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第1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請掀開經本,一百四十五面,倒數第四行,我們將經文先念幾句,對一對地方:

  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從這個地方起。這是在我們這個本子,經文不分卷,在一般的經本,這是第六卷的開端。前面也曾經跟諸位說過,《楞嚴經》的精華就在這一卷。這一卷裡面包括了三大段。第一段就是「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也就是我們現在所念的。這一章可以說是講到修楞嚴大定一個最好的示范。「大勢至圓通章」是契十方世界一切眾生之機,所以那是特別的一章,不按順序的。如果按順序,這個「大勢至章」是根大,七大裡頭地水火風空見識,這個見就是根,屬於根大,它應當要排在彌勒之前,彌勒是識大,順序顛倒就是說它是特別法門。「觀音菩薩耳根圓通章」,這是六根裡面的,在四科七大裡面應當排在第二位,眼根接著就排耳根,它排在最後。這個意思是顯示什麼?觀音菩薩的修行方法最適合於娑婆世界的眾生,換句話說,跟我們的確是志同道合。觀世音菩薩在我們娑婆世界名氣這麼大,所謂是「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這是有原因的。我們與觀音菩薩的確志同道合,他的修行方法最適合於我們。這是第一章,觀世音菩薩他怎麼修成佛的,這是提供我們修學最好的要領。

  第二大段就是文殊菩薩揀選圓通,這一章也很重要。二十五位菩薩各人說他的修行的方法,文殊菩薩代我們來選擇,我們娑婆世界眾生,代表我們來選擇,他所選擇的就是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這是他選擇的,代我們選擇出來的。第三段是《楞嚴經》裡面所說的戒律的一門。真是這一卷經是戒定慧三學都有了,耳根圓通章講定學,文殊菩薩揀選屬於慧學,後面這個四種清淨明誨是戒學。所以過去我在香港講《楞嚴經》的時候,遇到海仁老和尚,我跟他見面的時候他已經九十多歲了。海老在香港,人家稱他為「首楞嚴王」,這是一生專攻《楞嚴》的。我去拜訪他,我們討論《楞嚴經》,他特別跟我說明,第六卷就是《楞嚴經》的精華,縱然沒有能力,或者是沒有時間讀全經,能讀這一卷就夠了。所以說這一卷非常的重要。我在香港沒有把《楞嚴》講完,也是講了兩個段落,在九龍所講的就是講到前三卷,正好是我們以前講的這一段,以後在香港光明講堂講的就是第六卷,就是講的第六卷;換句話說,也是把《楞嚴經》的精華的部分給講出來了。

  希望諸位同修對於這一卷經要特別的留意,將來無論你修學哪一個法門,都有很大的幫助。因為經典裡面所講的都是屬於原理原則,可以運用在任何一個法門上,尤其是修淨土。觀音、勢至是阿彌陀佛的左右手,好像一個學校一樣,如果阿彌陀佛是校長,觀音菩薩是教務主任,大勢至菩薩是訓導主任,就是這樣的性質。所以非常之重要,特別是淨土法門的相應。這是把第六卷的大意介紹給諸位。我們過去也曾經將圓瑛法師的注解,單單第六卷,我們好像曾經印過二千本的單行本,而都送得差不多了,好像這個地方剩下來沒有幾本,連我們道場講經做經本用都不夠,所以我們依舊還用這個大本。這個本子有許多同學們都有,所以自己可以多多的研究研究注解,再到講堂來聽講,你的收獲自然就不一樣。

