這個驢就不行了,最後這個驢還得歸還張家。所以你看看,借了人的錢沒還,來生做驢來還,真的是一分錢我們都不能夠欠人,根本這世上沒有占便宜的,也沒有吃虧的。

  曾經有一位企業家被人騙了九百萬,不少,是我認識的一個朋友,他也是學佛的。他跑來跟我講他這個事情,很氣憤,要起訴那個騙子,這是生意人。我勸他,我說你學佛了,就不要起訴人了,騙了就當還債還給他。你想想,他為什麼來騙你不騙別人,而且他騙你還能騙成功,把這九百萬都拿走了?你肯定前世欠了他,這生還了就做還債想,你就沒煩惱了。他說,我前生欠了他的,會欠他這麼多嗎?沒有理由欠他這麼多的。他問我,他說假如前生我只欠他三百萬,這生他騙了我九百萬,我是不是還得起訴他,把那六百萬拿回來?我說你也不需要,為什麼?你果然還他還多了,變成他欠你了,他欠你的來生他得還你,就像這頭驢似的,他也得還你。所以你把三世因果想通了,真的沒什麼不平的,絕對沒有吃虧的,我們就多布施。人家來占我們便宜,我們就給,歡歡喜喜的去給,你心平氣和;同時你也不會真正吃虧,那個人也不可能說占便宜,他想占便宜反而丟了便宜。為什麼?他把你的錢騙走了,錢最後帶不走,你看他死的時候連身體都帶不走,他豈能帶走一分一毫?帶走的就是這個宿業。占人便宜,「貸不念償」,真是有百害而無一利,何苦去做?把這個道理搞清楚了,不可以再做這種傻事情,多還好!我們再看下面第十七:

  威勢自脅是一病。】

  這個『威勢自脅』就是在威勢面前自己就懼怕了,懼怕威脅、聽從威脅,不能夠堅持自己的原則,就是沒有骨氣,這當然也是個大病。要知道,天地之間一定要講求一個「義」字,所謂義就是講天理,講求我們的良心,講求天地之間的正氣,即使是受到威脅,乃至身命都有危險的時候,都要做到捨身取義。孔子講成仁,孟子講取義,仁人志士決定要把生死、富貴拋到九霄雲外去,「惟義所在」,只是為了正義。自己會不會遭難,自有因果,前世我欠了他的命,這世逃也逃不掉;如果不能堅持正義,反而死得一文不值,這就叫死得輕如鴻毛。人在世間總有一死,不如死得重如泰山。所以懼怕威勢,只有小人、愚人才會這麼想,真正君子一點不會懼怕,自有因果,該怎麼樣就怎麼樣,該來的就來。而為正義獻身的,這個人的靈魂往上升;失義而死的,魂就往下墮,不僅是陽間背負惡名了,所謂遺臭萬年,像秦桧就是遺臭萬年,來生墮三惡道中永無出期,這個真的是太可怕了。

  在近代也有一個跟秦桧差不多的人,在民國年間,汪精衛被人罵成大漢奸。汪精衛他本身性格就是那種懦弱、優柔寡斷,不能堅持正義,最後真的就走上賣國求榮的道路。當時一九三二年日本侵華,汪精衛代表國民政府去跟日本人談判,日本人很強勢,當時正是不可一世的時候,汪精衛就非常的懦弱,對於日本人提出的很多條件都不敢說一個「不」字。最後汪精衛在日本人的唆使下,他賣國求榮做了漢奸,投降了日本。日本人很會算計,他讓汪精衛籌建一個偽國民政府,就像當時滿清的時候搞一個偽滿政府一樣。在一九四0年南京成立了汪精衛的偽國民政府,汪精衛成了日本的傀儡,為日本人說話。當時國民黨的抗日勢力,共產黨也是抗日,都被汪精衛打壓。據記載,當時汪精衛曾經跟抗日將軍馮玉祥有過這麼一段對話,汪精衛問馮玉祥,現在國民都喊著抗戰到底,這個「底」,到底是什麼意思,什麼叫底?他認為現在就應該跟日本人談和。日本人表面說要跟你和,其實他都是要占你便宜,欺辱你。結果馮玉祥說,這個底是日本無條件投降,這就是底。汪精衛聽了說,「你這是狂妄無知」,他還這樣說馮玉祥。結果當汪精衛成立偽國民政府的時候(在南京,南京是在日本人統治下),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搬到了重慶,大家都很痛恨汪精衛,當時還在重慶造了一個像,汪精衛夫婦跪像,叫汪逆精衛。逆就是逆子那個逆,大漢奸,真的就好像西湖邊那個岳王廟,岳王祠外面秦桧夫婦倆的銅像也是在那跪著。當時汪精衛還沒死,就被人造了這個像,你看人家對他多痛恨。

