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宣化上人: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淺釋(43-44)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淺釋(43)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

宣化上人主講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先除滅。色受想中。生計度者。是人墜入。死後無相。發心顛倒。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又修這種定力的這一些人,“堅凝正心,魔不得便”:有這一種堅固的定力,又有智慧,所以魔就不得便。但是他這個智慧,不是究竟的智慧,不是真正的智慧,不過魔王是沒他法子了。但是他那自心魔,還不能降伏。

“窮生類本”:窮一切十二類眾生的根本,“觀彼幽清”:他觀看一切眾生幽隱而清輕的這種根性,“常擾動元”:在這個裡邊有微細的動相,“於先除滅色受想中”:在先前除滅的這色受想三陰裡邊,“生計度者”:他又生出計度來了。“是人墜入”,“死後無相,發心顛倒”:這個人會墮入死後無相,他就說死後無相、發心顛倒這種的論議。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系。知其受滅。無復連綴。陰性消散。縱有生理。而無受想。與草木同。

“見其色滅”:見到這個色陰滅了,“形無所因”:他這個身形無所寄托了。

“觀其想滅,心無所系”:觀這個想陰滅了,想陰沒有了、破了,這個心也無所系了,也沒有什麼地方可以掛著這個心了,妄想也都沒有了。

“知其受滅,無復連綴”:知道這個受陰滅了,和外面就沒有什麼連綴了,也沒有什麼聯系,沒有什麼聯絡了。“陰性消散”:色、受、想這三種的陰性都消散了。“縱有生理”:縱然有少少的生理,就是有這個行陰,“而無受想”:也沒有受,也沒有想了。“與草木同”:因為沒有受,也沒有想了,他覺得自己和草木是一樣了。

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雲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循環。有八無相。

“此質現前猶不可得”:他說現前這個色心。這個質,不是單單指的色,也指的心。他說有形質這種的色心,這種色現前猶不可得,現在也沒有了。他這就是色、受、想、行四陰,前邊那兒他不是說形同草木嗎?草木就沒有知覺,那麼現前在生的時候沒有,現前猶不可得,現在什麼都沒有了,都不可得。“死後雲何,更有諸相”:那麼生前都沒有相了,求這個實在的形相,都了不可得,死後又怎麼可以有諸相呢?

“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因為這個就推勘檢校,就這麼翻過來看,調過去看,來回研究這個問題,說生前沒有相,那麼死後怎麼會有相?死後也沒有相。色、受、想、行這四種,生前也沒有相,死後也沒有相。

“如是循環,有八無相”:來回這麼推求,他變成了八種無相。色、受、想、行,在生有四種無相,死了也是四種無相,都沒有的。

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斷滅。

“從此或計”:因為他推求這四種都無相了,所以根據這八種無相的道理,他就或者計度了,“涅槃因果,一切皆空”:他說也沒有涅槃,也沒有因果,撥無因果。啊!要是這樣子,人都不要修了,也不要什麼成佛了。為什麼呢?他按著這種理論,什麼都沒有的,“徒有名字”:只有這麼一個名字,“究竟斷滅”:究竟都是沒有的,他就這樣講。

由此計度。死後無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七外道。立五陰中。死後無相。心顛倒論。

“由此計度”:由這個,他計度“死後無故”:他說死後什麼也沒有了,一切都空了,“墮落外道”:就墮落到一種外道,“惑菩提性”:也是惑菩提性。

“是則名為第七外道”:這個叫做第七種的外道。“立五陰中,死後無相”:在這個五陰中,他說死後無相。“心顛倒論”:他的心有這一種顛倒的論議。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行存中。兼受想滅。雙計有無。自體相破。是人墜入。死後俱非。起顛倒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又修定力這一切的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堅固他的定力,而有正心,這個魔沒有辦法他了。可是自心魔呀,是很不容易降伏的。“窮生類本”:他窮盡了一切十二類眾生這個本元,“觀彼幽清”:觀看彼幽隱而清輕的這個心,“常擾動元”:在這時候,行陰裡邊有微細的動相。

“於行存中,兼受想滅”:在行陰存在的這個地方,受、想這兩陰都滅了,“雙計有無”:這時候,他又說是有,又說是無;又說是無,又說是有。“自體相破”:他的自己都弄沒有了,自己也不存在了。你說是有,他自己是有了;說是沒有,他自己都沒有了。這個自體相破了,自己都破了,自己就把自己的這種理論都不成立了。

“是人墜入,死後俱非”:他死後也沒有“有”,也沒有“無”。那你說有個什麼?也沒有個“有”,也沒有個“無”,那麼說這就是中道了?不是的。他根本也不講中道,也沒有中道的。因為這樣,所以這就錯了。“起顛倒論”:就顛倒了。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

