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過程中不同根基、不同階段有不同的修法。
一、下士道
道場裡有些人做事經常會將因果正見忘掉,這樣的人就要多聽下士道和因果輪回方面的盤,然後發心多做事,在做事的過程中要守五戒、修十善業,培養些人天善報,為將來修解脫道和出家培養資糧,否則以後根本修不了解脫道,想出家都出不了。
修解脫道和出家都是要有福報的,如果什麼都不會,又好吃懶做的出不了家的,出家反而會更損福報。打比方你一來,什麼都不做,就讓別人伺候你修行,十善業不夠、福報不夠的人坐在那裡是坐不住的,聽法也聽不進去,會很煩躁,後面就會心煩意亂的想要走了。一個特別自私自利的人,沒有十善業基礎,你的福報能在這裡消受的起嗎?沒那個福德資糧修不出來的,坐在那裡是入不了定的,更觀不起無我來,所以修法是要具備資糧的。所以在家人至少要有一個技能,是一個可用的人能為別人服務,如果什麼都不會至少得很勤快,努力的去為大眾做事情,然後才能為以後出家積累一些福德資糧,修法時坐在那裡才能坐的住、修的起來。
二、中士道
當然如果你過去世的福報夠,修的還不錯,聽法就能聽的非常相應還很願意修,這就說明你中士道的根基還不錯,上士道的根基也有一點,那就要多下功夫修了。
中士道根基的人,當他在道場裡慢慢的一點點被培養起出離心,出離心增長的時候,最好讓他暫時先不要做事,遠離一些世俗的事情,停下來專心一段時間好好的修解脫道,多觀修多體不淨觀,苦,空,無常的道理,要花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來專修無我破我執,最好有那麼一兩年,兩三年的時間,盡量少做事,修行累了的話也可以發心為大眾服務做一點事情。
三、上士道
有了解脫道的資糧後,才能修大乘菩提心。發了願菩提心後要一邊修一邊做事,將願和行結合起來,每天一邊花一定的時間來熏習大乘菩提心,一邊無我利他為大眾服務,這樣來培養自己大乘道的資糧,師父直接告訴你們沒有大乘道的資糧,大乘的空性慧是修不進去的,想悟什麼法無我和更高的空性慧門都沒有。所以有些人說什麼自己在修大圓滿,那都是空談!做出來的事經常是違背因果,嗔恨心和貪心都重,嫉妒心又強,貪嗔癡一大堆,這樣的連因果都搞不清楚的人還說什麼自己是修禅宗的,談什麼大圓滿,真是恬不知恥,但是這樣的人現在很多。
上士道的根基的人要學發菩提心,願菩提心發起了以後就要做事,這是行菩提心。上士道的根基的人是沒有自我、沒有一點私心、無我利他、毫無怨言的為大眾服務,為這個僧團甚至為任何人服務。如果達到上士道的根基就讓他多做一點事情,積累一些福德資糧,在此基礎上可以聽一聽講空性的法,比如萬法皆空,做事情一段時間以後,菩提心、戒律、空性、安忍也增長了,這方面的基礎打好了,這個時候又要停下來暫時不做事,去修習止觀體悟萬法皆空的空性道理。為什麼呢?因為證悟空性,要有一個階段專修,遠離一些俗務,來聽聞熏習空性見。法無我的空性智慧,也可以聽一些唯識空性的智慧,要長時間的串習,生起定解。
聽了一段時間後,資糧積累的差不多時,又要去做事。為什麼呢?因為現在有了點智慧,原來菩提心是不夠量的,這個時候要能證到萬法皆空當然更好啦,或者串習到一定量產生定解,有了一些證量的時候又要去做事,把發的願和行菩提心在做事的時候提升到:既要有菩提心還要有空性慧的境界,兩者要融入到一起,做事的時候既要見到了萬法皆空的道理,同時還有菩提心,能無怨無求很精進的去為眾生服務。
大乘佛法是要去做事情的,不是躲到一個地方就能成道的,我們在行持的過程當中會發現自己的我執還是很重,願菩提心經常會忘失掉,不做事都還覺得自己的菩提心修的很好呢,做事後他就會發覺自己的菩提心還差的很遠,在行持的過程當中會發現自己的我執還是很重,願菩提心經常會忘失掉。
當然修行有的時候是需要靜一靜,專修一段時間,專修一段時間以後還是要嘗試著為大眾服務,特別是像修菩提心的時候,一做事就會發現以前的發心還是有所求還是很自私的,真正發菩提心的人是不求回報的。如果發現自己還有所求,那這個菩提心就沒發起來,只是在喊口號,口頭上的菩提心,念誦的時候有,做事的時候就沒有了,那就等於菩提心還沒有真的發起來。
真的發起來了,一定是在做事的時候不求回報,像毛主席說的一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全”字不容易的,太難做到了,誰做的到?只有發了菩提心的菩薩才能做的“全心全意”這四個字。
我們在為別人做事的時候都是半心半意的,甚至百分之八九十都是為自己,一兩分是為別人,凡夫都是這樣,為別人是少分的,主要都是為自己,六成為自己四分為別人。
菩薩不是這樣的,99%都是為別人,為自己主要是吃飯、睡覺之類必要的生命保障,也是暫時的,休息好了才能更好地去利益眾生,這樣的話為自己也是為了利益別人,發心就可以發的很到位,就可以達到全心全意了。
四、大圓滿見
當然最高的就是大圓滿見,願力菩提心修的很到位,見地又非常到位,有勝義菩提心完全悟道了,完全悟道了以後還能全心全意的去為眾生服務,那時的行持就是大圓滿的行持,見地也是大圓滿的見地,那才是真正的禅宗的大德。
五、總結
修行都是要這麼交替進行的,先做事,然後不做事,又去做事,第四個階段再停下來不做事情,達到這個階段時,在為眾生服務的時候,在生活中能達到既有菩提心還有空性慧,安住在這種悲智雙運的止觀境界,這時就已經成就了,這個是很重要的。
修行的每個層次都有這個層次的資糧道和加行道,都是要先在資糧道上積累福慧資糧,才能進入加行道,在加行道上依定解起修,依次經歷暖、頂、忍、世第一法的四個位次,才會進入這個層次的見到位。
我們這輩子要在人無我空性、菩提心方面多下苦工,這輩子把這個基礎,修行的中間階段做好了,修行都是要這樣一步一步的修,不要自以為是,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高了。如果心裡想的是要做祖師,師父勸你最好別打這樣的妄想,這輩子就別想了,那裡有那麼多的祖師啊,發個願下輩子做祖師還可以。只有先證悟人無我,才會到法無我,依次往上,修行是一步一步上去的,沒有人可以一步登天,沒有誰能一下達到見地和行持都圓滿,誰也不能逾越的,修行要踏踏實實的,不要好高骛遠。
現在你們都很年輕,要好好按次第修,以後都要到不同的地方去利益眾生,別人來了,就要觀察他的根基,然後根據不同根基,教給他不同階段的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