  現在給諸位來講這個經文。『爾時』,這是指大勢至菩薩說他所以得道的因緣,就是「念佛圓通章」講完了以後,這個時候,這就輪到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我們現在在此地簡單的把菩薩的德號給諸位介紹一下,觀音的「觀」就是觀照的意思,「音」是音聲。不說聽,而說觀,這個意思就是說明,我們接觸這個聲塵,不用耳識,而用聞性,這就是觀照。因此觀照這兩個字千萬不要誤會只是眼根對色塵這是觀照,那你把這個意思就解釋得很狹義、很窄小。六根對六塵都叫做觀照,只要你捨識用根,用根就叫做觀照。這個用根是用根中之性,而不是用根中之識,要曉得這個道理。所以前面這個二十四位菩薩,無論是他從根上修、從塵上修、從識上修,乃至於從七大修,他能夠修到楞嚴大定,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無一不是用的觀照的功夫。而到這一段的時候,觀世音菩薩才給我們點出來。所以這個二十五圓通章,前面二十四章說得都簡略,這一章說得就特別詳細,經文也特別長,可見得它的重要性。

  觀音這兩個字是圓悟、圓應的德號,圓就是本圓,所謂說圓悟,換句話說,你本來就不迷。正如同佛在華嚴、圓覺會上給我們所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本來,圓悟就是本來悟,本來就感應,這觀音。由此可知,這一個名號是我們自己性德之號,是我們自家性德之號,正是人人都是觀音菩薩,人人都是觀世音佛,哪個不是!雖然說是,可是我們的性德現在不顯,這個不顯是迷了,迷了之後不能夠顯示出來。今天我們所需要的就是如何使我們本有的性德能夠顯現出來,這是學佛最重要的一樁大事。所以學佛跟世間所有的學術不相同,為什麼?目標不一樣,所以它的方法就不相同。如果學佛的人也用世間做學問的方法,那就錯了,所得到的結果是世間的學術。要是清涼大師講的話,增長邪見。我們仔細想一想,清涼大師說的話有沒有道理?學佛的目的是叫你明心見性,不是叫你懂得什麼、知道些什麼、你能夠說得出些什麼,不是的,這都不是它的目的,目的是明心見性。所以這個目標與世間做學問的目標不相同,它的方法當然不一樣。所以這個第一句從名號上就顯出來,是叫你要悟,是叫你要相應,這個應就是相應。相應梵語就叫做瑜伽,瑜伽就是相應的意思。在《華嚴經》裡面境界就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所以這是性德之稱。

  我們再說觀,剛才給諸位說過,觀是以本性裡面的般若智慧起觀照的作用,像《心經》裡面所講的「照見五蘊皆空」,照見。我們今天見不到五蘊皆空,為什麼?因為我們用分別見,我們不是照見,我們是妄想見,所以見不到五蘊的真實相。這就是我們不開悟,不能見性,病根在此地。這是說到一乘了義修學的綱領。觀音菩薩的法門所以能夠契合於我們娑婆世界眾生的根性,文殊菩薩說得好,「娑婆真教體,清淨在音聞」。那個是娑婆世界眾生,不是講少數,是講大多數的,就一般講,少數的,那個例外,不說,耳根最利,你叫他看,他看不明白,他能夠聽得明白,耳根最利。觀世音菩薩修行的方法他就是用這個耳根。所以我們娑婆世界眾生耳根最利,正好跟他是相應的。這個就是圓應的意思。但是觀世音用的方法跟我們不一樣,我們聽到聲音用耳識,所以迷惑顛倒;觀世音菩薩用聞性,用聞性就叫做觀照。識是迷,觀是悟。所以這裡面有迷悟不同。

  在此地我們要把聞這個意思說一說,你看我們中國古人造字,這個聞,門字裡面一個耳朵,你們想想這個意思,耳朵就像個門一樣,音聲達到耳朵這叫聞。可見得聞的本意是我們耳根接觸聲塵,接觸音聲,這叫聞,是講接觸。我們講聽,聽是什麼?聽就是耳識,耳識起的作用,雖然聽清楚了,識是迷暗的,迷在聲塵裡面,只知其事,不達其理,這是凡夫。菩薩不一樣,菩薩的耳根一接觸音聲,這個聞了怎麼樣?他不用耳識,他用聞性,用聞性聞一切音聲,不但是一切事通達,決定沒有差錯,而且達理。理是什麼?理是一切萬事萬物的理體,事相上雖有,理體上是清淨寂滅。所以一接觸,他是立刻就明了,性相不二,性相一如。如果我們從色相上來說,相與無相不二;從音聲上說,有聲無聲不二。因此他一切了然,在一切境界相裡面決定沒有取著。我們對於一切境界相是不了解其理,以為這個相是真實的,錯認了萬相,在一切境界相裡頭生染著之心,這是錯誤的根源。

