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明如居士:讓心變得堅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抱怨——無論是用語言表達出來的,還是沒有用語言表達出來的,也不論表現為“批評、指責、惡評”,還是“發火、生氣、怨恨”等,其本質就是嗔心,源於自心對外在的人或事物的不滿、不接受而生起。

當抱怨在內心生起時,就好比在外境與自心之間擺放了一把兩端都是鋒利刀尖的匕首,這把匕首的一端朝向外境,一端朝向自心。當我們對外境生起抱怨時,就好像自心在握持著這把匕首,並用它向外的一端刺向外境。可是,這樣做的代價就是,匕首的另外一端同時也刺向了自心。自心用多大的力刺向外境,它自己就需要承受多大的反作用力。心裡抱怨得輕微,自心承受的痛苦就輕微;抱怨得猛烈,自心承受的痛苦就猛烈。所以,心如何付出就如何得到——傷害別人就等於傷害自己,原諒別人就等於原諒自己,善待他人就等於善待自己。

抱怨不僅會毀了當下,讓自心在體驗“抱怨的滋味”中度過;還會在心裡留下惡業的種子,這個種子在將來就會變成更加讓自己不能接受的外境。

有時候,即便如是知道了抱怨的危害性,為什麼還是很難斷除對不如意外境的抱怨呢?這都是因為我們內心養成了脆弱的秉性。

什麼是脆弱呢?脆弱實際上起源於對自我的過度保護,不願意讓自己遭受半點傷害。正是由於自心執持著這種強烈的不願自己遭受傷害的意願,於是自心常處於警戒狀態,一邊觀察外境,一邊提防、擔心或憂慮著傷害的發生。一旦此人心中認為的傷害來到面前,自心就會不堪其苦,立即大呼小叫地抱怨起來。

內心脆弱的人,遇到幾只蚊子也會如臨大敵,抱怨有蚊子的地方是“鬼地方”;如果遇到一條蛇,就會歇斯底裡地尖叫起來,抱怨他(她)自己認為的造成他(她)見到蛇的一切因素;稍微有點饑渴或寒冷,就會不停地抱怨天,抱怨地,抱怨人,抱怨事,抱怨物——總之,一切能想到的造成他(她)饑渴或寒冷的因素,都會成為其抱怨的對境。

什麼是堅強呢?堅強的本質就是不懼怕外境的傷害,因而傷害即便真的降臨也不抱怨。堅強一方面源於對自我不去過度保護——也即能夠接納或允許外在傷害的發生,一方面也源於對外在傷害的藐視——也即不將傷害當做傷害看。

《入行論·安忍品》中說:“有者見己血,反增其堅勇,有人見他血,驚慌復悶絕,此二大差別,悉由勇怯致。”意思是,有人見到自己流下的血,反而變得更加堅強與勇敢了,而有些人即便是見到他人的血,也會驚慌不已,甚至會悶絕過去;造成這兩種差別的原因完全在於內心是否勇敢與怯懦。

如今,人們經常討論如何讓自心具備安全感。有人說,擁有很多錢,就會有安全感;有人說,如果能得到一個具有權力和能力的人的保護,就會有安全感。其實,這些都是未經觀察而得出的有失偏頗的結論,安全感真正的來源是內心不再懼怕外境的種種傷害。雖然擁有金錢和權力,只要內心不願意接納外境的某種傷害,自然就不會有安全感,而外境上的一些傷害隨時都會來臨且無法阻止。所以,獲得安全感的根本方法就是,一方面不去過度保護自我,允許並接納隨時到來的傷害,另一方面要從自心藐視外在的傷害,相信自己有足夠的力量,讓來臨的傷害對自己不構成真正的傷害。外境上所謂的傷害就是這樣奇怪——你越是懼怕,它好像就越嚴重;你越是輕視,它好像就消失了。