  這是什麼?在日本人威勢底下,自己就不能堅持原則,賣國求榮做了漢奸,這下場,人還沒走,已經遭唾罵了。他走的時候是四年之後,一九四四年,你看不就是掙得四年的光陰嗎,結果背了千古罵名。一九四四年他死於日本名古屋,死了以後日本人都不管他,當時也沒辦法管,因為一九四四年抗戰快結束了,日本已經慢慢衰弱,所以汪精衛當然也就隨之衰了。後來他死了以後,別人把他的屍體送回來,在南京郊外梅花山下葬,因為當時還沒解放,還沒有把日本人趕出去,南京還是日本人手裡的。後來抗戰結束勝利了,全國人民就一片呼聲,說汪精衛的屍體不能夠葬在南京,於是強烈的要求要把它鏟除。所以當時蔣介石在輿論的鼓動下,派何應欽把汪精衛的墳墓給扒了,把他屍體再拿出來,然後燒了扔掉。你看看得這麼個下場。

  所以在大節之上不能夠把持好自己的原則,臨劫而改節,最後下場都不好。要知道,其實在威勢面前我們自己保持原則,最多不就是一死?你要知道人是不死的,學了佛的人對這點很有概念,人哪裡會有死?人只是換身體而已,捨身受身。我們講靈魂,佛教講神識,不斷的在不同的身體裡變換。這一生要是行善積德、守節守義,你一定是得到善道,要真的倘若是被槍斃的時候,你念著阿彌陀佛走,你決定能往生極樂世界。所以真正明了宇宙人生真相,大無畏!大無畏者才不會做出那些卑鄙行徑。你看像文天祥在獄中寫下《正氣歌》,視死如歸,永垂青史;岳飛是精忠報國,即使被秦桧謀害,也成為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所以,我們寧願永垂青史,千萬不可遺臭萬年,遺臭萬年的人決定是在惡道裡面不止萬年,肯定的。陽世間跟陰間,我們想都是對應的,世間人造惡已經背負了這個惡名,陰間他肯定是要受刑罰。

  這些必須要從平常點點滴滴,我們的起心動念去把守,小病要是不治,等積成大病這就難治。像汪精衛這種人何以會犯下這個大錯?肯定是在平日裡,也都是在義與利之間的選擇上,他沒有把握好標准,往往是重利輕義、見利忘義。可能他在小的時候,是一個孩子的時候,譬如說他可以為了拿一個小糖果而去撒謊,這是見利忘義,撒謊是不對的,不義就是不該做的事。為了取那個小糖果他可以去撒謊,再長大一點可能為了要騙取他父母一萬塊錢,他可以去撒謊,再長大一點可能為了一個高官的職位,他可以做下傷天害理的事。所以在日本人給他許諾讓他做國民政府主席的時候,他就聽從了,這是什麼?見了利就忘了義,可是他沒想到,利追求到最後反而是丟了大利;堅持仁義的人到最後他得到大利。孟子在見梁惠王的時候,我們讀《孟子》第一篇就講「見梁惠王」。梁惠王見到孟子就問,「叟不遠千裡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你對我們國家帶來什麼利益?你看,開頭就說利。結果孟子說,「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你何必要跟我講利?你只需要講仁義就行了,你講仁義才是大利,你愈講利,最後愈丟了利。這裡頭有很深的道理。這是第十七句,下面我們再看第十八:

  語欲勝人是一病。】

  『語』就是說話,說話總想要勝過別人、要壓著別人,這是什麼?好占上風、好勝爭強這種心態,這都是大病,每一條都不是小病。我自己反省,我過去就常有這個毛病,「語欲勝人」,自己比別人好像聰明一點,讀的書多一點,就愛跟人辯論,一定要辯贏。我口才還算可以,一般跟我辯論的人都辯不過我,他講了什麼道理,我的道理還勝過他,其實仔細想想都是歪理,但是聽起來他又辯不過我,無話可說,我就贏了。過去有這個毛病,都是爭強好勝。這跟前面講的幾句都是有連帶關系,你看「以力勝人」、「非人自是」、「以智輕人」、「乘權縱橫」,這都連帶關系,這都是爭強好勝的病。被別人勝過自己就不甘心,別人勝過自己就嫉妒,自己勝過別人就傲慢,都會連帶著出現這些煩惱。