  所以這個觀,我們簡單可以說,耳根接觸音聲叫聞,一接觸,通達其事理這叫觀。而這個地方特別取達理,理是甚深之理。我們今天科學、哲學裡面所追求的一切宇宙萬有的根源、本體,理就是本源、就是本體。從本體一直到現相,一剎那間全都通達,這叫觀。所以一通達,哪有不自在!觀世音菩薩就是觀自在!對他自己本身來說自在。他自在從哪來的?自在從觀照來的。我們稱觀世音,這是講從他修學方法上建立這個名號,他是用這個方法,講觀自在是講他得的受用上建的名號。觀世音還有一個意思就是救苦救難,引伸有這個意思,見到一切眾生苦難的音聲,尋聲救苦,它有這個意思在。但是這個意思是引伸的意思,它的本意,觀世音是講他修行的方法,這是我們要曉得的。

  這個音聲不說聽而說觀,觀者能觀之智,我們要是以天台大師的話來說就是「一境三谛」,你想到一境三谛,當然你馬上就想到必定是用的一心三觀。而一心三觀是能觀之智,一境三谛是所觀之境,能觀與所觀不二,這就入進去了。如果能觀之智、所觀之境還是二,還不是一,換句話說,你在解悟,你沒有能夠證入,不是你自己的境界。必須能所是一,心境不二,這就叫證入。這個證入,在禅宗裡面講就叫見性。你看《華嚴經》,《四十華嚴》叫「入法界」,入就是這個意思,能所不二、心境一如,這個是入。什麼時候開始入?圓教初住就開始入了,換句話說,你要是一入這個境界,你最低限度,圓教初住菩薩,別教裡頭初地菩薩,登地了。你們大家聽了之後也許會問,我這一生當中能不能辦得到?你要問我,我可以答覆你,有此可能。為什麼不做肯定的答覆?肯定決定在你自己,你自己肯干,那就決定可能,你自己不肯干,是你自己放棄了你的機會,是你自己捨棄了。

  我們很具體的給諸位說明,世就是世間,音就是音聲,耳根所接觸的,世間音聲就是菩薩修行所觀之境,剛才講了就是一境三谛,他用的什麼?他就是用的音聲,就在這上做功夫。諸位要曉得,這上做功夫,功夫不間斷。你要是說我們在眼根上用功夫的話,它會間斷,為什麼?眼根,你見到前見不到後,所以你做功夫的時候功夫不圓滿,你這一睡覺,眼睛一閉,前面也看不見了;換句話說,你的功夫就間斷了。耳根不間斷,能聽到這邊,也能聽那邊,能聽到上面,又能聽下面,它沒有障礙;睡了覺,人家叫你一聲,也聽見,它也不妨礙。譬如你睡覺,人家寫你的名字,寫三個大字給你看,看不見,你不會醒來,大聲叫你一聲,你就醒來了。你看睡覺的時候耳根管用,眼根不管用。所以耳根所具足的功德是圓圓滿滿的,前面講過,一千二百功德,圓圓滿滿,它這是從四方講,這個意思後面有,到文殊菩薩揀選圓通的時候再跟諸位細說,圓滿功德。這個辦法就是一心三觀,就是天台大師所講的一心三觀。天台大師發明了一心三觀,與《楞嚴經》修行的方法,特別是觀世音菩薩耳根這個辦法,的確很相應。所以智者大師在世的時候,這些外國出家人到天台山來拜訪他,聽到他講的這個修學法門非常贊歎,認為他所講的這個法門與西土《楞嚴經》裡面所講的方法很相似。所以才知道有個《楞嚴經》。這個故事前面講過,此地不要重復。