“色受想中”:他在色、受、想這三陰都破了這個裡邊,“見有非有”:他見到這個有,又不是有。“行遷流內”:在行陰遷流有微細的動相這裡頭,“觀無不無”:他看見沒有,又好像有。所以這也不是有,也不是無,他建立這種的理論。

如是循環。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死後。有相無相。

好像前邊,他說觀看這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這一種的情形,“如是循環”:他來回來回這麼循環推求這個道理。“窮盡陰界”:對色、受、想、行這四種陰界,他都窮盡了,就把它研究、追究,翻過來,調過去,互相這麼研究。“八俱非相”:他說這八種都是沒有相,“隨得一緣”:他就得到一個答案,“皆言死後,有相無相”:他說死後,色、受、想、行也不是有相,也不是無相,這有相無相。

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又計諸行,性遷訛故”:訛,可以說是改變,也可以說是訛錯。他又研究行陰的這種性質。因為行陰有一種微細的動相,遷流的緣故。這個性遷訛,它遷流而訛變。

“心發通悟”:在他心裡發出這一種的邪通邪悟,他就判斷,“有無俱非”:有相、無相,都沒有。那麼都沒有了,是不是中道呢?不是,因為他不明白中道了義的道理,所以他也不講中道,只講有無。因此他就“虛實失措”:也不是虛的,也不是實的。你說實的,他又說非實;你說虛的,他又說非虛。所以他這樣非實非虛,非虛非實,這都失措。

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淺釋(44)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

宣化上人主講

由此計度。死後俱非。後際昏瞢。無可道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八外道。立五陰中。死後俱非。心顛倒論。

“由此計度”:由上面這種種的計度,所以他說“死後俱非”:也有相、也無相。

“後際昏瞢”:這個行陰的後際,他也不知道,“無可道故”:因為他不知道,所以也就沒有什麼可以指出來、說出來的。

“墮落外道”:於是乎,這也墮落到外道裡頭去,“惑菩提性”:迷惑菩提的本性了。

“是則名為第八外道”:這個就給他取個名字,叫第八種的外道。“立五陰中,死後俱非”:在這個五陰中,他說死後也有相、也無相。“心顛倒論”:他這個心非常顛倒,就立出這麼一種的論議來。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後後無。生計度者。是人墜入。七斷滅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又修定的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堅固這定力,而又有一種正心,魔就沒有辦法來擾亂他。

“窮生類本”:他研究十二類眾生的根本,“觀彼幽清”:觀察這種幽隱清輕的體性,“常擾動元”:這時候,在這行陰裡邊有微細的動相。

“於後後無,生計度者”:在行陰的後邊,他觀察不到有什麼境界,所以就生了一種計度。“是人墜入,七斷滅論”:這個人就會墮入這七種的斷滅論。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

“或計身滅”:或者他計度這個身,在南瞻部洲、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這四大部洲,再加上六欲天,所有有身的這種眾生,這個身他觀察它將來是滅的。

“或欲盡滅”:或者是在四禅天的初禅天,他欲盡滅。初禅天是離生喜樂地,離這個眾生的染污,而生出一種喜樂,這叫離生喜樂地。

“或苦盡滅”:或者在二禅天,他苦盡滅。二禅天叫定生喜樂地,這時候有一種定力了,生出一種歡喜。

“或極樂滅”:他計度或者三禅天這種極樂的境界也會滅的。那麼三禅天就叫離喜妙樂地,離開歡喜,而生出一種妙的快樂,這是三禅天。他計度這三禅天也會滅的。

“或極捨滅”:或者他計度四禅天這個捨念清淨地,也會滅的,他生出這種計度。

光陰是過得非常快的,在不知不覺把暑假的時間就過去了。在中國孔子說過,這個人生就好像流水似的,川流不息,過去時光就不會再回來了。

又有的人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說這一寸的光陰,就好像一寸黃金那麼樣寶貴。可是這黃金,你若丟了,還可以想法子再把它找回來;這光陰過去了,就沒有法子再把它找回來了。由這樣看來,這光陰比黃金更貴重。所以在佛教裡說:“一寸時光就是一寸的命光。”這個時光已經過去了,這個命光也就少一點。所以才說:“時光減處命光微。”時光減少了,命光也就少一點了。所以我們對這時間一定要看重了,不要把它隨隨便便地就放過去了。