  現在可以說,學佛學了這麼多年,這些毛病基本都改了不少,但是還有習氣在。什麼習氣?就譬如說前一段時間,有一位同修可能因為什麼事情誤會了,批評我,當時我也沒跟他生氣,我給他道歉,其實他是誤會我了。可是我道歉完了之後回頭還想想,不行,我得要澄清一下。於是准備寫一個電郵告訴幾位當事人,把這個情況都得表白一下,證明我是清白的,他對方誤會我了。花了二十分鐘把這個電郵寫好,之後回頭一想還是不發了,為什麼?這個還是有一點語欲勝人的味道,大家細細想想是不是?古德講「聞謗不辯」,人家毀謗你,你都不辯論,你看你何等的修養,不放在心上;你現在還放在心上,雖然是跟人不生氣了,好像忍辱功夫有那麼一點點了,但是你這個習氣沒斷,雖然沒發作,有習氣在,習氣也不行,貪瞋癡慢這些習氣,根都不能留。所以我後來想過來了,這電郵就沒發,誤會就誤會,有什麼大不了的,何必一定要勝過別人,一定要把道理澄清,證明他錯了、我對了?雖然以理服人,《弟子規》說,「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是,他無言了,但是你真學佛,不能只停留在理服人的階段。你跟人講道理講得再明白,他最多就不講話,他服氣,但是他心裡還是不以為然,他沒受到感化;你根本不放在心上,最後他明白了,他對你才真正感佩,這叫德服人,比理服人又高一籌。語欲勝人這本身的確是個大毛病,真正有德人只是希望德能勝人,絕對不會希望語言能勝人。語言勝人有什麼了不起?不要做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在戰國時期,我們看到趙國有一個這樣的故事,講廉頗與蔺相如,這是一個脍炙人口的故事,我們以前讀中學的時候學古文都學過。趙國當時得到了楚國的和氏璧,和氏璧是個價值連城的寶玉(現在已經不在了,那是戰國時期),當時秦國秦昭王聽到了這個事,於是就派人給趙王寫了一封信,說希望用自己十五座城池來跟趙國交換這個和氏璧,「價值連城」這個成語是這麼來的。趙國是小國,秦國是大國,秦國寫這封信,趙王也就了解,其實秦王就希望得到寶玉,並不希望把城池割讓給趙國,這都是有點倚強凌弱,但是那時候還講一個禮,所以他要等值交換。趙王就跟大臣們商議,最後就決定還是不能夠回絕秦王,如果回絕秦王,可能秦王藉故就帶兵來打你,說你不肯修好,他有藉口。怎麼辦?於是就找到蔺相如(蔺相如當時是一個沒有官位的人,廉頗當時是個大將軍,而且是英勇善戰),大家推薦蔺相如出使秦國辦這個事。當時蔺相如不辱使命,帶著這個和氏璧到了秦國。到了秦國之後,秦王拿到了和氏璧,看了之後就不想還給他。蔺相如就知道秦王有歹意,就跟他講說玉上有一個污點,我指給你看看。秦王就把這個玉給他,蔺相如一拿到玉就非常正氣凜然的對秦王講,「秦王,你答應用十五座城池換我這個和氏璧,但是我看你好像沒有給的意思。如果你要是強搶,我蔺相如就跟這個和氏璧一起撞碎在這個柱上!」秦王一看,這來真格的了,就安撫他說,沒有關系,我們可以從長計議。蔺相如就說,「我們趙王對這和氏璧非常的珍愛,在臨行前都齋戒沐浴五天才送和氏璧過來。你要接受,你也得要齋戒沐浴五天」。理都說到這了,秦王也就只好答應,所以齋戒五天。

  在這五天當中,蔺相如就已經把和氏璧偷偷請一個隨從送回趙國。到了五天之後,秦王又來召見蔺相如,蔺相如就對秦王講,說這個和氏璧現在已經送回趙國了,我知道我欺騙大王罪該萬死,但這是為了趙國著想。因為趙國弱小,它不會棄約的,如果秦國真正想要用十五座城池換和氏璧,你先把十五座城池的這個契約送給趙國,趙國一定會把和氏璧送給你,它不敢抗拒,你是大國,否則只好就此罷休。秦王跟大臣們面面相觑,沒辦法,只好放蔺相如走,也不好為難他,因為畢竟是兩國之間還沒到戰爭的地步。結果蔺相如就這樣回來,立了大功不辱使命,沒有給趙國丟臉,而且和氏璧也完璧歸趙。

  後來蔺相如又跟隨趙王與秦王有一次會面,也立了功。秦王要羞辱趙王,沒有得逞,都被蔺相如給很圓滿的解決了。趙王也就非常的高興,所以就將蔺相如提為上卿大夫,他的地位就在廉頗之上。廉頗就有點嫉妒,不高興了,他說我身為趙國大將,立下汗馬功勞,出生入死;蔺相如只是憑著他的一張嘴,立了這麼點小功,竟然他的職位在我之上。他不服氣,所以他說我再見到蔺相如的話,我一定當面要羞辱他,揚言。有人把這話傳給蔺相如,蔺相如聽了之後就不跟他見面。有時候上朝的時候,蔺相如還故意托病不上朝,不跟廉頗會面,不願意跟他爭高下。