  這個世間,再跟諸位說,世間在佛經上講有三種,就是有三類。第一種叫「器世間」,器世間,我們今天所講的環境,我們依報的環境。譬如像風的音聲,雨的聲音,流水的聲音,這都是屬於器世間,甚至於像我們現在所用機械發的聲音,都是屬於器世間,這是一類。所以這個音聲一天到晚都不間斷,你要是以這個為境界來觀照的話,你的功夫不間斷,的確是一個好辦法。佛經裡面講器世間非常廣大,從我們現前所接觸到的,一直到我們所接觸不到的。譬如經裡面講的,菩薩的淨土,諸佛的淨土,像《彌陀經》裡面所說的凡聖同居土,這是我們現前的環境,方便有余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都叫做器世間。這是一大類。第二大類叫做「有情世間」,也叫做眾生世間,這個眾生是專指有情眾生。有情眾生包括哪些?包括六道的凡夫,從天一直到地獄,這是六道凡夫。他們所發出來的種種音聲也是沒有間斷。

  我們先說這兩種,這個音聲從哪裡生出來的?前面七大我們只講了一種,其余的略掉了,諸位自己細細一看你就明了,是如來藏中,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因此,你要會聽音聲,不必聽人的音聲,大自然的音聲一聽,就曉得這些眾生他們的狀況。為什麼?因為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是正報變現出來的。我們這個中元法會剛剛完,每天念《地藏經》,《地藏經》前面引用《華嚴經》第四會裡頭一段話,「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所以這個器世間種種音聲就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清淨,變現出來的音自然是和雅;自性要不清淨,變現的聲音就是噪音,粗糙。境是心變,所以境也需要心轉。這就是所謂達理,一聞到這個音聲,你能夠通達這個道理,原來是我們如來藏中,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心應量,循業發現,這麼一回事情。

  你這一通達,你的心多清淨,不會為外面境界轉;你要是不通達這個道理,你就會隨著境界轉。人家說幾句恭維你的話,眉飛色舞,高興得不得了,罵你幾句要哭半天。為什麼?你不懂這個道理,心隨境轉,苦不堪言,這太苦了。本經前面我講過,若能轉境則同如來。佛與眾生差別的地方在哪裡?一個是被境界轉,一個是轉境界。那個能轉境界的他達理,不能轉境界不達理,不達理的人就為境界所轉。你們如果再念念古書,我們中國古聖先賢到其他的國家去游覽一下,聽聽他們的說話,聽聽他們的唱歌,他這個國家的興衰就完全了解。他從哪裡了解?他從音聲上了解的。你看看這種學問多大,能夠看到一個人的興衰,一個國家的存亡。國之存亡,家之興衰,你個人一生的成敗,不必問,聽聽你的音聲就曉得。這不是神話,是千真萬確的事實。而我們怎麼?我們沒有這種修養,沒有這個本事,而這個本事的確是我們的本能,本能失掉了。

  以前李老師給我們講過一個故事,這也是一個事實,前清,清朝中葉,有一個醫生,這醫生非常高明,他看病,聽你說話的聲音,就能斷定你多少年之後你會害什麼病,這個東西說起來太奇怪了,看你十年後、二十年後、三十年後你會得什麼病,叫你要小心。這要給外國人講,外國人不會相信,簡直變成神話。其實我們想想有道理,這是心思極細,觀察入微,他從經驗當中得到的。譬如一個老手機械師,修汽車的機械師,那個汽車沒有打開,你只要一發動,他一聽音聲,他就曉得哪個地方螺絲松了,你再跑多少裡的時候哪個地方會發生故障,他就曉得。他為什麼知道?他聽多了,他有經驗,哪個地方有一點點毛病,它的音聲就不對,我們聽不出來,他聽得出來。這個說起來大家相信,的確這些機械老手他真的有經驗。譬如從前那些將軍,他在戰場上久了,一聽到槍聲,他就曉得是哪一種型式,多大的口徑,他就知道,知道是我們自己使用的還是敵人使用的。我們平常一個人聽不出來,一聽這個音聲,槍的聲音,你曉得它是什麼型式的槍,聽不出來。經驗豐富!所以這是有道理,不是神話。