在我們這個暑假的時間,由早晨六點鐘就開始,或者打坐,或者研究佛經。那麼由早晨到晚間九點鐘這段時間,每一個人都很認真地去用功修行,我相信在這個期間,比這個黃金更貴重,比鑽石也更有價值,所以大家能以在一起聞薰聞修。在我們每個人生命裡頭,這段時間可以說是最寶貴、最有價值的一個時間;可惜這個時間不太長,那麼轉眼之間就過去了。過去了,可是我們每一個人所學的佛法,在每一個人的腦筋裡頭,在每一個人的八識田裡邊,都種下去一個寶貴的金剛種子。那麼這個種子種下去了,等到將來一定會結金剛不壞的果。金剛不壞的果就是佛果,就是成佛。

那麼在什麼時候成呢?這就看我們每一個人自己的耕耘灌溉。這個種子種下去了,但是好像種田似的,種到地裡頭,你必須要譬如給它灌一點水,除一除草,把這個地耕得掀騰起來。那麼你把這個地的草除去,就是怎麼樣呢?怎麼樣叫除這個草呢?就我們每一個人要時時刻刻防微杜漸。

怎麼叫防微呢?防微就是防備、預防這個微細處,我們的心念不要打妄想,不要令它生很多雜念。不要有妄想,不要有雜念,這叫防微杜漸。防就是防備,防備著這個很微細的念頭生起來;杜漸就是杜絕,杜絕這一切的妄想,這個妄想把它沒有了。

這是每一天這樣地用功,每一天這樣去修行,栽培灌溉。就好像種田,我灌一點水,我再把這個地收拾得沒有草,那麼一天一天的,你這個金剛種子種到地裡去,就生這個菩提的芽。你菩提樹生出來了,這就是菩提芽生出來了;菩提芽生出來,將來就結菩提果。可是你要保護這個菩提芽,保護這個菩提果,你不要也不管它了,也不灌水,也不去栽培它,那麼它就會枯槁了,會干了。

你能以灌溉,怎麼叫灌溉呢?你就天天學習佛法,用佛法的法水來灌溉這個菩提芽,那麼這樣呢,久而久之,你這個金剛的果也就會成就了。

如果你過去了這個時間,就不繼續地理它,這個金剛的種子種下去了是種下去了,它也不容易生出來的。你必須要好好地保護著你這個金剛的種子,不要再做以前所歡喜做的事情,就是要守規矩——循規蹈矩,不要再像以前那麼樣子不守規矩,做一些個不守規矩的事情。那麼你守規矩,這就合佛法,不守規矩就不合佛法,所以我們做人一定要循規蹈矩,要依照規矩去做去,不要太放逸了,不要太浪漫了,這是我對每一個人的期望都是這樣子。

在這個暑假的期間,講這《楞嚴經》,這一定是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經耳朵一聽這個經典的道理,永遠在你八識田裡邊,有這種菩提的種子。

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無復。

“如是循環”:像前邊所講的這七處,他這麼循環推究。“窮盡七際”:他把這七個地方都研究遍了。“現前消滅”:現前也沒有什麼相,“滅已無復”:那麼已經滅了,也不會再生出來,不會再有的,所以這是七種斷滅。

由此計度。死後斷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九外道。立五陰中。死後斷滅。心顛倒論。

“由此計度”:由前邊這七種的推究,窮盡“死後斷滅”:他說死後就什麼也沒有了,就斷滅了。“墮落外道”:這種的人就墮落外道裡邊,“惑菩提性”:對菩提正覺的性迷惑了。

“是則名為第九外道”:這種的人就名叫第九種的外道,“立五陰中”:在色、受、想、行這五陰裡邊,他立這種“死後斷滅,心顛倒論”。

【佛陀正法網大回向文】

南無佛陀釋迦牟尼授記師燃燈古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東方淨琉璃世界消災延壽藥師佛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接引導師阿彌陀佛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南無大行普賢菩薩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诃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摩诃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摩诃薩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摩诃薩。

至誠頂禮一切見聞者共沾妙法,法喜充滿六時吉祥。

心開意解走向解脫成就佛果。

南無盡虛空遍法界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菩薩一切尊法,

一切賢聖僧摩诃薩,感恩龍天護法護持正法,感恩一切覺悟者摩诃薩

願一切過去未來現在未覺悟的眾生、無論僧俗、男女、任何種族

種種有情六道眾生見聞聽聞心聞者

共同慚愧累世因貪嗔癡所犯的身口意而至誠慚愧後不更做

至誠祈願盡虛空法界一切正覺

慈悲威力加持萬源苦眾清淨自性離苦得樂究竟解脫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上一篇:淨空法師:行賄與受賄罪報相同,偷稅是偷盜全國人民的財富
下一篇:一個邪YIN者的忏悔錄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