  有一次蔺相如出門,遠遠就看見廉頗的車隊來了,立刻就叫人趕快回避、趕快走。結果廉頗也就很得意,說你看看蔺相如膽小如鼠,都不敢跟我見面。這是語欲勝人,揚言說蔺相如很懦弱。蔺相如聽到這個話也不以為然,他的這些跟從聽了都很生氣,說「我們跟著您,是希望能夠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結果你怎麼這麼懦弱?對廉頗這樣的羞辱,你怎麼能夠忍?我們現在就要離開你了」。蔺相如手下人都不服他。蔺相如就非常心平氣和的跟他們講,說你們看看廉頗將軍跟秦王哪個厲害,哪個更強?大家都說當然秦王更厲害,那是大國的國君。蔺相如說,秦王那樣的威風,我在他面前對他都毫不客氣,據理力爭,不受他侮辱,難道我還偏偏會害怕廉頗將軍?大家聽了是有道理,「為什麼你老躲著他?」蔺相如就講,現在秦王之所以不敢打趙國(趙國是弱小),正是因為趙國文有我蔺相如、武有廉頗,我們文武兩個人合作,家和萬事興,所以秦國就不敢冒犯;假如我們兩個人在這窩裡斗,秦王他們就更高興,他們就可以乘虛而入,我們趙國就岌岌可危了,我這是為國家著想。

  後來這個話傳到了廉頗將軍耳朵裡,廉頗也是一個明理的人,也是位忠臣,聽到蔺相如這麼一說,自己非常的羞愧,知道自己語欲勝人這是大錯。所以他也很難得,他負荊請罪,把衣服脫了,背上荊條到蔺相如府上來請罪、來求忏悔。後來蔺相如跟廉頗和好了,真的成為患難與共的朋友。你看這是國家有福。所以我們明了這個道理,其實對人,只要不是違反原則性,不像汪精衛對日本政府那種卑躬屈膝、賣國求榮,互相之間,朋友之間、同事之間我們多一分忍讓、多一分謙讓、多一分禮讓,其實更顯得你有修養,日久見人心,別人對你就更敬佩。

  語欲勝人,跟大家再講一個故事,都是歷史上的故事,欲勝人者反而被人勝,不欲勝人的人反而能勝人。在唐朝,唐太宗他要立太子的時候,當時唐太宗原來的太子叫李承干,因為犯罪被廢掉了,唐太宗就在想,剩下的幾個兒子當中立誰做太子好,將來要繼承王位。太宗非常喜歡四子李泰,李泰是天性聰明,而且擅長於文辭,很會講話,也很有謀略,深得太宗的歡心。李泰也是一個名利心很重的人,很希望奪太子的位置。有一天唐太宗很高興的跟臣子們講,昨天有一個青雀飛到我的懷中,魏王就跟我說,「我今天如果能夠做陛下的太子,將來我要去世的時候,我會為您把我的兒子殺掉,能夠讓我的王位傳給晉王」。晉王是太宗第九子,叫李治,後來就成為皇帝,叫唐高宗。他倆現在都可能做太子,太宗還沒有決定給誰。李泰說我能夠把我兒子殺掉,好讓我的王位將來傳給九子李治,這表示對於父親的忠心。結果褚遂良,這是一位賢臣,就提醒太宗說,他能說出這樣的話,其實證明他心懷不軌,你不能傳位給他。你想想,他要爭太子的位置,好不容易爭到手,怎麼可能說這個王位將來還會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把自己的兒子殺掉傳給自己的弟弟?太宗被這一點醒他明白了,知道李泰確實心機很深,所以最後就決定還是立李治做太子。李治為人比較敦厚老實。李治當了皇帝之後,李泰(就是四子)最後也就憂郁而死。所以巧言的人最後反而得不到他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標。《紅樓夢》評王熙鳳,王熙鳳也是一個語欲勝人、很會說話的人,就評論說,「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我想評論李泰也很合適。所以說話寧少勿多,以厚道為美,這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今天的時間到了,我們這十八條就講完了,講到此地。有講得不妥之處,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資料恭摘:《太上老君說百病崇百藥》學習心得—身心淨潔 與善相應  鐘茂森博士主講  (第四集)  2010/10/2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57-036-0004

 

上一篇:高僧故事:畢生苦行本色不改,怒斥日寇寧死不屈
下一篇:鐘茂森:《太上老君說百病崇百藥》學習心得 第5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