  第三種叫「正覺世間」,這個正覺,最低限度我們要算到阿羅漢,阿羅漢、辟支佛以上的我們叫做智正覺世間,也就是十法界裡的佛、菩薩、聲聞、緣覺。六道是凡夫,是有情眾生世間,往上去我們就稱它作正覺世間。正覺世間的音聲純正,是覺而不迷;有情世間這個音聲是迷而不悟,迷而不覺。正覺世間他們所發出的音聲是覺而不迷,能夠喚醒有情眾生的迷惑;換句話說,破迷開悟,這個是正覺世間的音聲,像諸佛的說法。今天佛菩薩雖然不在世,還有經典留在人間,我們今天讀誦經典這個音聲就是正覺世間的音聲,我們講解佛經這個音聲也是正覺世間的音聲,這個音聲是能夠幫助我們破迷開悟的。這個三類世間就把十法界統統包括了,這是我們講的世間,這是要明了的。

  你這樣一想你就曉得這個境界的確不中斷的,有情世間的音聲不中斷,器世間的音聲不中斷,智正覺世間也不中斷。境界不中斷我們的功夫就不會中斷,為什麼?你以這個為境界,以這個境界為自己所觀,一心三觀為能觀,這個方法的確是好。咱們念佛人怎麼觀法?念佛人太好了,一天到晚二六時中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是正覺世間的音聲。你在一切音聲現前的時候,你立刻把它轉成南無阿彌陀佛,你這一句阿彌陀佛二六時中就不間斷,那怎麼會不得一心不亂?得一心是早晚之事。所以念佛我們要極力的去提倡,有無量無邊的功德,你只要曉得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的意思實在是了不起。

  我這幾天翻書翻到丁福保他出版的一個小冊子,就是三皈五戒的解說,這裡面有弘一大師題的字,題的這個「南無阿彌陀佛」,我們給它翻印在這個後面,諸位可以去看看。這個版是底版,印出來不是這個樣子,我們印出來是白色的宣紙,我們用宣紙印,黑色的字,字是黑色的,那個大小就這麼大。這個諸位將來可以裱起來,宣紙印就是方便裱,方便裱起來,鑲一層鏡框,送人,或者你自己供養,常常提醒我們念佛。佛號就是我們一境三谛,我們能念的心就是一心三觀,這個方法就叫理念,念到一心不亂是理一心不亂。這個阿彌陀佛我們已經叫印刷廠在印,我們想印一萬張,廣結善緣,希望你們大家同學都隨喜,一張成本一塊六毛錢,你們拿一百六十塊就印一百張。你們付印也可以,助印也可以。助印,印了之後,圖書館給你結緣;你要是付印,你印多少你拿回去,你自己拿回去結緣去。大概一個星期就印好了。諸位要隨喜功德在櫃台上。後面還有蕅益大師的說明,說明念佛的功德利益。這一張是很好,值得我們供養,值得我們大力來宣揚。

  講到這個音,是十法界依報、正報所出的種種音聲,剛才給諸位說過,這個音聲原本就是如來藏性,而如來藏性它是周遍法界,它是清淨本然的,只不過是循業發現而已。眾生因為迷了本性,這一迷本性,不知道音聲的根源,於是你的心,這個心就不是講真心,是起了個妄心,這個妄心隨著音聲去轉,被外面境界所轉。被境界所轉的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給諸位說,永遠是如如不動,清淨本然,周遍法界,如如不動,這妄心為境所轉。我們把妄心當作真心,真心反而不曉得了,迷失了,這才有六道輪回,這才有無邊的苦海。如果你一旦要覺悟了,這心境都是虛幻,循業發現的境,虛幻的,當體即空,真是所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聲也是如此,聲即是空,空即是聲,一樣的意思。所以妄心隨妄境轉,太不值得了!這是佛所謂的「可憐憫者」。迷失了自己,因此我們對於十法界依正的音聲失掉了觀照的能力,真相得不到了,這個真相就是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心應量,循業發現,這個真相我們見不到。

