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明如居士:棄結忍惡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棄結忍惡”是佛陀在《法句經·言語品》中的教誡。因為無量的眾生不懂得因果的奧秘,依靠惡劣的言語讓自他都陷入了痛苦之中,所以在這一品,佛陀慈悲地宣說了言語所要遵循的規范。

所謂“棄結”就是拋棄過去曾經發生過的讓你感到糾結、不愉快的事情。如何拋棄呢?就是心裡不再去想它、言語上也絕口不再提它。過去的事情,不管是愉悅還是不愉悅的,都已經徹底消失,與過去的夢境沒有什麼差別,也與面前一無所有的虛空無有兩樣,如果繼續將過去不愉快的事情在心裡不斷地盤算、計較、思慮,就會在心中形成一個無形的“結”,這個“結”實際上就是心中無形的“怨”,這個無形的“怨”就會感召將來自己和他人所要面臨的痛苦。

思想是一種頻率極高的振動,也是一種巨大的能量,當它正在產生的時候,似乎只是心裡想想而已,並不比虛無缥缈的夢境來得更真實,而且轉瞬即逝,但是它卻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就是能將其包裹的精神畫面加載到存在於如來藏的“大種”上面去,使得精神畫面在未來成為眼前的現實。“地水火風空”五大種與思想的關系,就像橡皮泥與捏橡皮泥的手一樣——手如何捏,橡皮泥就如何呈現。

當內心的思想美好,其包含的精神畫面當然就是美好的,因此五大種將來呈現出來的外境也會是美好的;如果內心的思想包含的精神畫面令人痛苦,那將來五大種呈現出來的現實也必將是令人痛苦的。過去的令人痛苦而糾結的事情在心中或者語言中再現時,肯定不是什麼美好的精神畫面。因此,為了過去的痛苦之事不在將來呈現,理智的人就不應該再去想、再去說。

大家都知道,過去的大便當然是臭的,如果埋在土裡不去理會,也就聞不到臭味了。可是,如果有人將埋在土裡的大便翻出來,一邊用鼻子聞一邊抱怨並指責這些大便很臭,這樣的行為當然不太理智。過去的痛苦之事,就像埋在土裡的大便一樣,不去翻出來聞,是最理智的決策了。其實,與其花時間去聞大便並抱怨其臭,還不如將這個時間用來聞鮮花的香味並贊歎其美呢!

這就是佛陀教誡我們要“棄結”的道理。不想、不說過去的痛苦事,就等於將過去的痛苦事封存了起來,不繼續給它能量,這就最大限度地讓自己與這件事隔離了。於是這件痛苦的事,就很難再延續下去,只能以種子的狀態封存在極其細微的心中(也即阿賴耶識中)。

什麼是“忍惡”呢?就是如果你遇到他人的惡言、惡行以及惡事,不要去接茬,或者說不讓心與外境上的這些惡言、惡行、惡事共振——也即不要去與他人爭吵,說惡言,生惡心;要仍然保持內心的祥和。

因為外境上的惡言、惡行以及惡事,就好比是糞便,如果我們與之“共振”,“糞便”就會進到自己的心裡,而且會自動加載到“五大種”上面去,成為未來的某件不愉快的事。

我們知道,對於一個透明的玻璃瓶,如果我們選擇鮮花放在裡面,這個玻璃瓶就會變得很美麗;如果選擇糞便放在裡面,就會變得非常骯髒難聞。同樣,我們的心就好比一個無形的玻璃瓶,選擇美好的事情放進自己心裡,心就會越來越美好,自己生活的外境也會越來越美好;選擇痛苦的事情放進自己心裡,心就會越來越煩惱痛苦。

佛經裡面說:“心淨則國土淨。”如果我們總是選擇美好清淨的精神畫面放進自己的心中,這個精神畫面就會加載到如來藏的五大種上面去,使得我們生活的環境變得清淨美好。這就是佛教為什麼要提倡用禅定來觀想極樂世界和阿彌陀佛的原理。心中始終裝著美好的極樂世界和阿彌陀佛,那麼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將來就會顯現在我們面前,如《楞嚴經》中說:“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如果一個人不“棄結忍惡”會有什麼壞處呢?看了下面這個公案就知道了。