為什麼外境上的傷害會隨著人心變化呢?這是因為,外境上其實根本不存在什麼“傷害”,人們心中所謂的傷害,都是人心自己那樣認為,就似乎那樣存在了。例如,如果一個人內心覺得走路會傷害自己的身體,此時你讓這個人走幾步路,對他來說都會是一種傷害。如果一個人認為行走可以極大地利益自己的身體,甚至可以去除自己多年的頑疾,此時你讓這個人即便一口氣走十公裡的山路,他也會樂此不疲。又如,對於想要通過節食來減肥的女子來說,讓她多吃一點食物,她都會感到非常痛苦;而對於經常吃不飽飯的小伙子,給他一點食物,讓他享用,他會覺得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其實,走路就是走路,吃飯就是吃飯,這兩者上面並無所謂的“傷害”或者“利益”,都是因為人們心中將其想成“傷害”或“利益”,於是走路與吃飯在這些人的心中就好像真的成了“傷害”或“利益”。

當我們用“傷害”的眼光看待世界時,周圍就好像布滿了傷害,於是我們就真的活在一個充滿傷害的世界裡;透過批評的眼睛看,世界就充滿了有缺陷和過失的人;透過怨恨的心看世界,世界處處布滿惡人;透過傲慢的心看世界,世界處處都是卑賤的人;透過嫉妒的心看世界,世界到處充滿了不公平。相反,如果我們能夠時時在外境上找好處,那麼原來眼中的所謂“傷害”,就會成為“好事”;心感恩,世界處處充滿恩賜;心寬容,就覺得沒有過不去的坎;心熱愛,世界處處都美好。我們就是這樣,時時生活在自己的心態所營造的世界中而不自知。看待世界的心態無時無刻不以一種令人難以察覺的方式隱藏於我們的內心,下意識創造著我們面前的世界。

心態不僅會在外境中營造與其相應的氛圍,讓自心活在其中,而且還真的會吸引外境出現與心態相應的事情。例如,如果一個人認為人生充滿各種坎坷,那麼這個人的一生中真的就會出現各種坎坷;如果認為周圍很少有好人,害怕交朋友上當,那麼這個人就真的會很少遇到好人,而且確實會交朋友上當。相反,相信自己是強者,困難反而很少會出現;相信自己一定會一帆風順,就真的很少遇到挫折;相信自己是幸運的,好事就會接二連三地降臨。

所以,我們應當知道,堅強其實就是一種看待世界的心態,脆弱也是一種看待世界的心態。內心充滿自信,把來到面前的每一件事看作是對自己的一次恩賜,一次提升,這就是堅強的心態;內心充滿自卑,把來到面前的每一件事認作是對自己的一次傷害,一次摧毀,這就是脆弱。

世界的本質是離戲的,她的好壞,全憑自心去定義;世界的本質是空性的,她如何顯現,就看我們如何去相信。

為什麼鋼刀容易折斷呢?因為它不願意讓自己彎曲;為什麼繩子怎麼去打結也不會斷開呢?因為繩子不去保護自己,總是隨順外力調整自己的形狀。為什麼有些心靈特別脆弱,容易抱怨呢?因為它不願讓自己受到傷害;為什麼有些心靈特別堅強呢?因為它根本不去在意自己是否受到傷害,或者根本不把傷害當傷害看,於是能夠接納一切外境。

有人說:“做到這樣簡直是太困難了!”先不要這樣看待這件事。你見過體操運動員在空中翻滾的優美姿勢嗎?那些運動員其實一開始都是與你我一樣的人,不要說在空中翻滾,可能從一米高的地方跳下來都是有點心有余悸的。可是,他們在教練的指導下,一點一點地訓練,就可以完成一開始想都不敢想的體操動作了。

修行也是這樣,久久訓練,沒有修不成的。《入行論·安忍品》中說:“久習不成易,此事定非有,漸習小害故,大難亦能忍。”意思是說,經常串習而最後沒有變得很容易,這樣的事情是沒有的,因此,先學會堅強地對待小傷害,最後,對那些世人看上去是很大傷害的事情,我們就也能堅強地面對了。

摘自《永不抱怨》(明如居士 著)

 

上一篇:南懷瑾:持誦准提咒的九品成就
下一篇:明如居士:換一種心態看待痛苦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