  今天在楞嚴會上跟諸位也說明了這樁事情,如果諸位是真正聽懂了,覺悟了,恍然大悟了,這就是屬於解悟,教下常講的大開圓解。只要你這個真正理解了,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一法你不理解,你都能理解,那就是古人所謂的一經通一切經通,一切的聖言你這一接觸,都沒有障礙,這是講你開悟。悟了以後,要緊的事情就是求證,就是要證入。悟好比是認識路,認識路要走路,你要不走,目的地始終不能到達,所以你要走。悟後起修,行成證入。到證入,這在淨土法門裡面講,這才是得到理一心不亂。

  學佛的人要開智慧,不可以迷信。不要說佛法裡頭,我們就以世間法來講,我們舉吉凶禍福做個例子來說,一切法都離不開心法。佛法講心法,儒家也講的是心法,你看在做學問上,第一個就教你誠意正心,從這做起。吉凶禍福是心變現的境界。境界裡面,我們一般人很重視風水,有沒有風水?有!我們能夠找到一個好的風水,我們就能發達嗎?果然如是,假如他看到這個風水,這個風水,老人葬到那個地方去,將來兒子就可以做皇帝,那麼那個看風水的先生為什麼不把他的老頭葬到那裡去,他做皇帝,他還要介紹給別人,還要來賺一筆錢,天下哪有這種傻瓜!所以頭腦聰明的人不會被人騙。孔子注《易經》,《系辭》、《乾坤文言》裡面你們去看,講的什麼?心正。你心正、行正,風水雖然不好,你住在那個地方會轉好,逢凶化吉,會轉好;你心不正、行不正,遇到好的風水,你到那裡去住,你住在那個地方風水會變壞。可見得這個道理在佛法裡講才明白,境隨心轉,不是境轉心,而是心轉境界。

  諸位要是懂得這個道理,我們自己,別的人我們不管他,這是學佛的人一定要記住,他人的境界不是我們自己的境界,他成佛也好,他墮地獄也好,與我都不相干。要緊的是問自己,自己果然是心正、行正,我們這個佛堂裡面供的佛,佛就來,佛就相應。如果我們自己的心不正、行不正,拿著佛法來欺騙別人,我們供的這個佛,雖然是個佛像,什麼東西附在裡面?妖魔鬼怪。我們這個第六卷後面四種清淨明誨裡頭就有,「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佛在此地說。邪師是指誰?妖魔鬼怪。多少?像恆河沙一樣。這樣一問的時候,這麼多廟,哪個廟有佛?哪個廟有真佛?你不必去問,問自己。譬如說我是這個廟的住持,我的心行不正,當然我這個廟裡頭供的這些佛菩薩像都是魔鬼,決定不是佛菩薩,魔鬼附在佛菩薩身上,佛菩薩不會來的,不會有感應道交的,他與魔鬼感應道交。我們去拜,我們的心正、我們的行正,我去拜的時候,那個像就是真佛。為什麼?隨自己心轉,不隨他心轉,這樣你就放心了。如果你的心正、行正,無論你走到哪個廟裡,你拜到的都是真佛;你要心不正、行不正,你就到靈山去拜的時候,也是個魔在那裡裝作佛騙你,諸位要曉得這個道理。佛法裡面沒有一絲毫欺騙人。