佛陀在世時,弗加沙王與瓶沙王兩人是十分親近的好友。一日,弗加沙王命人制作了七寶花送給瓶沙王,瓶沙王將其供養佛陀,並請示佛陀該回贈何物,才能讓自己的好友心開意解,而來見佛聞法。佛陀叫他回贈《十二因緣經》給弗加沙王。弗加沙王獲贈此經後,經常反復讀誦、探求經義,最後捨棄了王位,出家修道。然而,佛陀以神通力得知弗加沙王雖出家修道,但壽命將盡,於是幻化成一沙門,來到他托缽休息之處,為他開演四聖谛法,弗加沙王當下證得了阿那含果位。次日,弗加沙王在入城托缽途中,真的被一頭新產子的母牛給抵殺而結束了生命。

這頭母牛的主人見它闖了大禍,內心十分惶恐怖畏,就將它賣給別人。沒想到買主正想牽母牛去喝水,它就從新主人的身後將他給抵死了。新主人的兒子一氣之下,就殺了這頭母牛,並且將母牛肉拿到市集上去販售。一位農夫買下了牛頭,並將它穿在扁擔上挑回去。

農夫走著走著,走累了,就決定在離他農捨還有一裡多的路上,暫時休息一下。他取下牛頭,掛在樹枝上,人就坐在樹底下歇息。不料才過一會兒,穿牛頭的繩索竟然斷了,牛頭就筆直地掉下來,砸在農夫身上,牛角正巧刺穿了他的身體,他也因此一命嗚呼!

就這麼樣,這頭母牛在一日裡,竟然殺害了三條人命。瓶沙王得知此事,覺得十分怪異,就與群臣一同來到佛陀所在的精捨請問此事因緣。

佛陀就告訴瓶沙王等人說:“有因有緣才會在今世相遇,任何善惡果報都是過去的因緣所致。凡夫只能看到眼前所發生的事,而對導致這些事的因緣卻一無所知。

“過去世,有作買賣的三個商人,結伴到他國謀生,並且在那裡向一位獨居的老婆婆租了房捨暫住。本來他們理當付房租給這位老婆婆的,但這三人見她孤獨無依,年老可欺,便起了惡心,想要賴帳。於是他們就趁老婆婆不在的時候,不聲不響地搬走了,什麼也沒付給老婆婆。老婆婆回來不見了他們三人,問了鄰人,才知這三人已然離去。老婆婆頓時起了大嗔心,就去追趕他們,一直追到幾乎是筋疲力竭時,才趕上他們。見了面,老人家不免先是一番責怪,然後就要向三人索討房租。不料,三人居然口徑一致地對老婆婆說:‘我們之前早就給過你房租了,為什麼你今日還來跟我們要?’可憐這老婆婆勢單力孤,眼前拿他們一點辦法都沒有,她非常懊惱地發下惡願說:‘我年紀這麼大了,又如此窮苦困厄,你們三個年輕人怎麼忍心這樣欺負我!今生我是奈何不了你們,但來世所生之處,若再相逢,定當殺掉你們,以洩我心頭之忿!即使你們得道,我也不會善罷干休,直到取你們的性命為止!’”

佛陀接著說:“昔日的老婆婆,就是今生我們看到的這頭母牛,而三位做買賣賴老婆婆房租的商人,正是被母牛所觸殺的弗加沙王等三人。”

最後,佛陀教誡在座的大眾說:“惡言罵詈,憍陵蔑人,興起是行,疾怨滋生。遜言順辭,尊敬於人,棄結忍惡,疾怨自滅。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斬身,由其惡言。”佛陀說的這三句話,後來被收錄在《法句經·言語品》中。

“棄結忍惡”是保證我們遠離痛苦的護身符,要好好珍重,依教奉行。

摘自《永不抱怨》(明如居士 著)

 

上一篇:黃念祖:介紹角虎集
下一篇:文革時期破壞寺廟佛像的報應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