  邪正怎麼個分法?這個很要緊。我的心很好、很善良,這就能算是正嗎?邪正有等級的,最上層的等級,像此地所講的一心三觀,念佛人理一心不亂,這是上等,無論你在什麼地方,你禮拜供養的都是真佛、真菩薩,感應道交,一點都不錯,魔不敢欺騙,這是上等。中等的人什麼?明理,雖然自己沒有證得,理上通達,行為端正,向著清淨平等慈悲上修,認真的修菩提心,這就好比是事一心不亂,他所見的佛菩薩也是真的,也不假。下品的,十善心,或者在十善以上,念念不違背聖教,這是下品之人,那你所供養禮拜的佛也是真佛,感應道交。心裡頭有一念差錯,佛就離開你了。你們想想《水忏》裡頭悟達國師,起了一念貢高我慢,護法神走了,冤家找到身上來了,冤鬼找到身上來了,害了個人面瘡,幾乎送了命,一念之差。安士高的同學,那是出家人,明經好施,也是一念之差,墮到畜生道做神去了,幾乎墮地獄。我們讀這些傳記,要提醒自己,一念之差就入了邪道。

  所以須菩提尊者在金剛會上提出兩大問題,一部《金剛經》就是解決這兩個問題,第一個「雲何降伏其心」,我們這個妄想心一天到晚妄念紛飛,如何能把它降伏住;第二個是「應雲何住」,我們的心應當安住在哪裡。念佛之人這個心就安住在南無阿彌陀佛上,這一句佛號就是你安心立命之處,你這一生都不會差錯。你會用觀世音菩薩這個方法,你就能夠念到理一心不亂,你在這一生當中就能夠生實報莊嚴土,與《華嚴經》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沒兩樣。你不會這個也沒關系,果然一生當中心都安住在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上,最低限度也生凡聖同居土。心裡頭沒有別的念頭,只有一念。這個事情不難,人人做得到,就看你自己肯不肯做。

  再說到我們所聞的音聲,這個音聲裡頭,有情眾生的音聲是有漏的,所謂有漏就是我們聽了之後能夠生煩惱,把我們八識田中煩惱的心所勾引起來,這就是有漏。正覺世間的音聲是無漏的,叫我們聽了之後煩惱能夠平息,心地能夠得清涼自在,這是無漏的。器世間的音聲有有漏、也有無漏,所以這音聲裡面或是善、或是惡、或是苦、或是樂,總而言之,隨心應量,循業發現。這都是不能了達一切音聲皆如來藏唯心所現,不曉得這個道理。觀世音菩薩的示現,他懂得、他了解,所以他證得的是耳根圓通,他聽一切音聲,無有一個音聲不是微妙法,無有一個音聲不是三谛一境,所以他的名字叫做觀世音。那麼古佛,他的老師,這講他從前的老師,他老師的德號也叫觀世音佛,成了佛叫觀世音佛,沒成佛的時候叫觀世音菩薩。可見得師生之道真正是一不是二,師資道合,連名號都一樣。剛才說過,這個名號裡頭含的有許許多多的意思,但是最重要的,性德之稱。

  我看今天只剩下五分鐘,我們就提早下課,今天只跟諸位講了一個「觀世音」,「菩薩」兩個字不要講了,大家都很熟悉的。「觀世音菩薩圓通章」,觀世音這三個字非常重要,一定要把它聽清楚。平常要給你講觀世音菩薩,像這麼細講很難得,機會也不多,今天諸位能夠在這《楞嚴》第六卷上,能夠把菩薩德號的意義真正聽清楚了,這個緣也是非常之殊勝。下個禮拜我們再講他的發心,這很重要,發心是修行成佛的基礎。他怎麼發心,再想想我們自己怎麼發心,我們比照比照,看看一樣不一樣,就曉得人家為什麼成就,我們為什麼不能成就。

資料恭摘: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  (第一集)  檔名:07-006-0001

 

上一篇:淨空法師:楞嚴經清淨明誨章(第1集)
下一篇:淨空法師: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第2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